M41轻型坦克(英文:M41 light tank,绰号:Walker Bulldog,译文:沃克猛犬),是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研制装备的一种轻型坦克。
发展沿革
历史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军装备的制式轻型坦克是
M5轻型坦克(绰号:斯图尔特),其薄弱的防护装甲和单一的武器配置严重的限制了在战场上的运用。美军战场指挥员希望装备拥有更强大火力和防护装甲的轻型坦克,并最终导致
M24轻型坦克在1944年的问世。M24坦克凭借其更轻的重量、具备强大攻击力的75毫米火炮、以及更好的防护装甲、更可靠的机械系统和较高的速度,成为整个二战期间最好的轻型坦克之一。
二战结束后,一些不切实际的军事战略家认为
原子弹的出现已经使传统武器过时,致使美国的常规武装力量被大量裁撤。虽然美国陆军通过对一系列在战争数据分析,认为研制新的轻型坦克仍然必要,而且新轻型坦克必须拥有比M24坦克更强大的火力。
研制历程
1947年开始,美国陆军曾开始研发代号T37新的轻型坦克,该坦克考虑可空中运输抵达前线,装有加长炮管的76毫米主炮及先进测距装置。1949年,在降低对测距装置的要求之后T37计划重新定名为T41计划继续试验。
1950年6月25日
朝鲜战争爆发,美国陆军只能用老式的M24轻型坦克及M4A3E8中型坦克参战,面对苏联T-34坦克常常处于劣势。鉴于此,美国开始重新重视常规装甲武装力量。对正在研制的新轻型坦克,要求应能对抗苏联的新一代坦克。代号T-41E1的试制型坦克,装备了一门76毫米加农炮,两挺M2型12.7毫米口径机枪(一挺同轴机枪,一挺用于对空防御),坦克全重约24吨。主炮配备一部装有自动引导计算器的测距机、弹道修正装置、观瞄器、炮塔电力旋转装置和电动高低机。车体和炮塔都是焊接而成,动力系统是一台大陆公司出产的气冷反向汽油发动机,6缸,500马力,变速装置是1943年研发的自动变速器,最高时速可达时速72千米。鼓形链轮与在其前面的游轮一起设置在车尾,五个行动轮连同三个拖带轮被安设在一部扭杆悬挂系统上,还有一个紧带轮(或称紧带滚筒)位于第五负重轮和主动轮之间。
为了纪念1950年朝鲜战争中因吉普车意外丧生的
沃尔顿·沃克中将,M41轻型坦克被命名为“沃克猛犬”(Walker Bulldog)坦克。
列装入役
1950年,美军签定了M41轻型坦克首批生产1000辆的合同。1951年中期,首批M41坦克下线出厂装备部队。M41轻型坦克系列的生产一直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末,共计出厂5500辆。
1961年,150辆的M41轻型坦克被交付
日本陆上自卫队,做为日本
61式坦克的辅助战车。
M41轻型坦克在美军的服役生涯不长,由于它25吨重的车体比理想中的轻型坦克为重,且战斗半径过短,因此在1969年时美国陆军开始以
M551谢里登轻型坦克替换M41轻型坦克。
技术特点
总体布局
M41轻型坦克车体由焊接而成,分为三部分;驾驶舱位于车首,战斗舱居中,动力舱在尾部。驾驶员的座位在左边,并有一个独立的舱门供其进出驾驶舱,舱盖开启时旋向右边。驾驶舱有四个潜望镜,三个朝前,一个朝左,为驾驶员提供向外观察的视野。坦克的驾驶操纵杆与传动装置、刹车系统和加速器相连。驾驶员座位下的车体上还设有一个逃生舱门,供紧急情况下使用,坦克的其他成员:车长、炮长和装填手的战位都在坦克中央的炮塔内。
