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通俗演义》是1980年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罗贯中。今见最早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明嘉靖本。
《三国志通俗演义》,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著的中国第一部
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三国演义》成书之后,又经后人多次增删、整理。保存下来最早的完整和比较完整的刊本有两部:明嘉靖壬午(元年,1522)本和叶逢春刊本。《三国志演义》未见抄本传世,海内外现存30多种明刊本中以嘉靖本为最早,前有庸愚子
蒋大器写于明弘治甲寅(1494)仲春的《序》和修髯子张尚德写于嘉靖壬午(1522)的《引》。
今见最早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明嘉靖本。嘉靖以后,明清两代刻本约有十余种,这些本子的文字,都有不同程度的修改,相对于以后各种刻本来说,该版本比较接近原著面貌。197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影印本是以
上海图书馆藏本为底本,并用
甘肃省图书馆藏本配补而成。
《三国志通俗演义》为明嘉靖壬午本《
三国演义》,全书24卷,240回,由民间长期流传的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编成。早在唐末,三国故事已在民间流传。
李义山《
骄儿诗》即云:“或谑张飞胡(大胡子),或笑邓艾吃(口吃)。”到了北宋,出现了专讲三国分立故事的说话人。元朝又出现了许多搬演三国故事的杂剧,并且出现了一部《
三国志平话》,这部平话从黄巾起义开始讲到西晋的统一,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元末明初,
罗贯中在前人的基础上,又运用
陈寿《
三国志》和
裴松之《注》的历史资料,编撰出《三国志通俗演义》。这部通俗演义一问世,便出现许多刊本。清康熙年间,
毛宗岗加以修改,使小说的文字内容更加完整,称为“第一才子书”,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120回本的《三国演义》。毛本一出现,嘉靖本反而湮没无闻了。
罗贯中(约1330—约1400),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
太原人,一说
钱塘(现在浙江杭州)或庐陵(现在江西吉安)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
宋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
隋唐两朝志传》《
残唐五代史演义》《
三遂平妖传》、和
施耐庵合著的《
水浒传》、代表作《三国演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