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游戏
苏珊·柯林斯著系列小说
《饥饿游戏》(The Hunger Games)是苏珊·柯林斯创作的科幻青春系列小说,由《饥饿游戏》、《饥饿游戏2:燃烧的女孩》、《饥饿游戏3:嘲笑鸟》组成,其中文版分别于2010年1月、2011年1月、2011年5月首次出版。
内容简介
第一部
第七十四届饥饿游戏即将开始。
24人参加竞赛,只有一人能够存活。
抽签日那天,凯特尼斯的人生彻底改变了。
在未来的北美洲,帕纳姆国建立在一片废墟之上,它的中心凯匹特位于十二个区的中央。每年,十二个区都被迫向凯匹特送去年龄在12岁至18岁的少男少女各一名作为“贡品”,参加“饥饿游戏”。这是一项残酷而可怕的生与死的竞赛,所有的贡品必须战斗到死,最后的幸存者就是胜者。
竞技场是经过人工布置的森林、荒原。竞赛中,猎杀、追踪、饥饿、伪装、智斗等生死存亡的场面,都被电视现场直播到全国,每个人都必须观看,而且要当成节日一样庆祝。对于凯匹特,这是年度盛会,是一场游戏;对于其他十二区,则是羞辱和折磨。
生存是16岁的凯特尼斯的本能,她依靠在十二区围栏外偷猎、采集野果勉强养活妈妈、妹妹和自己。当凯特尼斯代替抽中“生死签”的妹妹参加饥饿游戏时,她明白这对她意味着死亡。如果她想生存,她必须在人性与生存、死亡与爱情之间做出选择。
在竞技场上,凯特尼斯机缘巧合被塑造成“燃烧的女孩”,又与本区的另一个贡品皮塔组成“明星恋人”备受瞩目。她很困惑自己与皮塔的关系,她企图拯救其他竞赛者的生命,机智地应对游戏中出现的谜题,这使她成了电视观众关注的中心。生死关头,她才发现爱情竟然也可以成为赢的策略。
凯特尼斯只有继续做她自己。那个倔强的女孩,她拒绝向游戏规则屈服,拒绝向死亡屈服,也拒绝向爱情屈服。
第二部
饥饿游戏无休无止,燃烧的女孩飞箭点燃,星火必将燎原
第七十四届饥饿游戏已经结束,凯特尼斯出人意料地活了下来,她和“恋人”皮塔将会过上安定闲适的生活。然而,噩梦刚刚开始。此时,十二个区也暗波涌动,凯特尼斯竟然成了反叛的象征。
情窦初开的凯特尼斯陷入爱情的纠结中不能自拔,狩猎伙伴盖尔和竞技场“恋人”皮塔让她难以取舍。盖尔和皮塔都深爱着凯特尼斯,为了不让凯特尼斯痛苦,他们不约而同地冷落疏远她。
第七十五届饥饿游戏“世纪极限赛”的赛制是,选手是历届获胜者,他们中只有一人能存活。凯特尼斯又将重返赛场。凯特尼斯没有未来,她只有一死,才能挽救皮塔,这是对皮塔深情的最后报答。爱情与友谊,真诚与猜忌,血腥与牺牲,越来越扑朔迷离。
第三部
在“饥饿游戏”系列结篇里,伊夫狄恩·凯特尼斯——燃烧的女孩,她的家乡十二区被无情摧毁。打猎伙伴盖尔逃离了虎口,成为了一名勇敢的战士,“恋人”皮塔被凯匹特抓走。传说中的十三区真的存在,那里出现了反抗和新的领导者,革命的序幕正在缓缓拉开。
凯特尼斯卷入了起义暴动的旋涡,她被迫成为没有退路的棋子,被迫为许多人的命运负责,她要肩负起唤醒民众和改变帕姆国未来命运的重任,为了正义、自由和皮塔,她必须抛却愤怒和不信任,她必须要成为反搞者的嘲笑鸟,不管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残酷的饥饿游戏并没有停止,仍在吞噬着青春和美好。
作品目录
(作品目录参考资料来源)
创作背景
柯林斯对于《饥饿游戏》的写作动机是这样说的,那来自于她一天扫电视频道时得到的灵感,现实生活的真人秀竞赛和有关战争的报道“交织在一起,都令人感到不安”。这两者间的界线模糊了,于是有了这个故事的构思。同时柯林斯也借鉴希腊神话中雅典忒修斯和牛头人身怪兽米诺陶诺斯的故事。这个神话讲的是因为先人的过失,雅典人每过一段时间就要送七个少男少女去克里特岛的迷宫中,献给牛头人身怪兽米诺陶诺斯。在柯林斯还是个小孩的时候,她就已经能感受到这个神话故事的残忍和无情。克里特岛传达出一个信息:“和我们我们会做出比杀死你们还残忍的事,我们会杀死你们的孩子们。” 而事实就是这样,父母们只能无力地坐观。忒修斯,雅典王的儿子,自愿前往克里特岛作祭司品。柯林斯觉得凯特尼斯就是未来版的忒修斯。而书中的帕纳姆世界中特别是凯匹特城,都有很深的罗马文化的寓意。古罗马角斗士文化也给柯林斯带来了灵感。
