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tel即Windows-Intel
架构。字面上是指由Microsoft Windows操作系统与Intel CPU所组成的
个人计算机。实际上是指
Microsoft(微软)与Intel(
英特尔)的商业联盟,该联盟意图并成功地取代了IBM公司在
个人计算机市场上的主导地位,所以也称为
Wintel联盟。Wintel联盟垄断桌面端长达20多年。依靠英特尔的
摩尔定律和微软Windows系统的升级换代,双方通过共同辖制下游PC生产商而不断攫取巨额暴利。但因为平板电脑和移动设备的兴起,微软宣布下一代Windows操作系统将支持
ARM处理器 。ARM处理器是英特尔的竞争对手,使得Wintel联盟已经出现裂痕。高通与安卓的联盟——Quandroid(高安)正在崛起。
基本简介
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美国有个所谓的“文泰来”联盟,微软的视窗操作系统只配对英特尔的芯片。在核心技术研发上,强强联合比单打独斗效果要好,要在这方面拿出些办法来,彻底摆脱部门利益和门户之见的束缚。
总书记所说的“Wintel”究竟是个怎样的联盟?在美国科技产业的发展中,“Wintel”联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自上世纪80年代起,微软和英特尔为推动个人电脑产业的发展,而组成了所谓的“文泰来”联盟(
Wintel联盟)。
比尔·盖茨曾这样回忆微软与英特尔的友谊:“微软和英特尔一起努力,开发更为快速的处理器。上世纪80年代以前,苹果公司是个人电脑产业的霸主。IBM 上世纪80 年代开始采用英特尔的处理器和微软的操作系统,因而取代苹果成为个人电脑产业的老大,英特尔与微软此时也成为电脑产业的巨人。”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文泰来”联盟进展得十分顺利。当时,英特尔处理器内存较大,相应地,配备英特尔处理器的个人电脑价格较高,而人们倾向于购买比较便宜的电脑。同时,来自微软的windows系统基本上独霸市场,于是windows系统推出了占用较大内存的程序,促使人们购买配备英特尔处理器的个人电脑。此外,任何电脑厂商只要选择了英特尔或微软其中一家,就等同于连带选择了另一家,两者很难分开。
个人电脑产业中,“文泰来”联盟的本质不仅是指它们占据了个人电脑市场90%以上的份额,更是指英特尔的芯片(硬件)与微软的Windows系统及应用(软件)两者进行最佳结合、协同更新,最终拉动了整个产业。
即每每微软发布新的操作系统,英特尔的芯片也会有大的更新,二者的协同效应会让用户明显感觉个人电脑性能和体验大幅提升。
“文泰来”联盟造就了一个时代,正是因为有这种强悍联合,才使个人电脑的发展日新月异,这个联盟的贡献是巨大的。技术的发展注定了软硬的融合将更加密切。硬件技术的提高和创新,越来越多地依靠软件的支持,英特尔当然明白其中的玄机。
自那时以来,“文泰来”联盟制定的一些技术规范,已成为个人电脑产业的事实标准,该联盟也因此在全球个人电脑产业形成了所谓的“
双寡头垄断”格局。
“文泰来”联盟期间,微软与英特尔最默契的一次联手是对付PowerPC联盟。上世纪90年代初,苹果、IBM与摩托罗拉结成一个联盟,共推PowerPC微处理器。其构想是这样的,苹果发挥其操作系统软件的长处,摩托罗拉结合IBM在处理器方面的优势,推出有竞争力的PowerPC芯片,然后二者结合向联盟成员提供产品。
“文泰来”联盟随即展开了强烈的反攻。英特尔推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奔腾芯片系列,而微软则“珠联璧合”地推出了Windows 95操作系统。英特尔和微软还分别展开了对PowerPC联盟的分化瓦解。
