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76水陆坦克(英文:PT-76 Amphibious Tank),是苏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设计研制的一种轻型水陆两栖坦克。
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1946年3月
冷战正式开始,对苏联而言,未来战争的主战场很可能就在中东欧地区,那里每走40~50千米就会遇到一条河流。为了保证部队具有较强的战术机动能力,苏军必须拥有一套完善的渡河两栖作战装备。
研制过程
苏联军方提出的水陆坦克技战术指标是:战斗重量13~14吨,采用V-6柴油发动机,装备76毫米火炮,弹药基数35~40发,装甲厚度不超过10毫米,陆上最大速度40千米/小时,水上最大速度为10千米/小时。苏联设计师选定了喷水推进器方案。车里宾雅斯克的基洛夫工厂给予新型两栖坦克的工厂代号是“740工程”。
1947年苏联运输机械工业部决定研制用于侦察的轻型水陆坦克。1950年6月,“740工程”样车进入国家试验阶段。当时有三种方案参加竞争,最终“740工程”胜出。
1951年8月6日苏联正式批准“740工程”列装,并正式命名为PT-76水陆坦克。
1952年,PT-76水陆坦克的量产工作在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展开。1952年开始装备苏军坦克师和摩托化步兵师的侦察分队。1961年开始装备苏联海军陆战队,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仍然是苏联海军陆战队的主要战斗装备之一。1967年苏联正式停止生产PT-76水陆坦克,由具有两栖作战能力的BMP系列步兵战车取代。20世纪90年代中期,俄罗斯军队中仍然保留了PT-76水陆坦克1100辆。
坦克概况
PT-76水陆坦克(英文:PT-76AmphibiousTank),是
苏联设计的两栖坦克。该坦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研制,20世纪50年代装备前苏军,总产量超过12000辆。PT-76水陆坦克战斗全重14吨,乘员3人,车长兼炮手,车高2.2米,最大公路时速44千米,水上时速10千米。主要武器:1门76毫米火炮,可发射穿甲弹、破甲弹、榴弹和燃烧弹,弹药基数40发。辅助武器为: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部分型号上还有1挺12.7毫米高射机枪。到20世纪60年代末总数约7000辆,主要用于侦察、警戒和指挥,也可为登陆部队夺取
滩头阵地时的火力支援。该车虽然重量轻,但因体积较大,不宜装备空降部队。1957年以后苏联又在该车底盘上试装过85毫米口径火炮,定名为PT-85(俄文:ПТ-85)轻型水陆坦克。
鉴于该坦克有较好的水上性能,故仍在俄罗斯海军陆战队中服役,现装备该战车的国家还有20多个。
技术特点
总体布局
PT-76坦克的车体由钢板焊接而成,车内分3个部分,驾驶舱在前、战斗舱居中、动力舱在后。驾驶员位于中央,并有1个向右打开的单扇舱盖。他使用3个潜望镜进行观察,当车前防浪板竖起时,中间1个潜望镜也能升起,使驾驶员能看到前方;夜间驾驶时,中间的那上换成TBH-28红外潜望镜,视距60米。
该坦克的炮塔也用钢板焊接,顶部有1个向前打开的椭圆形舱盖,并能垂直锁住。车长兼炮手位于左侧的圆形指挥塔内,使用3个潜望镜和1个放大倍率为4×的ТШ-66光学瞄准镜进行观瞄。装填手位于右侧,使用1个炮塔顶的潜望镜观察。
火炮系统
PT-76坦克安装Д-56T式火炮,身管长为42倍口径,炮全长3.455米,炮重1150千克,安装液气式反后坐装置。该炮最大射速为6~8发/分钟,最大射程为12000~13290米,可以发射曳光穿甲弹、破甲弹、曳光穿甲燃烧弹、曳光超速穿甲弹和榴弹等多种弹药。该坦克最初的生产车型安装带多室炮口制退器的Д-56T火炮,但最常见的则是安装带双室炮口制退器的(两排气口朝向炮口)Д-56T火炮。该炮采用半自动立楔式炮闩、液压缓冲器和液气复进装置。
