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文集》是200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法国作家让-保尔·萨特。该书汇集了萨特创作的全部小说、戏剧及重要
文论,基本上可以展示出
文学家萨特的全貌。 萨特善于运用小说、戏剧等艺术手段形象化地图解其思想、学说,使之更加清晰易懂,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萨特文学作品的最大特色是直接介入当代社会生活,展示人们共同的生活处境,将人们面临的选择提到哲理高度来启发人们深思。特别是他的戏剧,往往将极限状态下的人生选择置于戏剧冲突的中心,具有很高的挑战意义和强烈的艺术效果。
内容简介
众所周知,让一保尔·萨特既是杰出的
文学家又是著名的
哲学家,从其文字生涯发端就双管齐下,使文学与哲学相成。一九三八年十二月萨特作家和
哲学家第一次接受记者的正式采访,题为《让-保尔·萨特,哲学小说家》一文中有一段萨特原话:“我想望只以美的形式来表达思想,即运用艺术作品:长篇小说或中篇小说。但我发觉这不可能。有些东西技术性太强,要求纯哲学语汇。所以我不得不两面出击,几乎一篇小说配一篇论文……”
《萨特文集·第一卷》
本卷收萨特的成名作《恶心》、《墙》和自传体小说《文字生涯》。《恶心》第一次以文学形式提出了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命题:“没有本质的存在等于虚无”。
短篇小说集《墙》中所收的五篇作品提出了存在主义哲学的另一个基本命题:“人是自由的,人的命运取决于自己的选择。”自传体小说《文字生涯》则诙谐俏皮、妙趣横生地讲述了作者本人自我认识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解释了存在主义思想和整个学说的出发点。
《萨特文集·第二卷》
本卷收萨特
长河小说《自由之路》的第一部:《不惑之年》。小说的中心人物马蒂厄是个独立不羁、崇尚自由的知识分子,而事实上他并不比他周围的人更自由。他身不由己,陷入矛盾重重的生活泥淖中不能自拔,尽管已届不惑之年,仍然处在困惑之中,从无果断的选择和行动,也一直不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这是一个苦恼的人,为了寻求“自由”,他还需要走一段漫长的路……
《萨特文集·第三卷》
本卷收萨特长河小说《自由之路》的第二部:《缓期执行》。本书以慕尼黑会议为背景,描写战争阴云笼罩下法国各地区、各阶层人民的思想动态,以及被迫卷入备战行动的情景。小说采用蒙太奇手法,以令人目不暇接的速度不断转换场景,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众多的虚构人物交替出现……不管人们是否愿意,面对一触即发的战争,谁也无法置身事外,捷克已经岌岌可危,绝大多数法国人却存着侥幸心理。慕尼黑协定签订了,人们松了一口气,然而实际上战争仅仅是延缓而已……
《萨特文集·第四卷》
本卷收萨特长河小说《自由之路》第三部:《痛心疾首》。本书描绘二战发生和法国惨败后人们的心理状态。马蒂厄和他的伙伴们参战以来,未放一松,法军已全线崩溃。法国的惨败收起马蒂厄的反思,他意识到自己对战败并不是完全无辜的。正是自己和大多数法国人自私狭隘的精神状态决定了当今法国的面貌。德国人进入了村庄,马蒂厄在工人皮内特的带动下,参加了钟楼阻击战。从来不曾参加实战的他也开枪射击了,而且命中了德国军官。他感受到空前的快乐,因为他已经意识到自己的意志,价值和力量——他自由了。
《萨特文集·第五卷》
萨特认为:“戏剧能表现的最动人的东西是一个正在形成的性格,是选择和自由地作出决定的瞬间,这个决定使决定者承担道德责任,影响他的终身。”
本卷所收的六部戏剧是萨特为“自由选择”提供的六种范例。《苍蝇》的主人公俄瑞斯忒斯不接受神的控制,自己作出决定,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恭顺的妓女》。的主人公却屈服于统治者的威胁利诱,放弃了良知的选择,不仅丧失了意志自由,甚至也失去了人身自由;《死无葬身之地》把人物置于极限处境,面对生死的考验,他们和刽子手展开了意志的决斗;《脏手》和《魔鬼与上帝》充满萨特本人在社会革命中的两难思考:
个人与组织、自由与纪律、目的与手段、善与恶的矛盾;而哲理剧《隔离审讯》则点明了自由的障碍在于顾忌他人的评说。
《萨特文集·第六卷》
本卷收萨特戏剧三部:《涅克拉索夫》以讽刺闹剧的形式抨击了西方新闻媒体的反苏反共宣传;《
阿尔托纳的隐居者》则试图通过一个不敢正视战争罪责的法西斯走卒在精神上所受的折磨,重温德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教训,以启发法国人民思考自己在阿尔及利亚殖民战争中应承担的责任;《凯思》是萨特根据大仲马的同名剧改写的剧本,虽非原创,却将主人公塑造成生动鲜活的萨特式人物,使之面对选择的强烈挑战,对剧冲突极为精彩。
《萨特文集·第七卷》
萨特不仅是二十世纪法国声名卓著的
思想家、
哲学家、小说家和戏剧家,也是有创见的文艺理论家,他针对“
为艺术而艺术”的倾向,提出了干预现实生活的“介入文学”理论。
本卷收萨特的《什么是文学?》等重要文论十八篇,较系统地阐明了作者有关文学的属性、写作的目的,为谁写作等重大问题的观点,特别是有关文学的批判职能及作家的独立判断权等观点。
《萨特文集·第八卷》
