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祖诒(1939年8月29日一2012年3月12日),西安翻译学院创始人、原院长。1964年六年制高压电器专业本科毕业。1997年加入
中国民主促进会,1985年受命
西安市科学技术协会创建了西安地区大型学术团体“
西安翻译协会”,并当选为副理事长兼秘书长。1987年,创建西安翻译培训学院(现
西安翻译学院)。1992年晋升为讲师,1997年被
国家人事部人事与人才科学研究所聘为“特约研究员”,1998年被破格评为教授。 2001年被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聘为特约研究员,2001年10月陕西省高教协会授予民办教育家称号,年底被评为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人物生平
1996年、1998年和1999年先后三次在北京
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召开的“西安翻译学院丁祖诒教育模式高层研讨会”“西译现象高层研讨预备会”和“全国民办高教研讨会”就对丁祖诒教育模式和西译现象进行了探讨。
1997年起,丁祖诒任陕西省政协第十届常委(教育组)。
1999年、2000年,近百位驻华使节两度专程来陕西参观该院并座谈,在全国引起反响。陕西省长程安东盛赞“西译”是陕西社会办学的楷模。此外,丁诅诒教授还翻译刊出了近百万字译文,80年代主编了30万字《英语常用词用法手册》,90年代中期参与编写出版《经济英语》《外贸函电》《计算机基础》等10多部陕西省自考指定教材,90年代末期主编出版。
2006年2月9日,西安市副市长
黄省身将“2006年度西安经济领域最具影响力人物”的奖牌颁发给了
西安翻译学院院长丁祖诒教授。
2007年3月31日,由
中国现代文学馆、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
中国散文学会联合主办的《丁祖诒文集》首发暨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2012年3月12日下午,西安翻译学院网站发布讣告:中国著名民办教育家、中国民办教育开拓者西安翻译学院董事长丁祖诒教授于2012年3月12日13:50在西安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73岁。
2012年3月16日8时30分,丁祖诒教授告别仪式在西安市
三兆殡仪馆长安厅举行。
个人生活
丁祖诒有三个孩子:大女儿
丁晶,二女儿丁涛和小女儿
丁梦。
丁涛在其父亲离世后不久也不幸在她居住的
澳大利亚去世。
人物作品
2008年3月16日,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名人眼里的丁祖诒》一书,在西安
嘉汇汉唐书城举行了隆重的首发仪式和签名售书活动。
人物评价
行动改变命运
丁祖诒先生是我的老乡,我们都是共饮湖水的人,基于这种情况我一定要发言,尽管你已经在陕西落户了,但是你的根还在江苏,还在苏北,我也感到苏北人到陕西的西安,而且做出这样的事业,而且能够引起这么多的专家,这么多的朋友重视,我也感到光荣。
我觉得丁祖诒同志他的爱心促使他做出这样一个惊天动地的事业,因为我们长期在关注中国的教育,我们感觉它存在很多的弊病,好多的学子由于考试差几分结果不能够摆脱自己那种不幸的命运,还在原来的地方挣扎,丁祖诒同志用他自己这样一种爱心,他就说我给你加一把火,差几分加一把火。
学习的榜样
我觉得一个知识分子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埋头苦干,能够开创这样的成绩,得了成绩以后大家说著名教育家怎么怎么样,这个并不惊人,惊人的是在著名教育家之前,一步一步的往前走,有什么苦自己咽在肚子里,这个精神我觉得是伟大的。而且我觉得在我们
中国知识分子当中,应该这么说,是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历代文人最优秀的东西。这个特点,大家都各自有一点,但是光各自有一点不行,还要把它集中发挥出来。
我觉得首先我们敬重的是丁祖诒的为人。他的事业的成功,包括他这本书的出版是他事业的一个说明,我觉得他本人用行动所创造的“作品”,不是文字的“作品”,我觉得不仅仅要感动我们这一代人,而且要感动几代人,太不容易了。
生命实践成正果
我觉得丁祖诒先生他年龄比我略大一点,他的命运是很曲折的,是那个时代造成的。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给他提供了很大的历史环境,使得他的生命发出了我们这代人很少见的光彩。
我读他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丁祖诒先生实际上写了“三”本书。
丁祖诒是教授,能够在实践当中培养出这样的组织能力和精神上的号召力,这的确是传统知识分子所没有的,所以我觉得这两个主角在他的书里面交融的非常好。
西译模式值得参考
