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
中国湖南省下辖地级市、省会城市
长沙市(英文名:Changsha City),别称星城,中国湖南省下辖地级市,湖南省省会,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和长浏盆地西缘,境内地势起伏较大,地形以山地、岗地、平原为主,湘江穿市区而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温变化大,夏初雨水多,伏秋高温久,冬季严寒少;总面积11819平方千米;通行湘语。截至2023年,长沙市下辖6个区、1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常住总人口1051.31万人,市政府驻岳麓区岳麓大道218号。
名称起源
长沙市名字中的“长沙”二字,沿袭自长沙县之名。而“长沙”的来源,有四种说法。其一,因“万里沙祠”而得名。《太平寰宇记》引《十三州志》曰:“西自湘江至东莱万里,故曰长沙。”其二,因“星宿”而得名。《史记·天宫书》云:“轸为车,主风。其旁有一小星,曰长沙。”《方舆纪胜》也记载:长沙“郡以长沙星得名”。故而,长沙又有“星城”之称。其三,因沙土之地而得名。其四,得名于三苗、蛮越语言记音,意为祭祀女神的地方。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在距今15-2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长沙地区就有原始人类活动。新石器时代,这一地区已形成氏族和部落。殷商时期(公元前约1600年-公元前1046年),长沙地区属扬越之地,是百越部落的分支,土著文化已有相当发展,同时,中原文化也开始传入。春秋晚期,长沙地区被纳入楚国范围。战国时期,长沙属楚国的黔中郡,并成为楚国的重要粮食产地。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天下,长沙纳入统一国家视野。秦分黔中郡及古青阳之地,建立长沙郡,为36郡之一,辖今湖南全境及贵州东部,郡治为临湘县。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封吴芮为长沙王,立长沙国,辖长沙、豫章、桂林、南海及象郡等5郡。汉景帝年间,废除吴氏长沙国,封刘发为长沙王,复立长沙国,辖13县。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改长沙郡为填(镇)蛮郡,改临湘为抚睦县。东汉初期,恢复旧名,仍为长沙郡。东汉末年,长沙归属于荆州地域,为孙刘争战之地。三国时期,长沙地区归属东吴控制。
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司马炎统一中国,复置长沙郡,下辖10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长沙郡为湘州所辖,州郡治所设于临湘。东晋末年,湘州被废置,长沙郡改属荆州。南朝宋、齐、梁、陈共169年,期间,长沙或置国,或置州(郡),州治设于临湘城,郡治则位于城南。这一时期,长沙曾有“海内雄郡”之称。
隋唐至宋元时期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长沙郡被改为潭州,临湘县被改为长沙县。隋炀帝年间,潭州被废置,恢复长沙郡,长沙郡与长沙县同城而治。唐取代隋后,唐武德三年(公元621年),长沙郡再次被改为潭州,辖长沙(后析浏阳、醴陵)、湘乡、湘潭、益阳。
后唐天成二年(公元927年),马殷建国,国号楚,史称马楚,定都于长沙。后周广顺元年(公元951年),南唐攻陷长沙,南楚灭亡。周显德七年(公元960年),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朝。宋乾德元年(公元963年),潭州并入宋的版图,州治保持不变。至北宋末期,潭州下辖12县,隶属荆湖南路。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军攻占长沙,长沙入元朝版图,立安抚司。元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元文宗改潭州路改天临路,下辖五县七州。元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改治下天临路为潭州府。
明清时期
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改潭州府为长沙府,隶属于湖广布政使司,下辖11县1州,府治设于长沙。
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清军攻克长沙,长沙纳入清朝版图。清承明制仍设长沙府,辖十二州县。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改偏沅巡抚为湖南巡抚,仍属湖广总督管。长沙府城自此为湖南省省会。
中华民国时期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1913年9月,长沙“裁府留县”,长沙府直辖地改为长沙县。1914年,北京政府划湖南为四道,长沙县属湘江道,辖7乡、11镇。1920年9月30日,入驻湖南的桂军督军发出通令,复行省、县两级制,道被取消,长沙正式成为省会。
1930年7月27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攻入长沙,8月3日,成立长沙市苏维埃政府,8月5日红军撤出长沙。1933年8月,长沙设“省辖市”,市县分治,10月1日正式成立市政府。
1944年6月,长沙沦陷于日军之手,市上属1944年12月19日设立的伪长岳省。1945年12月,长沙市设城东、城南、城西、城北、文艺、金盆、岳麓、会春8区。
1949年8月4日,程潜、陈明仁将军举行和平起义,8月5日,解放军进驻市区,长沙和平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0年8月,长沙市废除保甲制度。1955年10月,长沙市内四区城东、城南、城西、城北区更名为东、南、西、北区。1956年5月,长沙市郊的文艺、金盆、岳麓、会春4个区被撤销。1958年9月,长沙市农村执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郊区建万年红公社、东风公社、岳麓公社。1959年3月,长沙县合并望城县,从湘潭专区划出,改属长沙市领导。1959年2月,长沙市郊区被撤销。
1960年3月31日,长沙市设立岳麓区,以岳麓公社的行政区域为岳麓区的行政区域。1960年4月,长沙市实行城市人民公社体制,市辖5区改置为5个人民公社。1961年9月,长沙市撤销城市人民公社,恢复东、南、西、北、岳麓区和所辖街道。1962年1月12日,长沙市恢复郊区。1974年1月6日,长沙市撤销岳麓区。原岳麓区行政区域并入西区。1977年12月21日,长沙市设立望城县,县址设高塘岭。
1983年2月8日,浏阳县、宁乡县、湘阴县划归长沙市管辖,同年7月13日,湘阴县划归岳阳地区。1984年2月,长沙市辖四县一郊的人民公社先后改为一般与人民公社同名的乡(镇),市辖39个县辖区。1993年1月16日,属长沙市管辖的浏阳县撤县设市。1996年,长沙市辖区区划调整,撤销东、南、西、北、郊5区,设立芙蓉、天心、岳麓、开福、雨花5区。
2011年7月,望城撤县改区,成为长沙市城区。2015年4月,湖南湘江新区经国务院批复设立,为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涵盖岳麓区全境、望城区和宁乡市部分街镇。2017年4月12日,撤销宁乡县,设立县级宁乡市,以原宁乡县的行政区域为宁乡市的行政区域,由湖南省直辖,长沙市代管。至此,长沙市辖6个区(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望城区)、1个县(长沙县),代管2个县级市(浏阳市、宁乡市)。2022年6月,湖南省委、省政府决定优化管理体制,将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岳麓区“三区合一”,按照“区政合一”模式运行。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长沙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和长浏盆地西缘。地域范围为北纬27°51′~28°40′、东经111°53′~114°15′。东邻江西省宜春市和萍乡市,南接株洲、湘潭两市,西连娄底、益阳两市,北抵岳阳、益阳两市。东西长约230千米,南北宽约88千米,总面积11819平方千米。
气候
长沙市地处中国东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位居盆地内部,且距海较远,受冬夏季风转换、地势向北倾斜等因素的影响,春温变化大,夏初雨水多,伏秋高温久,冬季严寒少。
长沙市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春夏气温多变,降雨相对集中,秋旱明显,暑热期长,严寒期短,无霜期255-293天,年平均气温16.8-17.31℃。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4-4.4℃,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8.9-29.3℃。年日照1550-1750小时。年降水量1358.6-1552.5毫米,全年雨日151-165天。雨季明显,3月下旬至7月上旬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0-60%,7-8月降雨量最小。
