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田蚕行
宋代范成大诗作
《照田蚕行》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这首《照田蚕行》叙写的是农人于岁末点火照田以占卜来年年景,祈求丰收的趣俗。全诗十二句,四句一意。第一段正面描绘照田蚕景象,“近似”两句,比喻生动,境界灿烂。第二段追叙今年丝谷歉收,祈求新岁田蚕丰收。“春雨”两句以当地民谚入诗,有亲切感。第三段强调指出,在当地人们看来,诸多的卜吉活动中,唯照田蚕最为灵验。由此说明,首段的灿烂景观源出于一种诚挚的信仰;同时也渲染了次段由于“侬家今夜火最明”所生发出的无限喜悦的心情:何止桑贱谷丰,乃至苎麻、蔬菜等等,也将叨福吉祥。
作品原文
照田蚕行①
村落则以秃帚若麻稽、竹枝辈燃火炬,缚长竿之杪以照田,烂然遍野,以祈丝谷。
乡村腊月二十五②,长竿然炬照南亩③:
近似云开森列星④,远如风起飘流萤⑤。
今春雨雹茧丝少⑥,秋日雷鸣稻堆小⑦;
侬家今夜火最明⑧,的知新岁田蚕好⑨。
夜阑风焰西复东⑩,此占最吉馀难同⑪:
不惟桑贱谷芃芃⑫,仍更苎麻无节菜无虫⑬!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照田蚕:是吴中广为流传的一种习俗,人们认为,火把烧得越旺,蚕田越好,同时高呼祈祷词,这一风俗由来已久。
②腊月:农历十二月。因这一月腊祭百神,故称腊月。
③然:通“燃”。南亩:田亩。古人田地多向南开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后泛称农田为南亩。
④森列:森然罗列,形容众多貌。
⑤流萤:飞行无定的萤。 南朝齐谢朓玉阶怨》诗:“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
⑥雨(yù):此作动词,读去声,作“下”讲。蚕丝少:指冰雹找坏了桑叶,蚕无食,故丝省茧薄。
⑦“秋日”句:作者《秋雷叹》自注:“吴谚云‘秋孛辘(仿雷鸣的象声词),损万斛。谓立秋日雷也。”由此推知,上句“今春雨雹茧丝少”或也出诸民谚。稻堆小:谓减产很多。
⑧侬家:我家。吴地口语。
⑨的(古读入声,今读阳平)知:确知。
⑩夜阑:夜深。
⑪“此占”句:意谓种种风俗占卜,唯有占田蚕最为吉利和灵验,余者难以相比。
⑫桑贱:意为桑叶价格低。芃芃:植物生长茂盛貌。
⑬仍更:再加上。苎麻无节:谓苎麻长势挺直,不分节杈。苎麻,麻的一种。茎高三四尺,皮之纤维可制线、布。无节,意为纤维长。
白话译文
照田蚕行
吴地千村万落均将秃帚、麻藉、竹枝等物燃成火炬,缚于长竿梢头高照田亩,一时间遍野辉耀,光彩异常,以此祈祷蚕丝及五谷丰登。
吴中乡村在腊月二十五的夜晚,家家点燃长竿火把照耀着农田:
近了看好似云烟散尽群星灿烂,远了看又像清风微吹流萤飘旋。
今年春下冰雹茧丝的收成较少,立秋打响雷雨大致使稻谷歉收;
今夜我们家的火把是最明亮的,确知明年田蚕的收成一定会好。
夜深风转吹得火焰忽西又忽东,占卜百千田蚕最灵余者难相同:
不只是桑叶价贱还会五谷丰登,苎麻长得挺直连菜也不生害虫!