人物介绍
主要人物
其他参赛者
(人物介绍参考资料来源)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反乌托邦主题
《饥饿游戏》的欣赏群体大部分是青少年, 为此可以称之为一部“青春反乌托邦”创作。它和传统的“反乌托邦”作品不同,因为后者的结局都是主角纷纷死亡,黑暗世界和反面人物却横行一世,但在这部作品中能够让读者和观众体会到生活在奴役之下的一部分人们的愤怒之火。同时,凯特尼斯的英勇无畏和反抗精神以及最终战胜困难成为青少年的精神生存手册,让他们体会到人类昂扬的斗志和旺盛的生命力,并预示着“在绝望的未来图景中,仍然存在着反抗、超越与救赎的希望”。
1. 科技滥用
“对于现代科技的畸形发展所带来的人类生存危机的高度警惕与激烈批评, 是反乌托邦小说的核心意旨之一。”马尔库塞曾经对科学技术中反人性的一面进行猛烈的抨击,他认为“技术进步=社会财富增长=奴役的扩展”。这一论点尽管有失全面, 但在某种程度上和反乌托邦作家们观点有相似之处。在反乌托邦文学作品中, 时间都设定在未来, 那时科技高度发达, 科学技术成为最重要的社会动力, 这是社会前进所必然趋势, 并随着时代的推移逐步变成现实。然而, 貌似进步的社会引发的种种问题是反乌托邦作家们的忧思, 这也是20世纪以来, 所有的社会学者共同的焦虑。在小说《饥饿游戏》里, 科技的高度发展以及所产生的科技伦理问题给帕纳姆国的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饥饿游戏”的竞技场是高科技的产物,“巨大的金色圆锥体的宙斯之角”是“贡品”们厮杀之地。竞技场上, 游戏设计者可以利用科技任意改变所有的天气状况,在比赛中不停设计邪恶圈套,挂在树上的娇艳欲滴的浆果是有剧毒的, 火墙也会突然从天而降, 让“贡品”们措手不及。“从我头上掉落下来的火焰那么高, 是非自然的, 或是分布均匀像是人为的——机器所为或大赛组织者所为。今天的一切太安静了, 没人死亡, 也许连厮杀都不曾出现, 凯匹特的观众会觉得厌倦, 抱怨比赛没有意思, 而这是饥饿游戏不允许出现的情况。”为此,为了让比赛更精彩,设计者们用这场火满足观众们观看欲望。用科学技术释放人造毒气, 发射人造火球使“整个这片丛林都处于火球的精确攻击目标之中, 发射台就隐藏在树林里的岩石中, 而大赛组织者此时正坐在凉爽洁净的室内, 掀动瞬间就可以要了我命的按钮, 他们所需的一切就是向下一按”。在竞技场上,用特殊基因培育的杀人黄蜂大行其道, 其毒液能使人一命呜呼,即使活下来的,毒液也能使人产生幻觉而发狂。“上次战争结束后,凯匹特毁掉了城市周围所有的蜂巢,但郊区还保留着,在12区围障外的林子里也有。凯匹特保留这些黄蜂, 如同饥饿游戏, 是为了提醒其下属辖区的人他们是多么的不堪一击。”在比赛的最后时刻, 大赛组织者放出野狗让最后的三位幸存者进行搏杀,一位名叫加图的“贡品”被野狗残忍地撕咬、折磨,因为这样才能达到“饥饿游戏”的高潮,才能给凯匹特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快感。在这部作品中, 各种代表先进科技的发明创造没有给人们带来幸福感和生活在当下的自豪感, 而是恐惧与死亡, 因为竞技场上用科技进行人为制造的灾难随时随地都会发生。所谓的“饥饿游戏”,其实是科技的畸形发展给凯匹特人带来的心灵空虚, 情感饥渴, 文化堕落。科学技术进步虽然创造了富裕的现代社会, 但人们的命运并没有因此而改变, 人的解放和自由却离人们越来越远。人日益成为机器的奴隶, 科学技术异化为奴役人和束缚人的工具。为此,如何让科技成果造福于人类,限制科学技术的非人利用, 并将人的价值因素参与到科学技术中成为当今反乌托邦小说家们用文学的形式表达社会发展的现代忧思, 更成为当今科幻电影发展的一种趋势, 它们反映人们正忧虑着并不美好的未来世界。
