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烛宝典
杜台卿创作的记录古代礼仪及社会风俗的著作
《玉烛宝典》是北齐博陵曲阳(今属河北)人杜台卿根据《礼记·月令》篇体例,广泛收集风俗人情资料,汇集成《玉烛宝典》十二卷。
书籍简介
记录古代礼仪及社会风俗的著作。原为十二卷。隋杜台卿著。《玉烛宝典》以《月令》为主,触类而广之,博采诸书,旁及时俗。《月令》是《礼记》中的一篇,又见于《吕氏春秋》十二纪。主要记述夏历一年十二个月的时令以及与此相关的天子诸侯祭祀等事,并将各类事物归并于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系统中。杜台卿在《玉烛宝典》序中首先指出,《吕氏春秋》中的十二记是吕不韦采录《礼记·月令》旧文,附益秦制所作。十二卷卷目为:《正月孟春第一》、《二月仲春第二》、《三月季春第三》、《四月孟夏第四》、《五月仲夏第五》、《六月季夏第六》、《七月孟秋第七》、《八月仲秋第八》、九月篇佚失、《十月孟冬第十》、《十一月仲冬第十一》、《十二月季冬第十二》。
此书对礼仪、祭祀、岁时、饮食等方面的记录最多,其次是占卜、禁忌等。杜台卿先作一些解释,接着征引《诗经》、《周官》、《易经》、《春秋元命苞》、《尚书大传》、《国语》、《史记》、《列子》、《左传》等书,将此月的所有风俗习惯资料汇集在一起。其中以皇帝和官吏的活动惯例为主,所以,隋文帝对此甚为欢喜。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则称此书“以月令为主,触类而广之,博彩诸书……颇号详洽”。
作者介绍
杜台卿(生卒年不详),字少山。博陵曲阳(今属河北)人。自幼好学,博览群书,曾在北齐任司空西阁祭酒、司徒户曹、著作郎、中书黄门侍郎。“性儒素,每以雅道自居。及周武帝平齐,归于乡里,以《礼记》、《春秋》讲授子弟。”(《隋书·杜台卿传》)隋朝建立后,被征入朝。杜台卿耳聋,不堪吏职,请修国史,文帝许之,拜著作郎。开皇十四年(594)致仕,数年后去世。
版本
主要有《古逸丛书》本、《说郛本》、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本。
点校
[隋]杜台卿 撰
王宁 点校
《易·系辤》云:“庖羲氏之王天下也,《考证》:旧“庖”作“扈”,无“王”字,今改、增。〇宁按:《丛书》本作“庖”,有“王”字。仰则观象於天,伏则观㳒扵地”,《书·尧典》云:“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明自古帝皇皆以节候为重,故《春秋》每年书“春王正月”,言王者上奉天时,下布政於十二月也。横被四表,《考证》:“横”、“光”同,说见《经义述闻》。奄有万方,品物嘉荣,率土照润。昔囙典掌馀暇,宁按:囙,同“因”。考校艺文,《礼记·月令》最为备悉,遂分诸月,各以冠篇首。《考证》:旧重“各”字,今删。〇宁按:《考证》本无“以”字。先引正注,逯及众说,续书月别之下,增广其流。㕜传百家,时亦兼采,词赋绮靡,动过其意,除非显着,一无所取。载土风者,体民生而积习;论俗误者,兾勉之以知方。始自孟陬,终扵大吕,以中央戊己附季夏之末,合十二卷,惣为一部,至如雷云霜雨,减降参差,鸟兽鱼虫,鸣跃前後,春生夏长,草荣树实,孟仲之际,晏早不同者,或叙其发初,或录其尤盛,或㨿在周雒,或旁施𨖂𧜟,纵令小舛,差可弘通。