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尖叶猪屎豆(Crotalaria micans Link)是豆科、猪屎豆属草本或亚灌木。茎枝圆柱形,粗壮,各部密被锈色贴伏毛。托叶线形,极细小,宿存或早落;叶三出,小叶质薄,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先端渐尖,具短尖头,基部楔形,顶生小叶较侧生小叶大,两面叶脉清晰。总状花序顶生,有花20-30朵;苞片细小,线形,早落;花萼近钟形,五裂,萼齿阔披针形,与萼筒近等长,密被锈色丝质柔毛;花冠黄色,伸出萼外,旗瓣圆形。荚果长圆形,幼时密被锈色柔毛,成熟后部分脱落,花柱宿存。
形态特征
草本或
亚灌木,体高约2米;茎枝圆柱形,粗壮,各部密被锈色贴伏毛。
托叶线形,极细小,宿存或早落;叶三出,柄长2-5厘米,小叶质薄,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先端渐尖,具短尖头,基部楔形,长4-7 (-10) 厘米,宽2-3厘米,上面仅中脉有毛,下面略被短柔毛,顶生小叶较侧生小叶大,两面
叶脉清晰,侧脉8-15对,小叶柄约2毫米。
总状花序顶生,长10-30厘米,有花20-30朵;
苞片细小,线形,早落,
小苞片的形状与苞片相似,生花梗中部以上;花梗长5-7毫米;
花萼近钟形,长7-10毫米,五裂,萼齿阔披针形,与萼筒近等长,密被锈色丝质柔毛;花冠黄色,伸出萼外,旗瓣圆形,直径约14毫米,先端圆或微凹,基部具胼胝体二枚,垫状,翼瓣长圆形,长13毫米,龙骨瓣中部以上弯曲,几达90度,长约10毫米。
荚果长圆形,长2.5-4厘米,径1-1.5厘米,幼时密被锈色柔毛,成熟后部分脱落,花柱宿存;果颈长2-4毫米;种子20-30颗,马蹄形,成熟时黑色,光滑。花果期5-12月间。
近种区别
三尖叶猪屎豆与
圆叶猪屎豆(学名:Crotalaria incana L.)的区别:茎被贴伏短柔毛;小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4-7(-10)厘米,宽2-3厘米。
生长环境
生长在海拔50-1000米的路边草地或山坡草丛中。喜温暖,耐寒、耐瘠、耐割力强,不耐霜雪。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在沙土或重黏土中均可生长,但最适宜于红壤。
分布范围
原产美洲,分布到非洲、亚洲热带、亚热带地区。
原产地:多民族玻利维亚国、巴西(圣卡塔琳娜州、罗赖马州、伯南布哥州、马托格罗索州、亚马逊州、阿克里州、巴伊亚州、南马托格罗索州、米纳斯吉拉斯州、北里奥格兰德州、里约热内卢)、哥伦比亚、刚果民主共和国、多米尼克、厄瓜多尔、法属圭亚那、瓜德罗普岛、圭亚那、马提尼克岛、墨西哥、蒙特塞拉特、尼加拉瓜、巴拿马、秘鲁、圣基茨和尼维斯、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
存在不确定:阿根廷、巴拉圭、乌拉圭。
引种地:澳大利亚、孟加拉国、中国、斐济、印度、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苏门答腊岛)、马达加斯加、马来西亚、尼泊尔、纽埃、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斯里兰卡、泰国、美国(夏威夷群岛)。
栽培或逸生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育植技术
播种前,要适当整地,细碎土壤,并用温水浸种几小时后晾干播种,以提高发芽率。一般3-5月播种,株行距50厘米×50-80厘米,每穴播5-6粒,或者行距1米条播,每公顷用种子约3.75千克。播后5-6天出土。宜在胶园、果园、茶园主作物行间间种,穴播、条播均可。
播时要施基肥,一般每公顷施有机肥7500-15000千克、过磷酸钙150-225千克(即每穴施基肥约0.5千克)。据调查,种植时施基肥1500千克/公顷以上的,长势好,绿肥产量高,每公顷年产绿肥达27000千克;不施有机肥的幼苗长势差,逐渐变黄,产量较低。一般播后1个月左右除草一次,并做好补苗、补种工作,同时每公顷适当追施含氮化肥2.5-5千克,以促幼苗生长。如杂草生长茂盛,封垄前必须进行第二次除草。
病虫防治
三尖叶猪屎豆易患的病害为
小叶病(病毒病),病株叶片黄色,矮小,最后整个植株枯死。一旦发现患有该病,应即拔除病株并烧毁,以免传播。虫害主要是在花期为害,荚期有
豆荚螟为害,可用40%
氧化乐果乳剂溶液防治。
主要价值
全草入药。中医: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抗肿瘤;主治跌打损伤等。壮医:通龙路、清热毒、祛湿毒;主治林得叮相(跌打损伤)等。
茎叶柔嫩,且成灌木状,羊喜采食。
产量高,肥分中等,是一种良好的绿肥作物。据分析,鲜茎叶含氮0.46%、磷0.061%、钾0.59%,一般每公顷产鲜茎叶30000千克,相当于硫酸铵690千克、过磷酸钙108千克、氯化钾348千克,可作橡胶树、果树、茶树等作物种植园的绿肥压青材料。它是高秆绿肥,可在幼龄茶园间作,既能解决幼龄茶树的临时遮荫问题,提高保苗率,又能提供茶园的压青材料,并促进茶树速生快长,提早收获。
保护现状
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0年 ver 3.1)——无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