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夜归人》是中国
国家大剧院制作并上演的话剧,该话剧《风雪夜归人》之名出自唐诗《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中:“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该剧由戏剧家
吴祖光先生创作于1942年的经典剧作,经国家大剧院重新制作后推出。
剧情简介
民国时期,一个风雪之夜,一个人踉踉跄跄地从坍塌的围墙缺口走进富家苏弘基的花园,手扶着一株枯萎了的海棠树,似在找寻他过去留在这儿的影子。
20年前,这座城市里出了一个出身贫寒的京剧男旦魏莲生,不论是达官贵人、妙龄男女,甚至一般市民都被他的声色所倾倒。他交往甚广,常为穷苦的邻居纾危济困,颇受人们的敬慕。以走私鸦片起家的法院院长苏弘基,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他的四姨太玉春原是个烟花女子,后被苏弘基赎出为妾。玉春怀着一颗争取自由幸福的心,不甘整日过着囚笼般的富贵生活。她因学戏而结识了魏莲生,向他倾诉了自己悲惨的身世,后趁莲生到苏府祝寿演出之前,将他请到自己的小楼上。他们二人过去的遭遇相近,又都沦为阔老们消愁解闷的玩意儿,失去做人尊严,因而由怜生爱,并商定私奔,走向自由。这时,莲生从窗口摘下一枝海棠花送给了玉春。
不料这一切都被由莲生推荐给苏家当管事的王新贵窥见,善于阿谀的小人竟忘恩负义将此事禀报了苏弘基。当玉春按约出走之际,王新贵带领几名打手把玉春抓回,莲生则被驱逐出境。二人依依话别,从此天各一方。
20年后,莲生拖着过早衰老的病体重回故土,但一切早已物是人非……
在这部戏剧冲突极为强烈的作品中,戏梦和爱情不过是表面的浮华,吴祖光先生真正想要表达的是普通人对于独立人格、自由生命的永恒追求。爱情之梦、青春之梦、理想之梦都在剧中交相辉映,并最终迸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莲生与靠走私鸦片起家的法院院长苏鸿基的姨太太——玉春倾心相爱,两个一直以来被侮辱、被损害的灵魂因为真挚的爱情,从而迸发出觉醒与启蒙的生命意识,但由于奸佞小人从中陷害,这段纯真爱情最终只落得了天各一方“生死两茫茫”的悲情结局。
创作背景
话剧《风雪夜归人》出自唐诗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编剧吴祖光化用了诗中苍茫、悠远的意境,讲述了在风雨飘摇的大时代背景下,围绕在旧时北平名伶伶魏莲生周围数个人物的悲欢离合。
这部剧创作于1942年,中国正处于日寇侵略的铁蹄之下,而当时所流行的文艺作品也大多是感应时代号召所作,但吴祖光却在那样一个轰轰烈烈的时代,写出了这样一部乍看上去有些“脱离时代”的爱情故事。但实际上,在《风雪夜归人》中,爱情和戏梦不过是表面的浮华 ,抗争和启蒙的主题才是永恒的风骨。舞台的繁华热闹、人生的苍凉底蕴、爱情的无常与命运的变迁,吴祖光先生正是企图借助一个浓墨重彩的爱情故事,来探讨人生永恒的真谛,表现小人物的觉醒和他们对命运永恒的叩问。
国家大剧院话剧《风雪夜归人》集结了国内戏剧及影视界的顶尖阵容:著名导演任鸣将其艺术生涯30年的理想都倾注在这部他极为钟爱的作品中。此次大剧院版《风雪夜归人》以其含蓄质朴、现实主义与诗意灵性并存的演绎方式,平和舒缓、哀而不伤的艺术风格,还有惊鸿一瞥神来之笔的结尾处理,在首轮演出之后,深深打动了不同年龄阶层具备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
名家评价
作家
肖复兴评价:这部戏没有被编织成一天云锦般绚烂,而是朴实却针脚细密剪接得如一套旧戏装,风尘仆仆,汗迹重重,又有水袖轻拂,裙玦叮咚,簪花袭人,暗香浮动。特别是结尾处,戏子莲生倒毙于大雪纷飞之中,天幕中莲生复活,一把折扇,一袭红衣,翩翩起舞,与白雪映衬,真的让人感动。
导演王延松评价:这部剧整体相当干净、清透,艺术特色以写实为底,但又在写实的基础之上勾勒出一些诗意唯美的线条。整体节奏把握极有大家风范。
戏剧学教授
