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加
拉脱维亚共和国首都
里加(Riga),拉脱维亚共和国首都,是拉脱维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该国重要港口。
历史沿革
里加在古时是利弗人的居民点,1201年建为要塞城市。1282年参加
汉萨同盟,成为波罗的海最重要的贸易中心。1709-1710年被俄国人占领。此后成为俄国西北部重要港口和贸易中心,至18十八世纪发展为海港。1918年拉脱维亚独立,里加成为首都。1940年并入苏联,1991年拉脱维亚独立后,里加又成为首都。
1918年11月18日,拉脱维亚在经历了700多年的外国统治之后,宣布独立,定都里加。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8年-1940年),拉脱维亚将注意力从俄国转向西欧国家,建立了一个民主的议会制政府。拉脱维亚语成为拉脱维亚的官方语言
1991年9月6日,俄罗斯承认拉脱维亚独立。1991年9月17日,拉脱维亚作为独立国家加入联合国。1992年到1994年,所有俄国军队撤离。2004年 3月29日,拉脱维亚加入北约。 2004年 5月1日,拉脱维亚加入欧盟。
行政区划
古都里加分老城和新城。老城在道加瓦河右岸,面积不大,有运河环绕。老城具有中古时代城市的特征,房屋低矮,街道狭窄,屋顶多用红瓦,每座屋顶上有一只闪光的金属制的公鸡──风信鸡。相传13世纪末叶起风信鸡就被当地居民认为是避邪之物,后来人们把鸡身两侧分别涂上金色和黑色,以辨别风向,风信鸡只是作为城市的特有标志。里加虽历经战争破坏,但老城区的许多古老建筑仍然保存下来,它们构造奇巧、外观精美。一只只闪闪发光的金属公鸡矗立在在几座13世纪大教堂的尖顶上。在造型各异的教堂中,多姆教堂以其内部庞大的管风琴闻名于世,圣彼得大教堂是里加最高的教堂,其他有名的建筑还包括骑士团城堡、大行会会所和小行会会所等。市内还保留着中世纪的商人住宅和仓库。新城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城市运河河湾处,全市绿荫覆盖,花丛处处,素有“欧洲美人”之称,里加人喜欢称其为“花城”。新城区具有浓厚的现代气息,街道宽敞整齐,建筑壮观,喷泉、纪念像和雕刻随处可见。吉士湖畔有著名的梅沙公园,其中的歌咏场可容纳3万名观众,并可供1万人演唱。尤格湖畔的露天民俗博物馆是拉脱维亚民族的缩影,这里有葱郁的树木、柔软的草坪、矮小的农舍、古老的风力磨坊。里加的公园多而美。面积最大的是文化休息公园,米耶斯都拉公园以历史悠久著称。离市区25公里是滨海疗养区,绵延20英里细沙的海滨非常值得一去,那里遍布着各式各样的大小别墅,还有几家豪华宾馆,如里加湾宾馆和里加海滨宾馆。在这些宾馆里,游客可以进行矿泉水按摩和泥浴
地理环境
位置
拉脱维亚首都里加(Riga) 位于波罗的海国家的中心地带(北纬56度58分0秒,东经24度8分0秒56.9666),濒临里加湾,市区跨道加瓦河两岸,北距波罗的海15公里。
里加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处于欧洲西部和东部、俄罗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交叉点上,其港口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被称为“波罗的海跳动的心脏”和“北方巴黎”。
由于里加濒河临湖,所以又有三河一湖之称,三河指道加瓦河、列鲁巴河、城市运河,一湖指吉士湖。面积307平方公里
气候
1月平均气温-4.9℃,7月平均气温16.9℃。人口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 该港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最高约30℃,最低约-26℃。沿海冰冻期为每年12月至次年4月,需破冰船协助开航。全年平均降雨量约700mm。河口水位平均高0.9~1.8m。
人口
根据2003年人口统计,里加市人口为739,357人,其中拉脱维亚人占95%,俄罗斯人占5%。(拉脱维亚全国居民中,拉脱维亚人占90%一点,2%是俄罗斯人,0.9%是白俄罗斯人, 0.6%是乌克兰人,)大部分是东正教路德会信徒,而大部分俄罗斯人属于东正教。
1767年 19,500
1800年 29,500
1840年 60,000
1867年 102,600
1881年 169,300
1897年 282,200
1913年 517,500
1920年 1;185,100
1930年 377,900
1940年 353,800
1941年 335,200