该坦克炮塔的制造结合了焊接与铸造技术,能够在10秒内旋转360度,76毫米火炮可以在正20度至负10度间进行俯仰。车长和炮长在炮塔右侧,而装填手的位置则在左侧。指挥塔上配备了一具五个滑轮组的M20A1潜望镜,可作360度旋转。炮长位于车长之前,通过一具M97A1瞄准镜外加一具能进行360度周视观察的M20A1潜望镜为76毫米炮提供瞄准。装填手在炮长左边,有一具单孔潜望镜用于观察,装填手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向左开启的舱门,位置在车长指挥塔稍前一点。
动力系统
M41轻型坦克的尾部动力舱安装一台大陆公司或莱康明公司出品的AOS895-3型汽油发动机,转速为2800转/分钟时可提供500马力的动力。传动装置采用阿里逊(Allison)公司的CD-500-3型十字型液力传动装置,变速器驱动置于尾部的主动轮。如果某个舱室发生火灾,坦克内的防火墙会自动将火情与其它舱室隔绝开来,接下来再由驾驶员操控的灭火器将大火扑灭。
发动机依靠橡胶衬垫调节的方式来驱动74~76链长的履带,履带为可拆卸橡胶衬垫的钢制履带板。M41坦克行走装置有5个负重轮,3个拖带轮,1个诱导轮以及置于尾部的主动轮。由于M41坦克在第一、二、五三个负重轮上安装了扭杆悬挂装置和液压减震器,而且拥有大功率发动机和相对较轻的整车质量,使该坦克成为一款可以快速机动的作战坦克。
武器系统
M41轻型坦克的主要武器是一门M32型76毫米加农炮,该炮采用立式滑动炮闩、液压同心式反后坐装置、惯性撞击射击机构发射定装式弹药,备弹57发,足以应对苏军装甲部队中正在使用的坦克。M32型76毫米火炮能够发射多种炮弹,包括高爆弹(HE)、榴弹、穿甲弹(AP)、高速穿甲弹(HVAP)、高爆反坦克弹(HEAT)、白磷燃烧弹(WP)和教练弹。
M41坦克的辅助武器是炮塔左侧的一挺M1919A4E1型7.62毫米同轴机枪和一挺安装在指挥塔上由车长使用打击空中和地面目标的M2HB型12.7毫米大口径机枪。虽然M41坦克有四种改进型号,但在外形上与基本型都保持了一致,其主要不同都在坦克内部。1982年,美国AAI公司曾为该炮研制了新型76毫米
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能击穿部分主战坦克装甲。
防护系统
M41轻型坦克车体由钢板焊接而成,前上甲板倾角60°、厚25.4毫米,火炮防盾厚38毫米,炮塔正前方厚25.4毫米。车内无三防装置。该坦克的制式设备包括加温器、涉深水装置、电动排水泵基型车未装夜视设备,但最后一批生产的车辆在火炮上方安装了红外探照灯。
性能数据
衍生型号
系列型号
1、M41基本型
M41轻型坦克基本型使用AOS-895-3汽油发动机,炮塔电气驱动,装备M32型76毫米加农炮,备弹57发。
2、M41A1
1953年末,美军将M41轻型坦克的上火炮的俯仰由手动改为电动,炮塔的旋转也从电力驱动改为新设计的液压操控系统,使炮塔旋转的角度更加精准,从而提高了射击精度。火炮改为M32A1型76毫米加农炮,备弹65发,并改进了火控装置。M41A1坦克使用的仍然是AOS-895-3型发动机,最高时速达60千米,在不续加油的状态下其活动半径可达160~190千米。但与苏联坦克的柴油发动机相比,M41坦克最大行程短的弱点明显。
1954年6月,新改型被命名为M41A1轻型坦克,并生产了1800辆。另外加上416辆经返厂改造成M41A1的M41轻型坦克,使M41A1轻型坦克总产量达到约2200辆。
3、M41A2
M41-A2轻型坦克改用喷射式燃油895-36缸汽油发动机,取代了较早的化油器燃油系统。新安装的莱卡明公司的AOSI-895-5汽油机,与AOS-895-3型汽油机比较,燃油经济性提高了20%。M41A2炮弹基数也从57发提高到65发。直到1960年,M41系列轻型坦克才开始进行发动机的改进。因为发动机的改进使得M41与M41A1发展出两种新款型M41A2和M41A3。它们在外观上明显的不同就是前后档泥板成尖锐状,由宽变窄,辅助发动机的消音排气管的位置也有变动。在发动机的选择上,AOS-895-3型发动机加上由英国设计的自动喷射给油装置而成为了使用寿命更长,更省油,动力更强劲的AOS-895-5型发动机,并装在M41A2上。
