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与集体农庄女庄员,
苏联雕塑家
薇拉·穆希娜(Vera Mukhina)和建筑师鲍里斯·约凡(Boris Iofan)为1937年巴黎世界博览会共同创作的作品。
1937年,“国际艺术、技术与现代生活博览会”在巴黎举行,穆希娜为苏联展览馆大厦创作了这件大型雕塑。作品一经问世,立刻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苏联展览馆是长方形的大厦,其体积逐渐向前厅正面增高,形成一座高拱门,同时,也是这件作品的基座。雕塑在基座上高达30多米,侧面望去仿佛凌空飞翔,雄健而轻捷;从后看去,又象是正在疾飞远逝。整个作品造成了一种独特的运动感。
世博会结束后,“工人和集体农庄女庄员”雕像被运回苏联。起初,相关部门考虑把雕像安放在
伏尔加河沿岸的
雷宾斯克水电站,后来又想放置在
莫斯科的
麻雀山上。在那里,几乎全城的人都能看得到。不过,这些想法都不可行。1939年,苏联国民经济成就展览(现为
全俄展览中心)开幕期间,雕像被放置在主入口前,新的基座较小,比巴黎的底座低了3倍。
1947年,“工人和集体农庄女庄员”雕像成为
莫斯科电影制片厂的标志。从那以后,在电影制片厂制作的每一部电影开始前,观众都能看到拿着锤子和镰刀的男女形象。2003年雕像进行修复,2010年才再次亮相。此时,雕像又有了高大的基座(34.5米高),于是,总高度接近60米的“工人和集体农庄女庄员”成为俄罗斯第五高的雕像。
作品中,工人与女庄员高举镰刀和铁锤的雕像立在顶端,那好像前进而又上升的动势延长了拱门的垂直线。两个人物在昂首前进的构图中,因向上举起的手势而取得平衡,并由于同一的意志和统一的步伐而达到了形象上的一致性。雕像中的衣服紧贴着人物一往无前的身躯,富有装饰性的衣褶和飘带在风中扬起,极大地增强了雕像的运动感。人物的面部具有深刻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了当时苏联人民激越和愉快的精神风貌。这座不锈钢制成的雕像在不同光线的照耀下显现出了各异的绚丽色彩,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强烈的时代感,成为了新生的苏维埃国家的象征。
在铸造技术尚未现代化的三十年代,建造如此大型的不锈钢雕塑在当时世界上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制作过程中,作者克服了许多技术上的难关,特别是每个局部都需在小稿的基础上放大十五倍,仅是制作飘带一项就用了将近5吨的材料,更增大了工艺的难度。如今,金属加工工艺已经大量应用于雕塑创作之中,然而,在这件银光闪烁的作品前,人们仍然为作者的想象力和勇于开拓的胆识所折服。
薇拉·伊格娜吉叶芙娜·穆希娜(Vera Ignatyevna Mukhina)出生在现
拉脱维亚的首都
里加,在莫斯科开始学画,后留学法国,跟随法国著名雕塑家
布德尔学习雕塑,擅长纪念碑和肖像雕塑。
十月革命后,她参加了苏联的革命艺术活动,并塑造了许多苏维埃人的典型形象。作品《工人与集体农庄女庄员》是她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