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全长/
下肢长(lower extremity length,M53/length of lower limb,M53):
髂前上棘点高减去适当数值。
(一)由于大腿的起点(
股骨头顶端)无法在外表找到确切的位置。因此,下肢全长(
下肢长)、
全腿长(
腿长)、
大腿长一般采用从
髂前上棘点(或
耻骨联合点)至地面、
内踝点、
胫骨点的折算法进行测量(凡涉及大腿段的测量指标均系如此)。也有以
大转子点作参考测量点进行近似测量。
使用不同测点(
大转子点、
耻骨联合点或
髂前上棘点)测定下肢全长(
下肢长)、
全腿长(
腿长)、
大腿长结果也有所不同。然而,任何一种测量法都测不出下肢全长(
下肢长)、
全腿长(
腿长)、
大腿长的精确的解剖学长度。
成年人由于身高、骨盆倾斜角与髂翼形状有很大的变异,所以自
髂前上棘至股骨头顶的垂直距离的变化范围为9~52毫米,而平均值为40毫米;因此,测量
下肢长应从
髂前上棘点高减去一定的长度。
身高在130cm以下的,应减去15mm;在131~150cm的,应减去20mm;在151~165cm的,应减去30mm;在166~175cm的,应减去40mm;在176cm以上的,应减去50mm。
关节转子间距(articulotrochanteric distance,ATD)系指
股骨头关节面至
大转子水平的垂直距离,是衡量
股骨近端尤其是股骨颈发育的又一重要指标。它直接反映股骨头与大转子的相对高度,可作为评定股骨短颈畸形程度的主要指标。在出生时,大转子与股骨头关节面接近同一水平,即ATD值为0,随着股骨颈的正常发育,ATD值变大,至成人大转子尖接近股骨头中心水平。赵群等(1990)报告4一14岁小儿正常髋关节ATD值各年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而性别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男性儿童ATD值为15—31mm,平均22mm;女性儿童为13—27mm,平均17mm。
由于狭义的
下肢长(下肢全长)、狭义的
腿长(
全腿长)活体不易测量,实际工作中通常使用一些更易测量的数据表示
腿长 。
最小腰围处以下、
臀沟最下缘以上,体部各测量点至地面或内外踝的垂距,即广义的
腿长。
注:在服装用
人体测量中,腿外侧长(outside leg length)是指用软尺从腰际线沿
臀部曲线至大转子点,然后垂直至地面测量的长度。
(11)身高减去
坐高,即英文文献中的坐骨下肢长(Subischial Leg Length (SLL))。
(2)《1988 Anthropometric Survey of U.S. Army Personnel: Methods and Summary Statistics》节选,以供参考:
注:《AIST人体寸法データベース1991-92》、《1988 Anthropometric Survey of U.S. Army Personnel: Methods and Summary Statistics》中,
会阴高是左右两侧坐骨结节最下点的连线与
正中矢状面的交点至地面的垂距,等于身高减
坐高,略小于耻骨联合下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