1945年 228,200
1950年 482,300
1955年 566,900
1959年 580,400
1965年 665,200
1970年 731,800
1975年 795,600
1979年 835,500
1987年 900,300
1990年 909,135
1991年 900,455
1992年 889,741
1993年 863,657
1994年 843,552
1995年 824,988
1996年 810,172
1997年 797,947
1998年 786,612
1999年 776,008
2000年 764,329
2001年 756,627
2002年 747,157
2003年 739,232
2004年 735,241
2005年 731,762
2010年 70.6万
『注释』:
1.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急剧减少。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减少。
经济
里加是拉脱维亚最重要的工业城市。主要工业部门机械制造业,生产电气化铁路车辆、电车、内燃机车、船舶和摩托车等,电器、仪表、化工、纺织和食品工业亦较发达。重要商港和渔船队的基地。铁路通莫斯科圣彼得堡塔林等地。航空线与全国各地相连。有拉脱维亚大学拉脱维亚科学院等多所大学。多十三至十九世纪古迹。海滨为有名的疗养地
里加(拉脱维亚语: Rīga)是拉脱维亚的首都,3个波罗的海国家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中最大的一个城市。位于波罗的海岸边,道加瓦河口。 北纬56度58分,东经24度8分Expression error: Unexpected / operator;Expression error: Unexpected / operator里加又是波罗的海国家主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工商业中心。
社会
环境
曾在30年代游览里加的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写下了“里加,北方巴黎”这句话。在人行道两侧,遍布着现代化的咖啡馆和饭馆,城市的商业娱乐活动及其繁荣。拉迪森-斯拉维扬斯卡馆店坐落在道加瓦河上,拥有全国最完备的会议设施,从这里可以俯瞰旧城区的美景。里加的食品与北欧其它国家类似,油腻而且丰盛,但它也有自己的特色菜,例如奶油大麦汤和牛奶鱼汤,夹着腊肉和洋葱的馅饼以及黑面包布丁。当地人喜欢喝啤酒。 市内设有科学院、大学、工业学院、音乐学院及其他高等院校,建有人种学博物馆和8所剧院。
体育
2017年5月19日,国际冰球联合会当天以55票赞成,52票反对,通过了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和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共同主办2021年世界冰球锦标赛的决定。两城是在击败芬兰坦佩雷赫尔辛基后获得这一赛事主办权的。锦标赛预计在2021年5月7日至23日举办。
教育
里加拥有一大批学术机构,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里加分校。有拉脱维亚大学拉脱维亚科学院等多所大学、历史博物馆、艺术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等。城市沿西德维纳河岸延伸30公里,共分6个区。旧城位于西德维纳河与城市运河之间,街道狭窄,保存着罗马式、哥特式和巴洛克式建筑物,并有骑士团城堡、教堂等古迹。东北部为重要工业区,有火电站和许多机器制造厂。东郊有化工、轻工业企业。介于里加湾和利耶卢佩河之间的滨海区,散布着不少海滨疗养院
交通运输
港区主要有2个港池,共33个泊位,其中有散、杂货专用码头,最大水深达10m。装卸设备有各种岸吊浮吊卷扬机及拖船等,其中岸吊最大起重能力为45吨,浮吊最大起重能力达100吨,还有仓库及冷冻库等设施。大船锚地水深达35m。主要进口货物为机器、食品、纺织品、糖、金属制品、鱼及化工产品等,出口货物主要有煤、焦炭、机械设备、铁矿、水泥、生铁、木材、棉花、羊毛、粮谷及亚麻等,在节假日中如果需要,可以安排作业,但应付加班费。拉脱维亚政府还打算将里加发展成为北欧的高科技中心。
历史文化
里加历史纪念区包括六个著名的遗址。遗址包括古老的里加、里加的中心地区、砖制圆顶屋圣彼得教堂圣雅可比教堂、圣约翰教堂、火药塔瑞典门、里加城堡、以及许多博物馆和艺术画廊
拉脱维亚历史博物馆和外国艺术博物馆。
圣彼得教堂,有72米高的塔楼.。
圣约翰教堂,一个13世纪小教堂,在圣彼得教堂的后面.
