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中国政府设立在上海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园区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简称上海自由贸易区或上海自贸区,是中国政府设立在上海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园区,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境内,属中国自由贸易区范畴,区域面积120.72平方千米。
历史沿革
1990年,中国第一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设立。
2003年12月,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经国务院批准设立。
2004年4月,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正式封关运作。
2010年9月25日,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正式启动运行。
2013年3月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海调研期间考察了位于浦东的外高桥保税区,并表示鼓励支持上海积极探索,在现有综合保税区基础上,研究如何试点先行在28平方千米内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园区试验区。同年7月3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原则通过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同年8月1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同年9月18日,国务院下达了《关于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该总体方案就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措施,营造相应的监管和税收制度环境,扎实做好组织实施等主要环节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同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外高桥正式挂牌成立,当天国家有关部门及上海市领导为第一批入驻自贸试验区的企业和金融机构代表颁发了证照。首批入驻自贸区包括25家企业和11家金融机构
2014年6月28日,国务院批准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措施》。31条措施涉及服务业领域14条、制造业领域14条,采矿业领域2条,建筑业领域1条。同年7月25日,上海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这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地方性法规。同年9月26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知识产权局挂牌成立。同年9月27日,上海市公安局自由贸易试验区分局正式揭牌成立。
2015年1月2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试验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同年4月20日,国务院印发《进一步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方案提出了25项主要任务和措施。
2019年8月20日,临港新片区挂牌。
2020年5月16日,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揭牌。同年9月1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启动强化竞争政策实施试点。
2021年4月15日上午,上海外高桥港综合保税区颁证揭牌,标志着全国第一个保税物流园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正式转型升级为外高桥港综合保税区。同年10月14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离岸通”平台的上线仪式在外高桥保税区顺利举行。“离岸通”平台是全国首个直接整合境外数据用以支持贸易真实性审核的辅助信息平台,这一平台的上线标志着上海自贸试验区在离岸贸易发展道路继续迈出坚实一步。
2023年7月28日,以“创新·发展·引领”为主题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社会创新示范园开园仪式暨首届长三角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峰会在沪举行;9月,一台用于工程机械的进口再制造发动机在海关的监管下,运抵上海自贸试验区,这也标志着全国首单“重点行业再制造产品进口试点”顺利落地。十年来,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在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坚持要素市场化改革方向、增强全球资源要素配置能力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制度创新成果。
2024年8月15日,上海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设立,涵盖黄浦、徐汇、虹口、杨浦、宝山、闵行等6个区内的重点区域,以及位于自贸试验区外的松江、漕河泾、奉贤、金桥、青浦、嘉定等6个综合保税区。
区域范围
综述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涵盖有五大片区:保税区片区、陆家嘴片区、金桥片区、张江片区、世博片区,管委会驻浦东新区基隆路9号。
保税区片区
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是率先实现区港一体化运作的空港型综合保税区。依托区港一体化监管模式和世界第三大货运空港的优势,已形成融资租赁、空运亚太分拨中心、跨境电商、航空维修、高端消费品保税展示、快件转运中心等临空功能服务产业链。
上海外高桥港综合保税区前身是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是中国第一个保税物流园区,也是中国首家实施“区港联动”的试点区域。已形成跨国公司面向东北亚的出口采购中心和有色金属、IT零部件进口分拨基地,未来将以整合优化为重要发展契机,进一步提质、升级、开放、创新,积极拓展国际中转集拼、全球分拨中心、进口汽车展销、多式联运、跨境电商等功能业态。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是中国第一个保税区,也是中国经济规模最大、业务功能最丰富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依托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等优势,联动森兰区域,已形成以国际贸易、高端制造和现代物流为主的功能集聚区,全力打造要素资源高度集聚,充分畅通、广泛辐射的自由贸易枢纽城。
在伦敦《金融时报》旗下FDi杂志举办的2020年度“全球未来自由区”评选中,外高桥保税区入围全球十大自由区前四,同时斩获四大重量级奖项:区域整体实力亚太区冠军、中下企业整体实力亚太区冠军、大客户欢迎亚太区高度评价奖,以及生命科学特别奖。
陆家嘴片区