2.极权统治
在小说《饥饿游戏》里,让人自始至终体会到恐怖森严的等级制度,这正是反乌托邦小说作家对极权主义社会的深切焦虑与反思。“在当今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以‘合理化’为名的精细化的管理与操纵遍布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根深蒂固的不平等依然广泛存在,民主的期盼招致的常常是独裁与专制,而人们一心向往的自由常常只是拘泥于形式, 甚至连形式意义上的自由也常常成一种遥不可及的梦。”极权主义是一种独裁统治,是对民主和自由的削弱甚至剥夺,“其目的就是用强硬的政治手段维护现有利益,防止人民的不满和反抗”。在《饥饿游戏》里,总统斯诺是极权独裁统治的代表, 在帕纳姆国都城的凯匹特人是独裁统治的极权阶级,他们对所管辖的12个行政区具有绝对统治权,拥有国家的绝大部分物金钱与物资,是“饥饿游戏”的始作俑者。为了约束控制12个区所有的国民,凯匹特制定了非常严格的法律条款,并且在每个辖区周围建设电网,禁止各个行政区之间进行交流或者人口迁徙。但对于生活在都城的贵族们则万般放纵,他们拥有着奢华的生活,艳俗的妆容,伪善的礼数。在经历了“黑暗时期”民众暴乱后,为了警示所有的国民,防止再次发生暴动,帕纳姆国总统规定一年一届的“饥饿游戏”比赛,目的是“把孩子从他们亲人身边带走,迫使他们相互残杀⋯⋯让他们用自己的命去做献祭⋯⋯要是你们敢抬一根指头,我们就会毁掉你们,一个不剩,就像我们灭掉第13区一样”。为了进一步加强帕纳姆国的统治,达到折磨和羞辱12区人民的目的,凯匹特还要求把这项活动当做一年一次的节日庆典,当做各区之间相互竞技的体育赛事,并美其名曰“这是一个悔改的时机,这是一个感恩的时机”。
极权主义的统治手段除了独裁, 暴政更不可避免。“极权政府通过动用各种暴力手段,对于思想的异己者进行残酷的报复, 对于未觉醒的群众则扼杀其思考的能力, 避免任何可能出现的‘意外’。”在作品《饥饿游戏》里, 帕纳姆国有一群称之为“艾瓦克斯”的人,凯匹特人认为他们犯过罪,因此将其舌头割掉,使之不能说话,并要求他们必须忠心耿耿地为都城服务。“艾瓦克斯”人的存在是以斯诺总统为首的独裁极权阶级巩固统治地位,威慑想要发生暴乱的人们的手段之一。在竞技场上凯特尼斯和皮塔共约吞食毒浆果以示反抗凯匹特不断改变的规则,从而获得成功后,这一举动却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因为这一举动在凯匹特人看来代表着反叛,代表着对独裁的挑衅,让“凯匹特出丑”,“饥饿游戏”作为他们统治人民的武器遭受到了威胁,为此凯特尼斯感觉到真正威胁的“饥饿游戏”才刚刚上演,凯匹特疯狂的杀戮以达到巩固统治地位的目的才拉开序幕。
人性
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写到:“人是联结在动物和超人之间的一根绳索。”通过这句话说明人的本质是人性、兽性与神性三种特征的结合。但是它们在人们的思想中所拥有的比例是不同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变化的。有时候人不停地在神性与兽性之间摇晃。有的人在欲望面前人性变得极端脆弱,为了达到目的宁可抛弃人应当具有的人性,变成吃人的野兽,这是人性的泯灭。有的人善良、纯真,不唯利是图,哪怕在面临生命的抉择时也总把最宝贵的东西留给对方,这是人性最接近神性的时刻,是人性的升华。
