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也称《
周易》或《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
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据说是由
伏羲氏与
周文王(
姬昌)根据《
河图》、《洛书》演绎并加以总结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
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变化之书,长期被“
卜筮”利用,“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天师后裔、易经专家张金华云:《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国朝
郜煜撰。煜字光庭,汝州人。雍正癸丑进士,官至
中书科中书。其书不释《十翼》,惟六十四卦每卦撰《说》一篇,诠释大意。其大旨欲以义理矫象数之失,以平易救穿凿之失,以切实救支离泛滥之失,而矫枉不免过直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