上海自贸试验区陆家嘴金融片区(含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世博开发园区)共面积34.26平方千米,其中,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范围内共有24.39平方千米。陆家嘴金融片区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区域、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高端服务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现代商贸集聚区。这里将探索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金融制度体系,与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相适应的制度安排,持续推进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金融国际化和监管制度创新,加快形成更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金桥片区
上海自贸试验区金桥片区总面积20.48平方千米,东至外环绿带,南至锦绣东路,西至杨高路,北至巨峰路。金桥片区是上海重要的先进制造业核心功能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行区和生态工业示范区。这里将以创新政府管理和金融制度、打造贸易便利化营商环境、培育能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不断提升经济发展活力和创新能力。
张江片区
张江科学城的前身是张江高科技园区,1992年7月,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园,成为第一批国家级新区,面积17平方千米。1999年,上海启动“聚焦张江”战略,张江高科技园区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共同成立张江高科技园区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园区规划面积调整为25.9平方千米。2007年5月,张江高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成立,调整为区政府派出机构。2011至2012年,上海市政府先后同意将张江高科技园区、康桥工业区、国际医学园区、周浦繁荣工业区纳入张江核心园区范围,园区面积达79.7平方千米。2014年12月,中国(上海)自贸区扩区,张江高科技片区37.2平方千米纳入其中;2016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批复同意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2017年7月,上海市政府正式批复原则同意《张江科学城建设规划》,总面积约95平方千米;2018年5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决定重组上海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调整张江管理体制,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更名为上海市张江科学城建设管理办公室。
上海自贸试验区张江高科技片区面积37.20平方千米,东至外环绿带、申江路,南至外环线,西至罗山路,北至龙东大道。张江高科技片区是上海贯彻落实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核心基地。这里将推动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与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深度联动,提升张江园区创新力,重点在国家科学中心、发展“四新”经济、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科技金融、人才高地和综合环境优化等重点领域开展探索创新。
世博片区
上海自贸试验区世博片区面积约10平方千米,是上海新一轮发展的重点区域,正在打造总部经济、航运金融、高端服务业集聚区。世博地区包括世博园区浦东地块、耀华地块、前滩地块。世博园区浦东地块以世博后续效应为契机,围绕顶级国际交流核心功能,形成文化博览创意、总部商务、高端会展、旅游休闲和生态人居为一体的标志性公共活动中心。耀华地块规划以商业、商务和现代居住为主,综合娱乐文化、旅游休闲和生态建设等功能为一体的滨水综合功能区。前滩地块重点发展总部商务、文体传媒、运动休闲功能,成为上海体育传媒文化集聚区、非金融类跨国总部与“跳变型”企业总部集聚区,与世博园区地块一起成为世界级的中央活动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政府设立在上海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园区,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境内,属中国自由贸易区范畴。
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面积28.78平方千米,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2014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授权国务院扩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区域,将面积扩展到120.72平方千米。扩展区域包括陆家嘴金融片区、金桥开发片区和张江高科技片区。其中,陆家嘴金融片区,共34.26平方千米,东至济阳路、浦东南路、龙阳路、锦绣路、罗山路,南至中环线,西至黄浦江,北至黄浦江。金桥开发片区,共20.48平方千米,东至外环绿带,南至锦绣东路,西至杨高路,北至巨峰路。张江高科技片区,共37.2平方千米,东至外环线、申江路,南至外环线,西至罗山路,北至龙东大道。
气候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所属浦东新区气候特点: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时数偏少。年内灾害性天气频发,短时强对流天气多。
2020年,浦东平均气温17.9℃,比常年平均(16.4℃)偏高1.5℃,全年降水量1620.2毫米,比常年(1235.4毫米)偏多近三成。年降水日数143天,比常年(128天)偏多15天。日最大降水量为92.4毫米,出现在7月6日。年日照1466.3小时,比常年1974.4小时偏少508.1小时。其中2月和4月的日照比常年同期偏多,其余月份日照均比常年同期偏少。
经济
商业
截至2019年底,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立企业6.4万户,6年来新设企业数是前20年同一区域新设企业数的1.8倍。新设外资企业1.2万户,占比从自贸试验区挂牌初期的5%上升到20%左右。对外投资管理方面,改核准为备案管理,办结时间从10个工作日缩减到3个工作日。截至2019年底,累计办结境外投资项目超过2800个,中方投资额累计超过900亿美元。
2019年,上海自贸试验区全年实到外资79.63亿元,占全市的比例超过了41%。
2019年,洋山港和外高桥港区合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907.3万标箱,同比增长3%,推动上海港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大集装箱港。
2020年,全年新设外资企业563家,累计新设外资企业1.2万户,全年实到外资80.03亿美元,累计实到外资达409亿美元。
金融
2013年11月22日,上海期货交易所全资子公司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成立,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由上海期货交易所出资设立的面向全球投资者的国际性交易所,注册资本50亿元。
2014年12月12日,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准上海期货交易所在其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开展原油期货交易,原油期货上市进入了实质性推进阶段。
