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学寺
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三学寺
三学寺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燕都街道狼山东麓。寺院始建于辽代,原址位于兴中府(辽宁朝阳)城西。金朝大定七年,迁建于辽代祥峦院废址处,即今狼山东麓,同时成立千人寺邑供养僧徒,今存三学寺碑(辽宁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记其事。
历史沿革
三学寺之得名,源于佛教的戒学(根据大小乘的不同,有五戒八戒二百五十戒等)、定学(禅定,摈除杂念专心致志观悟四谛)和慧学(有厌、无欲、见真),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唐代,有资料称“三学”之说为玄奘所创。寺内现存的金代三学寺碑(辽宁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记载:“三学者其来远矣,爰自于唐肇起之也。”此“三学”概括了全部佛教教义,可以理解为是学习佛教的人必须遵守的基本规矩。
辽朝时期,始建三学寺于兴中府城西。兴中府选择德行清高的僧人为主持,并举荐全境内佛学优秀者为三宗法师。受举荐者,必先经官府指派的官员从三藏经书中出题进行考试,录取前三名,分别任命为三宗法师。三宗法师负责向僧众讲授经律论,进而启迪戒定慧三学(“经律论者,戒定慧之法耳”)。
金灭辽期间,兴中府西的三学寺毁于战火。
金朝时期,因寺庙焚毁,三学法师与僧徒不得不寄居于私院传法。大定五年(1165年),高思廉出任兴中府尹,出游狼山,见有辽祥峦院废址,乃与三学法师商议,将三学寺迁建于狼山。遂将僧徒安顿于此,并建千人寺邑供养。今存三学寺碑记其事。
金代以后,三学寺几度兴废,上世纪末仅余寺院基址和三学寺碑一座。
2002年,经住持仁超法师申报并筹资,开始寺院修复工程。历时8年,至2009年基本完成了整个寺院的修复,并被朝阳市民族宗教委员会批准为合法的佛教活动场所。
2009年4月26日,三学寺隆重举行了大雄宝殿揭匾暨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亦称“三如来”、“横三世佛”)开光庆典法会。
寺院规模
修复后的三学寺虽然与金大定五年所建的三学寺不甚统一,但基本上是仿辽金建筑的总格局,椽檐等为仿木结构,斗拱皆彩绘。
大雄宝殿高18.34米,面展30.5米,进深18.5米,总建筑面积564平方米,坐北朝南并偏西5°,坐落在金代三学寺遗址的后侧上方。整个金代三学寺基址以大厅的形式被合理地罩护起来,暂时覆盖于地下,待将来条件成熟,可将金代三学寺遗址重新展现于地表,把整个大厅变为金代佛教文化展厅。大厅的顶部,就是今大雄宝殿前平台。出于长远考虑,新修的整个大雄宝殿的地面高出三学寺原地表3米余。这就形成了上下两殿,上为释迦牟尼佛的大雄宝殿,下为地藏王菩萨的地藏殿。
沿踏步蹬阶而上,就步入了大殿前平台,平台与踏步的边缘用56根汉白玉雕柱和54块汉白玉雕板以铆榫结构建成护栏,规整洁净,把三学寺建筑衬托得更加肃穆庄严。
地理信息
三学寺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燕都街道狼山东麓。
参考资料
千年古刹三学寺今昔.朝阳历史文化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2 16:20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