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药槟榔(学名:Areca triandra Roxb. ex Buch.-Ham.)是棕榈科、槟榔属的常绿丛生灌木植物。茎丛生,高可达3-4米或更高,具明显的环状叶痕;叶羽状全裂,下部和中部的羽片披针形,镰刀状渐尖,上部及顶端羽片较短而稍钝,具齿裂;佛焰苞革质,花序和花与槟榔相似;果实卵状纺锤形,顶端变狭,具小乳头状突起,果熟时由黄色变为深红色;种子椭圆形至倒卵球形,胚乳嚼烂状,几无涩味,胚基生;花期春季;果期8-9月。
形态特征
茎丛生,高3-4米或更高,直径2.5-4厘米,具明显的环状叶痕。叶羽状全裂,长1米或更长,约17对
羽片,顶端1对合生,羽片长35-60厘米或更长,宽4.5-6.5厘米,具2-6条肋脉,下部和中部的羽片披针形,镰刀状渐尖,上部及顶端羽片较短而稍钝,具齿裂;
叶柄长10厘米或更长。佛焰苞1个,
革质,压扁,光滑,长30厘米或更长,开花后脱落。
花序和花与槟榔相似,但雄花更小,只有3枚雄蕊。果实比槟榔小,卵状纺锤形,长3.5厘米,直径1.5厘米,顶端变狭,具小乳头状突起,果熟时由黄色变为深红色。
种子椭圆形至倒卵球形,长1.5-1.8厘米,直径1-1.2厘米,胚乳嚼烂状,几无涩味,胚基生。果期8-9月。
生长环境
喜温暖湿润、半荫蔽背风的生态环境,较耐阴,不耐寒,适宜疏松肥沃、排水性良好的砂质酸性土壤中生长。
分布范围
三药槟榔原产于印度、中南半岛及马来西亚,分布于中国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云南等省地。
繁殖方法
繁殖方式一般为播种繁殖和分株繁殖。
播种
在中国华南地区,可在三药槟榔果实成熟后,采收果实,取出种子,随采随播进行有性繁殖。苗床可用土陶花盆。基质可用森林腐叶土3份、山泥土3份,砂质菜园土2份、腐殖土2份配制。用这些材料配制的培养土,是一种富含有机质的酸性砂质土,疏松肥沃,宜于三药槟榔幼苗的生长。为了减少病虫害,其基质最好用40%的
福尔马林100倍的水溶液喷酒消毒,再用塑料薄膜覆盖,密封24-36小时后,推开晾晒,待药液完全挥发后,再经整细过筛,装入苗床备用。播种时,将基质刮平压实,再把准备好的新鲜种子,均匀地播种在苗床内,覆土以盖住种子为宜。然后把苗床浸于大容器中,让整个基质充分吸足水分,苗床上覆盖玻璃,把花盆置于温暖的地方,促进种子萌发。三药槟榔播种后,要加强水分和温度的管理,经常检查土壤墒情,随时补充水分,保持基质湿润。苗床的温度控制在22-25℃,加强通风透气。三药槟榔新鲜种子发芽率高,在保证温度、湿度和通气良好的情况下,一般要3个月左右的时间,种子的胚芽才开始萌发,当幼小苗株破土而出时,要揭去覆盖物,使其见光透气。真叶出现后,要加强肥水的管理,促进幼苗健壮成长。但要注意,刚刚出土的小苗,要放在湿润而又半荫蔽的环境中莳养,避免强阳光直射。春季,可将幼苗移至露地苗床,扩大株行距。夏季要在苗床上搭设荫棚,保护好幼苗的叶片使之健壮生长。三药槟榔的幼苗培育2-3年后,便可根据需要,作定植栽培。
分株
三药槟榔属于丛生状生长的植株。一般经过4-5年的栽培,母株周围便会萌发蘖芽,这些蘖芽再经1年及其以上的生长,基部能长出生活根。莳养者便可根据植株的长势和繁殖需要,将其全株挖起,别去附着土,露出所有根系,再按植株生长的缝隙,用锋利快刀进行切割,分成若干小株丛,切口涂抹硫磺粉或洁净草木灰,对刀口进行消毒处理,最后进行分株苗栽培,成活后便是一棵完整的植株。三药槟榔分株,宜在植株生长旺盛的4-6月进行。一般华南地区这时的气温,大都能稳定在25℃以上,植株分切栽培后,能迅速生根萌发新芽,只要操作得法,精心栽培,精心管理,植株比原来生长更好。分株苗的栽培,小苗用小盆,2-3米以上的大株,要用特大号瓷质陶盆,栽培时,可用培养土,栽好后第一次把水浇透,以后每天多次向叶片进行雾状喷水,这样既能减少水分蒸发,又能滋润盆土,促进分株苗尽快成活。
