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庄村位于
汶龙镇东南部,距圩镇1公里,距
龙南县县城19公里,距
定南县12公里,距
老城镇6公里,距岿镁山镇16公里,西部以
石莲村交界,北与
江夏村为邻。耕地900亩,山林面积7350亩,村小组26个,610户,2750人。上庄村以农业为主,相邻岿镁山钨矿,大多以采矿为生,上庄分布区林地500亩,有林场1个,面积2500亩,主营毛竹林、生态林300多亩。
基本村情
上庄村距县城26公里,辖区面积21833.97亩,其中耕地面积1698.07亩,林地面积17951.1亩。全村共有村小组31个,总人口845户2887人。上庄村为“十三五”省级贫困村,并于2018年底成功退出。全村共有建档立卡76户274人。
经济概况
上庄村农业产业种类比较丰富,种植业以水稻、蔬菜为主,截止2020年累计种植早、中稻近600亩。该村有6个个体蔬菜种植基地,分别由6个菜农种植经营,面积约200亩。同时建有1个马齐坳蔬菜基地,由鲁云公司经营。该村养殖业主要以家禽、牛羊等为主,在湖坑建有一个大型鸽子场,2020年养殖鸽子6000多羽。老百姓收入以外出务工就业为主,多为在县内工业园、赣州市内或广东务工,年人均收入约13000万元,贫困户年人均收入约9000元。
2018年上庄村村集体经济收入约为9.12万元。其中光伏每年收益资金约6万元,“百村园”店面租金3万元,山场租金1200元。
历史人文
人文风俗:上庄村因在汶龙镇地势高处,取上高之村庄之名,得名上庄村。上庄村曾氏人口占70%,其他姓氏黄、邹、廖等人口占30%。
上庄具有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曾氏香火龙作为上庄人民闹元宵的传统民俗活动,已有400多年历史。相传元末明初,为逃避战乱和饥荒,汶龙曾氏开基祖从广东河源迁徙到龙南,并逐渐在汶龙上庄一带定居繁衍生息。通过几代人的勤劳耕作,曾氏一族人丁兴旺、家财满贯,于是仿照故乡习俗,每隔三年在元宵节舞香火龙,庆贺丰收,驱邪祈福,祈求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一般每三年一次,年前的几个月就开始筹备,正月元宵节晚上隆重举行。其特点是香火龙的龙身非常长,有上千米,每个屋场都要走一遍,祝福百姓平平安安,家家吉祥。锣鼓也响,爆竹也响,彩旗飘飘,五彩缤纷,热闹非凡。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由于村民外出务工的人员多,沉寂了好多年没有组织了。2017年元霄节,在曾锦河、曾国基等人的大力推动下,家家户户出钱出人,共为舞香火龙捐款二十万元,“舞香火龙”活动得于重启传承,有四百年历史的香火龙活动又红火了起来。
有信仰就有寄托,五显古庙一直是汶龙人民老百姓烧香拜佛,祺求健康平安,五谷丰登的所在。汶龙有个神话传说,代表着“忠、孝、礼、义、信”的五仙曾显灵庇护汶龙百姓,由此得名五显,分散在汶龙5个方位,其中上庄村湖坑应排五显庙香火鼎盛。
历史名人:大珍公曾绍荣,字琫奎,太学生,国学监元。生于乾隆己卯六月二十五(公元1759年6月25日)演时,逝于道光甲午三月十八(公元1834年3月18日)丑时。曾绍荣是曾氏第六十七派传人,传宦第四子。大珠、大瑞、大球、大珍等四公,于清朝乾隆年间兴建新屋围(即新屋仔祠堂)。
据传,大珍公曾绍荣聪颖好学,记忆力极佳、过目不忘,凡看过的书籍、讼状,可以一字不漏背下来。大珍公曾绍荣好行侠仗义、爱打抱不平,昔年定南人强占族人山场,大珍公仗义出头,亲写讼状、告至府衙,替族人索回林权;又江夏坳背人与族人因山场界址产生纠纷,大珍公查阅古籍、县志,遍访老人、证人,将纠纷调停妥当,巩固了族人利益。
历史建筑
上河背围:上河背围位于龙南县汶龙镇上庄村,清代乾隆年间( 1736-1795)由曾姓始祖所建,属二层石砌外墙高7米的“口”字形围屋建筑,正门坐东向西,长、宽各50米,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四角设三层炮楼组成。内建有二进式土木结构祠厅,祠厅门口有圆形水井一口,围内二层土建民宅陈旧,现建筑保存完整,无人居住。
获得荣誉
2019年12月25日,入选国家森林乡村。
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