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经(拼音:jīng、jìng)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经”的本义指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转指南北走向的路,后指地理学上的经度。此外经也是中医术语,指人体血气循环的主要通络,又指女性有固定间隔时间的月经。“经”引申为准则、法则,又引申指被认为阐释恒常不变准则的书,也作为某种专门著作的名称。引申指动词时,“经”指(用线)划分、度量,由此引申为治理。后又引申为经过、经历。用作动词时,还可指用绳子自缢。
字源演变
“经”字最早见于西周金文,作图1,左部为“(mì)”,右部为“巠(jīng)”。郭沫若《金文从考》认为“经”的本字(初文)当是“巠”。在金文中,“巠”上部的三条曲线像纺织机上的“经线”,上下两横像织布时穿筘(kòu)时的棕框;下部是织机的脚架。用织布机织布时,纵线叫“经”,横线叫“纬”。先设置经线,再用梭子牵引纬线,在经线之间往复穿行,使经线和纬线连续不断交叉就称为布帛。
为使“经线”的词义更为明确,所以又在“巠”左边增加了表义部分“糸”,表示与织品有关的。战国文字中齐文字“经”字或作“图3”,右上部讹作“田”。楚文字或作“图4”,从“巠”省;或作“图6”,右旁类化。《说文解字》小篆基本沿袭金文,繁体“經”字是沿袭两小篆字形发展而来的。“經”后来根据偏旁类推简化作“经”。
“经”就是纺织品上纵向的线。纵线叫“经”,横线叫“纬”,经纬相编才成布匹,所以古书上常以“经纬”比喻条理秩序,《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意思是说礼制所定的关于君臣上下的法度,就像天地间的一切条理秩序一样。引申为规划治理,使之有条理。比如成语“经纬天地”或“经天纬地”,意思就是治理天下。
地面上的道路纵横交错,好像布匹上经线和纬线,所以古书上把南北方向的道路叫“经”,把东西方向的道路叫“纬”。后来地理学上的“经度”“纬度”也是从这里引申出来的。地理学上的经线和纬线是为研究方便而假设的,其中南北走向穿过地球两极的分度线叫“经线,东西走向而与赤道平行的分度线叫“纬线”。中医学上把人体内纵行的起主干作用的血脉叫“经”,把由经脉派生出去像网络一样遍布全身的支脉叫“络”。
织布时,纬线来回穿梭,经线常而不变,故“经”又指常道,常行不变的义理、法度,如天经地义。《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举挂时网,动乱国经。”不合常理叫“不经”,如荒诞不经。《史记·孝武本纪》:“所忠视其不经,疑其妄书。”“经”与“常”一起合为双音节副词“经常”。
可以奉为典常、规范的书称为“经”。上古时本来没有“经书”一词,由于儒家学说被封建统治者作为整个社会的指导思想和行为规范,因而儒家学派常用的六部古典文献《诗》《书》《礼》《乐》《易》《春秋》就被称为“六经”。汉武帝后,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孔子被尊为圣人。在统治者的倡导下,儒家的著作成为经典,儒家的思想成为奉行而不能触犯的社会道德规范。科举考试,选拔人才,都以经书为主要内容,因此,形成了专门研究儒家经典的经学。因此,给图书分类的“经史子集”四部当中,经部成为一大类,为治经服务。以解经为目的小学(文字、音韵、训诂)方面的书,也被列入经部。但是,“经”并不是儒家经典的专名,比如,墨家弟子奉《墨子》为“墨经”;医家奉《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的代表著作为“四部经典”;佛教的著作称为“佛经”。另外,专门研究某一方面内容的、比较全面的著作亦冠名“经”,如《山海经》《水经》《茶经》。
因为“经”有“经常”的意思,所以女性的月经一月来一次,有经常的规律,故也称之为“经”。
“经”由“纵行”“直行”又引申出了经过、经历的意义。成语“饱经风霜”比喻经受过很多艰难困苦。经历一件事就聪明一点儿,就叫“经一事长一智”。亲身经历的体验叫“经验”,亲手办理过就叫“经手”,经手出卖就叫“经售、经销”,经手管理叫“经管”。做事留心在意叫“经心”,反之就是“漫不经心”。
