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巍,满族,中共党员,1947年生于哈尔滨,现居北京。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
作家。1995年就读黑龙江大学中文系在职研究生,1997年调入中国作家协会。享受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19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最美志愿者”荣誉称号获得者。
1968年10月下乡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独立一团(原嘉荫农场),为三营十一连农工,后调入团部任秘书,于1970年4月调兵团政治部秘书处任秘书。1976年返城后,先后任哈尔滨日报社记者、《新晚报》编辑部副主任,1986年任哈尔滨市文联副主席、主席、党组书记兼《小说林》、《诗林》总编辑,黑龙江作家协会副主席。1997年调入中国作家协会,任《文艺报》副社长、创作研究部副主任。先后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
下乡赴北大荒后,于1971年开始诗歌创作,以长诗《在时代的列车旁》蜚声文坛。改革开放之初,蒋巍的创作呈现出多样发展,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全面开花,尤其作为十分活跃的记者,更以报告文学见长。其报告文学处女作《大洋的此岸与彼岸》(合作)、《在大时代的弯弓上》、《人生环行道》蝉连中国作家协会全国第二、三、四届优秀报告文学奖。调入中国作协后,他的视野和创作范围更为广阔,其中《牛玉儒定律》、《丛飞震撼》发表后,主人公均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丛飞震撼》并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海雀一棵树》主人公、贵州海雀村支书文朝荣被授予“时代先锋”称号。描写公安战线烈士、英模的长篇报告文学《国之盾》获金盾文学奖。2010年6月11日,人民日报以两整版的篇幅,发表了蒋巍描写中国高铁的报告文学《闪着泪光的事业——中国速度》。这是集中反映和歌颂中国高铁事业的首部文学作品,引起强烈反响。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蒋巍已在报告文学第一线奋战了近半个世纪,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各行各业。
共出版长篇小说、长篇报告文学、散文集、短篇报告文学集、戏剧作品等30余部。其中有描写改革开放初期商海风云的长篇小说《海妖醒了》,青春派网络长篇小说《今夜艳如玫瑰》,历史长篇小说《
王莽与赵飞燕》等等。他的抒情诗创作激情澎湃,如《有一个奇迹叫中国》、《我有一个骄傲》、歌颂新疆兵团老兵的《致以共和国的敬礼》、歌颂“两弹一星”精神的《人生不等式》,反映“战疫”精神的《我向人民报到!》,歌颂建党百年华诞的《光辉七月,中国永远的航线》等等,都成为中国文艺志愿者赴各地基层慰问演出活动中生动的作品,观众反应十分热烈。他创作的以“两弹一星”科学家为主角的大型话剧《以身许国》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演出时,全场科学家和观众无不为之泪下。
蒋巍说:“上山下乡8年的经历,决定了我的心始终和人民在一起,始终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尊严而战。”党的十八大以后,他更加焕发了强旺的创作激情。2019年,在全国脱贫攻坚战的热潮中,他绕全国走了一圈,翻山越岭,进村入寨,创作出30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国家温度——2019-2020我的田野调查》,在读者和评论界引起强烈反响。他说:“我就是要写出中国共产党的温度,社会主义中国的温度,让西方世界看看!”2020年下半年,他又奔赴贵州,辗转各地采写扶贫伟业,创作了35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主战场》。
人们普遍认为,长期以来我国报告文学创作中“多报告、少文学”是一个难以解决的缺失。因此评论家认为,蒋巍的报告文学一向以富有激情和文采著称,且具有强烈的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报告文学作家张胜友说:“在报告文学领域中,蒋巍是独特的一个。”评论家李炳银认为:“蒋巍的报告文学写作,其文学性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评论家李朝全在他的《文学的光芒:思想、激情、文采》一文中认为,因蒋巍一直坚持诗歌写作,激情充沛,文采飞扬,故而在报告文学领域一直突显着他的鲜明特色与优势,具有很强的可读性。细读其文,许多佳句纷至沓来,如:“没有警察在路上守望,所有命运的破车都将停在一万个创业计划和人生梦想之外。”“世界上的道路再直,也要拐几个弯,因为地球是圆的。”“历史的进程再雄伟壮阔,也是靠人推的。”在描写新疆兵团的《致以共和国的敬礼》一文中,开篇的气势便先声夺人:“大漠落日像烧红的钢铁渐渐黯淡。”在描写湖州小镇《行走的村庄》中,开篇又顿现南方水乡的轻柔:“我拨开如丝的雨帘,踏上一片莲叶,湖州。”总之,蒋巍把他在诗歌、散文、小说写作中的手法,大量揉入了他的报告文学创作中。他主张:在报告文学写作中,除了真实性的原则不可动摇之外,一切艺术手段都可以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