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兴亡录》是2011年10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作者是
方志远。
作者简介
方志远,祖籍安徽休宁,1950年出生于江西吉安。历史学硕士、文学博士。
江西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历史学会理事,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江西历史学会会长,国家社科基金历史学科评审组专家。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研究领域为明代国家制度与社会进程、明清江西商人与地域社会、明代市民文学与社会思潮,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华夏英才基金、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多项。代表著作有:《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明清湘鄂赣地区的人口流动与城乡商品经济》、《明代城市与市民文学》、《明清江右商帮》等。应《
百家讲坛》之邀,主讲《大明嘉靖往事》、《万历兴亡录》。
图书推荐
编辑推荐
《万历兴亡录》编辑推荐:聪颖早慧却怠政弛纲的帝王。浮华富足又危机四伏的时代。王朝更迭与民族兴亡的启示。在
中国历史上,每每因财富积累而导致贫富不均、因国家承平而导致因循守旧、因社会开放而导致涣散动荡、因自由过度而导致规矩丧失。中国历史上所有具有一定规模并且持续相当时间的王朝,大抵上都在一遍又一遍地演绎着这个乐极生悲的故事。明史专家
方志远教授将带您品味这一时代的奢华、剖析这一时代的悲情。
内容推荐
明神宗万历皇帝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主政的四十八年占了明朝全部国运的六分之一,创造了二十八年不上朝的纪录。
政治方面,他也曾兴利除弊、励精图治,拥有张居正、申时行、海瑞等名相名臣,并在张居正的辅佐和改革下出现万历中兴,但在国本问题上与众位大臣长期僵持对立,致使朝政荒怠、纲纪废弛。
经济方面,万历年间社会富足繁华、欣欣向荣,皇帝却经济拮据、爱财如命,甚至大派矿监税使,不惜与民争利,以至于激起全国规模的社会动乱,动摇了大明朝的根基。
军事方面,万历经历了平哱、平播、援朝三大征,有飙发电举的剿倭英雄戚继光、英毅骁健的一代名将李成梁等,但面对努尔哈赤的迅速崛起却无能为力,最终努尔哈赤指挥的女真军队敲响了万历朝的丧钟。
其间,陷于内耗的明朝一次次错过了重新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的机会,失去了改变自己、净化自己的原动力,社会在不断开放,路却越走越窄,最终滑向了毁灭的深渊。有感于此,学界曾有观点认为:明之亡,实亡于万历。那么万历皇帝真能背负如此骂名吗?在兴与亡的叹息间,我们又能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
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方志远教授,一位历史学的守望者,在史书中触摸这个苦难民族灵魂的最深处。让我们跟随他的脚步,一同探寻明代万历一朝的兴与亡,得与失。
媒体推荐
“神宗冲龄践阼,江陵秉政,综核名实,国势几于富强。”
——《明史》
“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明史》
