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语掾,典故名, 典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
文学》。
阮修因三个字而被任命官员。后用“三语掾”等对幕府官员的赞美。
《卫玠别传》曰:「玠字叔宝,陈留阮千里有令闻。当年太尉王君见而问曰:『老庄与圣教同异?』阮曰:『将无同?』太尉善其言而辟之为掾,世号曰『三语掾』。君见而嘲之曰:『一言可辟,何假三。』阮曰:『苟是天下民望可无言而辟复何假于一言。』」
瞻字千里。性清虚寡欲,自得于怀。读书不甚研求,而默识其要,遇理而辩,辞不足而旨有余。善弹琴,人闻其能,多往求听,不问贵贱长幼,皆为弹之。神气冲和,而不知向人所在。内兄潘岳每令鼓琴,终日达夜,无忤色。由是识者叹其恬澹,不可荣辱矣。举止灼然。见司徒王戎,戎问曰:「圣人贵名教,老庄明自然,其旨同异﹖」瞻曰:「将无同。」戎咨嗟良久,即命辟之。
时人谓之「三语掾」。太尉王衍亦雅重之。瞻尝群行,冒热渴甚,逆旅有井,众人竞趋之,瞻独逡巡在后,须饮者毕乃进,其夷退无竞如此。
《
资治通鉴》八二胡注:“程大昌曰:不直而同,而云将无同者,晋人语度自谓也。”
《
世说新语校笺》文学第四阮宣子注1:无所同:案将无与得无同,即今语之”莫非“,乃商榷之词。
唐
刘商《杂言哀悼姚仓曹》诗:“可怜三语掾,长作九泉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