4、M41A3
M41A3轻型坦克是在M41A1型基础上改采用喷射式燃油发动机系统,用以代替原坦克上的汽油发动机,美国NAPCO公司采用8V-71T柴油机匹配原传动装置。该坦克在泰国、西班牙和丹麦进行试验,使M41坦克的公路最大行程由原161千米提高到450千米。加拿大利维(Levy)公司在该坦克上安装VTA-903T柴油机,在泰国、丹麦进行试验,使车辆最大行程达563千米。联邦德国采用英国罗尔斯-罗伊斯(Rolls-Royce)公司的CV-8柴油机,也在丹麦进行了试验。M41A3轻型坦克的炮弹基数从57发提高到65发。
5、M41DK-1
M41DK-1轻型坦克,是丹麦陆军的升级版坦克,改进包括:新的发动机,增配了热像仪、核生化防护装置和履带侧裙板。
6、M42Duster
M42Duster防空自行火炮,是1952年以M41轻型坦克底盘为基础改装的自行火炮,主要武装为两门40毫米防空机关炮。
7、M41D
中国台湾陆军进口并保有各型M41轻型坦克687辆(最多时达到了780辆)。由于M41坦克陈旧,从20世纪70年代早期开始,台湾地区考虑对M41轻型坦克现代化改进。
1996年2月,台湾陆军迫于资金紧张和外交压力,将改造M41坦克的M41D轻型坦克的改装项目交给了“军械战备发展中心”(ORDC,台湾自称“兵整中心”)。
M41D轻型坦克装一台功率为405马力的底特律8V-71T型柴油发动机、新型转动底环和改进的火控系统,火控系统安装了得克萨斯仪器公司的战斗车辆热导向系统,它将激光测距仪、热成像瞄准器、弹道计算机和横风传感器融合在一起。该坦克装备有M32K1式76毫米火炮(M32A1的改造型),从它的排烟口和仿照俄罗斯的M46式火炮的带有多孔炮口制退器的锥形炮管,易于识别。M32K1式火炮能以1433米/秒的初速发射M464尾翼稳定硬芯穿甲弹(APFSDS),并能穿透1200米处的A级洛氏硬度(RHA)的250毫米厚的装甲板,也能发射高速穿甲弹,高爆反坦克榴弹和白磷弹等种类弹药。还有的M41D火炮被更换为口径为90毫米新型主炮,能够使用更新的高爆曳光破甲弹、白磷曳光烟幕弹、人员杀伤霰弹等弹药以提升其战场战斗力。
台军最初一批50辆M41坦克被改装成M41D型坦克,计划陆续对另外350辆坦克进行改装。
改型型号
1、M52/M44自行火炮
M52/M44自行火炮是以M41轻型坦克底盘为基础改进研制的两型自行火炮,用以来替代以M24轻型坦克底盘制造的M37型105毫米自行火炮的。
M52自行火炮装备105毫米加农炮,该战车方案设计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末,并被命名为T-98自行火炮。在解决了二战中自行火炮旋转受限的相关技术难题后,T-98的105毫米加农炮被安装到一个有防护装甲的炮塔内。
M44自行火炮则装备155毫米榴弹炮,被命名为T-99自行火炮,外形上与M52十分相似。T-99的155毫米榴弹炮被装在靠车体后部的炮塔中,从而克服了榴弹炮不能左右旋转的限制。由于当时还有其它类似的自行火炮也在研发中,T-99原型车的测试工作被突然终止,并且在很多问题尚未解决之前就匆忙将其投入生产,并完成了首批250辆的生产,并定型为M44自行火炮,到1950年末停产时,已经制造了超过600辆T-99。M44自行火炮仅仅限于在美军中服役,并很快被更先进的车辆取代。其后大量M44自行火炮通过军事援助计划提供给了北约各国及其它受援国,如西班牙和约旦。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约旦仍保有一支约20辆M44的部队。