“1587年,是为万历15年,岁次丁亥,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经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晏安耽乐,首辅的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领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最后的结果,都是无分善恶,统统不能在事实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因此我们的故事只好在这里作悲剧性的结束。万历丁亥年的年鉴,是为历史上一部失败的总记录。”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明之衰,衰于正、嘉以后,至于万历朝则加甚焉。明亡之征兆,至万历而定。”
“万历怠政,长达20余年,致使中枢瘫痪、党争不已、国库拮据、边务废弛,尤其是造成辽事大坏,使辽东努尔哈赤乘机崛起。”
——阎崇年《明亡清兴六十年》
节目目录
02 事情怕就怕认真
03 棍棒与道义的较量
04 是非张居正
05 明朝从此无海瑞
06 “词宗先生”戚继光
07 天地之间尽“山人”
08 一场欢喜一场愁
09 酒色财气
10 飞语的力量
11都是作秀惹的祸
12打虎英雄落平阳
13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14“异端”的下场
15祸起辽东
16朝鲜告急
17 将军百战死
18人进我退
19、家事国事天下事
20、明朝的“国殇”
21、最后的解脱
分集介绍
01一朝天子一朝臣
公元1644年,岁在甲申。崛起于中国东北的女真部落在爱新觉罗家族的带领下,用铁蹄征服了由汉人统治的
中原,明朝自此灭亡。此时距明朝万历皇帝去世仅仅二十四年。万历皇帝恐怕做梦也想不到,起兵推翻并最终取代朱家天下的正是与明朝恩怨纠葛数十年的
女真人努尔哈赤及其子孙,而这一切与万历皇帝不无关系。 明神宗万历皇帝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主政的四十八年占了明朝全部国运的六分之一。他即位之初,由于有
张居正的辅佐而使社会一片欣欣向荣,明朝也出现了一个中兴的局面。但随后,在立太子的问题上万历皇帝与众位大臣僵持对立,以至于二十八年不上朝。期间,陷于内耗的明朝一次次错过了重新认识自己和世界的机会,失去了改变自己、净化自己的原动力,社会在不断开放,路却越走越窄,最终滑向了毁灭的深渊。《
百家讲坛》开讲系列节目《万历兴亡录》,敬请收看第一集《
一朝天子一朝臣》。
02事情怕就怕认真
在明朝万历初年,登基仅仅七天的万历皇帝便以最快的速度驱逐了前朝旧臣
高拱,震惊官场,此时的万历皇帝年仅十岁,真正的幕后“推手”是
李太后和掌印太监
冯保。俗话说,
一朝天子一朝臣,坏脾气的
高拱得罪了新太后,他便只能黯然退场,因为
李太后和
冯保需要的人是
张居正。
张居正的上位组成了万历朝一个政治上的“铁三角“。这个“铁三角”稳定而配合默契,使得
张居正的改革能够顺利地贯彻执行,没过几年便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整个官场与社会的风气为之一新,难掩颓势的明朝又挽回一个“中兴”的局面,
张居正的个人声望也因此达到顶点。但在一片欣欣向荣的同时,有人却唱起了反调,一位名叫
刘台的官员上书弹劾
张居正。
在中国古代,“为长者讳、为尊者讳”是社会的普遍价值观,
刘台作为
张居正的学生和下属,在国家改革的关键时刻,却首先对老师发难,在外界看来不仅是大胆的,甚至是不合时宜的,那么,刘台弹劾张居正的所谓“十大过错”是否属实?面对他的弹劾,万历皇帝和张居正又是什么样的反应呢?《
百家讲坛》栏目邀请
江西师范大学方志远教授为您讲述《万历兴亡录》第二集《事情怕就怕认真》。
03棍棒与道义的较量
张居正是明朝中后期最著名的
内阁大学士,被誉为“明朝第一名相”,
张居正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大胆改革,几乎凭一己之力把明朝重新推向鼎盛。但在此过程中,