长沙的春季从3月中旬到5月中下旬,为期约70天,其间气温升高很快,对春播有利。春季天气阴雨潮湿,降水量占全年的40%以上。夏季从5月中下旬到9月下旬,为期约130天。夏季温高暑热,常连晴数日,蒸发强盛,在降雨集中期易发生洪涝灾害。秋季从9月下旬到11月中旬,近60天,是全年最短的一季。冬季从11月下旬到次年3月上旬,为期3个半月,月平均气温在6.1℃,气候较湿冷,降雪较少,有时会发生冰冻天气,冬季降水量仅占全年的16%,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少的季节。
地质
长沙总体地质特征是:地层出露齐全,花岗岩体广布,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各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层在长沙市均有出露,最古老的地层大约是10亿年以前形成的。
地质构造
长沙市区域的地质构造按构造线方向可分东西向构造、北东——北北东向构造、北西向构造3组。其中,东西向构造位于北纬28°00′~28°40′之间,宁乡一带以褶皱、断裂为主,长沙、浏阳一带以断裂及岩浆岩带为特征;北东——北北东向构造分布广、规模大、数量多,主要构造有岳阳——湘阴断裂带、新宁——公田断裂带、长平断裂带、菁华铺断裂、金井断裂带、浏阳向斜、岳麓山向斜等;北西向构造仅分布在宁乡。
地层
长沙市地层分布的特征是:前震旦系厚度大、分布广;白垩系至新生界,分布在坳陷盆地内和河流两侧;震旦系至侏罗系分布零星、厚度较小。其中,分布在宁乡月山、祖塔、偕乐桥,望城麻田、三角塘,浏阳永和至七宝山、枨冲等地的震旦系,赋存锰、磷等矿产。分布在长沙石门、望城白泉、浏阳永和、官渡、三口和宁乡涌泉山、煤炭坝、大成桥一带的二迭系,是长沙地区主要含煤层位。
岩石
长沙市区域的岩浆岩是多期多次侵入的产物,以花岗岩为主。主要分布在长沙市东部、北部、西南部,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岩性上以酸性至中酸性岩为主,而中性、基性、超基性岩甚少,其比例不及百分之一。区域内各主要岩体,以岩基形式出现,剥蚀不深,有残留顶盖存在,岩体中晚期酸性岩脉相当发达。
断裂带
长沙市地震构造环境,西边有北西走向的常德——益阳——长沙活动断裂,从市区的西北角插向东南角,东边有北东走向的平江——浏阳断裂,自市区的东北角插向西南角,两条断裂带正好在长沙市区交汇。1996年国务院公布长沙为全国13个地震灾害重点防御城市之一。
地形地貌
长沙市地形复杂,湘江两岸形成地势低平的冲积平原,东西两侧及东南面为地势较高的低山、丘陵。东有属于湘赣边燕阵势山系的大围山,其主峰七星岭海拔1607.9米,为全市最高处,望城区乔口镇西侧湛湖海拔23.5米,为全市最低处。市区地势南高北低,南郊的金盆岭、豹子岭海拔在100米以上,而作为市区最低点,北郊的浏阳河、捞刀河与湘江的汇合处,其海拔仅30米。
长沙市平原面积2037.20平方千米,占全市土地面积17.26%。岗地面积3379.60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28.65%,分布于浏阳中部与西北部、长沙县南部与中北部、望城中部、宁乡南部与北部。丘陵面积2283.40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19.34%,分布在浏阳中部与西北部,长沙县东部与南部,望城西南,宁乡西南与东南。丘岗地貌中的“丹霞地貌”是红岩在侵蚀、溶蚀和重力等综合作用影响下生成的,崖壁丹赤,坡陡谷深,分布在浏阳社港。山地面积3620.33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30.67%,分布于浏阳东北与东南、长沙县北部、望城东北、宁乡西部。
水文水利
水文
长沙水系完整,河网密布;水量较多,水能资源丰富;冬不结冰,含沙量少。
●河流
长沙市的河流大都属湘江水系,支流河长5千米以上的有302条,其中湘江流域289条。湘江自湘潭昭山流经长沙县西南边境,然后由南向北纵贯市区,经望城区乔口出境。经过市境的长度有74千米,其间流入湘江的支流有15条,其中较大的有浏阳河、捞刀河、靳江、沩水。年平均地表径流量82.65亿立方米,径流深550~850毫米。湘江流经长沙市的常年径流量年均692.5亿立方米,全年可通航。
●湖泊
长沙市境内面积较大的湖泊有团头湖、闸坝湖、年嘉湖、楚家湖、洋湖、东湖、梅溪湖、松雅湖等。其中,团头湖位于望城西北,与宁乡接镶,水域面积8000多亩,是长沙市区湘江西岸最大的湖泊;洋湖位于长沙市西南部,源于靳江河,占地140公顷,建设有洋湖湿地公园,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梅溪湖位于湖南湘江新区,水域面积3000亩;松雅湖位于长沙县,水域面积4200亩,建有占地7345亩的湖南松雅湖国家湿地公园。
●地下水
2022年,长沙全市地下水资源量为19.62亿立方米,地下水径流模数16.6万立方米/平方千米•年。长沙市总的浅层地下水贫乏,绝大部分水质较好、无色、无味、低矿化、弱酸性,不含有毒矿物质,水化学类型比较简单,主要是重碳酸型及重碳酸——氯化物水型。长沙市的东北部与西北部,主要是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区,中部为地下水的排泄区,地下水循环通畅。
水利
截至2024年6月,长沙市共有水库521座。其中,位于沩水上游黄材镇以西3.5千米的黄材水库,动工兴建于1958年,为长沙市建造最早的大型水库;位于浏阳的株树桥水库,又名“浏阳湖”,是国家大Ⅱ型水库,也是长沙地区最大的水库,总库容2.78亿立方米,2011年5月被列为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是长沙市除湘江外的第二战略水源地。
土壤
长沙土壤种类多样,可划分9个土类、21个亚类、85个土属、221个土种,以红壤、水稻土为主,分别占土壤总面积的70%与25%。其余还有菜园土、潮土、山地黄壤、黄棕壤、山地草甸土、石灰土、紫色土等,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菜园土主要分布在长沙市郊的平原和低丘岗地上,占土壤总面积0.16%。潮土分布在滨湖平原、湘江及其支流沿岸的河漫滩及冲积平原上,占土壤总面积0.2%。山地黄壤主要分布在浏阳、宁乡两市山区,占土壤总面积1.24%。黄棕壤分布于浏阳市山区,占土壤总面积0.38%。山地草甸土分布在浏阳市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顶部,占土壤总面积0.16%。石灰土分布于浏阳市永和、社港等地,占土壤总面积0.11%。紫色土多分布在红岩盆地中的丘陵地带,占土壤总面积3.09%。
自然灾害
长沙市的自然灾害主要涉及旱灾、水灾、风雹灾害、地震灾害和冰雪灾害。其中,旱灾以夏秋旱的频率最高,所造成的灾害最严重,且72~76%的旱灾多为夏秋连旱,干旱机率又以宁乡较高。水灾与降水相关,长沙雨季明显,3月下旬至7月上旬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0-60%,容易出现洪涝灾害。雹灾多出现于春季,分布于山区。长沙是弱震和少震地区,震级小于5级;地震频率无一定规律;地震多发生在两县交界处,如宁乡与益阳间、宁乡与湘乡间、浏阳与平江间等;震级虽小,震源很浅,烈度偏高。冰雪灾害一般发生在冬季。
2008年抗击冰冻灾害以来,长沙逐步形成一套具有长沙特色的应急管理工作方式。截至2023年10月,长沙市近5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自然灾害亡人事件。
2024年6月下旬,长沙遭遇强降雨袭击,6月24日9时至10时雨量65.1毫米,打破当地6月单小时降雨量纪录,10时30分起,长沙全市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长沙市水文局、长沙县水文水资源局、浏阳水文局、宁乡市水文水资源局先后发布洪水预警。6月24日11时起,长沙气象灾害(暴雨)应急响应由Ⅲ级提升为Ⅱ级。受强降雨影响,2024年6月24日上午,长沙城市内河、浏阳河支流圭塘河发生有记录以来最高水位洪水,达39.78米,涨幅4.59米。圭塘河劳动路附近溪悦荟、五江天街、悠游小镇、优家集市等商业体遭洪水侵袭。受降雨影响,长沙部分地区出现内涝,长沙地铁2、3号线一度停止运行,长沙南站部分列车晚点,部分小区也出现地下车库积水和电梯进水。2024年6月26日,湘江长沙水文站水位迎接2024年首个超警戒洪水,6月27日,洪峰通过湘江长沙水文站。7月2日,长沙市防汛应急响应从三级降为四级;7月5日,长沙全市防汛四级应急响应解除。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长沙市的河流大都属湘江水系,湘江流经长沙市的常年径流量年均692.5亿立方米。地下水总储量9.35亿立方米/年。长沙市河流水系发达,雨量充沛,地势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但主要集中在浏阳河捞刀河沩水三大水系,总水能理论蕴藏量为24.53万千瓦,可开发利用的为13.25万千瓦。
土地资源
根据第三次国土调查结果显示,长沙市耕地面积303.6万亩,整体位于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地区,其中93.39%为水田。耕地主要分布在宁乡市、浏阳市和长沙县,占全市耕地资源的82.41%。园地面积41.71万亩,主要分布在浏阳市和宁乡等地区,占全市园地的84.04%。林地面积930.15万亩,其中76.03%为乔木林地。林地主要分布在宁乡市、浏阳市和长沙县,占全市林地的89.56%。草地面积为5.77万亩,其中,分布在宁乡市、浏阳市和长沙县的草地,占全市的67.99%。此外,长沙市还有3.80万亩湿地,其中85.51%为内陆滩涂。湿地主要分布在望城、宁乡和浏阳等地区。
矿产资源
长沙地下矿藏种类繁多,截至2020年底,全市已发现各类矿产66种,已查明资源储量并纳入矿产资源储量表的有煤炭、铁、锰、铜、铅、锌、磷等27种,其中能源矿产2种、金属矿产13种、非金属矿产12种。铜、硫铁矿、铼保有资源储量居湖南省同类矿产之首,钼、玻璃用脉石英、海泡石粘土、耐火粘土、重晶石、磷、高岭土、水泥用灰岩、陶瓷土等居湖南省同类矿产资源储量前列。已发现各类矿产地282处。全市矿床规模多为小型,矿产分布相对集中,区域性特征明显。优势矿种为铜矿,特色矿种为菊花石