最后,PowerPC联盟无疾而终,微软与英特尔这一时期的局面可谓“同打虎,同剥皮;同养蜂,同吃蜜”。
曾有电脑厂商老总无奈地说:“卖一台电脑能赚100元,其中英特尔拿去了70元,微软拿去了40元。”不要纠缠于其中数字的精确性,这是一道算不好的数学题,其情绪化的语言,耐人寻味。柳传志曾说:“我们生产一台电脑也就是一把大葱的利润。”在强大的“文泰来”联盟面前,任何一个电脑厂商都只能做一个打工者。
“文泰来”联盟是当时科技市场吸金能力最强的组合,20多年前,两家公司的市值已经达到4000亿美元,比整个印度股票市场的两倍还多。
但是,几年前,牢不可破的“文泰来”联盟出现了巨大裂缝。
传统个人电脑业务全球下滑,而平板、手机等移动市场上,苹果和谷歌后来居上,抢占了大部分市场。英特尔和微软面对压力,不约而同“琵琶别抱”,另找合作伙伴,两家分道扬镳。
然而兜兜转转,近几年,两家多次在移动市场上失利,于是最近,微软和英特尔的合作项目又渐渐增多。这一次,微软和英特尔的合作,不仅仅局限在电脑PC业务上,除了发掘各自的新增长点外,还开展了一些IT领域的新合作。
诸侯乱战
目前来看,ARM、苹果和谷歌无疑是移动终端市场的赢家。但是,随着
英特尔、微软加入移动乱战,竞争才刚刚开始,成败尚难定论。
得市场者得天下。在市场风向转变之下,微软和英特尔这对统治了桌面20多年之久的盟友不攻自破。在1月6日的美国
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英特尔宣布推出上百款平板电脑,其中,除了采用微软的Window Mobile操作系统,相当大一部分产品采用谷歌的
Android操作系统,还有诺基亚和英特尔合作的MeeGo系统。随后的1月7日,微软总裁兼CEO
史蒂夫·鲍尔默也表示,下一代
Windows操作系统将运行在“一切设备”上,包括采用了
英特尔竞争对手
ARM芯片的平板电脑。长期以来,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只应用在使用了英特尔芯片的桌面产品(PC、笔记本和上网本)。
双方此次在平板电脑市场的开放姿态和高调表态,表明了这对曾经坚不可摧的微软英特尔Wintel盟友关系发生转变,从盟友走向联合+竞争。
以微软与英特尔为首的Wintel阵营,推出搭载最新视窗操作系统的超过12款平板电脑,其中仅有5款可透过美国渠道购买后立即交货。
微软首款平板电脑Surface的初期需求似乎“令人失望”。
个人电脑(PC)制造商在抢进平板电脑时,还受制于微软加诸尝试原型机限制、英特尔推迟交付电力管理软件。
如今已饱受PC需求不振之苦的个人电脑业者,在年终采购旺季将更难与苹果与谷歌分庭抗礼。
搭载不同视窗操作系统的PC种类繁多,但搭载安谋(ARM Holdings Plc)技术晶片或英特尔低耗电处理器的平板则是种类稀少。
Wintel联盟垄断桌面端长达20多年。依靠
英特尔的摩尔定律和微软Windows系统的升级换代,双方通过共同辖制下游PC生产商而不断攫取巨额暴利,占据桌面端80%~90%的市场份额。为了维护利益,双方曾一致进行高度的技术合作。
随着
苹果iPhone和iPad的热卖,全球掀起了移动消费的热潮。据iSuppli公司统计显示,2010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30%。同时,iPad出货量增加近7倍。
花旗集团预测,2011年平板电脑的销售数量达到3500万台到1亿台不等。与此相反,Wintel联盟所固守的PC市场增长乏力,甚至呈现萎缩态势。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畅销,让ARM公司一跃成为移动芯片的老大。ARM芯片凭借低功耗、待机长等技术特性而广受下游芯片商和手机制造商的欢迎,ARM公司还通过专利授权的商业模式让ARM芯片得以广泛应用,占据移动终端市场高达98%的市场份额。移动终端市场的成功,让ARM公司野心勃勃地准备进入