Powder 塔(Pulvertornis),城墙上惟一保留下来的塔楼,里面是拉脱维亚战争博物馆
里加广播电视塔,高达368.5米,为本国最高建筑。全欧洲第三高建筑及电视塔
里加是汉萨同盟的一个主要中心,它同中欧东欧的贸易在13-15世纪达到繁荣。尽管大部分的早期建筑受到火灾和战争的破坏,它中世纪中心的城市建筑仍然反映了这种繁荣。19世纪里加成为了重要的经济中心,中世纪城镇的市郊已经建成,风格从开始的古典木制建筑转入“新艺术”风格。里加被看作是欧洲最精美的“新艺术”建筑风格的中心。
自由纪念碑
地方特产
拉脱维亚饮食与北欧各国饮食相近,多以海味为主,如各种鱼类、海鲜等,在北欧经常可以品尝到丰盛异常的海鲜大餐,但美中不足的是,他们的油腻。拉脱维亚的美食也是如此,丰盛、美味却油脂太多。
拉脱维亚的美食有奶油大麦汤、牛奶鱼汤、腊肉洋葱馅饼和黑面包布丁。在品尝这些称得上拉脱维亚美食代表的食物时,应搭配着当地的啤酒才算够味儿。和北欧其他国家一样,拉脱维亚人好饮啤酒,并有着醇正的欧洲啤酒可以品尝。
著名人物
米凯亚·巴瑞辛尼科夫(Mikhail Baryshnikov) - 著名芭蕾舞蹈家。
谢尔盖·爱森斯坦(Sergei Eisenstein) - 著名俄罗斯电影导演
威廉·奥斯特瓦尔德(Wilhelm Ostwald) - 190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瓦尔特·扎普(Valter Capp)密诺斯微型相机的发明人
马里斯·杨松斯(Mariss Jansons) 著名指挥大师
友好城市
加来 波尔多,法国
莫斯科 圣彼得堡, 俄罗斯
明斯克, 白俄罗斯
城市荣誉
2020年4月,入选“2020全球避暑名城榜”。
里加文化印象
  里加是拉脱维亚首都,位于北纬56度58'、东经24度8',市区坐落在道加瓦河两岸,北距波罗的海15公里。里加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处于欧洲西部和东部、俄罗斯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交叉点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被称为“波罗的海跳动的心脏”。
  第一,重要的贸易港口。里加在古时是利弗人的居住地。1201年,来自德意志不莱梅的阿尔伯特大主教受罗马教皇的委派到波罗的海一带,一方面开拓殖民地,一方面传播天主教。在阿尔伯特大主教之前,有两位大主教到波罗的海沿岸选地建城,均不理想。阿尔伯特大主教选择在道加瓦河畔建立城市。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通过道加瓦河可以直达伏尔加河流域,与丝绸之路相连接。波罗的海盛产琥珀,是世界上质量最好的琥珀产地。通过道加瓦河,波罗的海的琥珀被运到伏尔加河流域,然后,通过丝绸之路运往东方或中东,这就形成了传统的“琥珀之路”。同时,东方的丝绸、茶叶、瓷器等,也通过这条河运到波罗的海沿岸。这样,琥珀之路与丝绸之路通过道加瓦河串连起来。由于道加瓦河对于波罗的海沿岸的重要作用,阿尔伯特大主教选择在这里建立城市。阿尔伯特大主教率骑士团、贸易团来到里加,一手拿着《圣经》,一手拿着宝剑,传教士布道,骑士团武力征服,商人做买卖,就这样,占领了今天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的整个地区。
