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行诗
诗歌体裁
三行诗,是一种微型诗,也叫微诗。而微型诗是一种有着比较严格限制的独立诗体。所以我们把微型诗定义为三行内、一般不超过30字的诗。三行体诗都有人在作。
体裁说明
三行体诗,这种体裁的诗历史上见诸各诗人手笔;其中文艺复兴时期诗人但丁的名著《神曲》便是应用最多三行韵律的诗歌。《神曲》全书一百歌一律用“三行韵律”或“三行连锁押韵法”写成。每个歌都是由三行诗节一环扣一环,连锁接成的长链条。 徐山诗集《为了不惑------徐山短诗1000首》(2004)均由三行诗写成。由诗作者李佰忠参考梨花派的形式,以三行为体裁所持续写的诗,被称为“李佰忠三行体诗”,并通过博客的形式发布在网络上。
另外还有一种诗体:三行情书 可以说是三行诗的一种。
体裁要领
第一、“小小诗”
对于诗的分类历来众说纷纭,尚无定论。但我个人倾向于10行以内为小诗。这也是相当一部分诗家的共识。诗人于沙对此作了这样的综述:“诗评家们,把小诗的建行定在一至十行之内。”(《于沙小诗选》卷首小语,1998年出版)。诗人杨星火主编的专刊小诗的《琴与剑小诗》(1997年创刊),也申明只登1—10行的小诗。微型诗的倡导者穆仁先生在《小诗杂识》一文(刊于1993年《中外诗歌研究》杂志)中为此提出了一点承先启后的理由:“我倾向于十行以内算小诗的看法,为了保持现代口语的自然,为了包容略为复杂的情境,让它超过旧体律诗一两行,对发展现代小诗是有利的。”
而微型诗正是从小诗中分离出来的,这种分离反映了人们认识的精细化,也是诗体创新的需要。所以重庆《微型诗》创刊辞云:“微型诗是从小诗中生发出来的一个分支。由于人们业已习惯的小诗句式是四行的绝句,因此,比小诗更小的微型诗的句式,是一至三行。‘螺蛳壳里做道场’,要求着一种更为精细、精审与精制的艺术营造,同时也开拓了生活与诗的新天地。”
因而,我觉得可以界定1—3行为微型诗,4—10行为小诗。同时,我以为,古诗有所谓起、承、转、合之说,那么1--3行的难以起、承、转、合和4--10行的可以起、承、转、合,本身就给微型诗和小诗提供了不同的抒写空间和表达方式,对于我们无论是从理论探讨上、还是文本创作上推进微型诗和小诗的发展,都是十分有益的。
遗憾的是,尽管小诗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也涌现出了不少精品,其影响力和大众接受面也远远超过微型诗,但从笔者所接触到的资料来看,对小诗的研究还是远远不够的,还没有像微型诗这样出现有影响力的网站、纸刊和比较系统的诗学观念。
第二、独立的诗体
既然微型诗是从小诗中分离出来的,那么就必须把微型诗作为一种独立的、具有自身内在规定性的诗体来看待、来尊重、来创作、来探讨。如同小说可以划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小小说一样,以诗歌长短来划分,诗歌也可以划分为剧诗、长诗、中长诗、短诗、小诗和微型诗。因此, 微型诗,不是长诗的压缩,而是一种独立完整的诗歌文本,是诗歌大家族里的一个成员,是“诗歌王国的微雕艺术”,它和剧诗、长诗、中长诗、短诗、小诗平等地坐在同一条长凳上,只是个头有大小而已。所以,必须首先确立微型诗的“诗体意识”,并在与其它诗体的比较中研究它的理论特征和文本创作。
当然,“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有的人喜欢长诗、短诗,有的人喜欢小诗、微型诗,没有必要强求一律。何况,玩“长枪”的也可以玩“短枪”,耍“小把戏”的同样可以唱“大戏”,完全取决于个人之喜好。这也是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宽容精神。