生物多样性
植物资源
截至2024年,长沙市有林地面积904万亩,森林总蓄积量308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以55%稳居全国省会第三、中部六省省会第一。截至2023年11月,长沙市森林碳储量达1500万吨。另据2022年发布的《长沙市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长沙市有草地5.77万亩,其中,人工牧草地0.01万亩,其他草地5.76万亩。总体看,草地主要分布在浏阳、宁乡和长沙县等地区,占全市草地的67.99%。
长沙市的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有自然生长和引进栽培的木本植物102科、977种,其中常绿树462种、落叶树515种、乔木457种、灌木414种、竹藤类106种。主要林木有松、杉、栎、樟、楠、椿、茶、油茶、柑橘、毛竹等。截至2022年,长沙市拥有国家保护野生植物13种,人工栽培63种。
动物资源
长沙动物地理区划属东洋界华中区,生态地理区划属亚热带林灌、草地—农田动物群,野生动物多为适应耕地和居民点的类群,林栖鸟类已少见,田间捕食昆虫、鼠类和两栖爬行动物丰富。长沙市野生动物有大鲵穿山甲中华鲟等国家级保护动物,有世界驰名的观赏鸟——相思鸟,水生动物有11目23科67属110种。家禽家畜有49个品种,其中宁乡猪浏阳黑山羊、长沙三黄鸡为优良地方品种。截至2022年,长沙市已记录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1种,其中一级5种、二级26种,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动物78种。
自然保护区
截至2023年,长沙市共有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25个。湖南浏阳大围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是长沙地区唯一一处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也是湖南省第一个有典型、齐全、系统完整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分布的地区,遗迹的类型、内容、规模等具有国际对比意义。
●湖南浏阳大围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湖南浏阳大围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沙市所辖浏阳市东北部,为中亚热带保存较完整的低海拔常绿天然阔叶林区之一,是保护和研究华东及华南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地。保护区内山地沼泽湿地数量多、面积大,其中祷泉湖沼泽湿地是中国著名河流——浏阳河源头,也是长沙市重要的饮用水源——株树桥水库的水源地之一。保护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33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南方红豆杉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蛇足石杉、四川石杉、穗花杉、鹅掌楸、闽楠、乔麦叶大百合、狭叶重楼、金线兰、白芨、杜鹃兰等32种;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脊椎动物31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脊椎动物4种——白颈长尾雉、云豹、穿山甲、小灵猫,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脊椎动物有大鲵、文县疣螈、虎纹蛙、小天鹅、栗头蜂虎、云雀、画眉、红嘴相思鸟、藏酋猴、毛冠鹿等27种。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长沙市下辖6个区(岳麓区、芙蓉区、天心区、开福区、雨花区、望城区)1个县(长沙县),代管2个县级市(浏阳市、宁乡市)。市人民政府驻长沙市岳麓大道218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3年末,长沙全市常住总人口1051.31万人,比2022年末增长0.9%。城镇化率为83.59%,比2022年末提高0.32个百分点。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口出生率为7.37‰,死亡率为5.7‰,自然增长率为1.67‰。《长沙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2020年11月1日零时,长沙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占50.61%,女性人口占49.39%,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2.49;0-14岁人口占16.64%,15-59岁人口占68.03%,60岁及以上人口占15.33%,65岁及以上人口占11.11%;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11.52年;文盲率为0.47%。
截至2024年7月,长沙全市实有人口达1055.51万人,同比下降2.73%,其中,全市户籍人口数达733.26万人,同比增长2.09%;全市流动人口达405.13万人,同比下降1.86%;新增户籍人口数3.50万人,同比减少56.61%。
民族
长沙市是少数民族散居城市,2021年市域内有55个民族族别(无保安族),全市少数民族常住人口为24.97万人,占比为2.49%,其中,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有土家族(8.7万人)、苗族(7.28万人)、侗族(2.04万人)、瑶族(1.7万人)、回族(1.14万人),全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32.17万人。
方言
长沙使用的方言有长沙话、浏阳话和宁乡话,均不同程度地保留了古代(上古和中古)汉语的一些痕迹。
长沙话为湘方言下面的次方言新湘方言的代表,使用范围为长沙城区及周边地区,内部分歧较小,且随着经济和交通的发达而逐步缩小,部分词汇有文、白二音,其中的文读有向普通话靠拢的倾向。与现代汉语普通话比较,其主要特点是有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入声6个声调,其中去声调分为阴去、阳去两个声调,入声调系古汉语入声调的保留,促声尾消失而自成一个声调。宁乡话以宁乡城区为代表,内部分歧较大,依地域向娄底、湘潭延伸和向长沙城区靠近而分别接近新湘方言和老湘方言,是介于新、老湘方言之间的一个方言分支。浏阳话亦以浏阳城区为代表,属赣方言的一个分支。
宗教信仰
截至2021年,长沙市域内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种宗教,登记赋码的宗教活动场所193处,经批准纳入管理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441处,在长沙登记备案的宗教教职人员449人,信众近11万人。
道教传入长沙市的确切年月无从稽考,东晋时,今长沙区域即有人修道,南朝梁天监四年(505年)始建的陶真人庙(陶公庙)为长沙有道庙之始。佛教传入长沙始于西晋泰始四年(268年),僧人竺法崇在长沙建的麓山寺,曾被人称为“湖湘第一道场”。伊斯兰教于明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传入长沙。长沙第一座清真寺建于15世纪。天主教在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传入长沙,后被清政府禁止。长沙正式的天主教堂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基督教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传入长沙。位于长沙市开福区外湘春街80号的长沙市基督教城北堂(原名中华基督教会永仁堂),始建于1902年,是湖南省最大的基督教堂。
截至2024年,长沙市宗教活动场所共197处,其中,佛教寺院77座、固定处所1处,道教宫观23座、固定处所4处,基督教教堂9座、固定处所79处,天主教教堂3座,伊斯兰教清真寺1座。
经济
综述
长沙市为湖南省经济中心,拥有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文化创意、旅游、食品制造等7大支柱产业,其中5个为制造业,拥有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知名本土企业。
2023年,长沙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331.98亿元,同比增长4.8%,按照湖南省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50012.9亿元计算,占比为28.66%。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6.8%。2023年,长沙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61.67亿元,同比增长6.2%。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240元,同比增长4.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276元,增长3.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200元,增长6.2%。
