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
汉语词语
一甲,读音为yī jiǎ,汉语词语,借指一兵一卒,出自于《战国策·秦策三》。
解释
1.一副铠甲。2.借指一兵一卒。3.科举制度殿试的第一等。唐时进士不分甲。4.宋代卢秉提举盐事时所定的一个编组单位。
出处
出土秦简中常言“赀一甲”,即罚缴一副铠甲,详见《睡虎地秦墓竹简》。
《战国策·秦策三》:“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馀城,南亡鄢郢汉中,禽马服之军,不亡一甲。”
《新五代史·唐臣传·周德威》:“其一甲直数十千,擒之适足为吾资,无徒望而爱之,当勉以往取之。”
《元史·余阙传》:“羣盗四面蚁集,外无一甲之援。”
唐以前所取进士不分甲,至宋才分甲。《宋史.选举志二》:“(高宗建炎初)是秋,四方士集行在,帝亲策于集英殿,第为五等,赐正奏名李易以下四百五十一人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学究出身、同出身。第一为左宣教郎,第二、第三人左宣义郎,第四、第五人左偏林郎。第一甲第六名以下并文林郎。”当时一甲有数人。至元明“一甲”仅有三人,即状元、榜眼探花
参阅《续通典·十九.选举三》、《宋史·选举志二》。
《宋史·食货志下四》:“﹝卢秉﹞因定伏火盘数以绝私鬻,自三灶至十灶为一甲。”
参考资料
一甲.在线汉语字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7 08:59
目录
概述
解释
出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