  1282年,里加加入汉萨同盟,成为波罗的海最重要的贸易中心。汉萨同盟是德意志条顿骑士团占领的诸城市之间形成的商业、政治联盟,以德意志北部城市为主,覆盖波罗的海沿岸。汉萨同盟12世纪中期逐渐形成,14世纪晚期至15世纪早期达到鼎盛,加盟城市最多达到160多个。15世纪中叶后,随着英、俄、尼德兰等国工商业的发展和新航路的开辟,汉萨同盟逐渐衰落,1669年解体(有关汉萨同盟的详细介绍,可参阅《中国文化报》2019年12月4日4版《爱沙尼亚首都塔林印象》——编者注)。里加在加入汉萨同盟之后,贸易量迅速增加,城市规模迅速扩大,一栋栋建筑迅速建成,成了名闻远近的商贸繁盛之地。
  第二,兵家必争之地。里加由于战略地位重要,所以,也被波罗的海沿岸列强觊觎。包括里加在内的拉脱维亚,从1201年起,被德意志人占领了350年。这个时期,里加作为汉萨同盟成员,起着东西方贸易中心的作用。之后,被波兰人占领40年。然后,被瑞典人占领90年。继瑞典人之后,被沙皇俄国占领200多年。
  沙皇彼得大帝(1672—1725年)曾经到过里加城。彼得大帝于1682年继位,1689年逼迫其作为摄政王的姐姐索菲娅退位,自己掌握了实权。掌权后,彼得大帝深感俄罗斯大大落后于当时的西欧,决心推动俄罗斯向西方学习,进行改革。1697年,他隐姓埋名,以下士彼得·米哈伊洛夫的身份,率领一个约250人的庞大官方使团,取道里加到西欧考察。在里加,当地的瑞典总督冷淡地对待彼得大帝的使团,提供给使团的是普通人家的房屋,总督本人借口有病没有露面会见使团。但在里加,彼得大帝大开眼界,他看到了这里贸易的繁盛、工业的繁荣、军事的强盛,看到了许许多多的科学技术。他和同伴们到处参观,向瑞典军官提出各种问题,绘制防御工事和制高点的平面图,跳下沟渠测量深度,记下各种数据。这种寻根究底的态度引起了当地的怀疑,以为他们不是外交官而是间谍,以致禁止他们进入军事工事。彼得大帝对瑞典人大为恼火,在给国内的一封信中写道:“在这里,人们把我们当奴仆看待,他们只招待了我们的眼睛。”从里加出发,彼得大帝到荷兰东印度公司当了一段时间的船长,在英国造船厂工作了一段时间,在普鲁士学过射击,在这些国家,他走访了许多工厂、学校、博物馆、军火库,甚至还参加了英国议会的一次会议。1698年,保守的俄国近卫军趁彼得大帝在国外之机,企图发动政变,推翻彼得大帝,彼得大帝得知后,立即取道里加回国,镇压了这次政变。这次西欧考察回来后,彼得大帝迅速推动改革,系统引进西方新式武器,建立了强大海军;取消雇佣兵和贵族军队制度,实行征兵制,主要征兵对象是农民;鼓励工商业发展,允许外国人在俄国开办工厂;大量引进西方技术人员,大量派遣专业人员到西欧学习。为了西方化,彼得大帝颁布法令,要求宫廷人必须穿西装,鼓励喝咖啡,大量引进西方的文学艺术,这些措施迅速在俄罗斯上层形成了西方的风俗和文化。
  彼得大帝再次到里加,则是以胜利者的身份占领里加。彼得大帝通过向西方学习使沙俄迅速发展壮大。1700年,围绕争夺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彼得大帝发动了对瑞典的战争。彼得大帝发动这场战争的理由就是:当年他率领使团出访西欧经过里加时,里加的瑞典官员对他很不尊重,接待非常冷淡。1707年彼得大帝将瑞典军队打败,吞并了包括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芬兰一部分的领土,夺得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沙俄这次对里加的占领,一占就是200多年。
  1918年11月18日,拉脱维亚宣布独立。1940年,拉脱维亚与爱沙尼亚、立陶宛一道并入苏联。1991年,拉脱维亚宣布独立。这一百年间,波罗的海三国反复上演“被占领、闹独立”的历史。
