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N (osteopontin,OPN活性蛋白)是一种高度
糖基化和
磷酸化的酸性蛋白,存在于人体多种组织和体液中,在母乳的含量甚高,且初乳中含量最高。OPN作为母乳关键活性营养发挥重要活性功能,是母乳中重要的免疫
活性蛋白。OPN的糖基化修饰以O-聚糖为主,其中唾液酸化比例高,因此也可称为唾液酸糖蛋白。研究发现OPN在中国妈妈乳汁中的含量更是明显高于有研究数据的其它国家,对婴儿的肠道早期发育、免疫调节、减少发热、促进大脑和认知发育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初乳关键免疫活性蛋白
母乳中重要的活性成分
OPN是母乳中重要的活性物质,具有调节免疫、促进肠道发育等多种生物学意义,是婴儿早期发育重要的营养支持。
母乳活性成分是指天然存在于母乳中的,具有生物学效应的成分,比如以
免疫球蛋白、OPN活性蛋白、溶菌酶、脂肪球膜蛋白为代表的活性蛋白类,还包括
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寡聚糖、
益生菌、OPO、
gsMO、a-lac等成分。
母乳活性成分具有促进新生婴儿组织器官发育成熟、调节免疫功能、促进生长发育等多种功能,是母乳喂养促进母婴健康的重要因素。婴儿配方粉中添加母乳活性成分,可以模拟母乳的生物学作用,使配方奶的喂养效果更加接近母乳。
OPN(OPN活性蛋白)是母乳活性成分中的重要成员,有促进肠道发育,增强肠道屏障保护功能,调节免疫,促进认知发育等作用。
母乳中含量丰富
OPN最初发现于骨骼中,随后发现体内多种组织细胞均可合成与分泌。OPN广泛分布于包括骨骼、牙齿、肾、脑、肌肉、软骨、膀胱在内的多种组织和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在乳汁和血浆中也有发现,其中,乳汁,尤其是初乳中OPN的含量最高,随着哺乳时间的延长,其浓度逐渐下降。
在对中国和日本哺乳妈妈乳汁OPN含量的研究中发现,随着婴儿周龄的增加,母乳中OPN的含量都表现出了逐渐下降的趋势。
不同国家、不同个体母乳中OPN含量和在总蛋白中的比例均不同,其原因可能与基因、哺乳母亲的饮食习惯和环境有关。2018年的研究发现,中国哺乳母亲的乳汁中OPN含量(266.2mg/L),明显高于韩国(216.2mg/L)、日本(185mg/L)和丹麦(99.7mg/L)。
中国哺乳母亲的乳汁中OPN在总蛋白中的比例(2.7%),也高于韩国(1.8%)、日本(2.4%)和丹麦(1.3%)。
婴儿脐带血及血浆中含量丰富
OPN存在于大多数组织和体液中,研究人员不仅检测了母乳、牛乳中OPN的浓度,还对脐带血、3月龄婴儿、孕妇和非孕妇成人的血浆样本进行了检测[9]。
检测结果发现,3月龄婴儿血浆和脐带血血浆中的OPN浓度分别为342 ng / mL和263 ng / mL ,成人血浆中OPN的浓度为35 ng / mL[9]。
3月龄婴儿血浆和脐带血血浆中的OPN水平是成人的7至10倍。脐带血和小婴儿血浆中高浓度的OPN水平提示OPN对婴儿生命早期的健康和生物学作用非常重要[9]。
对婴儿早期发育的作用
免疫保护
OPN在免疫保护方面包含两个方面
肠道免疫。OPN活性蛋白可直达肠道,几乎不会被胃酸破坏,通过促进肠道发育的方式,增强肠道免疫,减少胃肠道疾病,比如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为生命早期提供免疫保护。[1]
全身免疫。OPN可以促进败血症引起的急性肺损伤中的嗜中性粒细胞迁移;同时也被证明可以调节巨噬细胞功能,包括增殖、迁移、激活、吞噬,促进炎细胞因子产生和抑制一氧化氮合成;OPN还是树突状细胞的生存因子,可以促进其成熟和发挥作用。另外,OPN还可调节Th1和Th2的产生,促进T细胞迁移以及极化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OPN配方奶喂养儿发热减少
一项随机、对照研究发现,0-6月龄内OPN配方奶喂养儿发热情况显著更低,减少幅度可达50%。另外虽然呼吸道疾病和胃肠道疾病的发病率没有区别,但OPN配方奶喂养儿(F65,F130组)的呼吸道和胃肠道问题少于不含OPN的普通配方奶喂养儿(F0组),可能是OPN组喂养儿发热明显少的因素。