丁明拥写道:“《风雪夜归人》的整体感觉是一种云淡风轻的风格,不疾、不徐、不燥、不烈,两个多小时的观剧过程轻松愉悦,观后给人以花逝雪埋、红尘不再的淡淡忧伤。
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剧作家
吴霜(吴祖光先生之女)评价:这部作品系父亲数易其稿,尤其是结尾部分修改了很多次,而国家大剧院版则采用了最初的表达方式,整体更加强调了人性层面的意义,并且弥漫着淡淡的诗意,这点让我非常欣赏。
主创团队
吴祖光(1917年4月21日-2003年4月9日),江苏常州人,中国著名学者、戏剧家、书法家,当代中国最具传奇色彩的文化人,被海内外舆论称颂为中国知识份子的良心、中华传统文化的脊梁。曾在英属香港电影界任编导,是香港文化界和电影界的先导者,曾任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妻子是
新凤霞。1955年在周恩来邀请下,将梅兰芳的表演艺术拍成黑白电影《洛神》和彩色电影《
梅兰芳舞台艺术》,包含梅兰芳艺术生活纪录片和《
白蛇传·断桥》、《宇宙锋》、《霸王别姬》、《贵妃醉酒》4部戏,1956年将程砚秋的京剧表演艺术拍成彩色电影《荒山泪》。
祖光先生家学渊源,幼年早慧有神童之称,十八岁已扬名文坛。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祖光先生于戏剧界、文学、书法界极具盛名,一生著述颇丰,有戏剧、散文、政论、书法等著作五十余部,代表作为《风雪夜归人》、《闯江湖》、《花为媒》、《吴祖光选集》等。
导演 任鸣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导演。
中国话剧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央戏剧学院客座教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艺委会副主任。曾导演戏剧70部。主要作品:《北京大爷》、《北街南院》、《全家福》、《莲花》、《知己》、《我们的荆轲》、《我爱桃花》、《日出》、《榆树下的欲望》、《足球俱乐部》、《关系》、《等待戈多》、《第一次亲密接触》、《王府井》、《甲子园》等。曾三次获得中国话剧最高奖“文华优秀导演奖”、两次获得话剧“金狮优秀导演奖”。
主演介绍
冯远征 饰 苏弘基
演员简介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国家一级演员,1985年考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1989年应邀赴联邦德国西柏林高等艺术学院戏剧系进修戏剧表演(主攻格罗托夫斯基表演学派)。1991年回国。在北京人艺任演员。2004年9月19日荣获第二十四届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美丽上海》中饰阿荣。2005年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戏剧大奖――梅花奖(话剧《全家福》)。第十二届文华奖表演奖。第八届
中国艺术节观众最喜爱演员奖。2010年获
中国话剧金狮奖(话剧《知己》)。
代表作品
话剧:《北京人》、《茶馆》、《非常麻将》《日出》、《全家福》、《哗变》、《知己》;电影:《青春祭》、《警魂》、《混在北京》、《百花深处》、《美丽上海》、《非诚勿扰》、《建党伟业》、《温故1942》;电视剧:《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张居正》、《最后的王爷》、《钢铁年代》、《百花深处》等。
余少群 饰 魏莲生
演员介绍
新一代青年演员,毕业于
武汉市艺术学校汉剧专业,主攻文武小生,后进修于
中央戏剧学院。2008年年底,余少群在陈凯歌执导的电影《梅兰芳》中饰演青年时期的梅兰芳,凭借其俊美的扮相、娴熟的戏剧功底和形神兼备的演出,余少群从大牌云集的电影中脱颖而出,大获好评。
代表作品
2009年,余少群因《梅兰芳》中的精彩演出,先后荣获“