女主人公的导师曾经是饥饿游戏的胜利者,但他在每次出场时总是醉醺醺的,无法想象这位导师有过怎样的经历,让他每天用酒精来麻痹自己的神经。饥饿游戏对人的摧残性,从侧面烘托而出。在这场互相屠戮的游戏中,只有杀掉对方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杀死对方,保护自己成为他们的座右铭,每个人都成为没有人性的机器。每杀掉一个人,自己的人性就会丧失掉一部分,直至人性的泯灭。那些凯匹特城的居民们,早就人性全无,面对这样的残杀,他们不知贡品是和自己一样是有血、有肉的人类,而是把他们当成屠宰场里的牲口,更加让人感觉到令人憎恶的是在比赛过后还要反复对视频进行欣赏与重播,这种对人体生命的漠然和对人性尊严的践踏,是人性的泯灭。
深处特定的环境,人性也不由得因环境的变化发生变化,甚至遭受异化的影响。有可能使自己变成追逐的奴隶或者强悍的战士。凯特尼斯在没有参加游戏之前整天为家里的食物而奔波,但她是自由而快乐的,她对妹妹的爱感人至深,正是由于爱和责任感让她一直战斗到最后。生存的渴望让她从一个邻家女孩蜕变成一个欲望的追逐者。在比赛开始以前她的求生与竞争的心理就开始迸发。来自同一区的皮塔是有恩于她的,但是她还是认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有目的的,他的爱情告白被她看成是获取观众支持的手段。但是原本纯真的女主角有时也会为他担心,她既不想他死去,也不愿与他狭路相逢,生死一搏。一直到游戏的规则发生改变可以有两位胜出者时,她才找到了皮塔,放下质疑同心协力战斗。凯特尼斯为了获得观众的支持,与皮塔假装情侣以便获得药品与食物。当只剩下他们两人时,规则再次发生变化,只允许有一位胜利者,她才真正明白自己只是傀儡,已经被这座该死的城市所异化。凯匹特在整场游戏中似乎拥有神一样的特权,大赛的组织者可以随时呼风唤雨,或者唤出野兽、或者抛出火球来决定他们的生死。但是在面临规则的再次变化时她恢复了以往的本真,她决定两人一同死去,自己主宰自己的生命,大赛组织者的权威受到了挑战。人性终于战胜了欲望,敢于直视死亡,勇于挑战权威的态度使他们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人性也有可能在某种情况下成为神性,男主人公皮塔就闪耀着神性的光芒,他对人仁慈,充满爱心。对于本真他有着自己深刻的理解,皮塔中几次表明自己不可能成为胜利者,其实皮塔不是没有能力,不是不苛求生命的延续,而是不愿意在这个竞争的世界里放弃自己的准则,变成一只嗜血的怪兽,为此他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不与人斗。这种觉悟皮塔要比凯特尼斯认识得更早、更深刻,当凯特尼斯在为生命而战斗的时候皮塔仍然在“保持自我,纯真的自我”。在整场战斗中他没有杀死一个人; 而凯特尼斯在利用爱情获得物资时,皮塔其实早已深陷爱情之中,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爱情。皮塔受伤后为避免自己成为凯特尼斯的负担,曾一度要求凯特尼斯放弃自己,面对凯特尼斯的爱情假戏信以为真,宁为爱情放弃生命。皮塔的爱心、善良和纯真使他成为人性美好一面的代表,那是最接近神性的一部分。读者能够从他身上看到人性升华到神性的希望。
文化隐喻
《饥饿游戏》三部曲的影响与它的思想性,也即深刻的文化内涵是分不开的。如,其中带有明显的《荷马史诗》元素。作为西方当代文化的源头,《荷马史诗》之中的故事原型能够准确地唤醒西方观众的文化情结。在漫长的历史之中,这些文化并未发生基因突变,而是在新的叙事之中闪耀着绚烂的光辉,《尤利西斯》等作品的问世就证明了这一点。这也是为何《饥饿游戏》的背景被设置于未来,但是其叙事文本却具有一种带古典色彩的美感的原因。
主人公凯特尼斯·伊芙迪恩以及皮塔等12至18岁的少男少女,被选为饥饿游戏的参赛者,其实质就是成为“贡品”,用以献祭给凯匹特人的政治机器。这也是《饥饿游戏》的故事主线,其原型便是《奥德赛》之中的克里特传说。克里特国王米诺斯是宙斯与欧罗巴之子,在海神波塞冬的报复下,他的妻子帕西法厄与公牛生下了半人半牛、以人肉为生的米诺陶罗斯,米诺陶罗斯也被米诺斯关入迷宫。结果因为米诺斯自己的一个儿子被雅典人杀死,宙斯给雅典降下瘟疫,雅典人不得不每年选送七男七女供奉米诺陶罗斯。直到自愿深入虎穴的王子忒休斯出现,在第三次献祭时进入迷宫杀死了米诺陶罗斯。凯特尼斯便是新一代的忒休斯,而爱上凯特尼斯,并以情侣的身份与她并肩作战的皮塔,则源于协助忒休斯除掉怪物的公主阿里阿德涅。而与为子复仇的米诺斯相对应的则是同样失去了儿子的帕纳姆总统斯诺。
