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艺术学院(Nanjing University of the Arts),简称“南艺”,是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的公办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中国独立建制创办最早并延续至今的百年高等艺术学府,艺术学科综合实力稳居全国高校前列,为中国六大艺术学院之首,入选
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育部“
双万计划”、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江苏高校文化创意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首批新型重点高端智库、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1912年11月23日,刘海粟与几个画友一起创办了中国近现代第一所美术专门学校——上海美术院,校址设在上海乍浦路7号,后几经迁徙,最后落成于上海旧法租界菜市路。1915年,学校改名为上海图画美术院。1919年,该校增办为六科:中国画科、西洋画科、工艺图案科、雕塑科、高等师范科和初等师范科。同年,成立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董事会,由蔡元培、赵鞠椒、王震、沈恩孚、黄炎培等社会名流组成,至此完成了具有规模的艺术院校建制。1921年改名为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增设高师科图画音乐系;1930年更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校初设绘画科,再改为西洋画科。
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是
颜文樑在1922年创办的,创建初期校名为苏州美术学校;1931年,学校成立校董会,主席校董为
吴子深。1932年正式更名为
苏州美术专科学校,简称苏州美专。1933年,学校增设实用美术科并正式招生。1938年,苏州美专迁到上海四川路,开办了苏州美专沪校。1946年,颜文樑于新年伊始率沪校学生迁返沧浪亭。同年秋天,美专创办初中部。1950年春,在颜文樑倡导下,学校创办了动画科。
1949年5月,华东大学文艺系建立。1950年,华东大学文艺系和山东解放区6个文工团(队)进行了合并,经过一系列整编组成了华东大学艺术系,华东大学设在山东省济南市,艺术系下属戏剧、音乐、美术三科,有学员299人。同年12月,华东大学艺术系并入了山东大学艺术系。
合并发展
1952年,中央文化部决定对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同年12月8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和山东大学艺术系合并组成华东艺术专科学校,定址于无锡社桥。从此,12月8日便被确定为学校校庆日。华东艺术专科学校设有美术、音乐两大系和一个创作研究室,系下设科,揽括了艺术学科所有专业,学制三年,学校建制逐步趋于完备。
1958年1月,华东艺专迁校南京,址于丁家桥。同年6月更名为南京艺术专科学校。
1959年,学校被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南京艺术学院。学制改为四年,完成了学校的建制。
1967年5月,学院迁址南京市黄瓜园1号。
1969年,学校和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音乐系)、江苏戏曲学校合并组成江苏省革命文艺学校,校址迁至南京市黄瓜园1号。
1972年,学校迁到南京市北京西路77号,恢复原名南京艺术学院。
1977年,学校搬迁到南京市虎踞北路15号(原黄瓜园1号),同时恢复本科招生,可招收四年制本科。
1978年,南京艺术学院成为全国首批被批准招收硕士研究生的高校,1981年获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6年,学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3年,南京艺术学院的本科教学工作被教育部评估为优秀。
2006年,学校成为首个被批准授予艺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艺术院校。
2007年,学校美术学学科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
2009年,南京艺术学院被批准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2011年,学校获批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五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12年12月8日,学校举行庆祝南京艺术学院建校100周年大会,成为全国第一所迎来百年校庆的艺术院校,教育部、文化部均发来贺信。曾任和现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回良玉、刘延东、周铁农、蒋树声、孙家正,以及原省委书记罗志军、原省长李学勇等分别以各种形式表示祝贺。原江苏省委副书记石泰峰,原江苏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云峰,以及文化部、教育部和江苏省有关部门代表出席会议。
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同意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南京艺术学院。
2016年3月,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投集团和南京艺术学院共建的江苏省首批新型重点高端智库“紫金文创研究院”在学校成立。
2018年,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艺术学院与
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国际委员会)签署了《关于成立“国际博物馆信息中心”的合作备忘录》与《关于成立“国际艺术博物馆学院”的合作备忘录》,发起成立国际艺术博物馆学院,并在学院框架内成立国际博物馆信息中心。同年6月,学校与
南京大学出版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暨南京大学出版社-南京艺术学院出版中心揭牌仪式举行。
2019年10月,南京艺术学院与