张居正的个人意识也在逐渐膨胀,他对万历朝政局的控制也达到了顶点,于是有了“独断擅权”之嫌。一位名叫刘台的官员上书弹劾,希望
张居正能改弦易辙,做道德的楷模,然而刘台却被万历皇帝充军发配。刘台的离去看似弹劾一案已结束,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它却预示着另一个更大波澜的开始。《百家讲坛》栏目邀请
江西师范大学方志远教授为您讲述《万历兴亡录》第三集《棍棒与道义的较量》。
04是非张居正
明朝万历五年
张居正的父亲去世,根据祖制本该辞职回家为父亲守孝的
张居正,在万历皇帝的授意下夺情免除了,仍然在京做官。一时舆论沸腾,数人上疏反对却最终被万历皇帝用暴力手段压制了。万历皇帝最终让
张居正夺情,也是因为张居正是他内心最踏实的依靠,不仅皇帝需要他,国家更需要他。
张居正在位的十年,是明晚中后期最兴盛的十年,尤其“
一条鞭法”的实施为社会积累了大量财富,扭转了国家财政历年亏空的局面。
张居正不仅是治世之能臣,更是万历皇帝最严格的老师,在
张居正内心的压力与自负下,他与万历皇帝之间的师徒关系却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化。
李太后、张居正和
冯保对万历皇帝采取了最为严格的教育方式,可谓用心良苦。但它的负面效应却大大伤害了万历皇帝的心,即使是普通小孩也要几分薄面,更何况是九五之尊的皇帝。积怨和压抑助长了万历皇帝逆反的性格,此时的权且忍耐却是为了日后的反击,这“三座大山”并非牢不可破,但只能等他自行坍塌。
万历十年,
张居正去世,这个政治“铁三角”轰然倒塌,束缚了手脚的万历皇帝终于能够当家做主。此时的万历皇帝年将二十,刚刚大婚的他已经成家立业了,多年的积怨以及政治智慧让他意识到,清算了
冯保还不够,只有清除
张居正在朝中的余威,才能彻底搬开这 “三座大山”,于是,万历皇帝向曾经朝夕相伴并且已经去世的恩师下手了。
《
百家讲坛》栏目邀请
江西师范大学方志远教授为您讲述《万历兴亡录》第四集《是非张居正》。
05明朝从此无海瑞
明朝万历十年,一代名相
张居正逝世,张居正身后遭到万历皇帝的清理,固然他是有大功于国度的人,但他在小我品行方面也确有
污点。
张居正身后,放眼大明宦海,人们把目光锁定在了两小我的身上,那就是
徐阶和
海瑞。
徐阶是万历之前的两朝旧臣,在位时分缘极好,退位时荣归故里,他的政治生命曾经完毕。而
海瑞昔时以一封上疏痛斥
嘉靖皇帝而坐牢,若干年曩昔,海瑞照样阿谁海瑞,皇帝却曾经不是阿谁皇帝了。那么在
嘉靖皇帝逝世后,
海瑞被释放偏重新启用,隆庆皇帝对海瑞的安抚和重用,是要向世界人标明新朝廷看待清官的立场。
海瑞的新官职位高权重,关乎国度命脉,而赋税税收又多经其手,更需求处置冗杂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这对海瑞来说是个宏大的考验。
海瑞的威名虽然成就于他的清凉和直言敢谏,作为国度官员,他的在朝才能也绝非浪得虚名。
海瑞认识到,假如处理了
松江府徐氏家族的田产胶葛,那么无疑会大大推进整个“十一府州”的变革,徐家成为了问题的中心。
海瑞其人,正如他的字“刚峰”一样,刚直不阿、“锋”芒毕露。连皇帝都敢舍命冒犯,更况且是曾经退了休的
徐阶呢。但
海瑞的行动并非仅仅针对
徐阶所代表的权要富豪集团,更深条理的,他是在和人的愿望作奋斗,但他这个“一刀切”的退田政策,无论于情于理都值得商榷。
徐阶是无论若何不会坐以待毙的,他将若何应对这场危机呢?
《
百家讲坛》栏目约请
江西师范大学方志远传授为您讲述《万历兴亡录》第五集《明朝从此无海瑞》。
06“词宗先生”戚继光
明朝万历期间在经由了卓有成效的一系列变革后,社会经济获得了严重开展,人民衣食足而知荣辱,文明事业也极大昌盛,有一小我也在此时期完成了小我的转型,他就是戚继光。戚继光为国人所熟知的,是歼灭
倭寇的丰功伟绩,但他还也有不为人知的一面,
