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茆镇
广东省肇庆市四会市下辖镇
下茆镇,隶属于广东肇庆四会市,位于四会市中部,北靠江谷镇地豆镇,东倚黄田镇石狗镇,西接龙甫镇迳口镇。辖区总面积107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下茆镇户籍人口有33882人。
历史沿革
1949年12月,设上茆、下茆乡,属第四区。
1952年2月,设下茆等5个乡,属广四县第九区。
1954年7月,改属四会县第五区。
1957年7月,合并为上茆、下茆乡。
1958年1月,再合并为下茆乡。
1958年9月,属江谷人民公社。
1961年4月,由江谷人民公社分出成立下茆人民公社。
1983年8月,撤社建区。
1987年3月,撤区改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6月,下茆镇辖2个社区、13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四会市下茆镇德政路7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下茆镇位于四会市中部,北靠江谷镇地豆镇,东倚黄田镇石狗镇,西接龙甫镇迳口镇。辖区总面积10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下茆镇地势七分平原、二分丘陵、一分山区。
气候
下茆镇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日照充足,冬短夏长,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
人口
截至1992年末,下茆镇总人口1.571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879万人,占总人口的94.7%;非农业人口832 人,占总人口的5.3%。此外,有华侨、港澳台胞3000多人。
截至2019年末,下茆镇户籍人口有33882人。
经济
综述
1992年,下茆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0.68亿元。其中工业产值0.29亿元,占总产值的43.1%;农业总产值0.39亿元,占总产值的56.9%。
2005年,下茆镇实现社会总产值7.16亿元;工农业总产值6.1亿元,其中工业产值5.5亿元,农业产值0.69亿元,农村农民纯收入0.51亿元,税收收入0.11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国税收入0.09亿元,增长52%,地税收入0.02亿元,增长45%;社会用电量2089.66万千瓦时,增长22%,其中工业用电量1490.69千瓦时。
2006年,下茆镇实现社会总产值实现13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工业产值达到4.6亿元,同比增长100%。社会用电量达28154.87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0%,其中,工业用电2023.84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5%。
工业
2019年末,下茆镇辖区有工业企业51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家。
商业
2019年末,下茆镇辖区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有14家。
交通
下茆镇境内有宽阔的水泥公路贯穿全境,截至1992年末,每日路经开往广州、佛山、清远、肇庆、广宁等地的客车48班次。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1992年末,下茆镇有有中学1所、小学10所、幼儿园1所。
文化事业
截至1992年末,下茆镇有文化娱乐场所4个。
基础设施
截至1992年末,下茆镇城区面积0.3平方千米,有主要街道3条,总长1.2千米。有容量560千瓦变电站1座,绿化面积8000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18平方米,有程控电话215门。
历史文化
方言
下茆镇主要使用粤语-四会话。
地名来源
下茆镇民间传说古时在牛牯岗脚有茅棚,供来往行人歇息、避雨,并以此地为界,上方称上茅,下方称下茅。“茅”与“茆”通,遂称下茆镇。
文物古迹
白雾台为四会古迹“三台”之一,位于四会市下茆镇马陂村公婆山脚下,距离四会市城区8千米。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据《四会县志》载:“白雾台在二甲(今马陂)公婆山下,祀张梁二仙,遗址犹在,台砖较城砖大,必是特造也”。又载“公婆山旧传有丹炉、宝砚各一”。
地方特产
下茆镇有桂花鱼、白鳝、嘉州鱼,鲈鱼等地方特产。
著名人物
薛发华,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进士,官至翰林院检讨。
参考资料
2020年下茆镇区划详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09 12:10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