  在里加,有座自由纪念碑,纪念1918年独立战争中阵亡的士兵,它被认为是拉脱维亚自由、独立的重要象征。这座纪念碑建成于1935年,42米高,由花岗岩做成。纪念碑建成后,无论拉脱维亚处在独立还是被占领的状态下,都没有被拆迁。现在,纪念碑由拉脱维亚军人守卫,成为里加公共集会和官方仪式的重要举办地。在里加老城,有一个战争博物馆,这个建筑是14世纪的军火库,现在全方位展现了拉脱维亚历史上的历次战争,重点是展现1918年的独立战争。离里加老城不远,有一栋建筑,始建于1869年,这里是1918年拉脱维亚独立的主要策划地,现在是国家历史博物馆,展示了拉脱维亚独立的历史过程。拉脱维亚国家历史博物馆收藏了大约100万件从公元前9000年至现今有关拉脱维亚历史的藏品。
  第三,拥有“建筑博物馆”美名的城市。里加老城是一座有着800多年历史的中世纪古城,浓缩了整个拉脱维亚的历史和文化,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世纪30年代,英国诗人格林曾写过这样的赞美诗句:“里加,北方的巴黎。”里加老城的建筑,既有哥特式建筑风格,也有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建筑风格,还有古典和现代主义建筑风格。沿着铺满鹅卵石的街道漫步,每一幢楼房都似乎要向你倾诉各自古老的故事。整个里加老城就是一座精美的建筑博物馆。
  里加老城的路是石头铺就的路,铺路的石头来自四面八方,其中最多的是英国和瑞典。来自瑞典的都是打磨成长方形的条石,长有30厘米,竖着插入地里,一个挨着一个,整齐划一,形成坚固的石板路;英国运来的石头则是鹅卵石,这些石头是未经加工的压舱石,在里加码头被卸下替换成货物运回英国,这些石头就留下来铺路。里加老城的石头路经过多年磨砺,坑坑洼洼、高低不平,但韵味十足、坚固如初。
  “里加”的意思是“弯弯曲曲的河流”。在城市建立之初,现在的老城有一条河流,但随着城市人口增多,人们向河里扔的垃圾越来越多,以致将河道填满,于是人们就将城市建在河道上。直到现在,里加老城的建筑的地下室还经常冒水,这是建在河道上的缘故。
  里加老城必去的打卡地:
  一是瑞典门。瑞典门是里加老城唯一保留下来的城门,建于1698年,是为了弘扬在与彼得大帝作战中瑞典军队的战斗精神而建。整个城门都是由红砖砌成,城门的对面依旧保留着当年瑞典军队驻扎的营房,现在这些营房被作为各式各样的商铺。城门附近是城墙,城墙上仍保留一座用红砖砌成的军火库,外形如同一个炮楼,军火库的墙面上千疮百孔,是战争时留下的弹孔。军火库被作为战争博物馆。
  二是猫屋。几乎所有的里加老城的尖顶建筑上都伫立着一只金光闪闪的风信鸡,这是吉祥的象征。唯独一栋建筑是例外,上面伫立着一只黑猫。这座特别的建筑就是著名的猫屋。在中世纪的欧洲,黑猫是魔鬼的象征、厄运的兆头。然而这只黑猫却堂而皇之地立在屋顶上,这背后的故事是:据传,一位勤奋的里加人在外经商成功后,荣归故里,想加入当地的商会,却被拒之门外,于是他斥资在商会的对面盖了一座楼,在楼顶上安装了一只屁股朝向商会建筑的猫,表达愤慨之情。商会将其告上法庭,在法院的调解下,猫屋主人顺利进入商会,猫的屁股的朝向也调了个头。
  三是托姆斯基大教堂。托姆斯基大教堂又称圣母玛利亚大教堂,是里加老城的标志性建筑。托姆斯基大教堂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几次被重建,因此现在的建筑包含了不同时代的风格。托姆斯基大教堂拥有世界著名的管风琴。这架管风琴于1882年开始建造,1884年1月31日对公众首演。这架管风琴造型奇特,有26个风箱、6118根音管,最长的音管达10米、最短的仅有13毫米,这是欧洲最大、世界第四大的管风琴,至今仍能演奏。托姆斯基大教堂坐落在托姆斯基广场,托姆斯基广场是老城的心脏。在广场中央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里加老城世界文化遗产的铜牌。每年6月拉脱维亚歌舞节期间,来自各地的少男少女们头戴花环,身着民族服装,聚集在广场上举行盛大的歌舞演出。此时,托姆斯基广场成了鲜花的世界、歌舞的海洋,这样的盛况会持续一周的时间。到了入秋这一天,广场上也会举行盛大的秋天节,又称为收获节,这时,广场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摊位,人们将自己手工编织的衣物、自己种的瓜果蔬菜、自制的点心和蜂蜜等都拿到广场来卖。在广场中央还有由各种瓜果蔬菜和麦穗搭成的台子,人们在台子四周跳着欢快的舞蹈,分享收获的喜悦。
