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蓼(Ludwigia prostrata Roxb.)是柳叶菜科丁香蓼属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茎高可达25-60厘米,下部圆柱状,上部四棱形,常淡红色,小枝近水平开展;叶狭椭圆形,先端锐尖或稍钝,基部狭楔形,在下部骤变窄,两面近无毛或幼时脉上疏生微柔毛,叶柄稍具翅;萼片三角状卵形至披针形,花瓣黄色,呈匙形,先端近圆形,基部楔形,花药扁圆形,柱头近卵状或球状;蒴果四棱形,淡褐色,熟时迅速不规则室背开裂;种子呈一列横卧于每室内,里生卵状,具小尖头,表面有横条排成的棕褐色纵横条纹;花期6-7月;果期8-9月。
一年生直立草本;茎高25-60厘米,粗2.5-4.5毫米,下部圆柱状,上部四棱形,常淡红色,近无毛,多分枝,小枝近水平开展。叶狭椭圆形,长3-9厘米,宽1.2-2.8厘米,先端锐尖或稍钝,基部狭楔形,在下部骤变窄,侧脉每侧5-11条,至近边缘渐消失,两面近无毛或幼时脉上疏生微柔毛;
叶柄长5-18毫米,稍具翅;托叶几乎全退化。萼片4,三角状卵形至披针形,长1.5-3毫米,宽0.8-1.2毫米,疏被微柔毛或近无毛。
花瓣黄色,匙形,长1.2-2毫米,宽0.4-0.8毫米,先端近圆形,基部楔形,雄蕊4,花丝长0.8-1.2毫米;花药扁圆形,宽0.4-0.5毫米,开花时以四合花粉直接授在柱头上;花柱长约1毫米;柱头近卵状或球状,径约0.6毫米;花盘围以花柱基部,稍隆起,无毛。
蒴果四棱形,长1.2-2.3厘米,粗1.5-2毫米,淡褐色,无毛,熟时迅速不规则室背开裂;果梗长3-5毫米。种子呈一列横卧于每室内,里生,卵状,长0.5-0.6毫米,径约0.3毫米,顶端稍偏斜,具小尖头,表面有横条排成的棕褐色纵横条纹;种脊线形,长约0.4毫米。蒴果有数条明显纵棱,直或略弯曲,熟时绿紫色,光滑,有时稍具微毛。种子多数,椭圆形或多面体形,细小,褐色,周边有弯曲不齐的种脊,表面粗糙。胚直立,无胚乳。千粒重0.48克。
丁香蓼外形及花、果实酷似
假柳叶菜(Ludwigia epilobioides Maxim.),其不同主要在于丁香蓼的种子游离生,每室一列,横卧,种脊明显;萼片4,较小;花瓣很小,匙形等。
分布于
斯里兰卡、印度、安达曼岛、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朝鲜、日本和澳大利亚(昆士兰);中国四川、广西、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安徽、陕西、黑龙江、云南(贡山、永平、勐腊、绿春、屏边、广南、盐津)也有分布。生长在海拔500-1600米的沟边、草地、河谷、田埂、沼泽。其喜光照充足、湿润的生存环境,适应性较强。
丁香蓼丛萌发出土时间达95天之久。7月12日进入出草盛期,7月19日出现第一出草高峰,峰日平均草量21.5株/平方米, 占累计出土总株数的21.33%;8月2日出现第二出草高峰,峰日草量略有下降,平均草量18.5株/平方米,占累计出土总株数18.35;8月2日至8月16日出土较少,8月22日又出现第三个出草高峰,峰日草量不及前两个峰,峰日平均草量11.0株/平方米,占累计出土总株数的10.91%;8月22日之后未出现明显峰期,出草量逐渐降低。花期6-7月,果期8-9月。
危害:丁香蓼生于
稻田、渠边及沼泽地;部分水稻田发生较多,水稻受危害较重。
防治:无论是封闭处理还是茎叶处理,选择的化学除草剂均能一定程度控制丁香蓼发生,可采用对丁香蓼“一封二杀三补”防除策略,但通过3次除草还不能完全控制丁香蓼发生,仍有部分丁香蓼残留,成熟后形成大量种子,所以要采用多种措施防治丁香蓼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