恰如萨特本人所说,书信是他“直接的生活实录”,是他“生活的一种见证”。这些写给其终身伴侣西蒙娜·德·波伏瓦及几个好友的信,真实且不加掩饰地记述了作者当时的日常生活和他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展示了他特立独行的价值观、婚恋观和哲学世界观。虽说书信不是小说,萨特的书信却常常和小说一样引人入胜;他周围的诸色人等在其笔下亦如文学典型般个性鲜明、栩栩如生。而这所有的人物中,形象最饱满,色彩最丰富,思想最充实的,无疑就是本书的主人公——萨特本人。读者从这些秉笔直书的书信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活生生的萨特如何度过他的每一天,乃至每一个小时,了解到他如何积累生活,如何读书、写作,如何面对世界的动荡和巨变。对那些有兴趣探究萨特其人、其思想的读者而言,本书无疑是一份不可多得且无法替代的第一手资料。
图书目录
总序(艾珉)
第一卷 小说卷(I)
小说卷 导言(沈志明)
恶心(La nausée, 1938)(桂裕芳 译)
墙(Le Mur, 1939)(王庭荣 译)
卧室(La Chambre)
厄罗斯忒拉特(Erostrate)
床笫秘事(Intimité)
一个企业主的童年(L'Enfance d'un chef)
文字生涯(Les Mots,1964)(沈志明译)
一 读书
二 写作
第二卷 小说卷(II)
自由之路第一部(Les chemins de la liberté 1)
不惑之年(L'age de raison,1945)(丁世中 译)
第三卷 小说卷(III)
自由之路 第二部(Les chemins de la liberté 2)
缓期执行(Le sursis,1945)(丁世中 译)
第四卷 小说卷(IV)
自由之路第三部(Les chemins de la liberté 3)
痛心疾首(La mort dansl'ame, 1949)(沈志明 译)
第五卷 戏剧卷(I)
对剧卷 导言(沈志明)
苍蝇(Les mouches, 1943)(
袁树仁译)
隔离审讯(Huis clos, 1945)(李恒基 译)
死无葬身之地(Morts san sépulture, 1946)(沈志明译)
恭顺的妓女(La putain respectueuse, 1946)(
罗大冈译)
脏手(Les mains sales, 1948)(林秀清 译)
魔鬼与上帝(Le diable et le bon dieu, 1951)(罗嘉关 译)
第六卷 戏剧卷(II)
涅克拉索夫(Nekrassov, 1956)(郭安定 译)
阿尔托纳的隐居者(Les Séquestrés d'Altona, 1960)(沈志明译)
凯恩(Kean, 1953)(郭安定 译)
附录:萨特谈“萨特戏剧”
(Entretiens de Sartre sur le théatre)(沈志明选译)
第七卷 文论卷
文论卷 导言(施康强)
福克纳的《萨托里斯》(Sartoris)
关于
多斯·帕索斯和《一九一九年》(A Propos de John Dos Passos)
弗朗索瓦·莫里亚克先生与自由(François Mauriac et la liberté)
德尼·德·鲁日蒙的《爱情与西方》
(Denis de Rougeont: L'Amour et L'Occident)
关于《喧哗与骚动》·福克纳小说中的时间
(A propos de Le Bruit et la fureur:la temporalité chez FAULKNER)
《局外人》的诠释(Explication de L'étranger)
被捆绑的人(L'Homme ligoté)
什么是文学?(Qu’est—ce que la littérature?)
《一个陌生人的肖像》序(Portrait d'un inconnu)
《艺术家和他的良心》序(L'Artiste et sa conscience)
关于《家中的低能儿》(Sur«L'Idiot de la Famille»)
七十岁自画像(Entretiens sur moi—mfime)
提倡一种处境剧(Pour un théatre de situations)
铸造神话(Forger des Mythes)
布莱希特与古典主义戏剧家(Brecht et les classiques)
作者,作品与公众(L'auteur, l'oeuvre et le public)
[附录] 萨特生平、创作年表
第八卷 书信卷
书信卷 导言(沈志明)
寄语海狸(Lettres au Castor)
写在前面(西蒙娜·德·波伏瓦 /沈志明译)
一九二六年(沈志明译)
一九二七年(沈志明译)
一九二八年(沈志明译)
一九二九年(沈志明译)
一九三〇年(沈志明译)
一九三一年(沈志明译)
一九三四年(沈志明译)
一九三五年(沈志明译)
一九三六年(沈志明译)
一九三七年(沈志明译)
一九三八年(沈志明译)
一九三九年(7月—11月13日)(袁莉 译)
一九三九年(11月14日—12月31日)(罗新璋 译) 一九四〇年(施康强 译)
作者简介
让-保尔・萨特(Jean-Paul Sartre, 1905―1980),二十世纪法国声誉最高的
思想家、
哲学家、
文学家和
社会活动家,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是战后法国知识界的一面旗帜,享有“世纪伟人”、“世纪的良心”之盛誉。他的学说对法国及整个欧美的思想文化界曾产生深刻影响,至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萨特将他的存在主义解释为“生活和行动的哲理”,“自我选择”论即其基本命题。萨特认为人的命运取决于人们自己的抉择,人的存在价值有待自己去设计和创造;他认为选择的自由是人的基本权利;无论处理多么恶劣,人毕竟可以按自己的意味着独立思考和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