《饥饿游戏》的故事非常讨巧,其非常容易唤醒存在于人们心底的神话意识,从而产生深刻的认同。又如其中的“火”意象。在《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中,火的意象多次出现,象征了微弱但是最终将蔓延开来的反抗力量。如,凯特尼斯身穿战袍乘坐战车参与游行时,其造型是火红的嘲笑鸟,战车后也燃烧着熊熊火焰,点燃着人们的激情。当她换了白色礼服上电视的访谈节目时,随着她身体的转动,礼服下方又有火焰燃起,伴随着礼服的变化,凯特尼斯身上突然现出一对翅膀,似乎她成为一只浴火凤凰。这实际上是对《圣经·创世纪》之中上帝对邪恶之地降下大火,焚烧当地的罪恶这一典故的致敬。小说中,带去这惩罚火焰的人便是凯特尼斯。
艺术手法
苏姗·柯林斯笔下的《饥饿游戏》是一部充满惊悚与科幻元素的小说,科幻小说从历史中汲取营养由来已久。苏姗·柯林斯“饥饿游戏三部曲”中,不难发现古罗马历史的踪迹。纵观历史,无尽的战争、工业的衰退和政治的腐败带给人类深重的灾难,使人变得更加现实。为了生存,人们不得不放弃理想与尊严,以求得一丝生存的空间。小说的创作者往往倾向于把笔触投向这些人类的劫难与灾祸。然而,在文学作品中,追求爱与美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人性的光辉是无法被劫难的阴霾所遮盖的。《饥饿游戏》中,作者把24名青少年置于一个暴力与杀戮的竞技场,他们面对的是充满敌意的对手以及残忍的大赛主办者,在竞技场上稍不留神就会丢掉性命。这是作者对战争和暴力的控诉,同时也把矛头指向了成人世界的冷漠。然而,读者却可以从青少年身上看到人性光明的一面,无论是凯特尼斯和皮特的爱情,还是和西纳的友情,都使读者为之感动。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明空前的发达,但是人们遭受了极大的精神压力,《饥饿游戏》正是以紧张刺激的故事情节抓住了读者的眼球,读者借小说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日常生活中体会不到的惊险刺激的故事情节。《饥饿游戏》故事设定在一个人工控制的竞赛场,在竞赛里,选手们斗智斗勇,为自己寻找生存的机会,其中必然少不了惊悚刺激的追击、奔逃情节,甚至有些内容包含暴力,血腥的因素,这些都为这部小说增加了刺激恐怖的氛围,牵动着读者的神经。社会的发展导致生活节奏加快,《饥饿游戏》在一开头就设下悬疑,这种做法有别于传统小说一开始的缓慢铺陈的叙事结构,能很快地抓住读者的视线,引发读者的好奇心,进而促成购买行为。很多畅销悬疑小说在开头就显得与众不同,引起读者极大的好奇心。《饥饿游戏》也不例外,在小说的开头就用紧张压抑的抽签仪式来激起读着的紧张感。阴沉的天气,抽签仪式上沉默的人群,以及凯特尼斯复杂的心理活动,都为抽签仪式增添了恐怖与紧张的色彩。同时,红头发的女主持人以及她尖利的嗓音,也从侧面衬托出了饥饿游戏的残忍。
《饥饿游戏》作者苏姗·柯林斯正是把目光聚集到了年轻人身上,把他们的性格特征融入笔下的人物里。这使得小说具有了接近性,年轻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仿佛能从小说的角色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甚至会把小说里的人物当做自己的偶像。