戚继光在他晚年镇守北方时,他与文人们的互动交往传为一时美谈。那么,从东南沿海到口外长城,戚继光的人生轨迹阅历了如何的改变呢?
明朝当局把戚继光调到北方长短常明智的行动,有“戚家军”拱卫京师,皇帝可无忧矣。从东南海域到边关要塞,戚继光不断为国尽忠,因为两地的敌情分歧而
戚继光接纳的军事伎俩也不尽一样,但相同的是他为抵挡外辱所作的宏大奉献。但是在
蓟镇的戚继光小我生涯却发作了宏大的转变,他从一介武将转型为文人首领。戚继光虽身世行伍,但并非粗俗寡闻,他的心里一直有文人的底色,而他北上与
王世贞的交好,为他在文坛取得了极高的人气。又由于他手中把握着军政大权,又是威震国内的上将军,使得文人雅客对戚继光无比推崇,戚上将军从此开端了另一番重生活。
《百家讲坛》栏目约请江西师范大学方志远传授为您讲述《万历兴亡录》第六集《“词宗师长教师”戚继光》。
07天地之间尽“山人”
戚继光奉旨南下
广东,南边的文明人据说戚上将军要南下,要从
蓟镇到
广州去,所以人人约好,在别的一个文明中间,就是在
杭州来为戚继光接风,还为他洗尘。戚上将军高快乐兴来赴宴,却被一个叫做
胡应麟的山人骂得避席而去。局面固然尴尬却也表现了戚继光广大的气量气度,此事也未影响到戚继光与
王世贞和
汪道昆的友情,此为后话。此次为难的宴会不就即传遍陌头巷尾,被功德者编成戏曲传唱一时。这位大闹酒菜的
胡应麟那时只在文坛薄有微名,但他却代表了一多量身在江湖而心在庙堂的念书人,他们就是晚明的“山人”。
到了明朝中后期,跟着社会经济的开展和文明教育的提高,可以念书的人越来越多,但国度“公事员”的数目是有限的,越来越多的念书人学而优却不克不及仕,多余的能量只能向其他偏向释放。于是山人群体呈现了,这些“山人”他们通晓文墨,在科举中屡试不中,却又有兼济世界之志,于是他们收支各地王宫贵府、交友达官权贵,推销本人的学问,用另一种伎俩营生。这一批活泼的文人雅士成为晚明期间社会的一大特征,而他们对政局的影响也成为不成无视的力气。
《百家讲坛》栏目约请江西师范大学方志远传授为您讲述《万历兴亡录》第七集《天地之间尽“山人”》。
08一场欢喜一场愁
万历皇帝自从
张居正逝世,亲身搬开了“三座大山”今后,过了几年当家做主的好日子,但好景不长,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他的面前,那就是立太子的问题。万历皇帝是隆庆皇帝的独子,继位即位顺畅成章毫无悬念,但当本人成为父亲时,万历皇帝所面对的费事倒是历来未有过的。万历皇帝在年青时私幸了
慈宁宫的王宫女,招致皇长子的出世,这原本是件值得快乐的事,但万历皇帝看待王宫女及长子的立场冷酷而腻烦,这就注定了王宫女和
朱常洛终身的悲惨剧。万历皇帝对王宫女立场轻率,是由于二心中有本人心喜欢的人,万历皇帝最溺爱的人是
郑贵妃,在皇长子出世三年后,郑贵妃生下了皇三子,但皇三子的出世只让万历皇帝获得了少焉欢欣,还将来得及尽享嫡亲之乐,最担忧的事便发作了。内阁提出要立刻立皇长子为太子,这个建议看似是照章做事,但机遇的选择真实刁钻,众大臣就是摸透了万历皇帝的私心,看出皇帝想让皇三子继位,才出此招。万历皇帝对郑贵妃的专情及其儿子的偏心,是人道的自私使然,本无对错可言,但上升到国度社稷高度,小我私交只能让位。君臣之间相互不克不及压服,立太子一拖再拖,“国本”问题演化为一场经年累月的争论,最终成为一场灾难。
《百家讲坛》栏目约请江西师范大学方志远传授为您讲述《万历兴亡录》第八集《一场欢喜一场愁》。
09酒色财气
万历皇帝自从当了父亲今后,就面对着一个宏大的费事。依据祖宗法度,他该当立长子为太子。然则因为万历皇帝特殊溺爱郑贵妃,子以母贵,他便想立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但又遭到从
太后到大臣的一致对立,于是立太子的“国本”问题一时僵住,而万历皇帝既不肯妥协,又想不出处理方法,便接纳“拖”字诀,不睬不理。他对大臣的奏疏、对
太后的批判发生了抗体,对朝政漠不关心,变得麻痹不仁。
此时有一位名叫