第一产业
长沙市位于湘江下游和长浏盆地西缘,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也是袁隆平杂交水稻的发源地、中国种业硅谷。长沙市的第一产业以农业和牧业为主,其中农业占主导地位,粮食作物中稻谷占绝大部分。
2023年,长沙市第一产业增加值451.89亿元,比上年增长3.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85.63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增加值33.74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0.89万公顷,比上年下降0.7%,其中稻谷播种面积28.32万公顷,下降0.7%。油料种植面积6.40万公顷,增长10.1%。出栏肉猪372.06万头,增长1.2%。
截至2023年12月20日,长沙市可使用“绿色食品”标识的农产品达388个,涉及蔬菜、水果、粮油、茶叶、食用菌等类别;拥有长沙云游茶业有限公司、湖南金井茶厂有限公司等6家以茶为产品的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并拥有乌山贡米、天岩寨柑桔、宁乡猪、浏阳金桔、大围山梨、葛家鸡肠子辣椒、长沙绿茶、浏阳黑山羊、北山梅、宁乡栀子等1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涉及粮油、水果、家禽畜牧、蔬菜、茶、中药材等产品类别。
第二产业
长沙市是全球第二个拥有5家以上世界工程机械50强企业的城市;七大千亿支柱性产业中,有5个为制造业,分别是工程机械、食品烟草、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电子信息。其中工程机械、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创新因子最为旺盛。长沙诞生的诸多全球、全国首台套工业品中,多数集中在上述三个产业中。长沙市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集群与长沙工程机械集群先后入围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截至2024年,产自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企业的长沙工程机械产品已覆盖全球180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前5个月,长沙工程机械出口126.8亿元,增长28%,出口额在全国各大城市中排名第一。
2023年,长沙市第二产业增加值5365.53亿元,增长5.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5.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4%。2023年,长沙市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采矿业增加值增长11.8%,制造业增长7.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6%,装备制造业增长11.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0.1%,汽车制造业增长15.5%,烟草制品业增长4.5%,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8.4%,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48.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639.69亿元,比上年增长6.4%,其中,采矿业利润总额0.77亿元,比上年下降29.4%;制造业613.54亿元,增长7.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25.37亿元,下降10.4%。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548.80亿元,比上年增长6.5%。
第三产业
长沙市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增强,2023年,长沙市第三产业增加值8514.55亿元,增长4.3%,增幅较2022年(3.4%)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1.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9.4%,均高于2022年数据(2022年,长沙市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3.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6.8%)。
2023年全年,长沙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61.67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餐饮收入525.82亿元,增长10.0%,商品零售5035.85亿元,增长5.9%;全年进出口总额2811.51亿元人民币(折合400.6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5.0%,其中,出口总额1896.81亿元,下降22.8%,进口总额914.70亿元,增长7.5%;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9453.3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4.0%,旅游总收入2193.05亿元,增长51.2%;电信业务总量167.66亿元(上年不变价),比上年增长21.8%,邮政业务总量192.56亿元(2020年不变价),增长30.9%;截至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42.32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5%,移动电话用户1575.12万户,增长10.9%,互联网宽带用户598.46万户,增长12.6%。
截至2023年末,长沙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本外币合计,下同)30715.63亿元,比年初增加2833.07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1200.40亿元,比年初增加1430.04亿元。
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均为长沙市七大支柱产业之一,长沙市2022年发布的《大力实施“强省会”战略推进产业发展“千百十”工程实施方案》显示,将把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成五千亿级产业,把旅游产业打造成三千亿级产业。同时,金融保险业发展迅速,2018年至2022年间,长沙市各年度金融保险业增加值,占长沙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均超过7%。2022年,长沙市金融保险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12.5%。在长沙市明确构建的“4433”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现代金融与工程机械、新材料、汽车并列,被列入4个支柱产业。
经济功能区
长沙市拥有1个国家级新区(湖南湘江新区),望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浏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等5个国家级园区,以及中国(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湖南金融中心、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高铁会展新城、南部融城片区等7个重点片区。
湖南湘江新区
湖南湘江新区是2015年4月经国务院批复设立的全国第12个、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规划面积1200平方千米,涵盖长沙市岳麓区全境、望城区和宁乡市部分街镇;拥有5个国家级园区、2个省级园区,常住人口252万。2022年6月,湖南省委、省政府将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岳麓区“三区合一”,按照“区政合一”模式运行。2022年,湖南湘江新区GDP突破4千亿元,达4282.3亿元,增长5%左右,经济总量居国家级新区第六位,以湖南全省5‰的面积创造了8%的GDP。
作为先进制造聚集的现代产业重地,湖南湘江新区培育形成3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占全省1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数量的五分之一,工程机械、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集群入选国家产业集群,成为先进制造“国家队”,智能网联汽车、先进储能产业走在全国前列,上市公司51家,列全国新区第二位。