栽培技术
在热带或南亚热带,时养者都可根据绿化美化的需要,选择土层深厚,质地肥沃,富含有机质,通透性较好的地方,挖大坑,坑内填足基肥,肥上再填肥沃的砂质土壤,然后带土团挖取苗株植于大坑中央,周围填土压实,第一次的定根水必须灌透,5-7天后再灌一次,植株就能成活,以后便可进行正常管理。
上盆基质
在亚热带地区,大多进行盆栽,时间在春季的3-4月,为了栽培成功,可在头年的秋季,在植株基部周围进行环状挖沟,切断部分根系,促使三药槟榔生长须根。栽培时,挑选大小适宜的瓷质或釉质陶盆。基质可用森林腐叶土2份、山泥土3份、腐殖土2份、菜园土3份配制,配好后充分混合,曝晒数日,整细过筛备用。操作时,先将花盆浸泡数日,清洗干浄,用数块瓦片棚盖花盆底孔,再用碎盆片填于周围,做好排水层,底部先填一层腐熟的干杂肥,或其他干类、油枯粉、过磷酸钙等基肥,肥上再填培养土,栽培时,将植株挖起,剔去多余的附着土,剪除基部老化叶片,将植株植于花盆中央,扶正后填土压实。新栽的植株,第一次的定根水要浇透,花盆置于湿润荫蔽的地方,每天多次向叶片进行雾状喷水,当新叶抽生后,可适当减少浇水量,进行正常的莳养管理。
水肥管理
三药槟榔是一种喜肥植物。每年冬季,可把花盆表面泥土扒开56厘米,或者扒去盆壁内的土壤,沿内壁扒一条沟,施一些腐熟的厩肥和饼类肥料,然后覆盖一层肥沃的培养土。这些固体肥料,随着浇水或下雨而缓慢地渗入土壤中,转换为无机营养元素供植株缓慢吸收。同时,冬季花盆中堆积这种肥料,容易吸收阳光和温度,晚间产生热量有利于三药槟榔冬季的生长。
三药槟榔在整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期,除开花期和三伏天不施肥外,其他时间都可结合浇水,追施有机肥或无机化肥,每十天半月追施一次。营养生长期以氮肥为主,磷钾肥为辅。植株挂果以后改为以磷肥为主、氮钾肥为辅。最好施用农家有机液体肥料,这是一种营养元素较为全面的长效肥,施后土壤疏松肥沃,利于三药槟榔的有效吸收。
温度光照
三药槟榔适宜在25-32℃的温度条件下生长。夏季,三药槟榔肥大的叶片,不能忍受强阳光的直射,否则会灼伤叶片。在6-7月,需要一个半荫蔽、湿润而具散射光照的生态环境,植株才能旺盛生长。因此,莳养三药槟榔,特别现代的高楼层莳养,更应该根据植株的生长习性,为其创造一个适宜生长或基本接近原产地的自然生态环境。春秋冬三季,要有足够的阳光照射,夏季转人湿润的树阴下,或者放在其他半荫蔽的地方,精心进行水肥管理,避免强阳光照射而灼伤叶片。冬季将植株置于南向玻璃窗内,室温控制在15-20℃,使之缓慢生长,以利装饰室内或置于客房观赏。
主要价值
三药槟榔是一种热带或南亚热带繁茂生长的绿阴树种,茎干挺拔强健,枝叶常年青翠,形若翠竹,耐阴性强,挂果期长。既有南国热带风情的优美叶态,又有橙黄、赭红、累累果实的内在情调,是一种极为珍贵的观叶、观花、观果植物。最适宜于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的庭院、公园作绿化美化栽培。其他地区可作盆栽,置于阳台、平台上莳养,开花挂果后,置于室内装饰和观赏。其果实可作为槟榔的代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