我在办文学馆期间,还办过两个学校,都是私立学校,受尽了苦难,所以我非常崇拜祖诒的成功,他是办民办教育的一个成功人士,我是办民办教育的失败人,所以我对他第一是表示非常的祝贺、表彰,也表示非常的羡慕。
当代教育发展的心途径
我想我们看待丁院长的创业,看待丁院长对教育的这种追求,还有看待我们西安翻译学院这样的办学的模式,应该要转换一种观念,就是看待中国的民办教育要用我们看待民营经济发展,在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当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的未来的意义,以及在中国未来现代化进程当中的意义的观念,我们才有可能真正认识到丁院长所追求的事业以及这个学校对中国教育的意义,如果不是从这一点,我们还不能认识到我们整个中国的教育的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我们丁院长他所追随的那种价值所在。我是写报告文学的,写教育的也很多,有人让我写新中国的新教育,还有包括舒乙老师他们探索的这种,包括很多教育家都在探索中国的教育到底如何走向,在这个过程当中,很多有识之士都在探索。那么丁院长他这种教育模式已经给我们提供了非常有意义的价值。
对中国教育的革命性冲击
诗人郑介甫
我认为丁院长他所从事的事业是对中国教育制度的一场革命性的冲击,这个冲击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办一所大学的意义。当然民办大学遍地都是,但是在丁教授当时办大学的时候,面对的是制度方面的障碍,资金方面的障碍,以及不被社会认可,所以这种意义很可能会在一百年以后才会引人瞩目,我们只是对丁教授的作品评论评论,我觉得可能三五十年一百年以后,会对丁教授做出一个很深刻的,很高层次的评价。
我觉得丁院长是教育工程师,实践的工程师。有些人对丁老师存在误解,认为办大学是赚钱,其实不是,一所大学要维持下去要有很多投资。我觉得丁老师文集里面所有的论文、他的演讲稿、他的诗文,激情澎湃,是苦难的积淀和呼喊。与其说是文书,不如说是我们教育和改革的先行者,一个呐喊者,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坚持铸就成功
我读丁先生的文集,我想到三句非常具有文学感觉的话,我想赠送给丁先生:丁先生是以不可遏制的激情记录教育,是以不可阻挡的锋芒记录社会,是以不可磨灭的光彩记录历史。这就是我读我们丁先生的这部文集所留下的非常深刻的印象。进入教育我想我们在文集当中看到,丁先生当年扛着面袋子的照片,一幅儒家的学者风采,包括带有老板的气质,那个时候整个一个农民工,我们也看到了他的西译这个学院的起源,是在那样一个简陋的环境让我们感叹丁先生创造了奇迹,创造了教育的奇迹。
人物轶事
2004年,方舟子指责丁祖诒教授发布假消息,声称丁祖诒教授被“美国50州高等教育联盟”评为“中国最受尊敬大学校长”,并被转载到中国国内许多新闻媒体。稍候,方舟子向洛杉矶时报证实该文章存在,但是一则付费广告。由于有很多人询问此事,洛杉矶时报的工作人员Janette Dean正式回复说:你送来的图像看来是我们报纸在2004年10月4日第B-6页的扫描或拍摄图像(图像上面用红字标记的“2004年11月10日”看来是在后来拍摄或扫描时加进去的)。 这个关于某个联盟做了一次调查提名中国顶级大学的加框文字,的确是一个付费广告,而不是由《时报》记者或其他任何记者根据调查而得的事实所写的文章。同时方舟子也发现“美国50州高等教育联盟”为一个叫贺玉民的人在2004年5月新注册的。
2005年7月和8月,《
北京科技报》和方是民[方舟子]分别发表文章,对西安翻译学院以及丁祖诒院长进行人身攻击。文章连续在《北京科技报》两次发表,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西安翻译学院为了挽回影响,委托律师要求北京科技报社予以调查,并在调查的基础上,为西安翻译学院恢复名誉。但《北京科技报》并未进行调查,而是支持方是民[方舟子]的一面之词,对西译再次诋毁,并在二审诉讼中书面表示:在此事中,不愿意调查西安翻译学院。西安翻译学院被迫采取了法律手段,经过一年零八个月的两级诉讼,终于为学院恢复了名誉。西安翻译学院表示,虽然经济损失没有得到完全赔偿有些遗憾,但西译人更在乎自己的名誉。
2007年4月16日,西安翻译学院诉《
北京科技报》和方是民(方舟子)名誉侵权一案,
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维持了2006年11月14日
西安市长安区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作出了方舟子败诉向原告道歉赔款的终审判决。至此,西安翻译学院诉方是民(方舟子)名誉权案件,获得了终审的胜诉。判决生效后,十天内,如北京科技报社和方是民[方舟子]不予以公开道歉,为西安翻译学院和丁院长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并执行赔款义务,西安翻译学院将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