社会事业
教育
截至2023年末,长沙全市有以“双一流”高校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为代表的普通高校54所,在校学生79.55万人;普通高中129所,在校学生20.03万人;初中学校275所,在校学生33.73万人;普通小学861所,在校学生87.31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37.39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1.5%,小学升初中入学率103.5%。
2023年全年,长沙市共投入学生免费入学和资助经费15.16亿元,全市所有义务教育阶段234.10万人次学生全部享受了免杂费入学,执行公办教育收费标准的223.17万人次学生全部享受了“一费制”(含课本费、教辅资料费和作业本费)全免入学,在长沙市就读的19.63万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全部享受免杂费、免“一费制”入学。全年补助了13.01万人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
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下,湖南大学校园之中,为中国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它自北宋创始,历宋、元、明、清各代,兴学不变。随着清末改革学制,废书院,办学堂,辛亥革命后改高等学校等,直至湖南大学,均因旧址扩建,千余年来都是湖南高等学府所在,被外界誉为“千年学府”。
医疗
截至2023年末,长沙全市有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637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40个(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等三级医院共34家);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3个;妇幼保健机构11个。卫生技术人员11.27万人,其中执师、执业助理医师4.32万人,注册护士5.40万人。卫生机构床位9.06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共8.35万张,公立医院实际开放床位为5.21万张。
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湖南省政府直属唯一集医教研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始创于1912年,2006年与湖南师范大学合作成为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成立湖南师范大学临床医学院,2016年与原湖南省马王堆疗养院合并重组更名为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医院有在职员工4200余人,开放床位3740张,临床医技科室140个,有国家级重点专科(含建设专科)6个、重点培育专科3个,省级重点专科32个。医院设有4个院区,各有侧重,其中,天心阁院区位于长沙市芙蓉区解放西路61号,聚焦疑难与危急重症诊治;马王堆院区位于长沙市芙蓉区古汉路89号,聚焦慢病管理与保健医学及中西医协同;岳麓山院区位于长沙市岳麓区平川路90号,具备航空救援能力,承担省重大疫情救治基地职能;蓉园院区位于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聚焦干部保健、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
媒体
长沙市文化资源较为丰富、文化氛围较为浓郁,打造了“电视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等文化品牌。“马栏山”是湖南广电的“代名词”,也是湖南视频行业的“大本营”,长沙市并以此建立了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园区聚集了芒果超媒、电广传媒、中南传媒、中广天择4家主板上市公司,吸引了华为、爱奇艺、网易等100余家头部企业。
长沙发行的有影响力的报纸有《三湘都市报》、《长沙晚报》、《潇湘晨报》,全国性报纸有《体坛周报》和《今日女报》、《文萃报》等。《体坛周报》为中国发行量最大的体育类报纸。《文萃报》是最早的真正走出湖南、走向了全国的报纸之一,期发行量曾进入全国同类报纸三强之列。随着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报先后提出了“华声在线”、“星辰在线”、“新湖南”、“掌上长沙”等新媒体产品。2017年,长沙被评为世界“媒体艺术之都”,是中国首个获得这一称号的城市。
湖南广电
湖南广播电视台以湖南卫视最为出名,与湖南卫视同年诞生的《快乐大本营》先后影响了80、90、00、10代青少年。2000年,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挂牌成立,成为全国第一个省级广播影视集团。2021年,湖南电视台总台成立。2018年7月,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与潇影集团、网控集团整合组建成新的湖南广播影视集团。2018年,在世界品牌实验室中国品牌五百强排名中,湖南广播电视台跃升至69位,湖南卫视连续15年位于省级卫视收视排名第一。
科技
截至2024年5月,长沙市有独立科研机构97家,两院院士52名,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15个;有杂交水稻育种、“天河”超级计算机、国内首台3D烧结打印机等科研成果。
2023年全年,长沙市授权专利37900件,比上年下降16.9%,其中发明专利12960件,比上年增长4.8%;签订技术合同26455项,成交金额1206.28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3%。
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
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位于长沙市岳麓区,坐落于湖南大学南校区内,是科技部批准建立的全国第三家、中西部第一家国家超级计算中心,拥有“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天河·天马”计算集群等计算平台。其中2022年建成的天河新一代主机系统采用全国产设备,峰值计算性能达200P Flops(64位精度),可提供1000POps人工智能算力(16位精度),算力水平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马坡岭,创始人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近十多年来,袁隆平院士领衔的杂交水稻创新团队在超级杂交稻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于2000年、2004年、2012年、2014分别实现了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目标。
文化
截至2023年末,长沙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13个,文化馆11个,公共图书馆12个,博物馆(纪念馆)22个,档案馆14个。其中,湖南博物院、长沙博物馆、长沙简牍博物馆、刘少奇同志纪念馆、胡耀邦同志纪念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湖南博物院
湖南博物院位于长沙市开福区东风路50号,是湖南省最大的历史艺术类博物馆,院舍总面积110556.3平方米,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的八个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之一,湖南省十大文化地标之一,现有院藏文物57万余件(套),尤以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商周青铜器、楚文物、历代陶瓷、书画和近现代文物等最具特色。湖南省博物院前身为湖南省博物馆,始建于1897年,现馆为新馆,2017年11月开放,2022年7月更为现名。
长沙市博物馆
长沙市博物馆位于长沙市开福区新河三角洲滨江文化园内,馆内现有藏品已达5万余件(套),涵盖了从旧石器时代至近现代印证长沙历史文化发展的各类实物,其中,商周青铜器、楚汉文物、唐代长沙窑瓷器等独具特色。长沙市博物馆成立于1986年,现馆为新馆。
体育
20世纪80年代,长沙体育顺应时代潮流,以体育社会化为突破口,深化体制改革,推动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持续、协调发展。1987年,市体委突破赛事活动一直由体育部门独家包揽体制束缚,尝试采用“冠名”“合办”“赞助”等方式举办竞赛。1990年,群众体育活动在体育社会化推动下形成热潮。“十二五”期间,长沙体育取得了长足发展,无论是群众性体育还是举办大型赛事的能力都实现了新突破。
2021年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长沙市有近60名运动员参与花样游泳、体操、射击、摔跤、赛艇等18个项目比赛,获得5金5银2铜共计12枚奖牌。
