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拼音:yǔ、yù、yú)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始见于战国文字。本义指赐予,施予,给予。后引申为交往、交好、随从、帮助等义。
字源演变
与的繁体中文作“與”,为一个双声字,。从舁,从与双声。與(与)有异体字作“⿱与廾”。“舆”(与)字本从“舁”声和“牙”声。战国文字把所从的“舁”简化为“収”。“與”或“⿱与廾”中所从的声符“牙”有许多省形简化,但在秦汉文字中一直与“牙”的古文字形体相近。繁体“與”字从上下两只手的“舁”,“舁”也可以兼表意双手的相付予义。若则,也可以把繁体“與”当做一个形声字。
现在通行的这个简化字“与”而是一个象形字。是由繁体字“與”省形而来的。本义是赐予,给予。如《说文解字》:“与,賜予也。”。
参考资料:汉语大词典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与【卷十四】【勺部】
与,赐予也。一勺为与。此与與同。余吕切。
说文解字注
与,赐予也。赐,予也。予,推予歬人也。一勺为与。下从勺。一者,推而予之。余吕切。五部。此與予同意。大徐作此与與同,小徐作此卽與同。惟小徐袪妄内作與予皆同,近是。今正。以一推勺,犹以亅推予也,故曰同意。與,攩與也。从舁。义取共举,不同与也。今俗以與代与。與行而与废矣。
康熙字典
【子集上】【一部】与·康熙笔画:4 ·部外笔画:3
《
广韵》《
集韵》《正韵》並同与。《
说文》:赐,予也。一勺为与。《六书正譌》:寡则均,故从一、勺。
与(yǔ,ㄩˇ),〔古文〕《
广韵》弋诸切。《正韵》弋渚切。《
集韵》《
韵会》演女切。並音予。《说文》:党与也。《
战国策》:是君以合齐与强楚。注:与,党与也。《管子·八观篇》:请谒得于上,则党与成于下。
又《增韵》:及也。《易·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又许也,从也。《
论语》:吾与点也。《
管子·形势解》:鬼神助之,天地与之。
又待也。《论语》:岁不我与。
又《博雅》:如也。《前汉·韩信传》:大王自料,勇悍仁彊孰与项王。注:师古曰:与,如也。司马相如《子虚赋》:
楚王之猎,孰与寡人。
又施予也。《礼·
曲礼》:与
人者,不问其所欲。《周礼·春官·大卜》:以邦事作龟之八命:一曰征,二曰象,三曰与。注:与,谓予人物也。
又助也。《战国策》:吾将深入吴军,若扑一人,若捽一人,以与大心者也。注:与,犹助也。
又类也。《周语》:夫礼之立成者为饫,昭明大节而已,少曲与焉。注:与,类也,威仪少比类也。
又以也。《诗·召南》:之子归,不我与。朱注:与,犹以也,以谓挟己而偕行也。
又和也。《
战国策》:内寇不与,外敌不可拒。注:寇犹乱,与犹和也。
又用也。《诗·唐风》:人
之为言,苟亦无与。传:无与,弗用也。
又数也。《礼·曲礼》:生与来日。注:与,犹数也。
又语辞。《礼·表记》:君子与其有诺责也,宁有己怨。
又容与,闲适貌。《庄子·人间世》:因案人之所感,以求容与其心。注:以求从容自放而遂其侈心也。《史记·司马相如传》:楚王乃弭节裴回,翱翔容与。注:索隐曰:言自得。
又不与,国名。《
山海经》:有不与之国,
烈姓,黍食。
与(yù,ㄩˋ),又《
广韵》羊洳切。《集韵》《韵会》《正韵》羊茹切。並音豫。参与也。《正韵》:于也。《
中庸》: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周礼·冬官考工记》: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
又县名。《史记·
曹相国世家》:参以中涓从,将击胡陵、方与。注:索隐曰:《地理志》二县皆属山阳。正义曰:与音预。
又《正字通》:疑虑未决也。
通作豫。《前汉·昌邑王传》:
杨敞犹与无决。
与(yú,ㄩˊ),又《
集韵》《韵会》羊诸切。《正韵》云俱切。並音余。语辞。《
论语》:其为仁之本与。《礼·檀弓》:曾子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疏:微,无也。与,语助。
又《诗·小雅》:我黍与与,我稷翼翼。笺:与与、翼翼,蕃庑貌。
又《论语》:与与如也。注:威仪中适貌。
又舒也。《前汉·礼乐志》:
朱明盛长,旉与万物。注:师古曰:敷与,言开舒也。与,弋于反。
又人名。《书·舜典》:垂拜
稽首,让于殳斨暨伯与。传:殳斨、伯与,二臣名。《释文》:与音馀。
又山名。同舆。《
山海经》:
敦与之山。注:按《名胜志》作敦舆山。又:苦山之首,曰
休与之山。注:与,或作舆。
又《集韵》倚亥切。音欸。与也。◎按说文与训赐予也,一勺为与。与训党与也。今俗與字通作与。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笔顺:①横②竖折折钩③横
书法欣赏
参考资料:汉典网
音韵汇集
韵书集成
参考资料:汉典网
上中古音
参考资料:汉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