雒于仁的大臣,目击皇帝荒于政事,于是上疏呵斥万历皇帝“酒色财运”。这份《酒色财运四箴疏》历数万历皇帝的各种罪恶,言辞剧烈。这本是出于一片忠心答谢皇家,要催促皇帝提高,但如许嘲讽的口气难免有些过激,甚至有“讪君卖直”之嫌。而他的奏疏淋漓尽致,痛陈时弊,差点就直呼万历皇帝为昏君了。
万历皇帝面临雒于仁的苛责虽然愤恨,但居然无计可施,惟有向大臣们抱怨。也许状况并没有雒于仁说的那样恶劣,但“酒色财运”却永远成为了万历皇帝的符号。
《百家讲坛》栏目约请江西师范大学方志远传授为您讲述《万历兴亡录》第九集《酒色财运》。
10飞语的力量
万历皇帝因为“国本”之争悬而未决,便用不问政事的冷处置来抵当整个文官集团,一边是义正词严、一边是不睬不理。在反重复复的拉锯战中,万历宦海却不知不觉发作了分化。
内阁大学士们因为同情皇帝而主张迟立太子,中下级官员们却力排众议。与此还,社会上开端传播起政治谣言。
个中有一条传播颇广:“若要世道昌,除去八犬和三羊”,假如世道要兴盛,就要把八条狗和三只羊除去。这里的“犬”和“羊”辨别对应十一位官员。这条飞语的作者乐新炉被被奉旨拿问、立枷,乐新炉关于“犬羊”的评判规范其实十分简略,直言敢谏就是正人,趋承显贵则为小人。
相似的“飞语”越传越凶,锋芒直指万历宦海,褒贬人物、谈论时政,一工夫官员人人自危、庶民指指点点。飞语固然转眼即逝,却在无意间开启了明朝后期党同伐异的泉源。
《百家讲坛》栏目约请江西师范大学方志远传授为您讲述《万历兴亡录》第十集《飞语的力气》。
11都是作秀惹的祸
明朝万历时期自从立太子的“国本”问题开始争论后,无休止的反复拉锯使万历君臣疲惫不堪,种种“飞语”都在考验着各自的耐心,身处舆论漩涡中心的郑贵妃和郑氏家族,面对各方指责想必并不轻松。在万历二十三年,一套名为《闺范图说》的书籍轰动京城,这套由
吕坤编著、郑贵妃作序并亲自出资印刷的图书,印刷精美,内容丰富,一时洛阳纸贵。但这样一套畅销书却引发了整个社会的关注,京城出现批评《闺范图说》的“妖书”,这份“妖书”直指郑氏家族借出版《闺范图说》而阴谋夺嫡,郑贵妃聪明反被聪明误,本想作一次秀,却不料给了反对者一个绝好的借口,最终万历皇帝在多方的压力之下,册立皇长子为太子,结束了持续数年之久的“国本”之争。
太子已立,天下却并未太平,万历皇帝同时册封郑贵妃之子为
福王,但福王未去封地留在北京,仍被万历皇帝和郑贵妃万般宠爱,且郑氏家族的力量不可忽视,所以争论仍在继续。由于“飞语”传播而开始的政治派别的对立,在“妖书”的推动下走向极端,人心散了从此再难回头。
《百家讲坛》栏目邀请江西师范大学方志远教授为您讲述《万历兴亡录》第十一集《都是作秀惹的祸》。
12打虎英雄落平阳
明朝万历期间自从进入“国本”之争今后,固然整个宦海不断在折腾,但立太子究竟只是少量人关怀的事,“国本”之争也只是皇帝与大臣之间的对立,它并没有影响到明朝通俗庶民的生涯。明朝社会开展到万积年间,经济兴旺,文明昌盛,大局部庶民的生涯进入到优裕阶段,在此时期,文娱运动成为生涯的主要局部。
在明代号称“四大奇书”的文学作品中,有一小我物在《水浒传》和《金瓶梅》两部中,
武松都起到了主要效果,《水浒传》中的武松是打虎英雄、梁山英雄,而《金瓶梅》里武松的却虎落平阳 十分窝囊。《金瓶梅》成书于明朝隆庆、万积年间,这部长篇小说借《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故事为引子,描绘了西门庆的终身及其家庭从起家到衰落的兴衰史,小说假托宋朝旧事,实践上展示的是晚明政治和社会的各类面貌,曾号称“明代第一奇书”。但《金瓶梅》只是借了《水浒传》中打虎英雄
武松的壳,其在精力内在上却有着完全性的推翻。《金瓶梅》一书的作者十分狡诈,他既不克不及写
武松打但是西门庆,又不克不及写西门庆被打死了,于是巧妙地让西门庆远离疆场,情节在这里转了一个弯,武松一腔怒火殃及了无辜的李皂隶。
《金瓶梅》的情节非常挖苦,我们不得不赞叹情面关系的凶猛,一个所谓的“情面两尽”,就能把
武大郎和李皂隶的两条人命讼事抹平。与《水浒传》中
武松的轰轰烈烈分歧,《金瓶梅》的武松彻底败给了西门庆,那么,武松终究输在了哪里?错杀李皂隶的武松从另一角度来说,他又是既得好处者,这又是为什么呢?
