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是
国际A类电影节中最权威、最著名、最具影响力的三个电影节,分别为:意大利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法国
戛纳国际电影节、德国
柏林国际电影节。
基本简介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英文: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创立于1932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电影节,即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被誉为“国际电影节之父”,
国际A类电影节之一。与
戛纳国际电影节、
柏林国际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为“
金狮奖”。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宗旨在于“电影为严肃的艺术服务”,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电影艺术水平,以“艺术性”作为评判标准。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每年8月末至9月初在意大利威尼斯丽都岛举办。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分为“主竞赛”、“地平线”、“未来之狮”、“VR竞赛”、“非竞赛展映”、“
国际影评人周”、“
威尼斯日”等单元。在电影黄金年代(20世纪30年代—60年代),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是诸多世界电影大师的摇篮。2018年5月,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入选
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电影节委员会首批成员。
戛纳国际电影节
戛纳国际电影节(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法文:Festival De Cannes),亦译作康城国际电影节、坎城国际电影节,创立于1946年,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最顶尖的国际电影节之一,
国际A类电影节之一。与
柏林国际电影节、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为“
金棕榈奖”。
戛纳国际电影节的宗旨在于推动电影节发展,振兴世界电影行业,为世界电影人提供国际舞台。戛纳国际电影节在保有其核心价值的基础上,也一直在进步发展,致力于发现电影行业新人,为电影节创造一个交流与创作的平台。
戛纳国际电影节在每年5月中旬举办,为期12天左右,其间除影片竞赛外,市场展亦同时进行。戛纳国际电影节分为“主竞赛”、“一种关注”、“短片竞赛”、“电影基石”、“导演双周”、“国际影评人周”、“法国电影新貌”、“会外市场展”等单元。2018年5月,戛纳国际电影节入选
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电影节委员会首批成员。
柏林国际电影节
柏林国际电影节(英文: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德文:Internationale Filmfestspiele Berlin),原名西柏林国际电影节,创立于1951年,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最顶尖的国际电影节之一,
国际A类电影节之一。与
戛纳国际电影节、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为“
金熊奖”。
柏林国际电影节长期以关注政治和社会现实闻名,宗旨在于加强世界各国电影工作者的交流,促进电影艺术水平的提高。
柏林国际电影节原在每年6-7月间举行,从1978年起提前至2月举行,为期2周。柏林国际电影节分为“主竞赛”、“遇见”、“短片竞赛”、“全景”、“论坛”、“特别展映”、“新生代”等单元。从2002年开始,柏林国际电影节隶属于具有商业性质的“柏林艺术展出有限公司”。2018年5月,柏林国际电影节入选
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电影节委员会首批成员。
文化历史
与奥斯卡金像奖区别
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与
奥斯卡金像奖表彰和喜好的作品侧重点不同,主要表现在:
1、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作为世界最顶尖的三个
国际A类电影节,入围电影基于全球,电影、导演、演员可以来自世界各地,没有地域限制;而奥斯卡金像奖作为美国国家电影艺术最高奖,表彰的电影和影人主体基于美国本土,具有严格的地域限制,而在奖项入围和评选上有轻视东方作品和演员的特点。所以前者是国际电影节,后者是国家级学院形式的颁奖礼,属于截然不同的性质。
2、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作为全球数以百计的电影节的代表,坚持以艺术性作为最高指标,获奖作品不要求高票房、高关注度、高知名度,个性和创新是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鼓励的重要方向。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力求通过世界各地电影的彼此交流,推进电影艺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是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电影节;而
奥斯卡金像奖重视影片的政治和商业因素,即影片在全球取得高票房、高关注度以及符合美国主体政治意识是获奖的重要参考,由于这种市场指标,获奖作品中的商业大片和政治影片比率很高,奥斯卡金像奖也因此成为世界关注度最高的电影奖项。由于
好莱坞百年来的深厚积累、美国本身先进的电影工业和英语作为世界语言的优势,
