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V轰炸机是指英国维克斯公司的“勇士”(
Valiant)、阿芙罗公司的“火神”(
Vulcan)和汉德利·佩奇公司的“胜利者”(
Victor),与二战时一样,英国空军之所以要同时装备3种同级别的轰炸机,是出于降低使用风险的考虑,如果其中之一出现严重问题也不会明显削弱轰炸力量。
经过两次大战的消耗,英国元气大伤,加上各殖民地纷纷独立,使得曾经的“
日不落帝国”风光不在,综合实力明显下降。二战初期,英国一度孤军奋战,急需美国援手,在后者参战后也要配合美军组织战略轰炸和地面反攻。二战结束后,英国继续与美国结盟,并积极参与北约组织的建立,以抗衡苏联和东欧集团。虽说失去了全球霸主的皇冠,但英国仍要保留足够的军事力量维持自己的国际地位和海外利益,其中空中力量仍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吸取了一战后因大规模裁军而削弱实力的教训,英国在二战后注意保持空军的兵力结构,像战时装备的重型轰炸机有的经改装后还一直服役到1960年代初。
即使在与美国的紧密同盟关系中受益匪浅,英国作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仍谋求相对独立的战略角色,继续发挥国际影响力。而随着核武器和远程运载工具的出现,英国本土受到直接致命打击的威胁比以往更为严重,因此也要具备核威慑与核反击的能力。二战尚未结束时英国就开始秘密发展核武器,随后又制定了研制核炸弹以及新型轰炸机的计划,由1947年成立的英国国防研究政策委员会主导进行。该委员会经研究后认为,核炸弹的尺寸应在直径1.5米、长度7.6米以内,以此决定载机弹仓的大小。而轰炸机要采用4台
喷气发动机,达到时速925千米、航程5600千米、升限15000米的技术指标,可携带4.5吨重的“特殊炸弹”,不需自卫武器就可凭借高空高速性能突破敌方的拦截。
当时有6家英国飞机厂商参与了新型轰炸机的竞标,提交的设计方案中不乏相当超前的构想。经过技术验证和对比评估,最终是维克斯公司的“勇士”(Valiant)、阿芙罗公司的“火神”(Vulcan)和汉德利·佩奇公司的“胜利者”(Victor)被选中,这就是著名的“三V轰炸机”或称V级轰炸机。与二战时一样,英国空军之所以要同时装备3种同级别的轰炸机,是出于降低使用风险的考虑,如果其中之一出现严重问题也不会明显削弱轰炸力量。
这3种各具特色的中程战略轰炸机在1950年代先后试飞成功并开始服役,包括原型机在内总产量分别为:“勇士”107架,“火神”136架,“胜利者”86架。与此同时,英国的核武器研制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1952年成功进行了第一次核爆炸试验,成为继美苏之后第三位核俱乐部成员,代号“蓝色多瑙河”的第一代核炸弹也在一年后开始交付英国空军
轰炸机司令部。1955年1月1日,装备“勇士”的第一个V级轰炸机中队正式成立。次年10月11日,一架“勇士”在南澳大利亚的马拉林加完成了首次空投核弹并成功引爆的试验,标志着英国具备了独立实施核打击的实际能力。此后,英国还在太平洋中部进行过多次大当量氢弹空投爆炸试验,进一步验证轰炸机及机载核武器的威慑力。这一系列核试验也重振了英国人的自信心,巩固了其大国地位,向国际社会表明英国并非只是躲在美国
核保护伞下的“小跟班”。
在冷战早期,英国力图建立一支规模较小但独立有效的核反击力量,特别强调
战略轰炸机的快速反应能力,处于战备执勤中的轰炸机在接到警报15分钟后即可起飞,用核武器攻击东欧和苏联的重要城市或前线的装甲集群,发起北约的第一波核打击。然而从长远看,英国既无力像美苏那样建立陆海空基三位一体的完整核武库,也难以完全自主地持续发展核武器,只是借此争取到较为有利的条件,促使美国同意提供更全面的核合作。从1958年起,英美两国的核关系日益密切,包括让美国的
中程弹道导弹和核潜艇进驻英国、两国合作研制新型机载核武器等。英国独立建设核力量的时代实际上很快就结束了,这也影响到其战略轰炸机的后续发展。
随着战斗机和
地空导弹性能的不断提高,V级轰炸机想凭借高空高速能力突破华约组织严密的防空体系愈发困难,英国空军不得不从1963年开始让它们改用低空突防策略。然而即使陆续升级了
机载电子设备和武器,V级轰炸机的整体性能仍改进不大。此外核武器的小型化也让轻型轰炸机或航母舰载机具备战术核攻击的能力,进一步降低了V级轰炸机的使用价值。1968年,英国的“决心”级战略核潜艇开始下水服役,可携带16枚美国“北极星”潜射弹道导弹(核弹头由英国自制),这种隐蔽性更好、攻击力更强的平台一跃成为承担核反击重任的中坚,英国也确定了以海基为主、空基为辅的核威慑体系。
雄踞不列颠天空的V级轰炸机逐渐沦为尴尬的配角,尽管它们被赋予发起空中核打击的职责,但更多的是在执行常规性质的任务。其中,“勇士”最早获得了参加实战的机会。在1956年英法为夺回苏伊士运河控制权而对埃及采取军事行动的
第二次中东战争期间,英国出动49架次“勇士”用普通炸弹轰炸了埃及的多个机场。此后,有两个中队的“勇士”被改装成
空中加油机,可支持其它V级轰炸机执行不间断的远程飞行任务,另有两个“勇士”中队分别改为电子对抗和照相侦察用途。但由于频繁进行低空飞行加剧了机体疲劳程度,“勇士”轰炸机接连出现安全问题,而维修保养又代价高昂,被迫从1965年1月起全面停飞。
“勇士”过于短命使得英国空中力量出现了不小的缺口,英国空军只得让“胜利者”来填补。同样是不适应低空飞行的强度要求,最终有多达55架“胜利者”被改装为
空中加油机,8架改成侦察机,直到1982年的马岛战争和1991年的
海湾战争时还在使用,提供作战支援服务,1993年底才全部退役。而“火神”的大三角翼结构较为坚固,因此大多得以保留轰炸能力,但也以常规战术轰炸为主,有5架“火神”在马岛战争时执行过远程空袭任务。此外,也有9架“火神”被改作侦察用途,6架被改装为加油机,不过到1984年也全都黯然退场了。
在冷战期间,英国奉行“最低限度核威慑”的政策,这既是自身实力所限,也是因其与美国的特殊关系而决定的。既要承担北约防务重任,又要维护自己的海外利益,核力量与常规力量并举使得英国不堪重负,1970年代末国内甚至激起了单方面放弃核武器的呼声。当
战略核潜艇基本上可以满足需要后,还要维持一定数量且性能一般的专用核轰炸机就显得多余了。而“闪电”空地核导弹和TSR.2超音速攻击机等项目的中途夭折,更凸显出英国在发展空基核力量上受制于人与力不从心的窘境。V级轰炸机在执行常规作战任务时并没有多少突出表现,改装成加油机和侦察机也只是权宜之计,有更好的替代者出现时自然难逃谢幕的命运。
冷战结束后,核大战的阴影渐渐消退,西方的经济形势却不容乐观,削减核武库成为现实的选择。1998年最后一批战术核炸弹退役后,英国就完全放弃了从空中投射核武器的能力。即使最近在伊朗和朝鲜核危机持续紧张之际,英国政府也只强调要保持和更新潜射核武器应对可能的威胁。今后,人们只有通过航空博物馆或航空展来重温英国
战略轰炸机曾经的辉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