《百家讲坛》栏目约请江西师范大学方志远传授为您讲述《万历兴亡录》第十二集《打虎英雄落平阳》。
13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在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明清小说与唐诗、宋词、元曲齐名,是传之后世的文化瑰宝。在明代小说中,“三言二拍”是反映明朝社会生活的白话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中的故事流行于明朝后期,“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不仅艺术成就很高,同时也是研究晚明社会生活的重要史料。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三言”中的第一篇《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以一个“连环报”的婚恋故事,从不同角度体现出晚明时代处处讲求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的社会风气。《百家讲坛》栏目邀请江西师范大学方志远教授为您讲述《万历兴亡录》第十三集《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14“异端”的下场
明朝到了万历年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理念的多元使科举仕途不再是年轻人惟一的出路。在思想文化上,由于王阳明的出现,像一颗璀璨的明星,照亮了天下学子前行的路,“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一时间,“
阳明心学”成为晚明的显学。而在王阳明的众多追随者中,有一个叫做
何心隐的人,他考场得意却拒绝功名,在江西老家用纯粹的理想主义发展教育、组织生产,建立起一个心中的大同社会“聚和堂”。聚和堂的建立即是“王学”用事功奉献社会的积极实践。
何心隐深知只有发展教育才能有未来,而不惜为此散尽家财,一片赤诚之心令人感动。《百家讲坛》栏目邀请江西师范大学方志远教授为您讲述《万历兴亡录》第十四集《“异端”的下场》。
15祸起辽东
明朝到了万历中后期,“国本”之争和
矿监税使两件事基本上把举国上下都耗得身心俱疲,但万历皇帝竟不能醒悟。一位名叫包见捷的官员上疏,预言在山东临清和辽东即将发生大祸。包见捷于是被贬官,但预言却不幸言中。相比于
临清的民变,来自于辽东的隐患才是王朝真正的致命伤。聚居在那里的
女真人即将翻开中国历史新的一页。《百家讲坛》栏目邀请江西师范大学方志远教授为您讲述《万历兴亡录》第十五集《祸起辽东》。
16朝鲜告急
在明朝万历中期的
中国东北,即将给明朝带来巨大祸害的还不是尚未成气候的
女真人,而是与
中国一海之隔的日本。自从嘉靖年间,明朝政府派
俞大猷、戚继光在东南沿海剿灭倭寇以来,
倭患逐渐平息,但是更大的隐患正在酝酿。明朝对待海洋的态度不但谨慎甚至有些恐惧,原本以为剿灭了倭寇便能安享太平,但树欲静而风不止,不料邻国日本对中国大陆却始终有觊觎之心。日本岛内形势的变化使得明朝即将被日本拖入战火。万历二十年,日本出兵攻占朝鲜、矛头直指
中国,朝鲜既是明朝的属国,而日本侵占的目的又意在中国,在朝鲜
李氏王朝的请求下,万历君臣一致决定出兵朝鲜、抗日援朝,四百年前的第一场中日战争即将打响。
《百家讲坛》栏目邀请江西师范大学方志远教授为您讲述《万历兴亡录》第十六集《朝鲜告急》。
17将军百战死
在明朝与
女真人数十年恩怨纠葛的过程中,关外的
辽东战场成就了著名的
李成梁李氏家族。不仅
李成梁自己位列总兵,他的诸子均在军队担任要职,其中最著名的便是
李如松。万历二十年,日本出兵侵占朝鲜、意在挑衅明朝,万历君臣一致同意出兵抗日援朝。在最高统帅的任命上,万历皇帝力排众议坚决支持
李如松。在朝鲜问题上,明朝方面有着多重顾虑,出国作战毕竟不同于国内平叛,在道义上需要做更多的考量,而李氏父子一门独秀、又是朝鲜族人,更难免被猜忌。但万历皇帝表现出了难得的理智和清醒,不仅果断出兵,且力挺
李如松。
数万明军将士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赴朝鲜半岛对日作战,中日双方在平壤进行了激烈的较量,明军大获全胜,充分体现了
李如松的大将之才和明军的军事素质。日军连夜仓皇而逃,如果明军在此基础上一鼓作气乘胜追击,把日本侵略者一举赶出朝鲜半岛也是可能的。但历史无法假设,