2023年全年,长沙市开展全民健身项目803项次(市级、区县、乡镇街道三级),全民健身运动参加人数达800万人。截至2023年末,长沙拥有各级健身辅导站960个,星级社会体育俱乐部38家,其中,三星级社会体育俱乐部16家、二星级社会体育俱乐部17家、一星级社会体育俱乐部5家。
截至2023年末,长沙各类体育场地达31140个。其中,长沙贺龙体育中心是全国第一座以国家领导人——贺龙元帅名字命名的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始建于1951年,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是中国足球男子国家队7大主场之一。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开幕式、2018年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传奇明星足球挑战赛等国际国内足球赛、明星演唱会等大型体育赛事和活动,都曾在长沙贺龙体育中心举行。
2024年4月9日至13日,2024比利·简·金杯亚大区一组比赛在长沙市望城区举行。比利·简·金杯是世界顶级女子网球团体赛,它的前身是创立于1963年的联合会杯,每年一届,和戴维斯杯男子网球团体赛齐名。
2024年巴黎奥运会,长沙运动员张博恒、张雅怡入选中国体育代表团,张雅怡获得花样游泳团体金牌,张博恒获得体操男子团体银牌、个人全能银牌、单杠铜牌。
环保
长沙市水环境治理较佳,2023年,全市32个国控、省控地表水考核断面平均水质优良率和达标率均为100%,其中,Ⅰ类水质断面2个,占6.2%;Ⅱ类水质断面27个,占84.4%;Ⅲ类水质断面3个,占9.4%。
2023年,长沙市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特护期“百日攻坚”行动计划,在全省率先建成空气质量标准化街镇站网络;建成覆盖182家物流园(用车大户)的环保智能门禁系统,提升清洁运输水平;新建11台颗粒物雷达组成的监测网络;新建大气污染防治智慧调度平台和污染源地图;实施老旧小区家庭油烟净化设施改造5800户。2023年,长沙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7.9%,优良天数达到321天,较2022年增加19天,空气质量年优良率和PM2.5浓度等2项指标均创历史最优水平。
2024年1-4月,长沙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累计103天,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5.1%,PM2.5、PM10、NO2、SO2、O3浓度分别为50、68、24、5、123μg/m3,CO浓度为1.0mg/m3,望城区、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分别为90.9%、90.1%、93.4%、86.0%。
社会保障
截至2021年末,长沙全市有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养老院等202所;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收养人员1.83万人;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4532处,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749个。
截至2023年末,长沙市参加全市劳动保障部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达553.86万人,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58.6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城镇居民)为16.77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347.1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247.86万人,增长4.7%;全年新增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5.97万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为283.67万人,增长43.3%;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为285.4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数为481.65万人。
交通
综述
长沙是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在国家6主轴、7走廊、8通道体系当中,是重要的节点城市。中欧班列成为全国第一方阵,长沙黄花国际机场通达国内外170多个航点,旅客的吞吐量接近2000万,位居中部第二。霞凝港区、铜官港区双港驱动能力不断增强,湘江高等级航线74千米全线贯通。长株潭半小时通行圈基本建成。长沙地铁进入“网络化时代”,地铁里程达209千米,有7条轨道线,还有8条线在施工。“一环七射七纵”高速公路主骨架搭建成型,市域所有乡镇基本通三级路、长沙县、望城区实现“村村通公交”,全面实现25户及100人以上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
公路
截至2023年底,长沙市公路通车里程已逾16255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通车线路17条,总里程779千米,所有县市区实现30分钟上高速公路,长株潭城市群已形成半小时高速通勤圈。截至2022年末,长沙市已实现所有乡镇通三级路、所有建制村通客班车、25户及100人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农村公路网已趋于完善并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铁路
长沙市是京津冀—粤港澳主轴、沪昆走廊、湘桂通道、厦蓉通道等国家主干通道的交汇处,有石长铁路、浩吉铁路、长株潭城际铁路、京广高速铁路、渝厦高铁益长段、沪昆高速铁路、常益长高速铁路、长赣高速铁路(在建)在此纵横交织。长沙市有长沙火车站、长沙南站、宁乡西站3座高铁站,根据长赣高铁工程规划,其在长沙市境内设有长沙西站、黄花机场站、浏阳北站3个站,待建成后,长沙市将拥有6座高铁站,实现长望浏宁4个区(县、市)均有高铁站布局。长沙铁路新北站(长沙霞凝铁路货场)为铁路口岸,湘欧国际货运班列在此开行。
2017年,随着贯穿长沙、株洲、湘潭的长株潭城际铁路全线通车运营,三城开启了“同城”模式。2022年,渝厦高铁益长段开通,让长沙高铁网迎来了“三核”时代,形成了“米”字形高铁网。截至2022年,长沙铁路运营线路长度约为521千米,其中高铁线路营业长度约为198千米。
长沙南站
长沙南站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是连接京广高速铁路与沪昆高速铁路的重要枢纽,是中南地区的区域性铁路客运中心,也是长沙铁路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集铁路、地铁、公交、出租、磁悬浮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长沙南站于2007年11月开工建设;2009年12月正式开通运营,设24个站台、28条股道,候车区面积4.4万平方米,其设计造型体现湖南“山水洲城”的地域特色。车站主体建筑从下到上分为地铁一层、地铁二层、出站层、站台层和高架候车层五层,总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
2024年端午假期(6月8日至6月10日),长沙火车南站共计到发旅客105.89万人次,日均到发旅客34.46万人次,其中,6月8日到发旅客达42.17万人次,刷新建站以来单日到发客流量最高纪录。
水运
截至2021年,长沙市有湘江、浏阳河、捞刀河等河流12条,航道里程538千米(等级航道345千米、等外级航道193千米),其中二级航道(湘江)74千米、四级(维护等级)航道42千米、五级航道49千米、六级航道137千米、七级航道43千米。
长沙市水运港口为长沙港,截至2022年,湘江高等级航线74千米全线贯通,长沙港稳定运营每周4—5航次往返上海港,通过江海联运通达全球各主要港口。
长沙港主体部分为霞凝港区和铜官港区。长沙港口霞凝主枢纽港区为交通部确定的全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位于开福区湘江下游主航道右岸,常年可通航1000吨级船舶,建有千吨级泊位13个,年吞吐量达到10万标箱以上,已开通10条国际航线,承担着长沙及湘中地区60%以上的内支线集装箱装卸任务,在湖南省交通综合运输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自2011年8月起,长沙霞凝港开通至上海港的外贸集装箱“五定”班轮,120小时内可到达上海港,比普通航班至少快两天以上,每周二、四、六各开一个航班。铜官港区位于望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依托湘江2000吨级航道直通洞庭湖及长江。
航空
长沙市仅有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一座民用运输机场。2023年,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作为区域航空枢纽完成吞吐量2725万人次,创历史新高,连续三年居中部第一。
