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宁,男,
教授。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副系主任,兼任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国际双年展策划委员、国家社科基金艺术类项目评审委员、教育部高校艺术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和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人物经历
教育背景
1978年3月至1982年1月 宁波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
1983年9月至1986年7月 浙江大学中文系文艺学硕士研究生毕业
1986年9月至1988年12月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博士研究生
工作经历
1996-2000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教授。
1989年至2000年执教于
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教授、系主任。
2000年起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最高学历与国外研究经历:
1.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1988年12月),导师黄药眠教授、蒋孔阳教授。
2. 英国
埃塞克斯大学(Essex University)博士后(1993年-1994年),导师迈克尔·鲍德罗(Michael Podro,美术史论系教授,英国院士)。
3. 哈佛大学美术系高级访问学者(1998年2-5月),联系人诺曼·布列逊(Norman Bryson,该系首席教授)。
研究领域
美术理论
美术心理学
西方美术史
比较美术史
讲授课程
美术心理学
西方美术史
媒体文化
艺术史论专业论文的写作与训练
出版图书
主要贡献
一、专著
《接受之维》(1990年,1999年,百花文艺出版社)。
《美术心理学》(1994年,2000年,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绵延之维-走向艺术史哲学》(1997年,北京三联书店;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艺术的深度》(1999年,浙江大学出版社)。
二、合著
《现代心理美学》(1993年,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系“七五”国家社科重点项目,曾获教育部二等奖)。
《
文艺心理学教程》(2001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译著
《传统与欲望--从大卫到德拉克罗瓦》(1997年,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
浙江摄影出版社)。
《毕沙罗传--光荣的深处》(1999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注视被忽视的事物-静物画四论》(2000年,浙江摄影出版社)。
《媒体文化》(2002年,商务印书馆,即出)。
获奖记录
1. 1991年 论文《论艺术接受的文化机制》获“首届全国青年优秀美学学术成果奖”。
2. 1992年 《艺术史哲学》项目列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青年项目。
3. 1995年 任美国《设计语言》(Languages of Design)国际编委,浙江大学兼职教授。
4. 1996年 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研究类)一等奖。
5. 1997年 获浙江省教委授予的“优秀教师”称号。
6. 专著《美术心理学》获浙江省社会科学成果优秀奖。
7. 1998年 专著《接受之维》获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首届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著奖。
8. 1999年 论文《论艺术史的作品观念》获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暨《美术观察》杂志社主办的“首届美 术学(论文)学术奖”一等奖。
9.2001年 译著《毕沙罗传――光荣的深处》作为《
欧文·斯通文集》(11卷)之一种获第五届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二等奖。
10.2001年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客座
研究员。
11.2001年 入选北京市政府“新世纪百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