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敞碑》是刊刻于
东汉元初四年(117年)的一方碑刻,又称“汉司空袁敞碑”,无撰书人姓名,属
篆书书法作品,现藏于
辽宁省博物馆。
〔君讳敞字叔〕平,司徒公〔之第三子〕……┘□□□□月庚子,以河南尹子除〔太子舍人〕……┘□□□□五月丙戌除郎中。九年,……┘□□□〔黄门〕侍郎。十年八月丁丑,……┘□□□□十月甲申,拜侍〔中〕……┘□□□□步兵校尉。延平元年……┘□□〔将作〕大匠,其十月丁丑拜〔东郡太守〕。……┘□□□□□丙戌,征拜太仆。五年……┘□□□□〔元〕初二年十二月庚戌〔拜司空〕。……┘〔年四月戊申〕薨。其辛酉葬。┘
(说明:〔〕,表示
马衡据残存笔画测定的文字;□,表示缺一字;……,表示缺若干字;┘,表示分行。)
《袁敞碑》出土时因已断缺,起初并不知道碑主是谁,立于何年,因碑文有“延平”“□初”年号而知其为东汉碑刻而已。碑文第九行有“□初二年十二月庚戌”等字,在“延平元年”之后,马衡据此推断“□初”不是“永初”,就是“元初”。而据《后汉书·安帝纪》,光禄勋袁敞于元初二年该月该日为司空,且碑文所记的碑主历官事实与《后汉书·袁敞传》所叙的袁敞历官事实大半相合,从而可知碑为袁敞的墓碑。东汉元初三年(116年),袁敞出任司空。次年(117年),因其子与尚书郎
张俊交通,泄露尚书省中机密,自知因不阿权贵,当政的
邓太后不喜欢他,于是自杀。后来张俊被从轻发落,朝廷也就隐瞒了袁敞自杀而死之事,并按三公之礼厚葬袁敞。《袁敞碑》刊刻于东汉元初四年(117年),可能是特命宫廷尚书、令史所书,但也不能排除像一般官僚墓碑由门生故吏中善书者所书的可能。
书法上,《袁敞碑》的书写有界格,井然有序,字形呈长方,比例契合黄金分割律,继承了秦小篆的特点。与《袁安碑》相比,二者虽在笔法、布白上高度相似,但各有特色。《袁安碑》字口锋颖如新,笔画纤细婉转,体态遒劲流畅;《袁敞碑》虽不如《袁安碑》清晰,残损过甚,但透过石花,可见用笔浑厚古茂,雄朴多姿,端严方整中寓。《袁敞碑》的用笔特征与秦代小篆相比,笔迹相承而小异,既继承了
李斯的篆法,中锋用笔,裹毫直行,布白均匀,婉转环绕;同时,篆书中夹杂的隶书韵味,显出隶书铺毫的用笔特征,有趋扁的势态,如“拜”字、“葬”字;用笔的转折,很多不是如折钗股般的匀速圆转,而是提按明显,转折灵动,如“元”字、“年”字。
近代金石学家罗振玉:私谓此刻可宝者三:敞为汉名臣,一也;碑文才存七十字而可资考证,二也;汉世篆书仅崇高二阙,而风雨摧剥,笔法全晦,而此碑字之完全者刻画如新,三也。是此碑不仅为寒斋藏石第一,亦宇内之奇迹矣。(《松翁近稿·司空袁敞残碑跋》)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洪丕谟:碑上小篆,用笔浑劲,转折有力,较之一般汉碑篆额的质朴方拙,大异其旨趣。后世学习小篆书法,欲从李斯、李阳冰外汲取养料,《袁安》《袁敞》两碑,不失为难得的稀世之珍。(《古今书法名作鉴赏大成》)
《袁敞碑》刻立于东汉元初四年(117年),民国十一年(1922年)出土于河南
偃师,次年(1923年)出现在
洛阳,后为罗振玉所得,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②民国后期拓本。第一行“公”字笔画已不完整。第二行“河”字泐损右下部;“南尹子”的“南”字已损大半,“尹”字损右上大部分;“子”字稍损,右部上下形成两个泐痕点儿,但字形完整不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