织布之前,要来回梳理纱线使成经,此为织之始,故“经”引申为度量、筹划。《诗经·大雅·灵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经始灵台,即建造灵台之始,为筹划、设计;经之,来回度量;营之,围绕四周测量。后“经”“营”合为一双音词“经营”,指筹划、管理。“经”又引申为经纪、治理,如经天纬地、经商。《左传·隐公十一年》:“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九年:“皇帝明德,经理宇内。”“经”“理”同义连用,今经理企业的负责人称“经理”。“经济”为“经国济民”之省,李白《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令弟经济士,谪居我何伤。”今经济学所讲之经济“指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活动”,实为经国济民之基础。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古籍训释
说文解字
【卷十三】【糸部】九丁切(jīng)
织也。从糸巠声。
说文解字注
“织从丝也”注:从丝二字,依《太平御览》卷八百二十六补。古谓横直为衡从,《毛诗》云“衡从其亩”,是也。字本不作纵,後人妄以代之。分别其音有容、足容之不同。《韩诗》作“横由其亩”,其说曰“东西耕曰横,南北耕曰由。”由即从也,何必读如䡮乎。织之从丝谓之经,必先有经而后有纬,是故三纲五常、六艺谓之天地之常经。《大戴礼》曰:“南北曰经,东西曰纬。”抑许云“绞,缢也。缢,经也。”缢死何言经死也?谓以绳直县而死,从丝之义之引申也。平者、立者皆得谓之从,按独言从丝者,蒙上文专言帛,以谓布之有从缕同也。
“从糸,巠声”注:九丁切,十一部。
广韵
古灵切,平青见 ‖ 巠声耕部(jīng)
经,常也。绞也。径也。亦经纬。又姓,出何氏《姓苑》。古灵切。又音径。四。
古定切,去径见 ‖ 巠声耕部(jìng)
经,经纬。又古灵切。
康熙字典
【未集中】【糸部】 經;部外笔画:7
唐韵》《广韵》古灵切。《集韵》《韵会》《正韵》坚灵切。音泾。《说文》:织也。《玉篇》:经纬以成缯帛也。《易·屯卦》:君子以经纶。疏:经,谓经纬。
又《易·颐卦》:拂经於丘。注:经犹义也。
又《书·酒诰》:经德秉哲。传:能常德持智。《左传·昭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注:经者,道之常。
又《诗·大雅》:经之营之。传:经,度之也。
又《周礼·天官·冢宰》:体国经野。注:经,谓为之里。疏:南北之道谓之经,东西之道谓之纬。
又《周礼·天官·大宰》:以经邦国。注:经,法也。王谓之礼经常所秉以治天下者也。
又《礼·月令》:毋失经纪。注:谓天文进退度数。
又《礼·经解》疏:经解者,以其记六艺政敎之得失也。
又《左传·昭二十五年》:为夫妇外内,以经二物。注:夫治外,妇治内,各治其物。
又《论语》:自经於沟渎而莫之知也。何晏注:经,经死於沟渎之中。《晋语》:雉经於新城庙。《释名》:屈颈闭气曰雉经。如雉之为也。
又《广韵》古定切。音径。经纬也。又织也。
又《离骚》王逸注:经,径也。《释名》:经,径也。如径路无所不通,可常用也。
又《韵补》叶居良切。韩愈《此日足可惜》诗:闭门读书史,清风窗户凉。日念子来游,子岂知我情。别离未为久,辛苦多所经。情,音翔。
《五经文字》:作者,讹。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纟”窄“𢀖”宽,顶部“纟”高,底部“𢀖”略低。“纟”,第一㇜(撇折)的横段在横中线上侧。“𢀖”,㇇(横撇)从竖中线起笔,撇尖穿过田字格中心伸向“纟”侧;“工”的末横起笔于“纟”下。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韵书集成
(参考资料:汉典)
上中古音
(参考资料:汉典)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汉典)
参考资料
.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9 11:16
目录
概述
字源演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