辅助武器为1挺装于主炮右侧的7.62毫米并列机枪。某些车型还装1挺ДШКМ12.7毫米高射机枪。
动力系统
PT-76坦克采用6缸直列水冷柴油机,最大功率为176kW(240马力)。发动机的预热器作为标准件安装,便于在寒冷气候下起动。变速装置为手动、机械式变速箱,有5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采用离合-制动转向。悬挂装置为独立式扭杆,有6个大负重轮,诱导轮在前、主动轮在后。在第一和第六负重轮位置上安装液压减振器。该坦克采用单销、干式钢制履带板,每侧有96块,公路最大速度为44千米/小时。
该车在水上靠车后两个喷水推进器行驶。入水前,应竖起车前防浪板,开启2个电动排水泵,手动排水泵作为应急使用。水上转向通过关闭2个喷水推进器中的1个来实现。海军陆战队装备的某些PТ-76坦克水上行驶时于炮塔后部安装有通气管,它通过一种通风装置将战斗舱内的废气排出。
附属装置
PT-76坦克为了增加行驶距离,车上还附有像T-54/55坦克那样的圆桶形或长方形辅助油箱。车外、炮塔右边安装探照灯,某些车辆还装红外探照灯。海军陆战队使用的车辆还装有一套完整的导航灯。
性能数据
PT-76水陆坦克参考数据:
衍生型号
PT-76B水陆坦克
1958年研制成功,主要改进是安装了一门新的双向稳定D-56ts型76.2毫米火炮,升级了观测和通信设备,配有STP-2P“霞光”火炮双向稳定器、炮口制退器改为双气口式,并加装了抽烟装置。坦克上还附加了附属燃油箱和三防装置。发电机功率增大到6.5千瓦。此外,还研制了一种在炮塔后部装有9米14反坦克导弹发射器的PT-76B水陆坦克。1959年这种坦克取代原来的生产型号。
PT-76M坦克
1960年斯大林格勒工厂开始研制“740M工程”,即PT-76M型水陆坦克。该坦克车身外形更加流畅,换装了V-6M柴油机,功率提高到220.6千瓦(300马力),将坦克水上速度提升至11.2千米/小时,加上外置油箱,坦克最大行程可达400千米。还安装了76毫米D-56TS火炮、夜间瞄准具、核防护系统和R-113无线电台。
PT-85水陆坦克
1963年开始研制,主要改进是安装1门85毫米火炮,并可换装90毫米坦克炮,战斗全重15吨。由于后来BMP系列步兵战车的问世,PT-85水陆坦克仅制成样车,未能装备部队。
BTR-50P装甲运输车
1955年装备苏军,1957年11月在莫斯科红场阅兵式上首次亮相。研制该车的原因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苏军装备了更先进的坦克,其机动性、防护性和火力都得到很大加强,而坦克师属摩步团的轮式装甲输送车不能满足部队的要求,很难协同坦克部队作战。为了适应坦克师属摩步团运送士兵和装备的需要,苏联设计师在PT-76水陆坦克底盘的基础上设计出了BTR-50P多用途水陆两用装甲输送车。该战车战斗全重14吨,乘员2人,能容纳20人,或运送2000千克的物资。
PT-76-57改进型
俄罗斯对PT-76B坦克进行大幅改进,重点采用S-60型57毫米机关炮增强火力系统。为了提高火力水平,在坦克上安装了全新的炮塔。炮塔上安装的武器系统包括57毫米机关炮(S-60型自动化防空火炮的改进型)和7.62毫米并列机枪,炮塔配有自动化弹仓。使用曳光穿甲弹对距离1120米的装甲目标射击时,该火炮能保证击穿100毫米厚的装甲,即可击穿任何现代坦克的侧面装甲。该机关炮对空中目标的最大射程可达6千米。为了保证射击高精度,武器系统配备有与双向武器稳定器协调工作的现代化自动火控系统。火控系统能够保证昼夜间发现目标,测量目标距离,确定和输入射击数据,稳定主要武器和辅助武器的瞄准,在原地、行进间和水上浮渡时选择所需要的弹种和射击方式对地面目标、水上目标和空中目标进行射击。
其它改型/变形车
PT-76M1,装配D-56T火炮;