作者在对女性形象进行创作时,不单单赋予他们完美的外形,在性格塑造方面,更是费尽心血,力图把女人们打造成个性鲜明的奇女子。传统的爱情小说中,男性角色是权力的象征,也是感情世界的统治者;女性角色往往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对于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她们总是选择包容、忍让、妥协。那些柔弱的小女人、或者传统意义上贤妻良母型的女性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与传统小说浪漫中的忧伤少女相比,现代的小说中的女性的性格更加独立,做事更加果断坚决。《饥饿游戏》中,苏姗·柯林斯把小说的女主人公塑造成了一个女强人的形象。女主人公凯特尼斯一出场就以干练、强势的姿态出现,她背着弓箭,敏捷地在丛林里穿行,寻找猎物。而在以往的文学作品中,狩猎者的形象大多是男性,女性更多的则是从事采摘、耕作等活动。凯特尼斯女猎手的形象体现了现代女性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在社会生活中地位的转变,令人耳目一新。
作品设定
(1)饥饿游戏(Hunger Games):帕纳姆国的黑暗时代,十三个区起义暴动,欲推翻凯匹特的统治,但最后十二个区被击败,第十三区被灭。为了让人民牢记历史、惩罚过错、保证和平,根据新修改的法律举行一年一度的饥饿游戏。获胜者将终身享有凯匹特提供的各种福利,如住房、职业、金钱等,所在辖区的每一个人将免费享用一年份的食品补助。
世纪极限赛:每二十五年举行一届。第一次世纪极限赛(第二十五届饥饿游戏)的规则为每个区进行选举,投票选出参加比赛的贡品。黑密斯参加的第二次世纪极限赛(第五十届饥饿游戏),规则是每一区选派两男两女,因此他是史上唯一击败过包括同区三人总共四十七人的冠军。二十五年后,斯诺为除掉凯特尼斯二人,将规则定为:从还活着的胜利者抽出参赛者,因此凯特尼斯和皮塔重返竞技场。但这次比赛,参赛者中除了少部份专业贡品和都城外派的选手,其他人几乎都参与了叛乱计划:不惜牺牲自己,也要保护已成为叛乱军精神象征的凯特尼斯。
(2)游戏规则:从现存的十二个区中,抽签选中年满12-18岁、被称为“贡品”的男女青年各一名,去参加比赛。二十四个选手被关在一个巨大的室外竞技场内,里面有从炎热沙漠到寒冷荒原等各种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在几周里,所有“贡品”将自相残杀,战斗到死,最后的幸存者就是最终的获胜者。
(3)抽签:每年会有一日抽签日,抽出十二至十八岁的少年少女各一名作为游戏参加者贡品。十二岁就符合资格,第一年会有一个签条进入大签球里,第二年有两个,至到十八岁那年,签球里便有七个签条。抽签制度对穷人不利,因为穷人可能会透过增加签条数目以换取一人一年的粮票。抽签有自愿制度,符合资格的人可自愿代替被抽中的人。
职业贡品:来自一区、二区、四区的贡品称为“职业贡品”或“职业选手”。他们从小吃好住好,参加严格训练,能代表自己区参加游戏是荣幸的事。都城的人一般较喜欢职业贡品。事实上贡品未到都城就参加训练是犯规的,但这事年年都会发生。
(4)竞技场:竞技场是一个大型的户外地方,可能是极地也可能是沙漠。竞技场四面会有重力墙包围,而游戏设计师可以操纵场内的气候、陷阱或攻击。所有竞技场只会用一次,这次游戏结束后,便会成为都城人的旅游胜地。
(5)游戏相关:在抽签日之后,贡品第一个公开活动就是在凯匹特举行的开幕礼。在那之前每名贡品都会被指派一名设计师和预备小组。因为资助的数目和生存的机率通常是有关,所以贡品在开幕礼给人的第一印象就变得十分重要。开幕礼的打扮通常跟自己区生产的东西有关。在游戏前一天会有访问节目,每人有三分钟访问时间,贡品都会在访问时尽量吸引资助人,当天的外表同样重要。贡品在进入竞技场以前,会进入个人准备室,或称“发射室”。他们着装完成后便会离开准备室,站在金属板上升到竞技场。在铜锣声响起前60秒绝对不能离开金属板,否则金属板上的地雷会当场把你炸掉。二十四个贡品会以宇宙之角为中心围成圆形,金色的丰饶角上有着所有足够生存的物资。在一开始去抢宇宙之角的物资时,会死不少人,而专业贡品的联盟一般会获得物资的拥有权,以物资作为基础去攻击其他贡品。从小吃好住好的专业贡品未曾挨饿,只要物资被摧毁了,那一年多半是其他区的贡品胜出。
