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业务传送平台( Multi- Service Transport Platform,MSTP)技术是指基于SDH平台,同时实现
TDM、ATM、
以太网等业务的接入、处理和传送,提供统一网管的多业务传送平台。
简介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种
网络传输形式出现在网络的应用当中,如文件、影音、图片以及
数据传输,导致一定区域的网络容量无法满足大量的业务传输需求,这使得MSTP核心技术得以发展,其是一种基于同步数字体系当中的多业务的传输平台。其能够为多种形式的网络业务提供节点,实现平台之间的相互传输。并且提供统一化的管理,促进业务的正常运行。所谓的平台就是局域某一个平台的扩展,使得平台之间的传输更加流畅。MSTP核心技术是基于同步数据体系进行建立,进行相关业务的扩展。在实际的技术应用当中,这项技术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名字,没有明确定义,主要是根据各个行业的需要进行
信息传输,MSTP核心技术特性和内容发展的现状与相关的保准要求是一致的。
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是MSTP核心
技术发展的初期,也是相应的第一个
发展阶段。在技术发展的初期,MSTP
核心技术主要的使用方式是与
以太网进行数据
点对点的
传输过程中,并且相应的数据受到颗粒的限制,在传输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在第一代技术成型并且运用的过程中,其对于流量的控制和多个以太网的业务数据的传输当中不能起到作用。在传输的技术上具有一定的
阻碍作用,这使得对于以太网的
传输层保护无法实现。
第二阶段的发展通过改进和不断的完善,使得MSTP核心
技术支持了以太网的二次交换。其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完善,MSTP核心技术能够实现以太网用户和多个基于
同步数字体系的虚荣点进行点对点的
传输方式,实现了路径帧的交换。相对于第一代的技术,第二代的技术当中包含的更加全面。其能够实现
网络控制以及
多任务的用户的隔离手段。使得数据的传输过程中更加的全面,但是其同时存在一定的弊端,业务宽带的宽粒度依旧受到相应的限制,MSTP核心技术当中的
VLAN功能也不能够适应大型城市的用网需求。
第三阶段的MSTP核心技术是近年来经过改善和发展得来的,其重要的特点是支持以太网的QoS,在第三个发展阶段,其中加入了智能化的技术手段,引入了
成帧规程(
GFP:Generic Framing Procedure)高速封装协议以及智能适配层以及调控机制进行相应的
技术应用,使得MSTP核心技术的发展更加全面,对于
网络用户的隔离以及
接入控制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并且能够确保在传输的过程中做到以太网保护层的安全性。除此之外,在第三代的
MSTP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还具有相当强的
可扩展性,是发展最为全面的MSTP技术,并且能够为以太网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原理
MSTP是将传统的
SDH复用器、数字交叉链接器(DXC)、WDM终端、网络
二层交换机和lP
边缘路由器等多个独立的
设备集成为一个
网络设备,即基于SDH技术的
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进行统一控制和管理。基于SDH的MSTP技术最适合作为
网络边缘的融合节点支持混合型业务,特别是以
TDM业务为主的混合业务。以SDH为基础的
多业务平台可以更有效地支持分组
数据业务,有助于实现从
电路交换网向
分组网的过渡。
MSTP可以实现对多种业务的处理,包括PDH业务、SDH业务、ATM数据业务及
IP、
以太网业务等,既能实现快速传输,又能满足多业务承载,更重要的是能提供
电信级的QoS能力。
技术特点
MSTP技术是多种技术形式和集成的结果,其充分的利用了GFP(Generic Frame Protocol)
数据封装、虚
级联(Virtual
Concatenation)映射、
RPR等技术的集成应用,通过这些形式的推动作用,MSTP技术具备了广泛的带宽和对于带宽的适配能力,同时更是支持更多的功能,将ATM业务也进行了涵盖,同时有效的进行网络利用。
其相应的特点有:支持多业务的
能力水平有效的提升,节省宽带的
接入网的光纤质量。通过自身的业务传达能力的提升,使得其带宽的利用率有所提升,向着
传送网的方面发展;在MSTP技术应用的过程中,极大的提升了ATM的带宽利用率,使得其覆盖的范围相应的扩大,并且实现快速的扩容,有效的降低扩容成本,减少接入网的成本。
功能
(1)具有
TDM、以太网以及
ATM网络等多样业务的接入服务。
(2)包括TDM、以太网以及ATM网络等多样业务的传输服务包括P2P的网络传送功能。
(3)支持以太网与ATM业务的网络处理与复用功能。
(4)支持以太网与ATM业务,映射到SDH虚拟容器的功能。
对于MSTP技术而言,主要采用传统的SDH虚拟容器、数字交叉DXCWDM
数据终端,可以实现
电路交换与分组网络的转变。与SDH相比,它能够承载更丰富多样的业务类型,能够实现多种业务类型的统一调配和处理。MSTP在SDH设施上增加了多种业务类型的插板,能够满足多种业务类型的接入需要。
优缺点
优势
(1)现阶段大量用户的需求还是固定带宽专线,主要是2Mbit/s、10/100Mbit/s、34Mbit/s、155M bit/s。对于这些
专线业务,大致可以划分为固定带宽业务和可变带宽业务。对于固定带宽业务,MSTP设备从SDH那里集成了优秀的承载、调度能力,对于可变带宽业务,可以直接在MSTP设备上提供
端到端透明
传输通道,充分保证
服务质量,可以充分利用MSTP的二层交换和统计
复用功能共享带宽,节约成本,同时使用其中的
VLAN划分功能隔离数据,用不同的业务
质量等级(Qos)来保障重点用户的服务质量。
(2)在城域
汇聚层,实现企业
网络边缘节点到中心节点的业务汇聚,具有节点多、端口种类多、用户连接分散和较多
端口数量等特点。采用MSTP组网, 可以实现IP 路由设备10M/100M/1000M POS和2M/FR业务的汇聚或直接接入,支持业务汇聚调度,综合承载,具有良好的
生存性。根据不同的
网络容量需求,可以选择不同速率等级的MSTP设备。
缺陷
(1)MSTP技术借助SDH的
虚容器进行以太网信号的传输,由于SDH虚容器的带宽是不变的,MSTP传输以太网业务时带宽应为虚容器的整数倍。因此,MSTP的带宽调整能力较差,在承载数据业务时,带宽利用率不高。
(2)MSTP技术的QoS能力较弱。
(3)传输以太网业务时,OAM能力不强。
应用
MSTP技术在现有城域传输网络中备受关注,得到了规模应用,并且即将作为业界的一项
行业标准而发布。它的
技术优势与其他技术相比在于:解决了SDH技术对于数据业务承载效率不高的问题;解决了ATM/IP 对于TDM业务承载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解决了IP QoS不高的问题;解决了
RPR技术组网限制问题,实现
双重保护,提高业务
安全系数;增强数据业务的
网络概念,提高
网络监测、维护能力;降低业务
选型风险;实现降低投资、统一建网、按需建设的组网优势;适应
全业务竞争需求,快速提供业务。
MSTP使传输网络由配套
网络发展为具有独立运营价值的带宽运营网络,利用自身成熟的
技术优势提供质高价廉的带宽资源,满足城域带宽需求。由于自身多业务的特性,利用B-ADM 设备构建的城域传输网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提供种类丰富的带宽服务内容,MSTP技术体制下的B-ADM设备在网络调度、设备等一些方面融入运营理念、智能特性,实现业务的方便、快捷的建立,从而进一步保证带宽运营的
可实施性,满足市场对于城域传输网络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