第三、三行诗
无论一首诗有多少个字数,也无论一首诗排列成多少行,只要多于三行,就不是微型诗。这就是微型诗的“规矩”,这个“规矩”也是微型诗之所以从小诗中脱颖而出,成为一种独立诗体的基本特质。微型诗体,无论是内容、形式,还是写作手法等等的任何探索和创新,都必须在这三行之内的“小天地”寻找自己施展才华的“大舞台”,这是对“自由”的“限制”,唯有这样的“限制”才使微型诗从小诗中脱颖而出,也才确定了它在诗歌王国中作为一种“微雕艺术”、一种独立诗体的地位。离开了这一质的规定性,就根本不可能有微型诗的充分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不能为了三行而三行,把原本不是三行的诗硬性拼凑成三行,而破坏了诗歌本身的节奏、韵律和诗意。比如韩瀚的代表作《重量》:
她把带血的头颅
放在生命的天平上
让所有的苟活者
都失去了——
重量
有人硬是把它“修正”成三行诗:
她把带血的头颅
放在生命的天平上
让所有的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
这种为了“三行”而拼凑“三行” ,导致原诗的节奏和重心大打折扣的态度是不足取的,如同龚自珍病梅馆记》所云,是一种“斫直、删密、锄正”,以致成“病梅”的做法,所以还是“纵之顺之”,符合诗歌内在的节律为好。
诗,应该是生命个体精神世界的自由抒写,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当长则长,当短则短,行于当行,止于当止,不削足适履,该多少行,就多少行。只不过多于三行,就是小诗、短诗甚或长诗了。这应该作为一种严谨的治学精神。
第四、不含标题
没有那一种诗体把标题也计作一行,但标题是构成诗作不可缺少的内容。一篇文章的标题靓丽新颖与否,直接影响着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文章的质量。好的诗题往往是传达诗作主旨、内容和意蕴之神的“眼睛”,用一双动人的眸子和迷人的眼神,给人留下想象和回味的空间。由于微型诗限定在三行以内,标题的恰如其分比起长诗、短诗和小诗更为重要。所以,微型诗更应注重标题的选定和提炼。
第五、是两行
笔者十分赞同穆仁先生的观点:“在微型诗的三种句式中,最基本的句式是二行式。一行、三行只是二行的加减、浓缩与延伸。”
穆仁先生还说:“一行式堪称微型诗的高峰。”比如麦芒的《雾》:“你能永远遮住一切吗?”(1979年第10期《诗刊》),黄淮的《雷》:“每句空喊都炫耀自己的权威”(1980年7月10日《人民日报》),鲁行的《鼠》:“‘富‘起来的都该嘉奖么?”
当然,还有“一字诗”,比如北岛的《生活》,就一个字:“网”,笔者以为,这更是微型诗的“绝唱”,可遇而不可求的。如此有影响力的“一字诗”,是诗人修养、创作才华、个人历练和现实生活、时代需要等等共鸣造成的。
第六、两个不同的概念
在现代新诗中,一行,可以是一句,也可以是半句,甚至是一个词、一个字。所以行不同于句,一行未必是一句,一句也未必是一行。这样的例子在微型诗中也俯拾皆是。
如王尔碑的《墓碑》:
葬你
于心之一隅
我就是你的墓碑了
邓芝兰的《忆》:
一枝很瘦的往事
有幽香
来自淡淡的故人
其中“葬你于心之一隅”、“有幽香来自淡淡的故人”均是一句被断成两行,这种断行造成的停顿更能够表达出诗人的心境。
但微型诗的断行不是“臆断”。断行是一门艺术,对断行的准确把握有助于呈现诗歌内在的意蕴美、节奏美和外在的形式美、建筑美。断行恰到好处,而且加强了诗的音韵之美。如穆仁先生的《流行病》:
流行的最好,流行的时髦。
呵嚏!———这是我刚染上的
其中“这是我刚染上的流行性感冒”一句,分成两行,便有一种结构美和节奏美
又如非马先生的《砖》:
看墙外面
是什么
在这首微型诗中,“看墙外面是什么”原本只是一句,但诗人巧妙地断行,便创设了一种造型美,并且在吟诵的间歇中留下了畅想的大空白。是呵,不满足墙内的狭小地界,外面的大千世界、广阔天地当是怎样的极富魅力。
再如蔡培国的《月》:
一条银色的扁担
这端天涯 那端
故乡
其中“那端故乡”分行置之,的确有一种“那端”真遥远的感觉,诗人的思乡情跃然纸上。
微型诗的断行更不是“断裂”。断行是一种节奏,断行的控制是节奏的控制。断行必须不影响句子的意境,不可以破坏其内在的连贯性。这是一个大原则。譬如柯岩的《焰火———题卜镝画》:
我问:世界上还有什么
比焰火的颜色更多,
邻居的哥哥说:“生活”。
又如麦芒的《档案》:
白纸。黑字
一堆
醒着的历史
这两首微型诗正是将“世界上还有什么比焰火的颜色更多”、“一堆醒着的历史”一句分行,增强了节奏感和形式的美感。可惜有的作者,未能掌握住这个要点,却故意的去玩分行断句的把戏。常常把原来很好的一个句子,活生生地劈成几段,弄得意思不能连贯,这也是不足取的。
诗的分行原本就是诗歌创作的必不可少的技巧之一,尽管每个诗人因为各自理解的不同而有差异,尽管有时候不同的分行可能没有多大差异,但有一点是我们必须追求的,那就是:要尽可能体现出诗歌的内在的节奏美和外在的建筑美。
第七,微型诗可以空行。
空行是诗的分节,微型诗也可因为空行而分为两节。更重要的是,空行不是空白,“空即是色”,“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空行的出现、位置以及与标题行、内容行的前后联系显然非常重要,能够揭示停顿和“留白”处所寓含的深刻意蕴,发出一种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所以,空行的恰当置入,可为微型诗创设出一片新的天地,它们在表现时空跳跃间隔、情绪转换、突出强调等方面发挥了微妙作用,对于表达主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值得重视的。
我以为,微型诗的三行排列,比较普遍的是“A/B/C”式,但“A/B//C”和“A//B/C”式的分行排列,在微型诗创作中业已出现不少的优秀文本。
“A/B//C”式比如微石的《摸相盲人与少女》:
皱裂畸形的手握柔嫩的青春
水灵灵大眼望着鱼眼翻白
又一次黑暗战胜光明
这首微型诗中,“皱裂畸形的手”和“柔嫩的青春”、“水灵灵大眼”和“鱼眼翻白”就已经构成了强烈的反差,但空行之后,一句“又一次黑暗战胜光明”则振聋发聩,使人感叹于“摸相盲人”的心机和青春少女的愚昧。
又如兰采勇的《山顶的城市》:
云雾簇拥,高高在上
令平原仰首翘望
一只雄鹰正展翅高飞
这种空行所形成的视觉效果和心理震撼,显然是不可替代的。
“A//B/C”式比如白莎的《梦回红岩村》:
泥泥泞泞的小路
淅淅沥沥的雨声
山村的灯火依然通红……
这首诗“状难写三景如在目前”,是典型的白莎微型诗写法。白莎微型诗细腻,优美,情景交融,而且在艺术上结构上十分精致,巧妙,奇趣昂然。微型诗空行的妙处由此诗也可见一斑。
作品鉴赏
王耀东的《冬天》:
一位严厉的法官
在冰冷的诉讼之中
他脸上绽出春天
我们完全可以说,冬天是“一位严厉的法官”这就是一首一行体的微型诗了,但在一行空白之后,诗人却又写道“在冰冷的诉讼之中/他脸上绽出春天”,便写出了这种“严厉”既有冬的“冰冷”,又有春的“和暖”,诗意更加丰沛盎然。
又如昌耀的《斯人》:
静极——谁在叹嘘?