帕纳姆国(Panem):一个建立与废墟之上,原来叫做北美洲的地方。经过各种天灾人祸后,最终建立的以凯匹特为中心,由十三个区组成的王国。都城凯匹特(Capitol)。
追踪黄蜂(杀人黄蜂):在实验室培育出的生物战争武器,比蜜蜂体型稍大。通体金黄,被叮后肿胀的脓包有李子般大小,多数人被蛰几下下便会毙命,即使不死,毒液也会让人产生强烈的幻觉和疼痛感。
作品影响
2020年,苏珊·柯林斯创作的《饥饿游戏》三部曲前传小说《鸣鸟与游蛇之歌》出版。
狮门电影公司(Lionsgate)取得《饥饿游戏》的电影全球发行权,电影首部曲《饥饿游戏》于2012年3月23日上映;第二部曲《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于2013年11月22日上映;第三部曲分为上、下两集,《饥饿游戏3:嘲笑鸟(上)》于2014年11月21日上映,《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于2015年11月20日上映。
《饥饿游戏》促进了女性射箭运动的兴起。第一部《饥饿游戏》电影上映后,许多射箭摊贩的生意出现了大幅增长,他们的课程已订满,反曲弓也长期缺货。在2016年的一份报告中,受访的女射箭手中约有一半是受到《饥饿游戏》的影响而开始从事这项运动的。
《饥饿游戏》中用来表达与叛乱分子团结的三指手势已被用于美国、泰国、缅甸、柬埔寨、菲律宾等地的现实抗议活动中。
作品评价
史蒂芬·金:在反面乌托邦的故事之中,《饥饿游戏》是佼佼者,故事节奏快速,始终充满悬疑。作者是个文字高手,笔下绝无废话,夹带著令人愉悦的冷峻幽默。阅读《饥饿游戏》会让人上瘾,彷佛玩电玩;你明知那世界不是真实的,却忍不住一再投下铜板。
《皮尔斯·杰克逊与39个线索》作者里克洛尔丹:《饥饿游戏》是我阅读过的几乎完美的冒险小说,柯林斯将远古的神秘故事转化成未来美国恐怖而真实可信的故事,令我爱不释手。
《纽约时报》:《饥饿游戏》剧情精彩,节奏漂亮,寓意丰富。作者善用细节虚构出来的世界,让人信服;女主角复杂而迷人的性格,令人难忘。其实,只要不特意提醒,读着读着,文字本身就消失了,女主角和读者之间毫无间隔,施惠国和美国合而为一。
《洛杉矶时报》:扣人心弦,充满想像力,惊悚。
《科克斯》:小说家虚构世界的功力令人佩服,故事推演令人屏息,而且呈现清晰的哲理反思。
《学校图书馆期刊》:柯林斯笔下的人物在面对恐怖威胁时,结为夥伴,建立友谊,人物塑造非常真实而令人喜爱。剧情紧凑,充满戏剧性,令人著迷。这部小说无疑会在熟悉电视真人实境秀的世代之间引起回响。
Horn Book:在这部小说里,剧情是读者首先注意到的前景,每一个转折、变化都让人拍案叫绝,尤其在爱情有助於提高赌注时。但都城的高压统治和对各地区的剥削压迫,始终在表面之下沸腾,有待下一部小说分解。柯林斯创造了一部令人著迷的小说,混合了科幻、生存冒险、看似不可能的爱情,以及社会批判。
《书单》:充满真实、立体的人物,这是一则冒险、政治悬疑,及爱情的故事。
《青年之声》:透过令人惊悚的冒险故事,探讨政治控制和老大哥的主题,这部杰出小说的悬疑性将会让读者即使已经躺在床上很久,准备就寝,仍舍不得搁下。
出版信息
作者简介
苏珊·柯林斯(Suzanne Collins,1962年8月10日-) ,出生于美国康乃狄克州哈特福美国女性电视编剧和小说家。主要作品有《饥饿游戏》系列、《地底王国》系列。2010年被评为《时代》杂志全球100名最具影响力人物。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7 14:37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