中国美术出版总社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20年6月双方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2021年6月,
南京艺术学院溧水校区在石湫街道举行开工仪式。同年,南京艺术学院入选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
2022年3月,学校与中央编译出版社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10月,南京艺术学院与
南京邮电大学联合共建“元宇宙艺术与设计研究院”签约仪式在南艺美术馆举行;同月,南京艺术学院与
南京理工大学举行数字文创发展中心共建签约仪式。
2023年5月,由南京艺术学院与
中央编译出版社共同建设的全国高校首家“马克思阅读中心”在南京艺术学院举行揭牌仪式,双方共建的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艺术研究与创作中心”同时揭牌。
2024年5月,中欧人文艺术教育联盟第二次全体成员大会选举南京艺术学院为副理事长单位。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7月,学校设有16个教学单位(含附属中等艺术学校和体育部),开设43个本科专业。学科门类以艺术学为主,同时涵盖工学、管理学、文学等多个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7月,学校拥有专业硕士授权点5个,专业博士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博硕授权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美术学等。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获评1个A类学科,2个A-类学科。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80%学科进入A类,传统优势学科取得重大突破。学校连续六年名列武书连中国大学学科门类排行榜艺术学学科榜首。其中,美术学、音乐与舞蹈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等一级学科入选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7月,学校有专任教师760余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330余人,博士生导师60余人,硕士生导师200余人,聘有国内外客座教授、兼职教授百余人。其中,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1人;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1人;国家重大人才计划B类领军人才1名;教育部“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青年长江学者2人;入选“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中组部“
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召集人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7人,副主任委员2人;首届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1人。荣获江苏紫金文化奖章2人;江苏省“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4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9人;江苏省“五个一批”人才5人;入选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社科英才、优青”“紫金文化创意英才、优青”等百余人。
教学建设
2019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万计划”。截至2024年7月,学校有24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江苏省一流专业建设点;13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个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全国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2个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艺术材料与工艺”“文化创意与综合设计”、8个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手工艺课程实验教学实验室、数字音频教学实验室、版画艺术实验教学中心、影视制作实验教学中心、工业设计实验教学中心、现代雕塑综合材料实验教学中心、虚拟现实艺术实践教育中心、传媒艺术跨学科综合训练中心;1个江苏高校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个江苏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产品设计;2个江苏省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音乐表演、艺术设计学。
截止2024年7月,学校教师担任编剧的动画片《大禹治水》获第15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第26届电视文艺“星光奖”优秀电视动画节目奖;电视剧《大清盐商》获第30届“飞天奖”和第28届“金鹰奖”荣誉提名奖;电视剧《埃博拉前线》获第33届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奖”。该校获全国美展金银铜奖8项,“金钟奖”金奖3项,“文华奖”金奖1项;获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奖1项;12件作品入选第七届全国青少年民族器乐教育教学成果展示;获中国书法兰亭奖3项;2件作品入选第十二届及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
合作交流
1995年,学校设立二级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学院自成立以来面向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招生;同时,学院还对外开设短期艺术类进修课程。2012年,学校得到教育部批准与意大利