  四是“三兄弟屋”。在里加大教堂不远处有三栋中世纪的民宅,这三栋建筑墙靠着墙,紧紧地贴在一起,像兄弟一样,所以被称为“三兄弟屋”。最早的一栋建于15世纪,是里加最古老的石结构建筑民宅;紧挨着它的是建于17世纪的哥特式建筑;第三栋是建于18世纪的民宅,这栋建筑现被用作拉脱维亚建筑博物馆。
  五是圣彼得教堂。圣彼得教堂建于1209年,是里加老城最著名的教堂,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有123米高,为里加最高的建筑。乘坐电梯可达70米高的平台,这个平台是里加老城的最佳观景台。整个教堂处处展示着向上的力度之美,越往上越精致、装饰越多、越华丽。在教堂尖顶的顶端有一只生铁铸成的公鸡,鸡身一面为金色,一面为黑色。这只公鸡也叫信风鸡,起着风向标的作用。当公鸡金色的一面对着城市时表示顺风,海上的船只可以进港;当黑色一面对着城市时,表示逆风,船只不能进港。在当地,人们认为公鸡能驱鬼辟邪,鸡叫三遍,天亮了,魔鬼就要返回地狱,所以公鸡是当地的吉祥标志。据记载,1721年这座教堂发生过大火,彼得大帝曾亲自指挥救火。
  六是格林童话雕塑。在圣彼得教堂后面,有一座和德国不莱梅市一样的雕塑,这是不莱梅市送给里加城市的雕塑。这组雕塑源于格林童话《不莱梅的乐手》,讲述的是四个动物的故事,它们是一只鸡、一只猫、一条狗和一头驴。因为它们的年纪太大,主人要将它们宰杀,它们成功地逃脱后意外地碰到了一起。根据驴子的提议,它们决定一起去不莱梅做城市乐手。在去不莱梅的路上,它们发现一间森林小屋,四个强盗正在分享他们的不义之财。这四个可爱的动物齐心协力打败强盗。该童话故事的思想精髓就是弱者团结一心也能够战胜强者。
  七是黑头宫。坐落在里加老城的黑头宫始建于14世纪早期,为黑头兄弟会所建。黑头兄弟会是一个在里加的德国未婚商人组建的行会。这个建筑建成后,于1580年至1886年近300年间,不断地对外墙面加以装饰,可以说是里加地区最华丽的建筑之一。黑头宫在1941年遭到德国飞机轰炸,成为废墟,其残余部分于1948年被苏联政府拆除,现在的黑头宫重建于1995年至1999年。
  八是里加中央市场里加中央市场距老城很近,在道加瓦河边,建于1924年至1930年,原来是5个德国齐柏林飞艇飞机库。1900年,德国齐柏林伯爵制造出第一艘飞艇,于是,成立了齐柏林飞艇公司。在1917年之前,德国一直用庞大的齐柏林飞艇对英国、法国等进行轰炸。一战后,齐柏林飞艇主要用于民用航空。之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这里的飞艇库也失去作用。这里是欧洲最大的市场,有7万多平方米、3000多个摊位,商品非常丰富,有专门的肉市、鱼市、菜市,从蔬菜水果、鸡鸭鱼肉到奶酪、蜂蜜,从五金百货到各种工艺品,应有尽有。1998年,中央市场和里加老城一同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里加老城还有很多历史悠久的建筑、宏伟的建筑。比如普尔曼饭店,这个饭店是中世纪的一个马厩,里面仍保留着当时的墙体、马房和物件。一进饭店,大厅中就有马的塑像,告诉人们这个建筑的过去。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3 08:11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