2、QM41型遥控坦克
该坦克是美国海军用来试验防空导弹的车辆,也用于试验研究M551谢里登轻型坦克炮塔。
3、M41E轻型坦克
该坦克为西班牙改型,安装原76毫米火炮和卡迪拉克公司的火控系统,改装了8V-71T柴油机,功率为400马力,仍采用CD-500-3液力传动装置,公路最大速度为72千米/小时,最大行程500千米。西班牙还对M41轻型坦克的车体进行了广泛的改造,把车体前部改建成容纳
陶式导弹发射系统、储备10枚备用导弹和火控系统的地方,还重新布置了乘员座位,该车还装备了一挺7.62毫米机枪用于近距离自卫,备弹200发。改造工作由西班牙塔尔伯特公司负责,改装后的M41称为Cazador。
4、M41B/M41C
M41B/M41C轻型坦克,是
巴西通过军事援助计划(MAP)获得了约300辆M41轻型坦克,并于20世纪80年代初进行现代化改装。该坦克包括安装新的动力装置和配备更强大的火力,改用400马力的萨伯·斯堪尼亚DS-14柴油发动机,燃油利用率更高,坦克行程增加为600千米。安装一门新型90毫米火炮。经过现代化改造的坦克被称为M41B轻型坦克,并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巴西陆军服役。
随后巴西又开发出另一种新的升级型坦克,用动力更大的发动机替代萨伯·斯堪尼亚DS-14柴油发动机,同时加装了裙板以加强防护力。坦克保留90毫米火炮,但安装了新型的火控系统提高了目标截获能力。新型号被命名为M41C轻型坦克。
5、M41GTI
1986年
联邦德国将M41改造成M41GTI轻型坦克,并在泰国试验。该坦克保留原76毫米火炮,但安装有数字式计算机,激光测距仪以及耳轴倾斜、俯仰传感器等的MDLF41火控系统,能在行进间对活动目标攻击。
该坦克的其他改进项目包括采用MTU公司的MB833Aa-501柴油机代替原汽油机,功率为450马力;安装1个中间变速箱,再驱动液力传动装置,以便快速拆卸发动机;燃料箱容量从530升增加到800升,坦克行程从161千米增加到600千米;行走部分装有新型扭杆、筒式液压减振器、液压限制器和迪尔(Diehl)公司的双销带橡胶衬垫的履带板。坦克还安装集体三防装置,炮塔两侧各装6个烟幕弹发射器。为了减少泥污,车体两侧附加有裙板。车内安装新型驾驶仪表板、哈隆(Halon)灭火系统、新型跳频电台等。
6、M41-比利时
比利时将M41轻型坦克的76毫米火炮换装成柯克里尔公司的90毫米MKⅣ火炮,可以发射榴弹、破甲弹、碎甲弹、烟幕弹及榴霰弹等。
乌拉圭已经装备该坦克。
7、M41-105
该坦克是装105毫米火炮的改装型号,由美国卡迪拉克公司在M41上安装105毫米超低后坐力炮而成,只进行了试验研究,并未投产。
8、M75装甲车
M75装甲人员输送车,其设计采用M41轻型坦克的很多现成部件,方案称为T-18,其重量更轻而且整体尺寸更小。发动机安装在车体前部靠右,为了方便发动机移动还加装了一些滚轮。驾驶员位置在发动机左边,而车长则在发动机后的车体的中央。载员舱在车长身后,有11个步兵座位。载员可以通过装甲车尾部两扇大门或者两个顶舱门登(离)车。
20世纪50年代初对T-18的各种原型车进行了测试,1952年12月T-18E1定型,被正式命名M75装甲车后立即开始大规模生产。到1954年初为止,FMC和联合收割机公司已经生产了1729辆M75装甲车。M75装甲车迅速取代了驻欧美军装备M44轻型坦克。但不久该车因其缺点尺寸过大、费用高、发动机舱过于暴露,不具备两栖能力而被新型装甲人员输送车M59取代。所有剩余的M75装甲车全部转售给比利时用的很好。
服役动态
实战运用
