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感
杨开慧诗作
《偶感》是革命烈士杨开慧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怀念战斗在井冈山的丈夫毛泽东及李一纯等几位交谊深厚的朋友。全诗采用白描手法,语言平淡朴实,字字犹如家常话,又句句从肺腑出,于平淡中寄托诗人深厚的感情。
作品原文
常见版
偶感
天阴起朔风①,浓寒入肌骨。
念兹②远行人③,平波④突起伏。
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备?
孤眠⑤谁爱护,是否亦凄苦⑥?
书信不可通,欲问无人语。
恨无双飞翮⑦,飞去见兹人。
兹人不得见,惆怅⑧无已时。
良朋尽如此,数亦何聊聊。
念我远方人,复及数良朋。
心怀长郁郁⑨,何日重相逢。
修复完整版
偶感
天阴起朔风,浓寒入肌骨。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
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备?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
书信不可通,欲问无人语。恨无双飞翮,飞去见兹人。
兹人不得见,惆怅无已时。家有一秀妹⑩,前兹为我亲。
忆昔自京归,同榻共晨昏。偶去三五日,适有冰人至。
狂跳盼我归,急切如燃眉。迩后入福湘,伊自往岳州。
住岳不数月,仍复归长沙。急切思若人,至复得相亲。
当时各陈迹,历历在吾心。风云诚莫测,人情亦复如。
追索伤我怀,五内相煎熬。愿将金石意,感尔故人心。
朋情至可贵,无可相比伦。沪有一纯⑪姊,思伊伤我怀;
能识我衷肠,能别我贤愚。城中有友妹⑫,不知伊处居。
爱我尚无变,情怀相永依。良朋尽如此,数亦何聊聊。
念我远方人,复及数良朋。心怀长郁郁,何日重相逢。
残缺手稿版
偶感
天阴起溯(朔)风,浓寒入肌骨。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备?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书信不可通,欲问无(人语)。恨无双飞翮,飞去见兹人。兹人不得(见),(惆)怅无已时。□□一秀妹,前兹为我亲。臆(忆)昔自京归,同□□□昏。偶去三五日,适有北人至。狂跳盼□归,急切如□眉。尔后入福湘,伊自往岳阳。住岳不数月,仍复归长沙。急切思若(故)人,重复得相亲。当时各陈迹,历历在吾心。风云变莫测,人情迹复如。追索伤我怀,五内□煎熬。愿将金石意,感尔故人心。朋情至可贵,无可相比伦。户有一纯姊,思伊□我怀。能识我衷肠,能别我贤愚。城中有文元,不识伊处居。爱我当无变,情怀永相依。良朋尽如此,数亦何聊聊。念我远方人,复及数良朋。心怀长梦之,何日复重逢。载于《纪念杨开慧烈士诞辰100周年》(其中“□”为手稿残缺不全或者字迹不清的部分。)
注释译文
词语注释
①朔风:北风 ;指冬天的风。朔风厉严寒,阴气下微霜。(三国魏·阮籍《咏怀》)
②念兹:念:思念;兹:此,这个。念兹,思念“它”(他、她)。有成语“念兹在兹”,泛指念念不忘某一件事情。
③远行人、兹人:指毛泽东。当时杨开慧留在长沙坚持地下斗争,而毛泽东正在井冈山开展武装斗争。
④平波:心波。
⑤孤眠:独自一个人睡。
⑥凄苦:凄凉艰苦。
⑦双飞翮:出自唐朝李商隐《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双飞翼,就是双飞翮。
⑧惆怅:因失望或失意而哀伤。《楚辞·九辩》:“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
⑨郁郁:郁闷,不高兴。示例:明 王铎《兵部尚书节寰袁公(袁可立)夫人宋氏行状》:“两尊人亦知公(袁可立)不郁郁,曰:“庶无忧兮”。 ”
⑩秀妹:堂妹开秀。杨开秀是叔父杨昌恺的二女儿,是杨开明的姐姐,她比杨开慧小6岁。在结婚回板仓那个春节,秀妹还顽皮地和润之开玩笑,给他饭中放腊肉骨头。此时她也已结婚,她的爱人萧宗仁,是湘西党组织创建人及武装暴动领导人之一,而且是个画家,曾在周南女校教美术,以此掩护党的地下活动。
⑪一纯:即李一纯,当年的嫂子李一纯替她直接探问毛泽东的心意,是她与毛泽东爱情的见证人。
⑫友妹:就是杨开英。杨开英是杨开明的妹妹,1915年出生,正在长沙含光女中读书,已经有许久没有回家了。
诗词译文
常见版
冬天的天气阴沉沉的,刮起了西北风,寒意侵人肌骨。一下子想起了远在他乡的亲人,不由地心潮起伏。“你”脚上的疾病是不是痊愈了?隆冬来临了,有没有御寒的衣服?晚上一个人独眠,没有人关心?是不是也感到凄苦?“我们”的相思之情不能通过书信来传达,“你”的近况无处可问,“我”的衷肠无处可诉,真恨自己没有长一对翅膀,不能飞去看看爱人。“我”远方的爱人见不了面,这思念之情久久不能平静。
好朋友们都在这里提到了,数来也就这么几个。想念我远在他方的爱人,也想念几个好朋友。心里升起很深的忧伤,哪天才能再次重逢?