英特尔固有的PC市场。年初Windows宣布支持ARM芯片,无疑又为ARM进军PC市场铺平道路。
移动互联网的潮流势不可挡,新的竞争对手正在崛起,英特尔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苹果IOS、
谷歌 Android等系统平台的夹击之下,微软也显得步履踉跄。目前各
移动终端厂商如苹果、诺基亚、黑莓、三星等纷纷打造自己的系统平台。苹果凭借iOS占据移动系统平台的半壁江山;2007年,谷歌推出Android系统,并凭借免费和开放模式吸引了下游终端制造商的响应,风头直超苹果。2010年12月,谷歌又宣布推出基于PC的Chrome系统,更是加快了抢占微软PC市场的步伐。
“得终端者得天下。苹果的iPhone和iPad颠覆性地改变了以PC为主导的终端市场。这对微软和
英特尔肯定是一个很大压力。” 原微软技术总监李云霄表示。
争霸赛重启
面对ARM的野心,苹果和
谷歌的攻城略地,
英特尔、微软也不甘错失移动消费热潮。
英特尔于2009年宣布研发新型的移动平台芯片,并与诺基亚联合开发移动系统平台MeeGo,抢夺
移动终端市场。不到一年,2010年9月,英特尔发布了新型
凌动处理器,用于上网本、平板电脑、
消费电子和智能手机等领域。2010年12月,英特尔又宣布专门成立上网本及平板电脑部门,全力布局移动终端市场。
微软也不甘示弱,加快布局移动市场。2009年10月,微软推出Windows Mobile,并与数十家手机设备商建立合作;2011年初又宣布与ARM合作拓展平板电脑。
目前移动终端正重蹈PC历史,上演
诸侯争霸的一幕。未来,IT市场格局将如何演进?谁将是这场争霸赛的最大赢家?
目前来看,ARM、苹果和
谷歌无疑是移动终端市场的赢家。但是,随着
英特尔、微软加入移动乱战,竞争才刚刚开始,成败尚难定论。
对于英特尔与
ARM架构之争,中国半导体协会秘书长陈贤以话题敏感、市场变化很快为由,拒不发表评论。但他表示,未来PC不可能消亡,芯片市场不可能出现一家通吃的局面。
目前来看,ARM要想代替英特尔显然尚不可能。“ARM进入PC市场,不是简单地在PC中引入芯片即可,还需要下游制造商、设备商、软件商等各个层面的支持,这显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实现。”
英特尔中国通信事业部黄亚昌表示。事实上,ARM CEO伊斯特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表示,PC不是ARM的目标,那是英特尔的领地。
“英特尔芯片能耗大、温度高,但计算能力强,未来它在计算能力强的地方还是有用武之地,如服务器端、桌面端。ARM在移动终端方面有优势。至于二者能否成功抢夺对方的市场,要看各自的能力。” 李云霄认为。
从未来消费电子终端的发展趋势来看,消费电子将呈现细分化、融合化的趋势。各种终端会在多元化格局之下,实现无缝对接。“比如电视抢占的是客厅,PC抢占的是书房,移动的时候需要移动终端。PC、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每一种终端的功能会越来越强大,但彼此之间不会相互取代。融合终端如平板电脑,也不会成为主流。”赛迪顾问消费电子研究事业部经理刘晓静表示。
在操作系统方面,微软的Windows在桌面端具有一定优势,但非桌面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市场,几乎已经被苹果的iOS和
谷歌的Android平分天下。随着微软、
英特尔的加入,
谷歌Android、苹果iOS、黑莓BlackBerry OS、诺基亚Symbian(或MeeGo)以及三星Bada(或Tizen)将展开激烈竞争。
芯片市场有英特尔、ARM等。在这种市场趋势之下,IT产业将从Wintel双寡头时代进入多对多的多元化时代。
新一轮的争霸战才刚刚开始。
联盟裂痕