另外,虽然没有得出统计学意义,但根据父母的反馈,OPN配方奶喂养儿哭闹和失眠的发生也比普通奶粉喂养儿更少。
OPN配方喂养儿细胞因子更接近母乳喂养儿
细胞因子是重要的生理信号分子,影响免疫系统发育。OPN对婴儿免疫系统的影响还表现为显著降低血浆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研究发现,添加OPN的婴儿配方奶喂养儿细胞因子反应与母乳喂养儿更接近。与普通配方奶粉婴儿相比,OPN配方奶婴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显著降低。另外,OPN配方喂养婴儿的IL-12的浓度,比普通喂养组更接近母乳喂养组婴儿的水平。
肠道健康保护
OPN大部分可以耐受消化酶、胃酸的分解,以完整的形式进入肠道被吸收,参与胃肠道发育的过程,对婴儿肠道发育成熟、肠道免疫建立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母乳活性成分,OPN活性直达婴儿肠道
对乳蛋白成分体外消化生物学试验中发现,人乳OPN在通过pH值4.0甚至更高酸度的模拟胃液时,大部分OPN可以完整的通过,进入肠道,只有分子量为34和23 kDa的OPN片段会被胃蛋白酶轻微降解。
母乳中的OPN进入肠道后,完整或部分完整的OPN和OPN多肽可以与肠上皮细胞的多种整合素和CD44受体结合或直接被消化吸收,进入循环系统到达靶细胞后激活信号传导通路,进而发挥多种作用。
OPN可以通过肠壁被吸收
生物素酰化的牛乳OPN(b-OPN)溶于饮用水,20μg/ml,给与野生型小鼠饮下,8天后在外周血中未检测到b-OPN。
用灌胃的方式给与野生型小鼠20 μg/ml或200 μg/ml OPN,均在外周血中检测到OPN,浓度分别为~145 和 ~1050 ng/ml,显著高于饮用水口服给与OPN组的野生小鼠( P<0.001)。
OPN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肠道发育
为评估b-OPN(牛乳OPN)对肠道发育的影响,研究者对新生恒河猴进行了研究。将新生恒河猴(16只)进行随机分组:母乳喂养组(4只),配方奶粉喂养(FF,6只),添加了牛乳OPN的配方奶喂养组(b-OPN,6只),喂养3个月后提取空肠mRNA进行微阵列分析。
研究发现,母乳喂养和FF组之间差异表达1017个基因,母乳喂养和b-OPN组之间差异表达217个基因,FF和b-OPN组之间119个基因差异表达。近50%的探针组位于中间模块中,该该探针组的平均表达,普通配方组(FF)低于母乳组(BF),OPN配方组( b-OPN)介于两者之间。
该模块丰富了与细胞粘附和运动,细胞骨架重塑,无翼和整合位点信号以及神经元发育相关的基因。这些经典途径主要集中在整合蛋白上,它们是OPN的受体。母乳喂养的猴子和FF猴子的肠道转录组不同,但是与人乳相似水平的牛OPN会改变基因表达谱。从这个方面上,b-OPN组的猴子与母乳喂养的猴子更加相似。
OPN减少胃肠道疾病
为研究OPN对胃肠道的作用,研究者用鼠进行模拟胃肠疾病的实验。将实验小鼠分为4组:对照组(不处理),实验组1(DSS处理,对照),实验组2(DSS处理+重组OPNμg/ml),实验组3(DSS+乳汁OPNμg/ml)。DSS处理是指给予葡聚糖硫酸钠(DSS)溶于无菌蒸馏水7天,诱导实验性结肠炎。
研究发现,与未给与OPN的DSS组比较,给与乳汁OPN组可以显著减少结肠炎临床症状(p<0.05)。与给与重组OPN(r-OPN)比较,给与乳汁OPN组可以显著减少结肠炎临床症状(p<0.05)。表现为,给与乳汁OPN组的小鼠体重下降减少、结肠缩短和脾脏肿胀降低,疾病活动指数降低,改善红细胞计数并降低肠道中中性粒细胞活性,促炎介质的水平降低。
这项研究表明,在饮用水中施用生理浓度的牛奶OPN可以改善DSS诱发的急性结肠炎的破坏性宿主反应。