第三届亚洲电影大奖”首次设立的“最佳新人奖”、第46届台湾金马奖“最佳新演员奖”、第13届华表奖“最佳新人奖”、第16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新人奖”等多项殊荣。 此后,余少群先后出演了《新少林寺》、《倩女幽魂》、《建党伟业》、《辛亥革命》等多部电影以及《苍穹之昴》、《百花深处》、《大戏法》等多部电视剧。通过对这些影视作品中的角色塑造,余少群也一步一步历练成长起来,演技日趋成熟,被业内外人士一直看好。
程莉莎 饰 玉春
演员介绍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
主要作品:话剧《第一次亲密接触》、《性情男女》、《哈姆雷特》等,影视作品《太祖秘史》、《大码头》、《换子成龙》、《最后的格格》、《不嫁则已》、《倾城之恋》等。
梁丹妮 饰 马大婶
演员介绍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国家一级演员。
九岁参军,一九八三年转业,调入北京中国铁路文工团话剧团任演员。一九九一年调入广东省电视台演员剧团任演员。一九九六年调回北京,调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任演员。2007年因主演话剧《全家福》饰演春秀婶而获话剧金狮奖表演奖。
主要作品:话剧 《奥赛罗》、《古玩》、《男人的自白》、《全家福》、《知己》、《关系》、《日出》;电影《傲蕾、一兰》、《漓江春》、《第三个被某杀者》、《谁是第三者》、《警魂》;电视剧《男人底线》、《常回家看看》、《最后的王爷》、《人到中年》、《鲜花朵朵》、《家常菜》、《
青春期撞上更年期》、《北京青年》、《煮妇也疯狂》。
角色介绍
角色介绍来源
幕后花絮
2014年10月16日至19日,国家大剧院制作话剧《风雪夜归人》应台北两厅院之邀,派出原班人马赴台进行4场演出。
2015年4月24日当晚的演出通过网络进行现场直播。
导演任鸣表示每轮演出他们都会根据之前的演出经验和观众反映的意见做出新的调整。
该剧编剧吴祖光之子、书画家
吴欢致谢称:国家大剧院版的《风雪夜归人》甚至比他父亲亲自拍摄的同名电影还好,是一个堪称标准的版本。
导演任鸣早在1982年刚刚考上中戏导演系第一次看到《风雪夜归人》的剧本时就激动不已,立志执导该剧。
公演信息
国家大剧院官网提供:在线选座、在线购票、在线客服、演出当天柜台取票。
评价赏析
演出中,导演任鸣对结尾的处理堪称神来之笔:漫天飞雪中,主演余少群身着一袭红衣,手拿折扇翩跹起舞,与贫病交加倒毙雪中的魏莲生两相对照,营造出深远而耐人寻味的意境。(北京日报评)
场馆介绍
国家大剧院戏剧场是国家大剧院最具民族特色的剧场,真丝墙面烘托出亲切、热烈而传统的气氛,营造出颇具中国特色的剧场氛围。戏剧场主要供戏曲(包括京剧和各种地方戏曲)、话剧及民族歌舞使用。观众厅设有池座一层和楼座三层,共有观众席957个(不包括乐池)。
戏剧场拥有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戏剧舞台,舞台采用由镜框式舞台到伸缩式舞台的可变化形式,设有主舞台、左、右辅台和后舞台。主舞台设置的“鼓筒式”转台,由13个升降块、2个升降台组成,既可整体升降又可分别单独升降,这种形式的鼓筒式转台在世界上是唯一的,可以达到边升降边旋转的舞台效果。独特的伸出式台唇设计非常符合中国传统戏剧表演的特点。
戏剧场四周墙壁上用
杭州丝绸包裹出的亮丽“彩虹墙”--紫色、暗红、橘色、黄色竖条纹规则相间组成的墙壁,让人联想到了钢琴的键盘。这个墙壁也叫数字扩散墙,其凹凸的尺寸和形状是按照数论精确计算出的,以达到声学上的最佳扩散效果,因此,在戏剧场演出话剧完全不用任何话筒和麦克。
位于北京人民大会堂西侧,属:西长安街南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2号人民大会堂西侧。
停车位:1000个。
交通介绍
天安门西站:地铁一号线”天安门西“站即可,乘车线路:1路,4路,52路,22路,10路中山公园站或者天安门西站下车或者地铁天安门西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