奥斯卡金像奖是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奖项。
与中国电影渊源
自20世纪80年代末起,中国电影和中国影人开始走向国际,许多优秀影片和电影人开始受到世界影坛的关注。1988年,
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获得西柏林国际电影节(
柏林国际电影节前身)最佳影片
金熊奖,成为中国影史上第一部在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中获得最高奖的作品。随后
侯孝贤导演的《
悲情城市》(
金狮奖,1989)、
张艺谋导演的《
秋菊打官司》(
金狮奖,1992)、
陈凯歌导演的《
霸王别姬》(
金棕榈奖,1993)、
谢飞导演的《
香魂女》(
金熊奖,1993)、
李安导演的《喜宴》(
金熊奖,1993)等先后在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斩获最高奖。演员方面,1992年
张曼玉凭借《
阮玲玉》获得
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成为中国影史上首位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影后。仅仅半年后,
巩俐凭借《
秋菊打官司》获得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1994年,
葛优凭借《
活着》获得
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同年,
夏雨凭借《
阳光灿烂的日子》获得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成为史上最年轻的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影帝。翌年,
萧芳芳凭借《
女人四十》获得
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由此可见,20世纪90年代初是中国电影和中国电影人第一次在国际影坛大放光彩的时期,优秀影片和优秀演员不断涌现,短短五、六年间多部作品和多位影人获得
国际大奖,且有五部电影(《
菊豆》《
大红灯笼高高挂》《
霸王别姬》《喜宴》《饮食男女》)在这一时期先后提名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
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华语电影发展缓慢。进入21世纪后,开始面临许多严峻挑战。2000年,
巩俐受邀担任
第5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审团主席,成为首位在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担任评审团主席的华人。仅仅两年之后,巩俐再次受邀担任
第5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评审团主席,成为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史上的第一位来自
亚洲的评审团主席。此后,
张艺谋和
李安两位导演分别于2007年和2009年担任第64届和第66届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评审团主席,
王家卫也担任了柏林、
戛纳两大国际电影节评审团主席。到新世纪后,共有
巩俐、
张艺谋、
李安、
王家卫四位中国电影人跻身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评审团主席。
就华语电影本身的发展来说,虽然不乏有《
三峡好人》《
图雅的婚事》这样的佳作拿下
金狮奖、
金熊奖等国际大奖,但一方面自身的
电影产业急待变革,另一方面迫切需要发展顺应时代潮流的
电影技术和电影风格,如3D电影、
新派武侠等都是中国影人探索的方向。自2002年张艺谋转型指导的国产商业大片《
英雄》上映后,中国的
电影票房记录被屡屡刷新,每年持续走高,但同时华语电影的质量却不能满足大众的期望和需求。而自《
英雄》拉开中国商业大片的序幕后,华语电影反而呈现与国际影坛渐行渐远的趋势,十年来再无影片提名美国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在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也是斩获甚微。如今的中国电影整体上与
欧美电影产业存在差距,仍然
任重而道远,但我们期盼与世界电影几乎同步诞生的中国电影能够越走越远。
获奖记录
三大满贯
双金导演
双金导演是指在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中获得至少两座最高奖项的导演(
金狮奖起于1949年、
金棕榈奖起于1955年、
金熊奖起于1952年,在此之前因评选不规范、名称不统一、
含金量偏低、处于混沌期而不计入)。
双料帝后
双料帝后是指在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中获得至少两座最佳演员奖的男女演员(以官方为准)。
评审记录
历届主席
双料主席
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不同于美国
奥斯卡金像奖、
英国电影学院奖等颁奖礼的千人
投票制度,而是采取“精英政治”的方式评奖。每一个竞赛单元均设有独立的“评审团主席”和“评审团成员”,由主席领导,成员一般在10人以内,通常邀请电影界、
文学界的
权威人士,他们将在讨论和论证中决定奖项的归属。
双料主席是指在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中担任过至少两个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主席的电影人。
华人获奖
华语入围
华人评审
截至2023年,担任过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评审团主席的
华语电影人共四位:
巩俐、
王家卫、
张艺谋、
李安;担任过全部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成员的华语电影人共五位:
陈凯歌、
巩俐、
张曼玉、
杜琪峰、
舒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