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郎镇
四川省崇州市下辖镇(已撤销)
三郎镇,隶属于四川崇州市,地处崇州市西北部,东与街子镇为临,南与怀远镇相接,西与文井江镇相连,北面与都江堰市、汶川县接壤。辖区总面积88.15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三郎镇户籍人口15088人。
历史沿革
元设大栅镇。
明属清泉、大乐、孝感3乡和大栅镇。
清属西五甲和北五、六甲。
宣统元年(1909年),属怀远镇。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第二区三郎、古兴、化成3联保。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合并为三郎镇。
民国三十年(1941年),镇改乡。
1953年,分为三郎、和平2乡。
1956年,三郎乡并入和平乡。
1959年,与双河、街子2乡合并为上元公社。
1961年,析置和平公社。
1983年,公社改乡。
1992年1月,改为三郎镇。
2019年12月24日,撤销三郎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街子镇管辖。
行政区划
2011年末,辖和平、天国、欢喜、三台、益善、红纸、茶园、凤鸣8个村民委员会,下设100个村民小组。
截至2019年10月,三郎镇下辖1个社区和7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天国村5组。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三郎镇地处崇州市西北部,东与街子镇为临,南与怀远镇相接,西与文井江镇相连,北面与都江堰市、汶川县接壤。辖区总面积88.1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三郎镇地处山区与坝区交接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分为山区和坝区,主要山脉有大崩槽老顶、萧家山、令牌山、六顶山、横断山、长老坪,板登崖、马鞍山、笔架山、龙石崖、尖尖山、翠围山等。境内最高点位于大崩槽老顶,海拔2591米;最低点位于三郎镇天国村1组宋家院子,海拔605米。
气候
三郎镇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春秋短、冬夏长,雨量充沛,无霜期较长。多年平均气温15℃,1月平均气温4℃,7月平均气温24℃。无霜期年平均32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000小时以上。年平均降水量1280毫米。
水文
三郎镇境内河道属岷江支流流域。干五里河横贯全境。其水源分别出自令牌山和六顶山,汇于红纸厂,向东南流经三郎镇出山口,全长27千米,镇域内长21千米。
自然灾害
三郎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地震、山洪、泥石流等,主要发生在7—9月。最严重的一次地震灾害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受“5·12”汶川大地震影响,全镇死亡19人,受伤39人,受灾农户4290户,受灾人口14000人,房屋严重损坏和倒塌2368户,涉及重灾8380人,损毁房屋12041间,直接经济损失约4亿元。
自然资源
三郎镇境内有耕地面积6704亩。
人口
2011年末,三郎镇辖区总人口15351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345人。另有流动人口1209人。总人口中,男性8750人,占57%;女性6601人,占43%;14岁以下2149人,占14%;15—64岁10746人,占70%;65岁以上2456人,占16%。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有羌、藏、彝等少数民族。其中羌族26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47人。
截至2017年末,三郎镇常住人口15640人。
截至2018年末,三郎镇户籍人口15157人。
截至2019年末,三郎镇户籍人口15088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三郎镇农民人均纯收入8378元。财政总收入508.7万元,比上年增长6.6%。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352万元,增值税103万元,企业所得税77万元,个人所得税22万元。人均财政收入387.4元。
截至2019年末,三郎镇有工业企业5个,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个。
农业
2011年,三郎镇农业总产值1.1亿元。
2011年,三郎镇生产粮食6308吨,其中水稻2467吨,小麦1035吨,玉米1847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子、川萼等。2011年,油菜种植面积4584亩,产量550吨;川萼种植面积2260亩,产量718吨;蔬菜种植面积1077亩,产量2365吨。
2011年,三郎镇生猪饲养量45278头,年末存栏15030头;牛饲养量501头,年末存栏321头;羊饲养量9603头,年末存栏4403头;兔饲养量66040只;家禽饲养量34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3032吨,其中猪肉2078吨,牛肉30吨,羊肉128吨;禽蛋428吨,鲜奶83吨。
2011年,三郎镇淡水面积养殖200亩,渔业总产值1897万元。
金融业
2011年,三郎镇有金融机构1家;各类存款余额7500万元,各项贷款余额5320万元。
交通运输
2011年,三郎镇有106省道过境,境内长1千米,双向2车道,由崇州街子镇通往怀远镇。县乡(镇)级公路2条,总长24千米。县道九龙沟旅游专线,直达九龙沟风景区核心区域,路宽7米。
社会事业
文体事业
2011年末,三郎镇有文体事业团体1个,成员36个;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724平方米,藏书1800余册。
2011年末,三郎镇10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0%。
2010年10月开通三郎镇有线广播站,乡镇到村32杆千米,村以下11杆千米。现有广播喇叭87万只,通响率100%。广播综合覆盖率70%,全年公共广播节目播出时间1560小时。
教育事业
2011年末,三郎镇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378人,专任教师13人;小学1所,在校生504人,专任教师3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274人,专任教师22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8.8%,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教育经费4.5万元。
医疗卫生
2011年末,三郎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7个;病床35张,其中公立卫生机构床位28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2.3张。专业卫生人员15人,其中执业医师7人,注册护士8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人、执业医师0.5人、注册护士0.5人。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0,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1502人,参合率77.6%;居民人口平均期望寿命70岁,其中男性68岁,女性72岁;孕产妇死亡率为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0、0、1%。。
社会保障
2011年,三郎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9户,人数31人,支出6.2万元,月人均165.6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46户,人数285人,支出42.6万元,月人均124.4元,比上年增长78%;农村五保集中供养46人,支出17.1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27人,支出5.1万元;农村医疗救助289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539人次,共支出7.5万元,比上年增长130%;农村临时救济38人次,支出4000元,比上年增长7.2%。自然灾害受灾人口1633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9.9亩,直接经济损失1730万元,救灾支出1.4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56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8.5万元,比上年增长11.9%。新增就业人员46人,有46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62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7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
基础设施
2011年末,三郎镇有邮政网点9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地区函件11230件,地区异地特快专递信件完成1152件,征订报纸8560份、期刊2530册。电信企业服务网点4个;固定电话用户1735户,比上年增加51户;移动电话用户4521户,比上年增加972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100%。
2011年,三郎镇本级财政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30万元,占财政支出的9%。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40%,全境林木绿化率达到90%。影响本地环境质量的突出问题是居民生活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垃圾。
历史文化
三郎镇地名因场镇内有三郎殿而得名。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02 15:04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