作为湖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运营基地,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位于长沙市城东的长沙县黄花镇,由湖南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湖南省机场管理局)管理,为4F级民用机场,距长沙市城区约22千米,是中国十大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之一、国家一类航空口岸,现有T1、T2两座航站楼,有两条跑道,拥有通往国内、国际共100余条定期航线,共有31家中外航空公司在长沙运营,有南航、厦航等5家航空公司在此设立运营基地。
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全年累计运营航线295条,已通航国内外156个机场。国内航线通达109个机场,覆盖除合肥、南昌、武汉外的所有省会城市(含直辖市),国际航线通达21个国家3个地区的46个城市47个机场,航线网络通达亚洲、美洲、欧洲、大洋洲、非洲等五大洲。
大托铺机场原位于长沙南郊,曾为军民合用机场,后为军用机场,已于2022年完成转场。
公共交通
长沙已构建以地铁为主、公交为辅的公共交通体系。截至2024年6月,长沙轨道交通线网通车里程达到236.28千米,车站达161座。截至2023年10月底,长沙拥有常规公交线路295条,各类定制公交线路126条,在册运营车辆7750辆,公交线路总长度5472.2千米,日均客流约86万人次。长沙主城区公交线路与轨道交通的接驳率已超过94.9%。截至2023年,长沙市已有巡游出租车8752台,其中纯电动车辆7112台,此外,长沙作为中国国内最早实现L4级自动驾驶出租车场景落地的城市,自动驾驶里程已超150万千米,安全服务乘客超15万人次。
2023年6月28日,长株潭城际轨道交通西环线一期工程开通运行。线路起于沪昆高铁湘潭北站,止于长沙轨道交通3号线山塘站,全长17.29千米,其中长沙段10.17千米。全线共设湘潭北站船形山站黄家湾站双湖站坪塘站红桥站桐溪站大王山站共8个站点。其中,长沙段设站5座。2024年,西环线并入长沙轨道交通3号线。
人文
综述
长沙是中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秦朝设立长沙郡以来,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风貌,“屈贾之乡”“楚汉名城”“潇湘洙泗”都是长沙的别名。
饮食
长沙饮食主要以湘菜为主。湘菜源远流长,战国时期,屈原在其著名诗篇《招魂》中,就记载了当地的许多菜肴。西汉时期,长沙地区就能用兽、禽、鱼等多种原料,以蒸、熬、煮、炙等烹调方法,制作各种款式的佳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显示,西汉时期湖南的菜肴品种达109个,烹调方法有九大类。受地区物产、自然条件等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湘菜逐步形成了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为基调的三种地方风味。湘江流域菜长沙、衡阳、湘潭为中心,其中以长沙为主,讲究菜肴内涵的精当和外形的美观,色、香、味、器、质和谐的统一,因而成为湘菜的主流。
长沙的风味名小吃有口味虾、姊妹团子、刮凉粉、长沙汤面、绿豆沙、臭豆腐、结麻花、椒盐馓子、糯米粽子、珍珠烧麦、剁辣椒、甜酒冲蛋、糖油粑粑、葱油粑粑、浏阳豆豉等;老字号则有火宫殿、德园包子、向群锅饺、玉楼东、九如斋、甘长顺、和记粉馆等;扬帆夜市、四方坪夜市、冬瓜山夜市、黄兴路步行街等夜市上的各种美食数不胜数。
长沙臭豆腐
长沙臭豆腐,长沙人又称臭干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这是臭豆腐的特点。长沙臭豆腐可以做成黄、黑、蓝三种,但长沙街头能遇到的都是黑色或青色的臭豆腐,这是长沙的特色。“臭豆腐”各地皆有,而长沙“火宫殿”的油炸“臭豆腐”却更有名气。火宫殿臭豆腐外表墨黑焦脆、内心洁白细嫩,其卤水制作、浸泡具有特殊工艺,依然保持古老配方和传统工艺。2021年,火宫殿臭豆腐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长沙汤面
长沙传统大众面食,汤鲜味美,油码鲜嫩,面香馥郁。历史上形成“落锅起”、“带迅干”、“溶排”、“轻挑”、“重挑轻盖”、“双油”、“免码来原”、“码子过桥”、“免青”、“免红”等牌目。
习俗
长沙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当地习俗同样源远流长,有着本身独特的地方风貌。
应酬
长沙民风,自古以来热情好客。客人进屋,必喊请坐,少不得泡茶递烟。如果是尊长莅临,主人要出门恭迎,让客先行,请客上坐,自己坐下首相陪。生人见面,必先问贵姓、台甫、有何贵干等客气话。留客人吃饭,尊客人上坐,筛酒时先长后幼。客人告辞,必说“少陪”。主人起立相送,说“慢走”。赠人礼物则说“一点薄礼”、“一点小意思”,受者则说“承破费”。红喜事必须让上亲、父、舅父、媒人坐首席。丧事,孝家给亲友发白,严格区分长幼亲疏。俗有“白喜事难发白,红喜事难请客”的说法。
饮茶
长沙自古即为茶叶重要产地,饮茶习俗盛于唐代。人们普遍认为,喝茶能生津止渴、助消化、提神。长沙人习惯喝绿茶,尤爱喝谷雨前茶,农民则喜欢喝自己薰制的园茶。农家以大瓦壶“老母叶”泡茶,俗称“包壶茶”。来客时,用本地产的茶叶冲开水,俗称“泡茶”。铜官、靖港一带的农民习惯喝姜盐茶,称“煎茶”。有的在茶内加放芝麻、炒黄豆和些许姜盐,俗称芝麻豆子茶。在浏阳北乡,一年四季茶炉生火不息,客人来时倾壶斟茶;西乡则以黄练牙泡茶,甘凉清爽,沁人心脾。
火宫殿庙会
长沙火宫殿庙会是以敬火、拜火、用火、管火的祭祀礼仪发展为的融宗教、民俗、饮食、消防于一体的多元文化载体。迄今火宫殿仍保留着演唱各种戏曲、弹词、捏面人、转糖、古玩、剪纸等十多种民间民俗文化项目,并有着由祭礼、赶庙会活动孕育的,以肩挑、摆摊叫卖风味小吃而形成的饮食文化。其中,最为突出的有流传着近200年的臭豆腐等“八大小吃”传统工艺制作,仍在传承、发扬,成为湖湘风味小吃的源头,其传统小吃已发展到300余个品种。
玩龙舞狮
玩龙是长沙城乡春节期间的传统文化活动。龙头龙尾用篾扎纸糊,龙身用布蒙之,绘以鳞甲,内撑11到19个一尺许长的篾灯笼,各安一柄,龙头至龙尾全身长40米到72米不等。舞龙套路有摆图案、打扭丝、送财神等。舞龙时,长号齐鸣,锣鼓声大作,鞭炮不停,气势磅礴,大有蛟龙出海之势。狮子有布狮和毛狮两种,舞时又分文狮和武狮。文狮刻画得温顺驯良,动作诙谐多趣;武狮要舞得勇猛有力,动作幅度大。套路有“拜四方”、“打滚”、“吃虱子”、“衔板凳”、“上七层楼”等。
划龙船
为纪念屈原,浏阳河、捞刀河、靳江一带于农历五月初一至初五举行龙舟竞渡。龙舟两侧绘龙鳞,船头插龙王头像或别的神像,船尾插白龙凤旗或日月旗。划手20至24人不等,船尾掌舵的一人,击鼓和打锣的各一人,划手皆青壮年,坐于船头左右的皆选彪形大汉,以护卫龙神。竞赛开始,船上划手随着锣鼓节奏,听鼓下桡,奋勇争先,越划越快。在竞赛以后,有的人家将龙舟请至岸边,摆上香烛供品,点燃长串鞭炮,求龙神保佑五谷丰登,家财兴旺;同时赠送划手包子和盐蛋,龙舟上则由一人唱几句赞词答谢。
艺术
湘绣
湘绣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带有湘楚文化特色,刺绣的总称。它与苏绣、粤绣、蜀绣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绣”。湘绣的核心在于刺绣的“针法”与绣线的“配色”。“掺针”即是湖南湘绣最具代表性针法,也是区别于国内其他区域绣种的重要标志,它支撑起湖南湘绣“七十二针法”体系的脊梁。湘绣的线色虽然浓烈,在国画蓝图上,人们利用二百多种绣线,以及每一个绣线从深到浅的十多个“色阶”,透过七十二针法的变换、线色的调节,形成它“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艺术风格。2006年,湘绣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浏阳花炮制作技艺
浏阳花炮源远流长。《中国实业志》记载:“湘省爆竹之制造,始于唐,盛于宋,发源于浏阳也。”浏阳花炮生产采用传统手工技艺,就地取材,用土纸、土硝、硫黄、炭末、红白泥土等为原料,总共12道流程、72道工序。材料并不复杂,关键就在于制造工艺。清代康熙年间,浏阳花炮的生产已具相当规模。至光绪年间,它已销往香港、澳门、南洋诸国,成为名牌产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浏阳花炮由历史上的外销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到外销五大洲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内销则达于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其品种也由三十多个发展到13大类三千多个。1995年浏阳市被国家授予“中国烟花之乡”的荣誉称号。
长沙花鼓戏
长沙花鼓戏,流行于原长沙府一带十二属县——长沙、善化(今望城)、湘阳、浏阳、醴陵、湘乡、宁乡、益阳、安化、茶陵、攸县等地,是传统花鼓戏益阳路子、宁乡路子、西湖路子、醴潭路子合流之后的称呼,都以长沙话为统一的舞台语言,是湖南花鼓戏中影响最大的艺术种类。和湖南的湘剧、祁剧、汉剧、巴陵戏等大戏不同,花鼓戏最初有小旦、小丑(“两小”)演唱,后发展为“三小戏”(小旦、小生、小丑)。尽管现在花鼓戏增至十多个行当,还吸收了大剧种的毯子功和把子功,增设了武戏,但“三小戏”仍是重要特点,其中丑、旦二行最具特色。
地区象征
市花
1985年,杜鹃花被选为长沙市市花,而杜鹃与长沙的“缘分”则可向更远处追溯。古籍《长沙县志》卷34载有朱滋丹的《岳麓山赋》,其中描述岳麓山“岩花艳吐,崖树荫浓,树岭飘红,松峦积素”,里面的岩花便是指杜鹃花。
杜鹃花质朴顽强的生命力,与长沙人民“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坚韧品格相应;而人杰地灵的长沙孕育了无数心系家国、心怀人民的爱国英雄事迹,又为杜鹃花增添了忧国忧民的责任精神。
市树