创作背景
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年),退居石湖(在今江苏苏州)的范成大作《腊月村田乐府》十首,并在序中说明作诗的因由是“以识土风”,同时也叙述各篇内容。这是第七首。诗人被农民们渴求丰年的热诚所感染,遂作此诗。
作品鉴赏
整体鉴赏
这首诗以古乐府体裁之一的“行”名篇,生动记叙了照田蚕这一土风。前四句先叙述后描写:一写近:好像浮云散开之后,满天排列星斗;二写远:好象风飘萤火,四处流走。中间四句叙因今年年景不好,村民对这种风俗更加重视。最后四句又回到现景的描绘并对前途寄以希望。
诗的前四句单刀直入,为读者展示照田蚕的奇观。诗人先以洗练的文字,交代了照田蚕的时间、地点和作法;继而大处落墨,由近及远,描绘这一奇观的壮阔情景。说当田间都竖起燃着熊熊火炬的长竿时,近看就象夜空中云门大开,森然罗列着无数的明星;远看就象惊风乍起,吹飘着漫野飞舞的流萤。天与地,静与动,近的璀璨与远的闪烁,交织成一幅立体的图景——这是何等盛大、热烈而又壮观。诗人通过如回广角摄像镜头的移位和形象化的比喻,把自己最突出的观感传达给读者,令人如入其境。
诗人将描写的重点转到了火炬长竿下的兴高采烈的一家。不用问,他是在饶有兴致地探听缘密。他们回忆起今年春天因雹子摧败桑叶致使藁丝减产。秋天又因雷雨糟损庄稼造成稻谷歉收种种倒霉事,不胜感慨。继面转忧为喜,指着长竿上烈焰冲天盼火炬对诗人说:你瞧今晚的火炬数咱家的最明亮,来年庄稼和蚕丝的收成准保不错哩。伤痛烘托着喜悦的浓烈,回忆烘托着追求的热切,天灾的背景与丰年的渴望构成强烈的反差;给盛大的照田蚕抹上了一缕悲剧的色彩;这个特写镜头揭示了照田蚕的占卜意义。憨直的农民笃信照田蚕驱灾招福的威力,正是他们悲剧之所在。诗人寥寥几笔,便触及到中国历史上这个带着普遍性的悲剧问题,触及到那些可爱而又可怜的农民的内心世界。
作为农民的知心朋友。诗人非常同情他们的疾苦,理解他们所关心的问题。他被农民们渴求丰年的热诚所感染,久久不忍离去。夜已深了。诗人望着还在微风中继续燃烧的火炬进入了遐想。
对比组诗里曾描写过的祭灶、打灰堆等有关占卜的腊中风俗,以为照田蚕最关民生大事,它的吉利,不仅将使桑茂价贱、稻禾茁壮,还将使得苎麻长势良好、菜蔬免遭虫灾。这对以蚕田为本的农民来说,该是何等重要。“此占最吉余难同”当是一语双关:既感叹农民照田蚕的狂热之举,获得了远胜于其他风俗占卜的吉利;又指出此占吉利的现实意义,乃非他占可与之相提并论。
诗人不是在客观地描写风俗,他已不知不觉地站到了笃信占卜的农民的一边,为他们眼下的成功兴奋,为他们未来的丰收祝福。全诗在貌似欢庆的气氛中落下了帷幕。
此诗写的是带有迷信色彩的照田蚕风俗,但它并不拘泥于此,而是顺便披露了雹、洪、虫等自然灾害对广大农民的严重威胁。当时的社会制度不仅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而且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处于贫困线上的农民不可能充分发挥出战天斗地的创造力,抗拒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因而只得把希望寄托予支配自己命运的“天’’,向莫须有的神柢祈求未来。对手爱莫能助的诗人来说,既不能嘲弄他们,也不能赞赏他们,与其让他们清醒后更加痛苦,还不如让他们继续在糊涂中陶醉。乎是采取了既客观写实又与民同心的态度。诗人那颗透明丽善良的心,是如此自然地流浸在客观事件里,以至让矛盾变得平和,让复杂变得单纯,让深沉变得轻松。
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把一个相当单纯的事件写得错落有致、意趣横生。由宏阔的场景转入典型的特写,又返回场景转入诗人的思考,环环相因,浑然天成。今昔与未来的交错构成了鲜明的时空差;而隔句换韵又增强了时空的流动感。物境与心境的统一,使这幅充满生活气息的风俗画,具有令人玩味不舍的艺术魅力。
名家评价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王以宪《宋诗三百首详注》:诗中反映的是苏州地区的农村习俗,火照田蚕,是对土神和蚕神的祭祀,在对来年蚕丰田熟的祈盼中也包含着往日生计的艰难,同时流露出作者关心农民的情感,且所记为民风民俗,因而更淳朴自然并具有民俗学文化价值。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又字幼元、友生,号山中居士,又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绍兴年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经略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曾使金,坚强不屈,几被杀。晚年退居故乡石湖,卒谥文穆。其诗题材广泛,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大家”。又工词,文赋也享有盛名。著作颇富,传世作品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吴船录》《吴郡志》等,存诗1900多首。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0 20:16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