李如松最终没能全胜而归,这场战争也给明朝带来了沉重而深远的影响。
江西师范大学
方志远教授做客《
百家讲坛》为您讲述《万历兴亡录》第十七集《将军百战死》。
18人进我退
明朝万历年间发生的两次抗日援朝战争,不仅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前后长达七年且战果未明。这次对外作战给当时的明朝提出了新的问题:如何吸取战争的经验教训以及如何应对外来势力的挑战。十五世纪末,随着新大陆的发现,人类历史的进程发生革命性转变,世界各国真正联系在了一起,明朝也不由自主地被卷入了历史的洪流。公元1601年,意大利传教士
利玛窦来到
中国,让万历君臣第一次感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惊奇,以及人类不同种族之间的差异。
利玛窦把余生留给了陌生的东方世界,从此明朝的北京多了一道传教士的风景线。
公元十六世纪,新大陆的发现改变了世界政治与经济的格局,西方殖民主义者开始向外扩张,你争我抢。万历十六年,即公元1588年,英国海军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从此称霸海上。正当西方国家纷纷“走出去”之时,承平日久的明朝迎来了各怀心思的不速之客。此间,葡萄牙人来到
中国并占据澳门。而大量的传教士也来到北京,一方面传播基督教,另一方面传播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而明朝人把先进科技视为奇技淫巧,把出使海外视为劳民伤财,这其中既有客观条件的制约,更深层次的是思想观念的禁锢,乃至于不同文明间的差异。到明朝万历年间,西方人大量到来,而此时
矿监税使正搜刮民财,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万历皇帝也有了“走出去”的想法,那么明朝的这次“走出去”却成为一次耻辱的外交。
《百家讲坛》栏目邀请江西师范大学方志远教授为您讲述《万历兴亡录》第十八集《人进我退》。
家事国事天下事
在明朝万历年间,针对官场的腐败,人心的涣散,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强大的舆论势力,他们讽议朝政,裁量人物,试图通过他们的努力来唤醒国人。中国自古以来都不乏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人,他们或埋头苦干、拼命硬干;或为民请命、舍身求法,他们一直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而万历年间的脊梁就是这股舆论势力的发起者——
顾宪成和他的东林同道们。
出生于南直隶无锡的
顾宪成科场得意,曾经高中南闱的“解元”,步入官场后不畏权势,实心办事,得罪高层被贬官,但又因为在地方上政绩突出而被重新启用。
顾宪成在官场的沉浮既证明了他的能力,同时也说明了官场内部有着不同的声音。回到朝中后,
顾宪成在吏部有了新官职,吏部文选司的郎中因为拥有人事权而极其重要,顾宪成的新职位注定了他要挑战的是真正的当权派,顾宪成当然不会屈从于权威。水至清则无鱼,
顾宪成把自己视为天下舆论的代言人,而向庙堂发起攻击,浑浊的官场无法容忍顾宪成的清高,他的存在成为整个官僚集团的掣肘,顾宪成只能孤独地离开。
顾宪成被罢官后,回到了人文荟萃的无锡老家,曾经的顾解元即将从这里开启他新的人生。他在无锡的
东林书院兴办起了讲学中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与靠巴结权贵生活的“山人”不同,
顾宪成曾经身处明王朝的权力中心,他深知,如果仅靠活跃于各地书院的“在野党”,舆论的影响力虽大,但实际效果毕竟有限,而一旦有权力核心人物的参与,他们的所谓“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才有了真正的意义与价值,那么顾宪成该去哪里寻找自己的知音呢?
《百家讲坛》栏目邀请江西师范大学方志远教授为您讲述《万历兴亡录》第十九《家事国事天下事》。
明朝的“国殇”
明朝万历中期,聚居于辽东地区的女真部族在白山黑水间崛起,建州女真部努尔哈赤的祖父与父亲,在明朝和女真的一次战争中意外殒命,杀父之仇促使努尔哈赤决心反明,他以“十三遗甲”起兵,带领兄弟们在女真部族中鏖战,统一了建州女真并征服了海西女真,实力逐步壮大。而此时的明朝百姓正遭受万历皇帝派出的