创作背景
从1927年到1930年,整整三年间,杨开慧孤身带着孩子,在长沙板仓一带坚持地下工作。当时斗争条件相当险恶,到处是白色恐怖,杨开慧在虎穴狼窝之中,镇定自若,机智勇敢地开展工作。
夫妻之间,天各一方,说不尽的思念,道不完的牵挂。杨开慧含泪写下了这一篇感情深挚、思致委婉的诗歌。诗人自题为“偶感”,意味着她在工作斗争的空隙,或触景触情,或睹物思情,强压在心底的相思之情不由地泛起,引发了一连串的感想。
作品鉴赏
逐句赏析
诗是从叙事开始的,“天阴起朔风,浓寒人肌骨。”看似平凡的开头,目的是为了引出下文。“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非常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心境。开篇起句融情于境,阴云密布,北风呼号,寒气袭人,痛彻肌骨。诗人寓意双关,既写季节的冷酷无情,更刻画出敌人对井冈山的围困剿灭和在长沙城内外对革命志士的搜捕剿杀的氛围。自然物候和白色恐怖的政治高压叠加在一起,构成极端残酷的斗争环境。此情此景,作为忠贞不渝,痴情如火的妻子,诗人柔肠百转,思念着远行的丈夫和战友,悲感万端,反复低回。
紧承上文,后面四句,急连两个问号,是她的思念内容。“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备?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一气呵成的四个排比疑问句,透露出诗人的思念之深、思念之切,把一个妻子对丈夫的关爱、担忧之心具体地刻画了出来。尤其是一个“亦”字,用得尤为传情,不说自己“凄苦”,而问对方是否“凄苦”,加上这个“亦”,反而更突出了自己的相思之苦。如此的缱绻缠绵,如此的抚慰问候,情真意切,体贴入微。
“书信不可通,欲问无人语。”这两句又是叙事,在这种无处可问、无处可诉的情况下,“恨无双飞翮,飞去见兹人。”当然这只是诗人美好的愿望,实际是不可能的,因此后面两句又回到现实中来。诗的结句更抒发出“何日重相逢”的强烈迫切的心情,读之感人泣下。
整体赏析
革命者也是凡人,他们也有七情六欲,而诗人在这首诗里向读者展示的就是她那美好的爱情。她在诗中直抒胸臆,毫不掩饰她心中的感情,毫不掩饰她对亲人的思念。全诗采用白描手法,语言平淡朴实,字字犹如家常话,又句句从肺腑出,于平淡中寄托诗人深厚的感情。并且全诗描写工细,于细微处见真情,表现出只有妻子才有的那一份细致和体贴。杨开慧是一个妻子,同时也是一位坚强的革命者,她工作在白区,战斗在虎穴狼窝中,当时同志们都劝她,到苏区找毛泽东。尽管她思念亲人、想念亲人,但为了工作,她把这份感情埋藏在心底,她谢绝了同志们的好意,坚定地说:越是困难时刻,越要遵循党的指示,坚定沉着,坚持斗争。敌人的疯狂是暂时的,革命一定会胜利。正因为如此,她在诗中展现的那一份感情才显得愈加美好、愈加珍贵。
诗人在诗中运用了一连串的疑问句,明知书信不通,欲问无人,偏又无法消除这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绪。字里行间,充溢着杨开慧对毛泽东这位“远行人”的深切挂念,可谓无时无刻不是萦绕心间。通观全诗《偶感》,诗人生动刻画了革命伴侣之间深挚动人的情感。
作者简介
杨开慧(1901-1930),湖南长沙人。毛泽东的夫人。早年追求革命真理,反对封建礼教,在长沙积极参加革命活动,1920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至1927年随毛泽东在上海、韶山、武汉等地开展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妇女运动。大革命失败后,党派她在长沙板仓一带坚持地下活动,1930年10月不幸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同年11月在长沙壮烈牺牲。杨开慧烈士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最早的优秀党员之一,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参考资料
偶 感.上海龙华烈士墓园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30 14:06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