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石源河村是隶属于
湖北省罗田县
凤山镇的一个行政村。地处凤山镇北部。国土面积7.94平方公里,海拔100米至3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7.5℃,年降水量1403毫米。032,009乡道贯穿全村,村委会位于032,009乡道交叉处,距离县城中心5公里。石源河村位于罗田县后山之上,也是罗田县后山两条主河(石源河、北丰河)之一。著名学者、清代翰林院编修周锡恩墓就坐落在这里。
上石源河村地处凤山镇北部,北靠李蟒岩村,南望
花石桥村,东邻
饼子铺村、
黄道山村,西连
长源冲村(三里畈 镇),这里属丘陵地带,整体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丘陵面积占全村75%,城镇面积15%,耕地面积10%。森林覆盖率75%,主要以马尾松,栗子树,白杨等树木为主。
上石源河村地处两山相夹的山谷地带。由天堂寨支脉山系延伸而来东有吴家山、西有姚家山、北有曾家山,石源河从两山中间穿流而过,大河两岸的农田灌溉,
生活饮用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该村可以称为世外桃园,三面环山,一道阔口是该村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这里虽近县城,但在过去很少受到兵灾战乱的景响,世代平安富足。这里要山有山要水有水,河谷二面便是田畈,山脚河边便是农家。
周锡恩(1852——1900),字伯晋,别号是园先生。罗田县平湖乡古羊山村人,晚年迁居罗田石源河。幼从张之洞学,未成年即考取秀才,深得张赏识。后就学于武昌书院。1876年优选贡生列为第一。光绪九年(1883年)举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以其才华甚着,同湖南才子张百熙有“北周南张”之称。1900年2月(光绪25年),周锡恩病死在石源河翰林府,年仅47岁。
周锡恩墓位于湖北省罗田县凤山镇下石源河村境内,墓向坐北朝南。墓高1米,宽6米。原墓碑在文革期间被毁,现墓为周氏后人捐资所建。周锡墓已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并计划按原墓修建,不久的将来我们将能看到墓的原貌。
作为一代知名翰林,周锡恩的墓地在罗田称得上豪华,棺椁安放之前,做了弧形外廓,外廓是用石灰、糯米和桐油混合而成的材料建造而成,厚度约20公分,坚硬如磐石,而且具有防渗透功效。外廓构成的内空,有如陕北窑洞,墓门上部成半圆形状,墓穴高半径约1.5米,洞深约2.5米,周锡恩安睡的棺木由四块直径均超过一米的上好杉木拼接而成。下葬之时,将棺椁悬在外廓内的半空中。下葬后,家人在周锡恩墓前树立了一个简易石碑。1911年武昌爆发辛亥革命,满清政府被推翻,周锡恩生前所立嗣子厚舜,再次对周锡恩墓的外部进行了修葺,这次修葺非常隆重,不仅周锡恩家人参与其中,周锡恩的学生王葆心、还有自认为得到周锡恩教诲的湖南督军汤芗铭等人也襄助其事,他们一起筹划,为周锡恩树立了长、高均为4米、共计五层的墓门,最上层横梁书写着“宠袭龙章”四个遒劲有力的颜体大字,两边是一副对联:“姓字百年垂宇宙,诗书千载映文荪”。王葆心抱病为周锡恩写下了两千余字的墓志铭,全文刊刻于石碑之上。
l898年,
戊戌变法,周锡恩忧于时局,他在凤山镇西南石源河建“是园”(据传有99间半房屋),种桑近万株,准备颐养天年。是园原建筑规模为罗田县最大庄园,无论面积还是做工艺术文化价值都是最好的。是周锡恩的翰林府所在地,也是他老人家倾其所有呕心沥血所建,可惜在文革期间毁坏,不免给后人留下许多遗憾。
“是园”还残留着一栋青砖瓦房,门窗为杉木,呈赭红色。雕龙画凤。做工颇精巧,70年代后期,因“治河改道”工程,被拆。周锡恩的坟墓文革时被红卫兵毁坏,现仅存墓穴。罗田县石源河乡合家畈村,有大半姓周,“是园”附近有大周湾、细周湾、周家冲等村落,但与周锡恩无直接关系。周锡恩无后。周晚年迁居于石源河,可能因此处周姓人家较多,有认同宗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