OPN降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严重程度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对早产仔猪进行了研究。将26只早产仔猪随机分为两组,均进行2天的场外营养(PN)和1.5天的肠饲期,对照组:不含OPN配方;OPN组:在PN期间每隔三小时给与含OPN(2g/l)的去离子水5 ml/kg,在肠饲期间给与富含OPN(2.2 g/l)的配方奶。
研究结果显示,OPN配方奶显著降低早产仔猪NEC严重程度(P<0·01),并且有降低NEC发生率的趋势。
大脑髓鞘形成与认知发育
OPN在人乳中含量很高,除了对婴儿肠道发育、
免疫调节、
细胞增殖和分化有重要的生物学效应外,OPN还与认知发育有关。从研究来看,OPN可以通过促进神经细胞髓鞘化促进神经系统发育。
在Rulan Jiang等人的动物实验研究中,OPN阳性组(喂养含高浓度OPN正常母乳的野生型鼠仔)产后6天和8天时大脑OPN水平显著高于OPN阴性组(喂养不含OPN母乳的OPN敲除鼠仔)。此外,OPN阳性组小鼠髓鞘碱性蛋白和髓磷脂相关糖蛋白的表达水平更高,通过避暗实验和疲劳转棒实验显示,OPN阳性组小鼠的学习能力更强。
髓鞘是包裹在神经细胞轴突外面的一层膜,即髓鞘由施旺细胞和髓鞘细胞膜组成。髓鞘化使神经兴奋在沿神经纤维传导时速度加快,并保证其定向传导,是新生儿神经系统发展必不可少的过程,也是神经系统发育的重要标志。
OPN促进认知发育的机制为促进髓鞘的形成,OPN可以通过上调大脑中OPN水平促进髓鞘形成而可能在早期大脑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添加OPN的配方奶粉
因为人乳和牛乳中OPN含量的巨大差异(OPN在母乳中含量可高达138mg/L,明显高于牛乳和配方奶粉中的OPN含量18mg/L),未添加OPN的婴儿奶粉中OPN含量非常少。添加OPN的婴儿配方奶与未添加了OPN的配方奶相比在婴儿免疫、减少发热等方面的表现更接近母乳喂养儿。
人乳中OPN含量远高于牛乳
牛乳与人乳中的OPN含量差别很大,不同妈妈乳汁中OPN的含量差别也非常大。
不同国家、个体人乳中OPN的含量差别虽然非常大,但人乳OPN平均浓度(138mg/L)明显高于牛乳OPN含量(平均18mg/L)。所测OPN包含了完整的OPN(>80%)和裂解的OPN的天然混合物。
在丹麦的一项研究中,检测了29名丹麦女性乳汁中的OPN浓度,检测结果发现,不同女性乳汁OPN浓度相差非常大,OPN浓度范围在18-322mg/L,平均浓度为138 mg/L ,约占乳汁中总蛋白含量的2.1%,远高于牛乳中的OPN浓度18 mg/L。
人乳OPN和牛乳OPN主要功能结构相似
OPN是含有特殊结构序列
谷氨酸-
甘氨酸-
天冬氨酸(Arg-Gly-Asp,RGD)的高度磷酸化的糖蛋白,OPN的糖基化修饰以O-聚糖为主,其中唾液酸化比例高,因此也可称为唾液酸糖蛋白[4]。人OPN约含314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约44kDa,大小取决于其翻译后的修饰程度(磷酸化和糖基化)[1]。来源于小鼠、大鼠、牛、猪、兔和鸡的OPN,分别含294个氨基酸(aa)、318aa、278aa、303aa、311aa和264aa,aa同源性为35%~86%。
人乳和牛乳中的OPN主要功能结构相似。人乳OPN 包含有298氨基酸,牛乳OPN 是262个氨基酸,其中182个氨基酸相同,另外44个残基结构具有高度相似性,约90%氨基酸序列高度相似。
人乳OPN磷酸化程度仅略高于牛乳(36 vs 28),约25个磷酸化位点和3个O-糖基化位点相同,有相同RGD序列以及水解位点。
未强化OPN配方奶OPN含量低
OPN在母乳中含量明显高于牛乳和配方奶粉中的OPN含量(牛乳:18mg/L;母乳:138 mg/L),未强化OPN的婴儿配方奶中,OPN含量很低 [9],有必要强化配方奶中的OPN含量,使其更接近母乳。婴儿配方食品中补充OPN可以有更多的健康益处[6],且外源性补充OPN可以增加血浆中的内源性OPN的产生,促使其进一步发挥有益作用。
研究人员为了解普通奶粉喂养儿与OPN强化奶粉喂养儿之间的差别,进行了一项随机临床试验。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招募了已经决定不进行
母乳喂养的1-6月龄健康足月婴儿240名(120名男孩,120名女孩),另外还招募了决定纯母乳喂养的健康足月儿80名(40名男孩,40名女孩)。