1953年,M41轻型坦克开始进入野战部队代替老式的M24坦克。有一些M41还被送到韩国进行实战评估,但仅仅是在战争快要结束的最后几天担负了有限的巡逻任务。基于在二战中得到的经验教训,美军决定把轻型坦克从坦克营中分离出来集中组成一个包含30辆装甲战车的师属侦察营。侦察营可以被指派给师属每一个需要轻型坦克的战斗指挥员、坦克营和装甲步兵营,担负巡逻、警戒和指挥控制任务。以朝鲜战争结束为契机,这一改革在美国装甲部队中日益普及。M41轻型坦克的生产步入高速期后,迅速淘汰了美军使用的M24。早期生产的M41大部分装备美军,特别是驻欧美军。后来生产的则编入预备役部队和国民警卫队。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美军装甲师基本编制调整导致了装备的M41的总数有所下降。
从1956年开始,M41轻型坦克就广泛的供应给西德、日本及美国扶植的“越南共和国”(ARVN)、西班牙、中国台湾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使用。
到20世纪60年代末,M41轻型坦克的局限性暴露出来,逐渐被M163装甲车所替代。
越南战争
1964年,南越陆军决定以M41轻型坦克开始取代自法国殖民时代时遗留下来的M24坦克。1965年1月,第一辆M41A3坦克抵达南越,并在该年年底前装备了五个南越陆军的坦克连。虽然美国装甲兵对M41的内部空间太小而有不少的批评,但体型较小的南越军人却对该坦克的内部空间感到满意。
1965年10月,一支有15辆M41的坦克营被分配给参与援救被围困在波来古中央高地营地部队的特种部队,以加强其力量。此后由美军承担的任务明显的增多,M41轻型坦克通常被部署在城市和基地附近保卫政府和军队的官员,以应付可能发生的叛乱。
1971年,南越陆军与美国共同发动朗宋战役,试图在老挝境内截断北越陆军的补给线机械化部队,沿着三个进攻路线进入北越控制之范围内。南越装甲第一师在两个空降营与两个骑兵团的伴随下,于2月8日深入老挝将近4英里的范围,北越陆军迅速对该路部队展开反击。这场南北越间首次的坦克遭遇战中17辆M41共击毁了北越军的6辆
T-54中型坦克与16辆PT-76水陆坦克,南越军部队则战损共5辆M-41轻型坦克以及25辆装甲运兵车。
1973年,超过200辆M41轻型坦克仍服役于南越军队。
出口情况
据统计,从20世纪50年代末起,M41轻型坦克总产量的一半都提供给了众多的美国盟友,超过24个国家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军事援助计划获得了M41,许多国家仍继续使用该型坦克,并对M41坦克进行了大小不等的升级改装以延长使用寿命。M41轻型坦克尚未退役、仍在使用的国家和地区有
奥地利、比利时、巴西、智利、丹麦、
危地马拉、日本、约旦、
黎巴嫩、新西兰、菲律宾、
索马里、西班牙、越南、泰国、突尼斯、乌拉圭、德国、多米尼加共和国和中国台湾地区。
总体评价
M41轻型坦克不但灵活,构造简单、机械可靠与操作容易,并且拥有足够的火力。另一方面,该型坦克所产生的噪音也十分明显,且燃油消耗率偏高,因而行程较短。另外该坦克重量偏大也使空中运输变得较为困难。
在实战中,M41轻型坦克受到坦克乘员的好评,其可操作性强、速度快、可靠性高及较小的尺寸外形,很受侦察和特种部队的欢迎。洛克希德和斯贝瑞公司还开发了一些可供M41轻型坦克使用的不同类型的火控雷达,但均未能进入现役。因为没有雷达,使M41轻型坦克只能在能见度良好的天气条件下才能有效对付移动速度较慢的目标。虽然M41轻型坦克火炮的有效射程达到了5000米以上,然而对于高速飞机却无能为力。当时苏联已经开发出新一代喷气式对地攻击机,也使M41坦克的作战效能大打折扣。(《国际展望》《兵器知识》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