1985年,香樟被选为长沙市市树。它冠高、姿秀、叶茂、势挺,颇能象征长沙人民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精神情操。香樟树在长沙市随处可见,甚至有一条香樟路就专门以香樟命名。而位于长沙市芙蓉区八一路与韶山路交叉路口东北角的一棵古樟,官方公布树龄510余年,是长沙城区最年长的樟树。
非物质文化遗产
长沙市有以湘绣、浏阳花炮、湘剧、浏阳菊花石雕、长沙弹词、火宫殿火神庙会、长沙花鼓戏、长沙窑铜官陶瓷技艺、火宫殿臭豆腐制作技艺等为代表的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2024年,长沙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9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44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31个。
文物古迹
长沙市境内古迹众多,截至2023年12月,共有29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9家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221家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既有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刘少奇故居等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也有长沙铜官窑遗址、炭河里遗址等古遗址,以及马王堆汉墓、曾国藩墓等古墓葬。
刘少奇同志故居
刘少奇同志故居是一栋土木结构的普通江南四合院,占地面积13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460平方米,共有房屋21间半,其中瓦房16间半,茅屋5间。1988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批)。“文化大革命”期间,故居遭受了严重破坏,所藏文物展品几乎散失殆尽。1980年2月之后,故居得到了全面修缮和复原,基本上恢复了1961年刘少奇同志回乡调查在此居住时的情形。故居共陈列展品200多件,生动地再现了湖南农家的风貌和刘少奇同志在这里学习活动的部分场景。
马王堆汉墓
马王堆汉墓,位于今马王堆疗养院院内,是西汉文景之世时期吴姓长沙国丞相、侯利苍的家族墓地。墓建在浏阳河下游冲击平原一个呈东北、西南走向的椭圆形台地上,台地长500米,宽230米。目前已发掘了3座,一为利苍本人的墓(2号)、一为利苍夫人墓(1号,即辛追墓,尸身完好如新),另一座可能是其子利的墓(3号),墓地可能还有二座墓。此次考古发现被学者们认为可与埃及金字塔图坦卡蒙的发现媲美,是中国二十世纪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爱晚亭
爱晚亭,与安徽滁州醉翁亭、浙江杭州湖心亭、北京陶然亭齐名,并称中国四大名亭,位于长沙岳麓山东麓清风峡谷内的小丘上,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现存建筑为1952年重建。亭子呈八柱重檐、攒尖顶状,内柱为红色木柱,外柱为花岗石方柱,四个翼角高翘,顶盖绿色琉璃瓦,内饰彩绘藻井,坐西朝东,三面环山,东向有一池塘,站在亭中东望,山下岳麓书院尽收眼底。两百多年以来,爱晚亭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不少文人墨客来此寻幽探古。
风景名胜
综述
长沙市域内有岳麓山、白沙古井、天心阁、爱晚亭、贾谊故居、橘子洲等自然与人文景观。截至2024年6月,长沙市共有等级旅游景区82家,其中5A级2家,4A级30家,3A级49家,2A级1家。自2024年7月6日起,长沙市除岳麓山·橘子洲旅游区(含岳麓山、橘子洲、岳麓书院、新民学会旧址四个子景区)、宁乡市花明楼景区、湖南博物院、湖南省科学技术馆、湖南省植物园等5个景区需实名预约外,其余77家A级旅游景区全面取消实名预约。文旅是长沙市“4433”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产业之一,长沙市《2024年全市重大文旅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显示,2024年全市共储备文化旅游项目183个,计划总投资1181.29亿元,总投资1亿元以上的项目99个。项目共分为10大类,包括旅游景区开发类、酒店民宿类、乡村旅游类、文化创意类、文博非遗类、文旅综合体类、旅游基础类、文化制造类、文旅新业态、公共服务类。
2023年,长沙市共接待游客1.95亿人次,同比增长43.99%;实现旅游收入2193.05亿元,同比增长51.21%。其中,入境游客35.53万人次,同比增长448.86%,实现入境旅游收入1.07亿美元,同比增长480.46%。2024年上半年,长沙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9061.3902万人次,同比增长15.99%,其中,国内游客9033万人次,同比增长15.72%,入境游客28.69万人次,同比增长369.33%;实现旅游总收入1019.55亿元,同比增长18.71%,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015亿元,同比增长18.25%,入境旅游收入6948万美元,同比增长432.62%。
重要景点
岳麓山·橘子洲旅游区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位于长沙市岳麓区,北至龙王港、咸嘉湖一线,南至后湖、寨子岭南缘,东至橘子洲以东湘江中心,西至桃花岭北侧山麓,总面积35.20平方千米,其中包括麓山景区(含新民学会景点)、天马山景区、橘子洲景区、桃花岭景区、石佳岭景区、寨子岭景区、后湖景区、咸嘉湖景区。麓山景区、天马山景区、橘子洲景区以及岳麓书院与牌楼口之间牌楼路两侧各30米范围为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
橘子洲位于长沙市区中湘江江心,是湘江下游众多冲积沙洲之一,西望岳麓山,东临长沙城,四面环水,绵延数十里,狭处横约40米,宽处横约140米,形状是一个长岛,是长沙的重要名胜之一,也是潇湘八景之一“江天暮雪”的所在地,被誉为“中国第一洲”。景区面积91.64公顷,包括橘子洲、傅家洲,建设总面积约138.34公顷,主要景点有问天台、百米喷泉、沙滩公园等。橘子洲头建有橘洲公园,公园中央的巨型汉白玉纪念碑正面镌刻毛泽东手书“橘子洲头”,背面是《沁园春·长沙》全文:“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伫立在橘子洲头,总高度32米、长83米、宽41米,是长沙橘子洲景区最大景观工程。
湖南省长沙市花明楼景区
花明楼景区位于长沙市宁乡花明楼镇,东距长沙市区20千米,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AA级景区。景区内,既有刘少奇同志故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国家一级博物馆)、铜像广场、刘少奇文物馆等纪念场馆,也有花明楼、花明园、修养亭、一叶湖、炭子冲民俗文化村等旅游景观。
大围山
大围山是浏阳河的源头,位于浏阳市东部湘赣交界处,东临江西铜鼓,南接万载,北靠平江,总面积7万亩,盘绕150余千米,故名大围。它的最高峰七星峰,海拔1607.9米,古人曾赞美它为“南衡七二峰峦外,别样岧峣足胜游。”园内风景众多,有栗木桥、船底窝、红莲寺等121个旅游景点,还有以祷泉湖、天心湖为代表的13个高山湿地,有云豹、大鲵、白鹇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6种,以及南方红豆杉、鹅掌楸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61种。大围山于1992年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先后获评湖南省自然保护区、湖南省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对外交流
领事馆
长沙市设有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驻长沙总领事馆马拉维共和国驻长沙总领事馆。其中,老挝驻长沙总领事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外国政府在湖南设立的第一家领事机构,领区包括湖南、湖北、河南、贵州。马拉维共和国驻长沙总领事馆是马拉维共和国在中国开设的第一家总领事馆,也是非洲国家在湖南设立的首家总领事馆。
友好城市
长沙市的国际友好城市交往历史始于1982年。这一年,刚果共和国布拉柴维尔市成为长沙第一个国际友好城市,长沙和布拉柴维尔两市也是中国与非洲国家第一对友好城市。截至2024年,长沙市已与36个国家的58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或友好经贸合作城市等。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2008年至2023年,长沙市在《瞭望东方周刊》主办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中,连续16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其他国家级、世界级荣誉信息见下表: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4 16:28
目录
概述
名称起源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