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吸收缝合线是指在
手术缝合时植入人体组织后,不可以被人体降解吸收需要术后拆线的医用缝合线。
材料和结构
不可吸收缝合线是在外科手术中用于结扎止血、缝合止血和组织缝合的医用缝合线,它不能被组织自动降解吸收,所以缝合后需要拆线去除。
常用的不可吸收线有丝线和普里林(Prolene)线等。其中丝线又称
蚕丝线或真丝线,是由蚕丝蛋白做成。普里林的材料是
聚丙烯,这是一种无毒耐热的材料,可以长期维持张力。
丝线是由很多小纤维交织在一起构成,叫做编织线,又叫多股线、捻线。
编织线的柔软性好,打结不易滑脱,所以编织线通常打3个结,而单股线的柔软性较差,打结容易滑脱,所以单股线打结通常会打6个甚至8个结。此外编织线的表面不光滑,与组织的摩擦力较大,结扎牢固。而单股线表面光滑,与组织摩擦力小,所以甲状腺手术的切口使用皮内缝合时会选择单股的普里林,以便切口愈合后将缝线整根抽出。由于编织线不光滑,存留在血管内容易形成血栓,所以缝合血管一般使用单股的普里林线。当然,多股线表面不光滑的缺点可以通过表面涂层的方式予以改善。
型号
在欧洲,缝线的型号是按照米制来编号,常见缝线由粗到细命名为3.5、3.0、2.5、2.0……,其最小直径分别是0.35mm、0.30mm、0.25mm、0.20mm……;按照美国的编号,这些线分别命名为0、2-0、2-0/T、3-0……;而按照中国编号,则分别叫做7号线、4号线(2-0和2-0/T都叫4号线)、1号线……,具体表1所示。
物理性质
1. 缝线直径。缝线的直径单位是毫米,常以几个0来表示。缝线越细,0的个数越多。
2. 抗张强度。能够将单根缝线拉断的最小气力。
3. 结构。结构指的是缝线是单股(单丝)还是多股(编织线)。
4.
摩擦系数。缝线的摩擦系数决定缝线是否易于穿过组织。
5. 线结强度。指使线结松脱的最小拉力,与缝线的摩擦系数成正比。
6. 弹性。指缝线在伤口肿胀时将其拉长后能够回复原来长度和形态的能力。
不可吸收缝合线与可吸收缝合线的区别
1. 不可吸收缝合线的优缺点:
优点一:强度比较高,对于张力相对较大的伤口,医生会建议使用不可吸收缝合线。
优点二:价格相对较低,对于外伤而言,使用不可吸收缝合线比较合适,而且基本上现在的不可吸收缝合线也很细,不是疤痕体质的人基本不会留疤,会留疤的人可能不管用可吸收缝合线还是不可吸收缝合线都一样。
缺点:在体内不降解,不能被机体吸收,组织相容性差,作为异物,使切口及缝合部位易发生排斥反应、炎症反应、感染、瘢痕过度增生等一系列切口并发症的发生。不可吸收缝合线切口疼痛和窦道形成的发生率高。在感染的切口中,丝线张力明显减低,为治疗切口感染,往往需要不断地取出线头,伤口才能愈合。
2. 可吸收缝合线的优缺点:
优点一:无需拆线,可被肉体吸收,少了拆线的步骤。
优点二:不会给受伤后愈合的组织带来凹陷、裂口、血凝块及细菌的黏附。
缺点一:部分可吸收降解材料在植入人体后,植入部位会有不同程度的肿胀,不过排出肿胀部位中的液体后,就可以消除肿胀。
缺点二:部分材料可能会引起急性炎症反应。
缺点三:部分可吸收线,在面对一些张力比较大的伤口时,强度可能无法达到,因此在使用时受到限制。
缺点四:使用可吸收线手术价格会比较高。
综上所述,不管是可吸收缝合线还是不可吸收缝合线,两种缝合线各有优缺点,至于两种缝合线到底谁好谁差,其实是无法比较的,缝合线产品讲究的是“适合”,只有适合的产品才是好产品。比如说产品价格、产品质量、产品使用部位等因素,都是选择医用缝合线的条件,医生会根据病人情况选择合适的缝合线产品。
注意事项
1. 具体拆线时间因缝合部位及伤口和患者的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当创口愈合良好无感染等异常情况时:面颈部4~5日拆线;下腹部、会阴部6~7日;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7~9日;四肢10~12日,近关节处可延长一些,减张缝线14日方可拆线。
2. 营养不良、严重贫血、消瘦,严重失水或水电解质紊乱尚未纠正、切口张力较大等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拆线时间。
3. 青少年可缩短拆线时间,老年患者及婴幼儿、糖尿病人、有慢性疾病者可延迟拆线时间。
4. 伤口术后有红、肿、热、痛等明显感染者,应提前拆线。
发展史
对伤口缝合和使用缝合材料的第一个详细书面记载来自公元前500年印度的圣人和医师苏胥如塔。约瑟夫·利斯特在1906年制成了经过碘处理的无菌羊肠线。
第一根合成线于20世纪30年代被制成,于是众多的吸收和非吸收性合成线迅速的发展出来。
第一根合成线在1931年由聚乙烯醇制成。
50年代开发了聚酯线,后来发展出针对羊肠线和聚酯的辐射灭菌。
60年代发现了聚乙醇酸,70年代它被用于缝合线的制造。
现在,大部分的缝合线是用聚合物纤维制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