博罗尼亚大学联合培养“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专业硕士研究生。2016年,教育部批准南京艺术学院和
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合作培养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生。
2023年11月,中澳国际音乐文化交流周在南京艺术学院举行,该校作为主办方之一。2023年12月,南京艺术学院承办了首届艺术类专业中外青年学者共研论坛。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7月,学校建有
江苏高校文化创意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艺基地、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首批基地、江苏省首批新型重点高端
智库——紫金文创研究院(全国A级智库)、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艺术设计专业”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当代视觉艺术研究中心等多个科研平台,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与中央编译出版社、中国科技大学共、南京邮电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合作共建平台6个。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7月,学校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3项;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项;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26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5项(历史累计7项)、一般项目18项;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5项;获批中央其他部门社科项目21项;获批省级社科基金项目41项。(数据来源于2019年—2024年7月)
学术资源
学校图书馆藏有文献资源80万册(件),电子光盘约23000余张。(截至2015年9月)校内馆藏资源包括纸质图书、电子图书。截至2023年底,学校电子类图书资源库类型超过10余种,其中畅想之星电子书资源数量约14000种,有读秀知识库存有430多万种中文图书。此外,学校还建有江南丝竹、世界音乐库等特色数据库。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创刊于1978年,为双月刊,主办单位是南京艺术学院。期刊主要分为3个栏目:音乐理论研究、音乐评论、影视理论。期刊内容主要收录现当代艺术的科研创作成果,探究艺术教育改革问题,促进艺术类学术交流和研究。该期刊已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创刊于1978年,双月刊,由南京艺术学院主办。期刊的主要栏目分为:理论与批评、艺术史与艺术艺考古、美学与艺术学研究、学术争鸣、高等艺术教育理论研究。期刊内容主要关注传统与现代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学院的科研创作成果,促进艺术研创交流和教学改革。该期刊于2004年被选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5年,期刊获得中国大学书籍艺术评奖整体设计银奖。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南京艺术学院正在使用的校标为2012年学校百年校庆发布的新校标。新校标的主要创作元素是学校校名简称“南艺”。该标志把“南”作为外框,“艺”字被包含在内,形成稳固的结构。标志将直线和弧线结合,平平直的线条寓意着学校治学严谨、百年不衰。而“艺”字上方的部首“艹”形成城墙的造型,体现了学校驻地南京的地域特点。标志中心的1912说明学校的创办时间。整个标志形似中国的印章,采用白色和红色作为主色,带有中国风的韵味。
精神文化
学校校训“
闳约深美”是由蔡元培先生提出的美育理念,于1918年赠予南京艺术学院的前身上海美专。上海美专创始人刘海粟先生将其作为办学思想,后来被合并后的南京艺术学院继承沿用。刘海粟先生对校训作出了诠释:“闳”指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坚实的基础,将各类知识融会贯通。“约”指打好基础后要有选择地专心研究某一两个领域的知识。“深”指在“约”的基础上进行深入钻研,创造发展。“美”是指求学的一种理想境界,求学之人要不断探索才能发现更广阔的美。
学校校歌为《我爱我的母校万年》,歌曲由蔡元培作词,宋寿昌作曲。该校歌最初为上海美专校歌,后来由上海美专、苏州美专、山东大学艺术系合并后发展而来的南京艺术学院继承。
《南京艺术学院校歌》
我们感受了寒温热三带变换的自然
我们承继了四千年建设文化的祖先
曾经透澈了印度哲学的中边
而今又感受了欧洲学艺的源泉
我们要同日月常新
我们要似海纳百川
我们现在彻底的受了母校的陶甄
将来要在全世界上发扬我们国光而绵绵
啊,我爱我的中华万年
啊,我爱我的母校万年
社团文化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南京艺术学院历任领导包括合并前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山东大学艺术系三个学校的领导班底,三校合并时期的领导班底,文革时期江苏省革命文艺学校领导班底以及南京艺术学院更名后的领导班底。
校园环境
南京艺术学院的前身是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矗立在校园内的上海美专大门彰显着学校的百年风采。
达利雕塑《海神》于2011年落地南京艺术学院,雕塑坐落在学校的桥福园,由黄建华先生为庆祝该校百年校庆捐赠。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是一座现代化标准的美术馆,曾多次被媒体评为全国十大艺术机构、十大美术馆。
校友情况
南京艺术学院的发展史上出现过许多知名画家、艺术教育家、音乐家等教育名师,学校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文艺界从业者。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学校概况.南京艺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2022-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