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将军
古代武将官名
下将军,中国古代武将的官名。战国已有。秦因之。汉不常置。金印紫绶,位次于上卿。职掌为典京师兵卫,或屯兵边境。
基本资料
汉末以后,将军名号繁多,名称素朴之前、后、左、右之类,遂渐废弃。魏晋三国时只作为尊称。唐宋时期下将军官位复原。自唐以后,上将军、下将军、大将军、将军,或为环卫官,或为武散官。宋、元、明三朝,多以将军为武散官;殿廷武士也称将军。 唐朝官制,下将军从二品,大将军正三品,将军从三品。 下将军是唐代十六卫的主官,大将军为副手 《新唐书.职官》: 左右卫: 下将军各一人,从二品;大将军各一人,正三品;将军各二人,从三品。掌宫禁宿卫,凡五府及外府皆总制焉。凡五府三卫及折冲府骁骑番上者,受其名簿而配以职。皇帝御正殿,则守诸门及内厢宿卫仗。非上日,亦将军一人押仗,将军缺,以中郎将代将军,掌贰下将军之事。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左右金吾左右监门卫上将军以下,品同。
关联信息
东汉时期:东汉的将军也是中央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大将军位在三公上,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三公下。前、后、左、右将军,位在九卿下,不常置。东汉中期以后,太后临朝称制外戚以大将军执政,与太傅三公合称为五府。 以上将军均开府,府属有长史、司马各一人,从事中郎二人,掾属二十九人,令史御属三十一人。将军以本号领军的,各有部曲、校尉。另有所谓杂号将军,临事设置,事毕即撤。唯度辽将军因南匈奴所部时有内乱,自永平八年(65年)后常设。汉灵帝设西园八校尉,统率洛阳驻防军队,以宦官主之,这是后世宦官领兵的开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30 12:36
目录
概述
基本资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