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三折,
汉语成语,
拼音:yī bō sān zhé,原指写字的笔法曲折多变(隶书),现比喻文章的
结构起伏曲折,也比喻事情进行中意外的变化很多。出自《题卫夫人笔阵图》。
宋·佚名《
宣和书谱·太上内景神经》卷五:“然其一波三折笔之势,亦自不苟。”
清·
刘熙载·《艺概·文概》:大苏文一渲千里,小苏文一波三折。
清·
方东树·《昭昧詹言·二·汉魏·六》:汉、魏人用笔,断截离合,倒装逆转,参差变化,一波三折。
清·
王韬《淞隐漫录·严萼仙》:词既凄清,声亦缠绵跌宕,有一波三折之致。
当代·简繁·《沧海》·一:在此之前我所知道的中国画,包括在各种画展上看到的……都是用笔要一波三折,用墨要浓淡干湿,直线边上要配横线,浓墨后面要衬淡墨,每一笔每一墨,都是要用心
经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