若乃郑俗秦声,楚言越服,须观同异,的辨华戎,并存旧命,无所改创。其单名出,宁按:,《考证》本作䇂,眉批:“䇂字不明。”萧旭以为此即“互”字讹体,是。即文不审,则注称今案以明之。若事涉疑殆,理容河汉,则别起正说以释之。世俗所行莭者,虽无故实,伯升之谚,载扵经史,亦触类援引,名为附说。又有序说终篇,括其首尾。案《尒雅》:“四气和为玉烛”,《周书》武王说周公推道德以为“宝典”,《考证》:《周书序》云:“武王评周公维道以为宝,作《宝典》。”卢文弨曰:“‘评’疑‘讯’之误。”据此则‘评’乃‘说’字之讹。〇宁按:《周书》“评”是“𧦝”字之讹,《说文》:“召也。”此作“说”,恐亦有讹谬。玉贵精,自寿长宝,则神灵滋液,将令此作义兼众美,以“玉烛宝典”为名焉。昔商汤左相称“日新”而献善,宁按:《考证》本“汤”作“阳”,旁注“汤”。姬穆右史陈朔望以官箴,降在嬴刘,迄于曹马,多厯年所,代有著述。幸以石扉钻仰,金府味思,览其事要,撮其精旨,宁按:旨,《考证》本作“思”,旁注“旨”。上极玄霊,宁按:霊,“灵”字或体。《考证》本作“虚”。下苞赤县,虽冤梳綩纩,天宗帝籍之冝;咜耕饁畒,条桒剗草之𠝸,森罗区别,宁按:罗,《考证》本作“罪”,云:“‘罪’恐当作‘罗’。”咸集於兹矣。世叔讨论,缅逾积载,唐老歌戏绝𥫬时,宁按:𥫬,《考证》本作“笔”。未坠在人,传闻竟爽,知音好事,无或癈言。《序说》日:宁按:日,《考证》本作“曰”,云:“旧‘曰’作‘日’,今改。”先儒所说《月令》,互有不同。郑玄以孟夏命太尉,周无此官;季秋为来岁,受朔日随。秦十月为岁首,遂云作《礼记》者取《吕氏春秋》。《考证》:旧“云”作“去”,今改。蔡雍以为《月令》自周时典藉,《周书》有《月令》苐五十三,《吕氏春秋》取周之《月令》,其或与秦相似者,是其时所改定也。束皙又云:宁按:束,《考证》本作“朿”,误。“案《月令》四时之月,皆夏数也,殆夏时之书,而後人治益。”畧检三家,并疑不尽,何者?案《春秋运斗抠》:“舜以太尉受号,即位为天子”,然则尧时已有此軄;其十月岁首,王肃难云:“始皇十二年吕不韦死,廿六年秦并天下,然後以十月为岁首,不韦已死十五年,宁按:已,《考证》本作“死”,旁注“已”。便成乖谬”。蔡云“周典籍”者,宁按:《考证》本於“周”下增“时”字,云:“旧无时字,今增。”案《周书序》:《考证》:旧“案”作“弃”,今改。“周公制十二月赋政之法,作《月令》”,自《周书·月令》耳。且《论语注》云《周书·月令》有“更火”之文,《考证》:此马融之言,皇侃《义疏》云引《周书》中《月令》之语有改火之事来为证也。今《月令》聊无此语,明当是异。束云“四时皆夏数”者,宁按:束,《考证》本作“朿”,误。孔子云:“行夏之时”,以夏数得天,后王冝其遵用,非必依夏正朔即为夏典。其“夏时书”者,《小正》见存,文字多古,与此敍事亦别,唯《皇览》所引《逸礼》髪 相应,当是七十弟子之徒及其时学者杂为记录,无以知其姓者,《吕氏》取为篇目,或囙治改,宁按:治,《考证》本作“㳂”,即“沿”字,当是。遂令二夲俱行於世,恐犹有拘执,故辨明焉。
参考资料
玉烛宝典.家国网 每日一籍.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06 17:40
目录
概述
书籍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