密西西比河此刻风雨,在那边攀缘而走。
地球这壁,一人无语而立
孔林的《远行》:
告别家乡踏上遥远的征途
把长长的路走短
把窄窄的路走宽
其中空行的魅力是值得我们品味的。
不过笔者还没有见到“A//B//C”式的排列,即使有一天出现了,只要是独到的,就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当然,应该说明的是,微型诗的三行是不含空行的。比如著名的十四行诗,有的为4442式,有的为4433式,同样没有把分节的空行计入十四行之内。
第八,微型诗的形式探索有助于诗意的表达。
微型诗可以在外在表现上有新奇的探索,力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在《形式的探索与诗意的表达》(《中国微型诗》总第4期)一文中,笔者写道:“诗之内容总是需要借助语言的外壳,通过恰当的形式来表达;而诗之外在的形式如同人体的骨骼,承载着丰富的内涵和思想。”“微型诗作为一种短小精悍的体式,除了在尺幅之间展现博大的诗意之外,对形式进行必要的探索也是十分有益的,正如对画幅进行精美的装裱,可以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并从“排列架构”和“符号嵌入”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这两种方式的选择,都是一种阐发诗意的有效方式,运用得好,能够产生令人耳目一新的独特效果。”
微型诗的倡导者穆仁先生对此曾予以充分肯定。他在《喜迎微型诗坛生力军》(《中国微型诗》总第5期)中这样评价:“《形式的探索与诗意的表达》一文,从‘排列架构’和‘符号嵌入’着手,具体探索‘阐发诗意的有效方式’,论证‘形式的创新应该和内在的诗意和谐统一’,则还是微型诗理论前此未及涉及的领域,尤为难得。”
美国著名诗人非马先生在《我对微型诗的一点看法──寒山石《滴水藏海》读后感》一文中也说:
现代诗的一个特征是形式与内容的紧密结合。寒山石先生在书中探讨诗的形式时,对诗句排列的方式以及断句的运用便有相当精辟的见解,像下面这首《云》:
流浪的
何处是归巢
把“鸟”单列一行,不但突出了“鸟”的存在,更显出了它的孤独无依。而下面这首《绿叶》里的“堕落”,更让读者如身临其境,眼看叶子冉冉飘坠的情景:
起飞 就是
又比如孔孚的《大漠落日》竟凝聚为两行两个字:
“圆寂”合为一词,乃僧人死亡用语,与“落日”妙语双关。诗人只用两行两字,便写尽了从“大漠落日圆”,到“万籁寂无声”的全过程。而且,诗人巧妙地将两字分行停顿,也正好是行消、声寂两个阶段的间隔,既抽象,又具体,可谓匠心独运,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
赖杨刚的《英雄碑》:
傲骨一根
捅破
在这一字一顿,斩钉截铁的节律中,英雄的伟岸形象拔地而起,高耸云天!
香港诗人晓帆的《比萨斜塔》:
迢迢千里
只看一个
斜的榜样
在形式上有意让第三行错开二字,形成一种“斜”的外观,而内容紧扣一个“斜”字推陈出新,顿然生辉。
所以,我以为,形式的探索和创新,其功能体现为“四感”:
其一,它丰富和体现了诗歌的建筑美,增强了美感;
其二,它会为读者创设出崭新的视觉形象,增强了精神的愉悦感;
其三,它流动着一种内在的韵律,增强了节奏感
其四,最为重要的是,形式的创新,绝不单单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外壳”,“形式”同样蕴涵着丰富的“内容”。
总之,外在的结构如同建筑,本身就是一种语言。结构排列是一种进行建筑设计的艺术。丰富的内涵需要通过精当的结构准确地表现出来。正如非马先生所说的:“现代诗是演出的诗。诗人提供的是一座舞台,一个场景,让读者的想象随着诗中的人物及事件去发展,去飞翔。” 它给读者提供了一个想像和飞翔的舞台或者场景,激发了读者的想像力,增强了读者参与的创造感。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体现内容。形式的创新应该和内在的诗意和谐统一。“新奇”不是“离奇”,应尽可能既出乎意料,又在意料之中,合情合理,易于被大家所理解和接受,并带来愉悦感。否则,脱离内容,刻意猎新求奇就是一种文字游戏、一种不严肃的行为,当然是不足取的。
第九,微型诗一般不超过30字。
诗是用行来区分的,不是用字数。提出微型诗一般不超过30个字,这是鉴于微型诗之“微”而提出的,是对微型诗字数一个相对规范的要求。如果一行几十字甚至更多,三行就能写成了一篇短文章,还能叫微型诗吗?所以,这个限定是“必要”的。