研究人员将入组的婴儿一共分为四组:纯母乳喂养组(BF),不含OPN的普通奶粉喂养组(F0),含有牛乳OPN 65 mg/L的配方组(F65)和含有牛乳OPN 130 mg/L的配方组(F130)。
从入组开始给婴儿喂养所在组的配方粉,在研究对象1月龄,4月龄,6月龄时分别采集血液标本,分析婴儿血液学,血清细胞因子等情况,研究结果如下:
研究发现,含OPN 130 mg/L的配方奶喂养儿(F130组),血浆苏氨酸浓度显著低于普通配方奶喂养儿(F0组)和含OPN 65 mg/L的配方奶喂养儿(F65组);F130组婴儿血浆缬氨酸,支链氨基酸(BCAAs)浓度显著低于F0组,F130组婴儿血浆氨基酸水平与母乳喂养组更接近。提示富含OPN的婴儿配方奶可改善氨基酸代谢。
富含OPN的婴儿配方奶减少婴儿发热
研究发现,在配方奶喂养组中,不含OPN的普通配方(F0组)组的发热天数和发烧率明显高于OPN喂养组(F65,F130),但F65组和F130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F65组和F130组在胃肠道疾病和呼吸道疾病发病率上没有显著差异,但F130组的患病率是低于F0组的,表明OPN下调了炎性细胞因子TNF-α水平,从而影响了免疫功能。
富含OPN的婴儿配方奶降低血浆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研究发现,添加OPN的婴儿配方奶喂养儿细胞因子反应与母乳喂养儿更接近。与普通配方奶粉婴儿F0组相比,F65,F130组婴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显著降低,从而减少促炎信号,减少发热和促炎性免疫应答。
BF组婴儿中IL-12的浓度比F0高32%,而F65组和F130组婴儿的IL-12的浓度在BF和F0之间。IL-12由活化的抗原呈递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产生,它促进TH1反应的发展,是T细胞和NK细胞产生IFNg(干扰素)的有力诱导剂,IL-12在宿主防御中至关重要,尤其在针对细胞内细菌感染的防护中。
富含OPN的婴儿配方奶增加外周T细胞和单核细胞比例
研究发现,母乳喂养会影响免疫细胞的组成和个体发育,而配方奶中添加生物活性OPN可能会增加T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比例,而且,这种作用似乎是剂量依赖性的。
含OPN 130 mg/L的配方奶喂养儿(F130组),外周血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标准配方奶喂养儿(F0组)和含OPN 65 mg/L的配方奶喂养儿(F65组)。
富含OPN的婴儿配方奶安全性良好
与普通配方组婴儿比较,OPN配方组婴儿(F65,F130)在配方奶摄入量,身长、体重、头围Z评分,婴儿睡眠状况、不良反应方面没有差异性,安全性良好。
纯母乳喂养组婴儿较配方奶喂养组(F0,F65,F130)婴儿体重较高、头围较大,睡眠较少。
综合以上结果,婴儿奶粉中添加OPN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婴儿生长发育正常,在婴儿配方奶粉中添加OPN,使其浓度为人乳相似或为人乳粉的一半,可以减少发烧(疾病)和促炎性免疫应答(细胞因子分布),提升宝宝的全身免疫力,使其更接近母乳的喂养效果。
生物学机制
OPN的作用机制
OPN活性蛋白是高度磷酸化的糖蛋白,人体OPN约含314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约44kDa,大小取决于其翻译后的修饰程度(磷酸化和糖基化)。磷酸化参与翻译后修饰,对OPN生物活性发挥重要作用,如抑制血管钙化,结合OPN受体( αvβ3整合素)等。高度磷酸化使OPN带大量负电荷,易于与带正电荷的乳铁蛋白形成复合物。人乳OPN的5个糖基化位点在细胞粘附活性中发挥重要作用。OPN在Th1型免疫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人乳OPN通过提高Th1反应,增强抵抗力。