2015年4月22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发布《关于启动自由贸易账户外币服务功能的通知》,正式宣布上海市开展自贸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的金融机构可按相关要求向区内及境外主体提供本外币一体化的自由贸易账户金融服务,标志着自由贸易账户外币服务功能的正式启动。
2017年,证监会批准上期所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的章程规则。
2018年2月9日,证监会发布会宣布,原油期货将于同年3月26日挂牌交易。
截至2019年底,已有58家商业银行、财务公司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直接接入自由贸易账户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开立自由贸易账户13.1万个,通过自由贸易账户获得本外币境外融资总额折合人民币1.7万亿元。人民币跨境使用和外汇管理创新进一步深化。
2019年,人民币跨境结算总额累计3.8万亿元,占全市的38.99%。
截至2019年底,累计有1064家企业发生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资金池收支总额1.94万亿元。
交通
高速
通过S2、G1503和S20沟通三区与市内高速路网,方便地连接“长三角”跨省市高速路网。
水路
洋山保税港区外高桥港区之间已开通水上“穿梭巴士”集装箱驳运系统。规划建设中的内河航运系统可沟通“长三角”内河运输网络。
铁路
芦潮港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成投入使用,年吞吐能力达180万标准箱,向外高桥、浦东机场方向延伸。
航空
浦东国际机场距外高桥保税区20千米,距洋山保税港区30千米,与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无缝衔接。
轨交
上海地铁6号线上海地铁10号线连通外高桥保税区,上海地铁2号线直通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上海地铁16号线直达临港新城。
政治
截至2023年11月,参考资料:
政策扶持
2023年12月,国务院印发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
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含临港新片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试验区)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为全面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更好发挥上海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作用,打造国家制度型开放示范区,制定本方案。该方案从总体要求、加快服务贸易扩大开放、提升货物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率先实施高标准数字贸易规则、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政府采购领域改革、推动相关“边境后”管理制度改革、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等多方面进行了规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5年5月20日,设立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亚洲艺术品金融商学院通过上海市教育管理部门审批,获得办学许可,这也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成立的首个艺术品金融类人才培养机构。
2021年9月6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教育发展联盟成立启动。十四五”期间,分步分批新建至少39所学校,包括16所幼儿园、8所小学、9所初中、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高中;引进1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德合作办学应用科学大学,已选定德国慕尼黑应用科学大学与同济大学合作筹建。
科技事业
2021年3月28日,国际创新协同区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会址开工。
2021年3月29日,“北京大学上海临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项目合作签约。
截至2021年3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全国贡献了300多项可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
文化事业
2014年11月13日,国家版权贸易基地(上海)揭牌仪式暨2014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文化授权交易会开幕式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举行,这标志着长三角区域第一家国家级的版权贸易基地在自贸区成立。2014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文化授权交易会定于11月13日至15日举行。
医疗卫生
2014年3月,上海检验检疫局正式启动中国(上海)自贸区检验检疫政策微信服务平台建设。
2020年2月4日,保税区管理局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区域疫情防抗工作。
战略意义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是国家战略,是中国第一个与此前的经济特区、开发区、产业园区在指导思想、战略定位、总体目标、任务措施等方面有新内涵的改革开放载体。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自贸区,广义上说是通过各种方式对贸易和投资有一定便利的区域,以前的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都可以看成是自贸区的雏形或者不同发展阶段,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则是更高层次、开放力度更大、政策优惠更大。
对于上海而言,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推行,获得机会的不仅是贸易领域,对于航运、金融等方面均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荣誉称号
2015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为世界自由贸易区联合会成员。
2020年3月4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高桥自贸区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2020年9月1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启动强化竞争政策实施试点。
2021年7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保税区综合党委被评为“上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04 16:47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