PT-76M2,装配D-56TM火炮;
PT-76M3,装配D-56TM火炮;
波兰PT-76改进型,具有单独的车长进出舱口并装备有12.7毫米高射机枪;
63式水陆坦克,中国研制生产的改型,装备一个更强大的85毫米炮的新炮塔;
M1985水陆坦克,是朝鲜生产的两栖轻型坦克。该坦克的设计思路类似于中国63式水陆坦克,装备有85毫米口径的主炮。
ZSU-23-4Shilka,“石勒喀”4管23毫米自行高射炮;
ASU-85空降突击炮;
FROG-2和FROG-5导弹发射车;
SA-6地空导弹系统。采用PT-76坦克底盘的改型装甲车。
服役动态
出口列装
PT-76水陆坦克参加过
越南战争、
中东战争、
印巴战争和
安哥拉内战等,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参加过实战次数最多的一种水陆坦克。
据统计,超过2000辆PT-76水陆坦克出口到世界各国,有些还在世界许多地方服役。
非洲:安哥拉(68辆,1975年);贝宁(20辆,1982年);刚果(3辆,1972年);埃及(250辆,1965年至1970年);几内亚(20辆,1977年);几内亚比绍(20辆,1978年);马达加斯加(32辆,1983年~现存);马里(一个营和另一个中国制63式营);莫桑比克(16辆);乌干达(现存50辆);赞比亚(50辆,1983年)。
亚洲:阿富汗(50辆,1958年);柬埔寨(20辆,1985~1988年);印度(178辆,1962年,已退役);印度尼西亚(170辆,1962~1980年,现存60辆);老挝(30辆,1996年);朝鲜(550辆);巴基斯坦(62辆,1970年);越南(500辆,300辆在役)。
欧洲:(全部退役)
乌克兰(50辆);白俄罗斯(8辆);保加利亚(250辆,1964年);芬兰(15辆,1961年);东德(170辆,1957年);匈牙利(100辆,1959年);波兰(300辆,1955年);南斯拉夫(100辆,1955年)。
中东:
伊拉克(200辆,1984年,已退役)
南美洲/加勒比:
古巴(60辆,1971年);尼加拉瓜(22辆,1983年)。
服役动态
越南战争
1968年2月6日,越南部队用PT-76水陆坦克攻击美国军队驻守的围村,取得战斗胜利。在此次战斗中,北越军队以损失6辆PT-76坦克的代价,占领了美军据守的阵地,消灭美军、伪军防守部队约280人。
印巴战争
1971年底,印巴之间的第三次战争爆发了。巴军部署在东巴的主要是美制M-24霞飞轻型坦克,它的火力和机动性是二战期间轻型坦克中最强大的,但M-24毕竟是40年代的产品,由于装甲薄弱战斗力有限。
印度军队以装备PT-76水陆坦克的部队,与巴军作战。1971年12月14日,印军强行渡过哈拉布河,准备对道拉浦尔发动袭击,印军第45骑兵团的PT-76坦克率先下了河,并对目标发动攻击,其他坦克则载着步兵过河。当天下午,该城也被攻破,巴军107旅3700人于12月15日全体投降。
埃以战争
1973年的“
赎罪日战争”,埃及军队用高压水枪冲毁苏伊士运河东岸以色列军队的沙堤,开出80多个缺口,然后数以百计的PT-76水陆坦克、BTR-50P水陆装甲车泛水渡过运河,直接开上东岸,扩大了桥头堡。而以色列则在第8天,派出侦察营的一支小分队,驾驶缴获的7辆PT-76坦克和8辆BTR-50P战车插入敌后,捣毁了埃及军队的地空导弹和雷达阵地,最后控制苏伊士运河,切断了埃及第3军的退路。
总体评价
PT-76水陆坦克不仅性能独特,还是世界上生产数量最多、装备国家最多的两栖装甲车辆。苏联研制并装备该车后,还曾大量出口、援助给华约成员国,以及朝鲜、越南、古巴、阿富汗、安哥拉、埃及、叙利亚等20多个国家。中国、朝鲜还得到技术予以仿制、改进。总产量达到7000辆以上。
PT-76水陆坦克的缺点是没有三防装置,缺少夜间战斗设备,装甲较薄,甚至能被大口径机枪弹击穿,车体尺寸较大,不宜空降等。(中国军网、全球防务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