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粘
传统美食
三不粘,又称三不沾、桂花蛋,是由鸡蛋、淀粉和糖与水混合制成。其不仅色泽金黄,而且味道鲜美。更神奇的是它不粘盘子、筷子和牙齿。所以叫“三不粘”,其色泽金黄,鸡蛋又嫩又甜,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特别适合老人和幼儿食用。
历史起源
“三不粘”的身世在厨界一直是个“谜”,坊间传闻大致有几种。
一说是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路过河南安阳,在一位县令家里品尝过,甚是喜爱,又因其不粘筷子、不粘盘子、不粘牙齿,赐名“三不粘”,此后成为清宫御膳
另一说是清光绪年间,一位民间厨师与御厨比赛难分高下,慈禧出题想吃看着焦黄,入口爽滑,不用嚼就能咽的食物。民间厨师遂做出了这道“三不粘”。又因民间厨师来自山东福山,“三不粘”便成了鲁菜中的一道名菜。
再一说是“三不粘”也称“三不沾”,是四川省自贡市的地方名点,相传,因不粘盘子、不粘筷子、不粘牙齿,这款产自西南的甜点被清朝乾隆皇帝赐名“三不沾”,并被带回紫禁城成为清廷御点。
另一说是,宋朝时,在陆游母亲六十寿辰这天,陆家宾客盈门,摆了九桌宴席,十分热闹。陆母想叫儿媳在客人面前出丑,吃饭间,忽然当着众人提出:“今天我想吃说蛋也有蛋,说面也有面,吃不出蛋,咬不着面;是火烧,用油炸;看着焦黄,进口松软;瞧着有盐。尝尝怪甜;不粘勺子不粘盘,不用咬就能咽的食物。”唐琬心理明白,婆婆是在为难她,好让人看她笑话。她二话没说,走进厨房。在面盆里打了几个鸡蛋,再将鸡蛋黄加入淀粉、白糖、清水,用筷子打勺,过细罗。炒锅添入熟猪油,置中火上烧热,倒入调好的蛋黄液,迅速搅动。待蛋黄液成糊状时,一边往锅中徐徐加入熟猪油,一边用勺不停地搅拌,蛋黄糕变得柔软有劲,色泽黄亮,不粘炒锅,一会儿功夫就做好了。客人们一看,合乎要求,一尝,更是口感酥软,甜咸适宜,都夸唐琬心灵手巧。这个菜一不沾盘,二不粘勺,三不粘牙,清爽利口,因此大家给它起名叫“三不粘”。
风味特点
1、“三不粘”即不粘牙、不粘盘、不粘勺。
2、“三不粘”所用主料鸡蛋黄,营养丰富。
3、此菜黄艳润泽,呈软稠流体,似糕非糕,似粥非粥,绵软柔润,滋味香甜。
菜品制作
成菜特征
对“三不粘”的质量,有“四不”、“三看”,讲究一个“滑嫩”。
四不:不紧、不粘、不出油、不汪水。
三看:一看色二看形三看味。
色:金黄带亮,火色均匀,不生不煳。
形:外形饱满有张力,无结块,无疙瘩。用勺一舀,不流不散不板。
味:味道浓香沙甜,油而不腻,口感爽滑细嫩,略有咬劲。吃完之后只剩下一个空盘和满口甜香便是好手艺。
食材原料
制作方法
做法一
食材
鸡蛋黄150克、白糖100克、化猪油150克、绿豆粉50克、香油少许、清水200克。
步骤
食材
鸡蛋黄 12个、白糖 250克、干淀粉 150克、熟猪油 100克。
步骤
烹制关键
1、用新鲜鸡蛋,不能有一点蛋清。绿豆淀粉洁白、劲大适作此菜。
2、顺一个方向调打,不然蛋白质分子排列混乱,菜不易成功。
3、此菜火候要求掌握好,要做到大火熬至糊状,中小火推搅炒,双手并用,一手搅炒,一手淋油,一刻不闲,至少要搅炒四五百下。颜色由淡黄至浅黄转成土黄色,蛋黄与猪油、淀粉溶为一体,一般炒8至9分钟才算成功。
4、炒此菜易粘锅,要随时用炊帚擦净粘在锅边的蛋液,还可熬至糊状时,换锅炒。
食材
鸡蛋12个、花糖 15克、白糖 200克、山楂糕丁 100克、熟猪油 150克、湿淀粉 40克
步骤
烹制关键
1、必须选用上好淀粉(即绿豆淀粉),才能制成“三不粘”。
2、炒糊,顺同一方向搅动,使蛋黄、油和生粉充分乳化,至颜色嫩黄,不粘锅时出勺。
营养价值
鸡蛋营养丰富,除蛋白质、脂肪外,钙、磷、铁及维生素A含量也不少,对成长期的儿童和病后体弱者非常适宜。蛋黄内还含大量卵磷脂,对软化血管有一定功效。但蛋黄胆固醇含量高,心脑血管病患者慎食。
参考资料
三不沾怎么做.豆果美食.
三不沾 - 美图自贡 -.自贡市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22 22:40
目录
概述
历史起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