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音教
佛教术语
(术语)教判名。佛唯以一音说一切教之意。鸠摩罗什并菩提流支所立。华严经疏第一,出一音教中。有曰:‘然有二师:一、后魏菩提流支云:如来一音,同时报万,大小并陈。二、姚秦罗什法师云:佛一圆音,平等无二,无思普应,机闻自殊。非谓言音本陈大小。故维摩经云: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各各随所解。上之二师,初则佛音具异,后则异自在机。各得圆音一义。然并为教本不分之意耳。’是即叙流支立大小并陈之义,罗什唱圆音异解之义者也。流支之说,并出于义林章第一,探玄记第一及五教章卷上等。谓佛于一音中,陈大小二乘之法,故称大乘之机,闻大乘之法,而解其义,小乘之机,闻小乘之法,而解其义也。又法华玄义第十上,有曰:‘北地禅师,非四宗五宗六宗二相半满等教,但一佛乘,无二亦无三,一音说法,随类异解。诸佛常行一乘,众生见三。但是一音教也。’是即指罗什圆音异解之义乎。而谓为北地禅师,则罗什以后,似有敷演其说以唱之者。又一音之义,婆沙论第七十九,颇有其说。(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术语简介
佛陀以一种语言演说一切法之意。又作一圆音教、一音说法。谓佛唯以一音说法,然众生随其根性之别,而有大小、空有、顿渐等教义之异解,故又称一音异解。大毗婆沙论卷七十九(大二七·四一○上):‘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皆谓世尊同其语,独为我说种种义。’印度部派佛教中之大众部即采用此说。我国佛教则以此说作为判教之依据,谓佛教之所以有众多分派,即由此而来。例如后魏菩提流支认为佛陀一音教中,包含大、小二乘之教法;姚秦鸠摩罗什则以为大、小二乘之分别,乃众生于听闻佛法时,由理解上之差异而产生,故华严五教章卷一(大三三·八○一中):‘北地禅师非四宗、五宗、六宗、二相半满等教,但一佛乘,无二亦无三;一音说法,随类异解。诸佛常行一乘,众生见三,但是一音教也。’[维摩经卷上佛国品、华严经探玄记卷一、华严经疏卷一、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一本、法华玄义卷十上]
佛陀说法,而闻者各作异解,故此词含大小并陈、一音异解之意。
《维摩经》卷上〈佛国品〉谓︰‘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皆谓世尊同其语,斯则神力不共法。’盖印度部派佛教中之大众部等皆有此说,然诸师解说不同。大众部谓佛以一音说一切法,众生各随领解而得益。有部则以一音作一梵音解,谓佛所出梵声音能应同一切闻法者各地的方言。
另外,《注维摩诘经》卷一谓︰佛以一音演法,乃一音适异之意(即殊方异解之意,与有部同);众生随类各得解,乃一法适异之意(即法门异解之意,与大众部同)。
中国方面,菩提流支、鸠摩罗什等人以一音教作为判教之语,用以驳斥佛说法有三时、五时之别。据澄观《华严经疏》卷一所述,菩提流支主张大小并陈,谓佛一音同时说大小二乘;鸠摩罗什主张圆音异解,谓佛以一音演说教法,众生各随所解而产生差异。故《法华经玄义》卷十(上)云(大正33·801b)︰‘北地禅师非四宗、五宗、六宗、二相半满等教,但一佛乘,无二亦无三;一音说法,随类异解。诸佛常行一乘,众生见三,但是一音教也。’此中,北地禅师或说即鸠摩罗什。
佛经依据
悲华经》世尊,我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一音说法,或有众生学声闻乘,闻佛说法即得知声闻法藏;或有修学辟支佛乘,闻佛说法便得解于辟支佛法;或有修学无上大乘,闻佛说法便得解了大乘之法纯一无杂。
《中阴经》:尔时,坐上众生作是念言:“佛独为我说法,不为余者。”趣声闻道者,得声闻道者。趣辟支佛道者,得辟支佛道者。趣菩提道者,得菩提道者。
大般涅槃经》复次善男子。如来常为一切众生而作父母。所以者何。一切众生种种形类二足四足多足无足。佛以一音而为说法。彼彼异类各自得解各各叹言。如来今日为我说法。以是义故名为父母。
复次善男子。如人生子始十六月虽复语言未可解了。而彼父母欲教其语先同其音渐渐教之。是父母语可不正耶。不也世尊。善男子。诸佛如来亦复如是。随诸众生种种音声而为说法。为令安住于正法故。随所应见而为示现种种形像。如来如是同彼语言可不正耶。不也世尊。何以故。如来所说如师子吼。随顺世间种种音声而为众生叹说妙法。
各类佛经中的差异,正是众生根基不同所显现的差异。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20 08:22
目录
概述
术语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