OPN作为一种细胞因子,可与多种物质结合,通过激活细胞内特异性信号传导系统而介导细胞粘附、迁移和增殖等,发挥细胞信号分子作用。其作用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多种
整合素受体。αvβ1 、αvβ3 、αvβ5 、α5β1 、α8β1 、α4β1和α9β1 等多种整合素能与OPN 结合。2 个α4β1 整合素结合部位位于OPN 的N-末端凝血酶片酸的38 aa结构域上,α9β1 能结合凝血酶断裂的OPN N-末端上新型识别序列SVVYGLR。
(2)细胞表面黏附性糖蛋白CD44。CD44变异体(CD44v )以非RGD序列结合OPN 的C 末端和N 末端结构域,在瓣膜间质细胞中,OPN与CD44v6结合,可通过磷酸化AKT介导钙沉积。
(3)补体H因子。OPN 能以高亲和力结合H 因子, 调节补体活性。
(4)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5(IGFBP-5)。OPN可以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5(IGFBP-5)结合。
(5)其它机制。羟基磷灰石(HA)、纤连蛋白(FN)、Ⅰ型胶原和骨钙蛋白都能与OPN结合。非磷酸化OPN(np69)能与可溶性FN 形成免疫复合物, 而磷酸化OPN(pp69)能结合细胞表面相关的FN。
OPN在不同器官、系统中的作用
OPN参与机体多种生理和病例过程。在正常组织中,OPN主要在骨和上皮细胞表面表达; 在病理过程中,OPN在损伤和发炎的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某些肿瘤细胞、涉及炎症浸润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内高度表达,参与血管生成,炎症,细胞凋亡,伤口愈合,肿瘤转移等。
(1)OPN与骨。OPN是成骨细胞的表型之一,在骨基质的矿化和吸收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2)OPN与心血管系统。OPN 是血管平滑肌由收缩表型向合成表型转化的标志基因,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钙化密切相关,在心血管特别是血管重塑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
(3)OPN与肿瘤。OPN参与细胞的炎症反应,促进细胞迁移、粘附及相关信号转导,调节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抑制机体对肿瘤的免疫作用,加速肿瘤的进展。
(4)OPN与免疫系统。OPN 被描述为早期 T 细胞活化基因 1(Eta-1),在对抗感染的非特异性免疫及自身免疫中起一定作用,对巨噬细胞有化学诱导的作用等。
(5)OPN与消化系统。有OPN 分布与表达的消化器官和组织有:胃,小肠,阑尾,大肠,胆囊 上皮,肝内胆管,胰腺,唾液腺管和唾液腺黏液细胞。 胆囊中OPN 可能与粘蛋白类 似的特性与结石的形成有关。
(6)OPN与泌尿系统。肾小管细胞和肾乳头表面细胞均可分泌OPN,正常人尿中OPN的浓度为 6×10-8mol/L,足以抑制草酸钙结晶,其在尿中浓度可以反映尿抑制结石形成的能力。
OPN活性蛋白的提取
食品中所添加的OPN来自于新鲜牛乳,经过一系列的分离、纯化技术,包括离子交换层析(DE—AE—Sephacel)、疏水层析(Phenyl—Sepharose层析),再经浓缩、冷冻干燥后,提取出OPN冻干粉。根据所用奶源中OPN含量不同,采用仪器设备和提取纯度不同,有报道从2L原料奶中可以提前大约19mgOPN冻干粉,也有报道称从1L原料奶中可以提取大约11mg的OPN,按照这样的提取量来计算,约90吨牛乳中才能提取1公斤的OPN,非常珍贵。根据两者在牛乳中的含量对比,提取同等重量OPN所需牛乳量是
乳铁蛋白的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