因为平板电脑和移动设备的兴起,微软宣布下一代Windows操作系统将支持
ARM处理器 。
ARM处理器是
英特尔的竞争对手,Wintel联盟已经初现裂痕。最近微软建立一个全球数据网络,开发了一个基于云计算的操作系统Azure。将自己的应用程序搬到线上,甚至连Office也被逼上线,即使它的功能有限。更重要的是微软也向反垄断机构让步,更多地拥有开源标准。
在其它领域,微软依然麻烦重重。尽管投入数十亿美元,可网络服务依然亏损。除了Xbox Live外,新网络服务吸引眼球极少。微软的搜索引擎必应在美国只有13%的市场份额。微软的移动业务一片混乱。最近匆匆砍掉新的智能手机Kin,这款手机只有48天寿命。2010年晚期,微软推出新的
手机操作系统。在平板电脑上微软也落后。
相比而言,
英特尔的老大欧德宁要稳当一些。当英特尔刚刚在与AMD的竞争中有所弱化时,他迅速降低成本,修正了公司目标。他预期英特尔的芯片会最终进入到每一个智能设备中,这些设备带有连网功能。
为此,欧德宁将所有的希望放在一个新的处理器——Atom上。英特尔不再是让芯片更为强劲,而是让它更便宜,更省电。通过此方法,制造商会明白将芯片放在手机里、放在电视里、放在缝纫机和机器人里很经济。因为这些设备需要特殊的项目支持,所以英特尔开始进一步深入到软件市场。2009年6月它收购了WindRiver,这家公司为
嵌入式处理器开发操作系统。
尽管如此,
英特尔依然面临障碍。虽然现在Atom已经支持大多的上网本,但是它离真正的成功还很遥远。ARM的芯片更省电也更便宜,因为它的授权费用很低,许多的客户利用代工厂来生产。英特尔可能不愿放弃肥厚的利润,从而为下一代Atom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价格。
英特尔的管理层很乐观,他们相信Atom会更吸引制造商,因为开发者可以依赖
英特尔架构,不必再学习其它技术。更重要的是英特尔相信它可以制造更小的晶体管,使Atom芯片和其它芯片一样利润可观。当然这还涉及一个长期的争议:只要
摩尔定律有效,英特尔就稳如泰山;但另一些人认为定律迟早会面临物理困难。
下个市场
由于移动
手机芯片制造商高通(Qualcomm)为谷歌的Android手机提供了77%的芯片,全球领先的
管理咨询公司PRTM近日在一个报告中将高通和Android的联盟称作手机市场的“Quandroid”。该公司认为这两者的联盟将“决定”未来的手机市场,其影响力或将达到广为人知的“Wintel”的程度。
据悉,“Wintel”代表使用Intel芯片的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电脑,而“Quandroid”代表使用高通芯片的基于Android移动操作系统的手机。PRTM在该报告中表示,预计“Quandroid”联盟的市场份额将会增加。不过也有分析家表示,就像个人电脑市场中的“Wintel”一样,“Quandroid”将会降低手机厂商的利润空间。那也许会给消费者带来好处,但对很多手机制造商来说,其带来的好处也许并没有预想的那么多。
据悉,在最近的几个季度里,Android本身的市场份额都在增长,而全球很多其他的手机制造商已经生产了超过90种不同型号的Android手机。研究机构Gartner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Android的增长速度很快,其市场份额在2010年第三季度已增长至25%,比2009年同期增长了4%。
由于“Android”拥有巨大的市场份额和很快的增长速度,PRTM在其报告中将“Android”称为“创新者的致胜法则”。PRTM表示,以极快的速度开始和完成一款使用高通芯片的基于Android移动操作系统的新手机“Android”推动了“Android”的成长,因为时间对手机制造商提升利润率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