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下属二级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是上海交通大学下辖的二级学院,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强基计划,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化学类人才培养基地。
办学历史
1928年,成立交通大学化学系,当时隶属于交大自然科学学院,徐名材教授任第一任系主任。
1937年,日本侵华上海沦陷,化学系一部随交通大学西迁重庆,其余大部迁入法租界继续办学,于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一度停办。
1945年抗战胜利,交通大学搬回上海,化学系重建。
1946年,化学工程系成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同步发展。之后几年,化学系又增设了有机化学实验室、生物学实验室,学科发展更为全面。
1952年,全国高等教育模仿苏联办学开始院系调整,交通大学化学系全部调往复旦大学,化学工程系全部调出与其他学校化工力量结合创办了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
1955年,交通大学再次响应国家号召开始西迁,刚在院系调整后恢复成立不久的化学教研室又随学校主体迁往西安,成为日后成立的西安交通大学基础学科的重要支柱。
1956年,上海交大再次重建化学教研室,交大化学在经历了五年多的重大变迁后,至此又开始了一个全新的起点。
1957年,物化分析教研室成立,此后二十余年,上海交通大学的化学学科在动荡中逐步恢复和发展,直至改革开放后,迎来了又一次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
1979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整合化学教研室、物化分析教研室和高分子材料研究室三支办学力量,正式成立应用化学系,并于同年成立电化学教研室。
1984年,应用化学系成立了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室和生物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并招收环境化工专业和分子生物学专业研究生。
1979至1997年,应用化学系的学科布局、科研结构以及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得到了充分发展,化工学科也逐步得以恢复重建。在此背景下,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于1997年正式成立。
2019年12月,教育部批准设立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定位于世界顶尖的分子科学科研机构,为学校直属二级科研机构。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根据2023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设化学系、化学工程系、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和化学生物学系4个系,设有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2个本科招生专业。
学科建设
根据2023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
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化学化工
上海市重点学科: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应用化学、应用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材料化学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应用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工业催化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化学工程
2017年12月,学院化学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A-档。
截至2022年5月,学院化学跻身全球ESI前1‰,QS全球Top44,Nature Index全球Top12;化工QS全球Top52。
教学建设
根据2023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拥有近两万平方米的实验大楼和逾三千万元的实验仪器设备;承担了面向全校授课的《大学化学》、《无机与分析化学》等化学类课程12门,累计课时数为年平均约7000小时(含实验近3000人次)左右;建设了1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上海市精品课程,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强基计划”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还设有公共仪器设备平台(科研)和基础化学实验中心(教学)。
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化学
“强基计划”专业:化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国家级一流课程:《有机化学》
国家精品课程:《大学化学(含实验)》
上海市精品课程:《有机化学》
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上海市高校“课程思政领航计划”:《无机化学》
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有机化学》
师资力量
根据2023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专任教师及研究人员170名(含双聘),其中正高71名(讲席教授10名、特聘教授15名、长聘教授14名),副高70名;中国科学院院士6名,国家人才计划特聘教授9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1名,青年拔尖人才、国家人才计划青年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四青人才”42人次,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0名(青年科学家1名)。
中国科学院院士(专职):颜德岳涂永强樊春海谭蔚泓丁奎岭
中国科学院院士(双聘):杨秀荣徐如人陈洪渊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车顺爱陈接胜陈立桅崔勇姜学松、刘燕、路庆华罗正鸿麦亦勇涂永强、杨晓伟、尤伟、张川、俞炜周永丰朱新远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薄首行、王大力、黄兴溢、李涛、刘燕、潘漫、潘云翔颜徐州袁望章、周寅宁等
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团队:“有机化学”教学团队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根据2023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建有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平台,共建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撑建设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
国家级科研平台: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含氟功能膜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聚烯烃催化技术与高性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炼焦煤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重点实验室:电气绝缘与热老化上海市重点实验室、手性药物分子工程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功能材料组装化学上海市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电化学能源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化学能源系统及应用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5月,学院通过交叉融合培育新的学术制高点,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国际前沿领域逐步形成了一批优势明显的特色研究方向,凸显“理工结合、交叉发展”的学科优势与特色;在超支化聚合物的可控制备和自组装、手性化学和光电转化材料等领域产生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分别在《SCIENCE》和《NATURE》期刊上发表了该刊上海交大首篇学术论文;承担了973、86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等多项重要课题项目,年均科研经费突破2亿元。
近年来,获得国家级二等奖5项、何梁何利奖2项、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十余项;学院自主研发成果成功应用于火箭和潜艇等国防领域,满足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重要国计民生领域,攻克了全氟离子膜制备、抗疟类药物青蒿素高效人工合成、高纯硅烷的量产、高性能沥青路面新材料制备等技术难题。
合作交流
截至2022年5月,学院与世界一流高校共同设立双学位项目和交流项目;已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密西根大学康涅狄格大学、法国巴黎高科、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大学、德国马普所等数所国际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与多所知名高校开展硕博双学位、本硕衔接、海外毕设等多种类型的合作项目;邀请世界著名专家学者至学院讲学,如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Bernard L. Feringa教授、Karl B. Sharpless教授等。自2013年起,学院设立“海外游学院长奖”,对赴海外交流的学生给予最高两万元的资助。
文化传统
严谨、务实、博学、创新
理工交叉、基础与应用并重
培养化学化工领域的骨干精英,培养具备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和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学院领导
杰出校友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学院简介-.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系-.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5 21:18
目录
概述
办学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