矿监税使荼毒残害。而万历朝廷对于努尔哈赤部族的状态并非一无所知,但文官们除了“寒心”之外,兵部的态度却是没有态度,这就放任了努尔哈赤的坐大。明朝兵力在削弱,女真的实力在崛起,此消彼长中,努尔哈赤成为了明朝真正的敌人。
明朝万历四十四年,即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定都
赫图阿拉,建立“
后金”政权,正式与明朝对抗,随即誓师攻打明朝一举拿下
抚顺,女真各部的统一和政权的建立,成为明朝一个巨大的威胁。
女真人亦兵亦农的生产方式,使得他们拥有强大的作战能力,一旦出兵便迅速得手。
抚顺的溃败让万历君臣惊讶不已,
辽东离京师近在咫尺,关外的战火成为明朝眼前一个巨大的烦恼,万历君臣派兵十万对抗努尔哈赤,朝廷急切地想速战速决,但有粮草以及气候的不利原因,经过约一年的备战,
杨镐率领明军正式攻打
后金都城
赫图阿拉。此次出兵兵分四路,而这四位主将均是万历朝有名的将领,战功卓著,此次联手实力强大。但明军由于指挥不当,配合失利,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五天之内,数万明军在
萨尔浒几乎全军覆灭。兵败
萨尔浒,成为明朝的“国殇”,丧钟已经敲响,明朝从此再没能阻挡努尔哈赤的铁蹄。
《百家讲坛》栏目邀请江西师范大学方志远教授为您讲述《万历兴亡录》第二十集《明朝的“国殇”》。
最后的解脱
在明朝万历皇帝亲政的三十多年时间里,朝廷有将近二十年纠缠于立太子的“国本”问题,随后整个国家又陷入
矿监税使的搜刮荼毒之中,举国上下朝野议论、民怨沸腾。到了万历后期,军事上出现了平定蒙古
哱拜、四川播州和抗日援朝的“三大征”,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与此同时,关外的
女真人正迅速崛起,而明朝国力已难掩颓势,最终在万历四十七年数万明军大败于
萨尔浒,敲响了明朝灭亡的警钟。而此时,万历皇帝也即将走到生命的终点,万历皇帝一生对郑贵妃钟情专一,但他对郑贵妃的爱却成为折腾国家的元凶。由于争夺
皇储失利,万历皇帝不得不用大量的财富来弥补;郑贵妃拼命为儿子和郑氏家族争夺利益,金银易得,但梦寐以求的太子位却始终可望而不可即,因为万历皇帝的母亲
李太后以绝对的个人权威和长寿,一直守护着太子
朱常洛。直到福王朱常洵不得不离开京城去就藩,
李太后才在万历四十二年去世,享年七十七岁。
太后去世、
福王离开,一切似乎已经归于平静,但是谁知在福王之藩后第二年,皇宫中发生了离奇的“
梃击案”,有陌生男子竟能闯入宫中企图谋害太子,这个恶性案件虽然没有对太子造成巨大的危害,但对于政局的波动是无可置疑的,郑氏家族再一次成为矛头所向。郑氏家族惹的祸逼迫万历皇帝不得不公开作秀,最终郑氏家族与
福王的政治阴谋只能成空。此后,郑贵妃又为自己谋得一个皇后的名分,但王皇后始终稳居正位,最后与万历皇帝先后三个月去世。
万历皇帝
朱翊钧出生于公元1563年,卒于公元1620年,在位四十八年,死后葬于北京昌平
天寿山明十三陵定陵,庙号“明神宗”。一生苦命凄凉的
皇太子之母
王恭妃在数年后去世,由其孙天启皇帝追封为皇后,与万历皇帝元配王皇后一同陪葬定陵。
万历皇帝的定陵地宫于1956年发掘,是明十三陵中惟一开放的陵寝地宫。从地宫出土的冠冕华服中,我们能窥见四百年前的皇家气度。万历皇帝平静地离开,却留给了子孙一片破败的山河,二十四年后,
女真人最终策马入关,挥刀南下,终结了明王朝的历史。在一段历史落幕之时,我们又能从兴与亡的叹息间读懂什么呢?
《百家讲坛》栏目邀请江西师范大学
方志远教授为您讲述《万历兴亡录》第二十一集大结局《最后的解脱》。
同名目录
第一讲 老世宗、小世宗
第二讲 新首辅、旧首辅
第三讲 事情怕就怕认真
第四讲 棍棒与道义的较量
第五讲 是非张居正
第六讲 明朝从此无海瑞
第七讲 “词宗先生”戚继光
第八讲 天地之间尽“山人”
第九讲 一场欢喜一场愁
第十讲 皇帝染上“酒色财气”病
第十一讲 “飞语山人”乐新炉
第十二讲 都是作秀惹的祸
第十三讲 打虎英雄落平阳
第十四讲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第十五讲 知足者常乐
第十六讲 “异端”的下场
第十七讲 矿监税使遍天下
第十八讲 小人物大英雄
第十九讲 祸起辽东
第二十讲 朝鲜告急
第二十一讲 血战平壤
第二十二讲 人进我退
第二十三讲 家事国事天下事
第二十四讲 明朝的“国殇”
第二十五讲 最后的解脱
附录
明代纪年表(1368—1644)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