同时,限定微型诗字数一般不超过30字,这也是符合人眼的正常视觉和阅读习惯的。一般而言,人们对一行诗的阅读在十个字左右没,所以,三行所限的微型诗,字数一般应不超过30字。比如,报纸的新闻标题一般在十个字左右。如吴定勇、王珏在《论都市报的版面定位策略》(原文载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11期)中说:《华西都市报》的“主标题字数一般在12字以内,而且寥寥数字的短标题越来越多。”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王君超在《当代流行报纸版式批评》一文中也指出:“在一些主流报纸版面设计实践中,一般要求大标题、主标题不超过12个字。因为标题的加长,往往意味着强势的增加。对于那些不需要特别突出的报道,如果制作过长的标题,就会喧宾夺主;另外,太长的标题也会造成读者视觉疲劳。”在学术论文写作中,也有人根据人们对语言的一般记忆特点,提出标题最好控制在12个字以内。《闽北日报》新闻采访中心副主任叶国宝在《实题化:制作消息主标题的基本原则——读历届中国新闻奖报纸通讯社类获奖消息作品有感》一文中说,翻检从1991 年至2002 年历届中国新闻奖报纸通讯社类获奖消息作品,中国新闻奖消息主标题含标点符号平均每条字数13.6 个,言论和通讯主标题平均每条字数分别为9.8个和10.5 个。所以,总的来看,我以为根据人们的阅读习惯,微型诗每行在十个字左右。考虑到在通常情况下,微型诗每行的字数是不均等的,是长短句互补、错落有致的,所以,绝大多数的微型诗都在30字以内。
但30字所限不是绝对的,是“一般不超过”。31个字就不是微型诗吗?不要教条化。
第十,最后必须强调的是,微型诗首先必须是诗。
对于微型诗而言,1—3行只是它的外形,它的本质必须是诗。既然是诗,那么诗的对象是微型诗的对象,诗的要素就是微型诗的要素,诗的特征就是微型诗的特征,诗的功能就是微型诗的功能。所以,我们必须在“有限”的三行内,拓展出“无限”的空间;在三行的“限制”中,让精神“自由”地飞翔,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微型诗作。
“三行诗”,“十句话”,竟然啰啰嗦嗦成一篇大文章,盖因三行之争烽烟四起,所以力求相对比较完善,以便微型诗友特别是初涉微型诗者理解和把握。“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愿与诸君继续共同学习微型诗,欣赏微型诗,探讨微型诗,推动微型诗。
示例作品
1.色彩大师
合上眼睛
面对热烈的太阳
旋转出由黑至白的无穷变化
2.战场
千万次地呐喊我来了
千万次地诅咒快结束吧
台灯死寂书桌狼藉
3.自由不流行什么
短发长发卷发假发无发
骰子滚出自然和刻意
或者干脆放弃滚动
4.伟大的丧家之犬孔子
厮杀者铺垫成血路
天堂中重温母子般的仁爱
沉甸甸的诗高悬空谷
5.人人平等原先在上帝面前
早死的东方神搭起人的阶梯
长寿的西方神唬住了大家
一样地洗罪谁也不高于谁
6.画家在摄像机面前
惟妙惟肖的技艺真实地归你
我要画出你的力不从心
梦境传说浪漫的色彩
7.谢谢遗弃
庇护的大伞推出一个黑影
独立在闪电劈断的空野
石块树枝花草搭起自己的新窝
8.痛苦者心心相印
情绪尚好细细阅读前人的痛苦
情绪低落直接体验人类的痛苦
一两次飞来之祸煮熟了痛苦
9.寻访田园诗人
田园主人说平淡无奇无诗人
不知所云地迷失在狼嚎的野舍
悲怆的门牌手迹似曾相识
10.言不可食
我答应迷津中喷吐怅惘的河水
我答应沉默中背诵锥刺的血书
我答应恍悟中吟哦足月的婴儿
11.崇高的痛苦诞生完整的人
天堂周围全是地狱的模型
天堂真的不远就在那里
其中的光要穿破黑暗才能沐浴
12.选择就是牺牲和选择牺牲
草原中央环视四周花楼山云
走向云底前方躺着荒漠
不再回头
13.黑暗中的眼睛
不要说你也看不见我
等待天降的闪电
映出两团光泽
14.释梦和释白天梦般的一切
心智创造了黑夜和白天
还得用心智解开心智
让光穿梭在两扇相互打开的窗
15.兮
天假我以年兮以享天年
母遗我以身兮以忆母身
情化我以诗兮以添情诗
16.月亮的传说
三位智者举杯遥对中秋的皓月
上面斑痕像蟾蜍桂树
只是彼岸难登成了流放的寒宫
17.避台风
太平洋每年旋转着气
横扫中国南部抛物线冲出陆外
英雄聚首黄河先有一个安乐窝
18.我就是那只蝴蝶
轻轻地拍打薄薄的翅膀
你我都看不出会有什么奇迹
可我知道不拍打就是零效应
19.百年校庆雕塑提案
在劈对校门的空旷草坪上
巨大的茶壶凌空倾斜
活水涓涓
20.所有人都活在记忆中
多少个非作家思绪汹涌无羁
多少个震撼的故事深藏心底
多少个封锁的记忆不说而亡
选自《为了不惑——徐山短诗1000首》([美国]柯捷出版社,2004年)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6 17:40
目录
概述
体裁说明
体裁要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