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癌症日
联合国国际日
世界癌症日是由国际抗癌联盟(UICC)于2000年发起的,活动时间定于每年的2月4日,旨在倡导新的方法促进各组织间的合作,加快癌症研究、预防及治疗等领域的进展,为人类造福。2020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世界癌症日”的活动主题为“关爱患者,共同抗癌(I am and I will)”。
主题日由来
国际抗癌联盟UICC)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看到全球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上升,2000年在巴黎召开了一个世界肿瘤高峰会议,在这个会议上讨论了全世界癌症发病现状,认为呼吁建立肿瘤科研的国际性合作,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肿瘤的预防治疗,使全世界的癌症病人都能得到更好的医护服务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心。并且在这次峰会上签署了“巴黎抗癌宪章”,这个宪章中规定每年的2月4日为世界癌症日,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同步开展肿瘤防治的宣传,包括科普宣传、康复宣传等工作。
国际抗癌联盟是全球最重要的一个肿瘤防控组织,它于1933年成立,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覆盖109个国家和地区,该组织拥有346个会员单位,中国抗癌协会也是它的会员单位之一,并且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郝希山院士是UICC的常务理事。
主题日背景
癌症是全世界首要的死因之一。据世卫组织估计,如不进行干预,2005年至2015年期间将有8400万人死于癌症。
癌症是细胞不受控制的增长和扩散。它可影响人体的几乎任何部分。肿瘤常常侵入周围的组织并可转移到其它部位。通过避免接触常见的高危因素(例如烟草烟雾),可预防多种癌症。此外,通过手术、放疗或化疗,很大一部分癌症可以治愈,尤其如果在早期发现。
癌症是一个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2004年,癌症死亡人数达740万(约占所有死亡人数的13%)。肺癌、胃癌、结肠癌肝癌和乳癌是每年大多数癌症死亡的罪魁祸首。 男女最常患的癌症类型有所不同。 超过30%的癌症死亡是可以避免的。 烟草使用是癌症单一最重要的的危险因素。 癌症由一个单细胞变异造成。这种变异可由外部因子和遗传基因因素造成。 全球癌症死亡人数将继续增加,2030年,死亡人数预计将达1200万。
癌症是一组可影响身体任何部位的多种疾病的通称。使用的其它术语为恶性肿瘤和赘生物。癌症的一个定义特征是快速产生异常细胞,这些细胞超越其通常边界生长并可侵袭身体的毗邻部位和扩散到其它器官。这一过程被称之为转移。转移是癌症致死的主要原因。
每年导致癌症总死亡率的主要癌症种类为:
肺癌(130万死亡) 胃癌(80.3万死亡) 结肠癌(63.9万死亡) 肝癌(61万死亡) 乳癌(51.9万死亡)
超过70%的癌症死亡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预计全世界癌症死亡将继续增加,2030年估计将有1200万人死于癌症。
全世界最常见的癌症种类(按全球死亡人数排序)为:
男性:肺癌、胃癌、肝癌、结肠直肠癌食道癌前列腺癌。 女性:乳癌、肺癌、胃癌、结肠直肠癌和子宫颈癌
历年主题
2007年世界癌症日的主题为:“今天的孩子,明天的世界”,向世界传递出要关注孩子的健康,为孩子创造良好健康的生长、生活环境的信息。儿童肿瘤的发病率增高,与我们的生活环境的改变有密切关系。烟草的使用与许多癌症的发生有关,“被动吸烟”的环境让许多儿童直接成为烟草的受害者。作为家长和医护人员,应该从自身做起,不吸烟、控制吸烟、不在孩子面前吸烟,给孩子创造一个无烟的环境,并向他们宣传吸烟有害健康的知识,让他们从小树立起远离烟草预防癌症的意识。
2008年世界癌症日的主题为:“我爱我的无烟童年(I love my smoke-free childhood)”。全球约一半的儿童(7亿)暴露在二手烟下,UICC借助主题传递给家长们这样一条貌似浅显但实施起来却并不容易的信息:“二手烟是你和你的家庭的健康威胁。即使最少量的二手烟暴露也是有害的。还你的孩子一个无烟的童年。”
2009年世界癌症日的主题为:“我爱我健康活泼的童年”,向家庭、卫生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倡导儿童合理饮食、充足运动、能量均衡、防止肥胖、科学抗癌、促进健康。据报道,超重、肥胖将导致癌症。在西方国家,约有30%的癌症是由饮食不合理、运动不足、超重和肥胖引起的。在发展中国家,这个数字约为20%,并且逐年上升。饮食以及运动问题已经成为继烟草之后第二大癌症诱因。
2010年世界癌症日主题是:“癌症同样可以预防”。要求卫生工作者和社会各界普及疫苗注射,广泛宣传超重、肥胖对癌症发病的影响,宣传摄取平衡膳食、保持充足运动的科学知识,鼓励大众进行合理防晒以及在社会各阶层进行戒烟宣教活动。
2011年世界癌症日的主题是:“科学防晒预防皮肤癌”,因为皮肤癌和紫外线辐射有关,地球接受紫外线的强度和臭氧层减少有关。据统计,臭氧层每减少10%,地球上接受紫外线辐射强度就会增加15%到20%,研究发现70%的皮肤癌是由紫外线辐射造成的。癌症的诱因对人体的危害是潜移默化的,所以肿瘤防控要从娃娃做起。父母吸烟,特别是母亲吸烟对胎儿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2012年世界癌症日的主题是:“共同参与,成就奇迹(Together it is possible)”,旨在呼吁全社会从不同层面(政府机构、肿瘤研究与治疗机构以及抗癌专业政府、民间组织等),针对不同群体(青少年、中年、老年、癌症患者、患者家属、普通群众等),结合《世界抗癌宣言》与《中国癌症科普联动共同宣言》的精神开展相关活动,逐步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肿瘤防控体制,从而实现减缓并最终控制癌症死亡率增长这一最终目标。
2013年的世界癌症日,围绕国际抗癌联盟推出的“你了解癌症吗”这一主题。
2014年国际抗癌联盟推出的世界癌症日主题为“消除癌症误区(Debunk the myths!)”,倡议消除人们对于癌症的一些成见、误解,比如忌讳谈论癌症,认为癌症发病没有明显信号,面对癌症我们束手无策,癌症得不到有效治疗等。通过消除人们对癌症的错误认知,逐步实现对癌症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效推进癌症防控事业的发展。
2015年的主题是“癌症防控目标,实现并不遥远”。数据显示,癌症发病率逐年攀升,面对如此高发的肿瘤,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态度来应对?又有什么办法防控呢?在世界癌症日到来之际,济南中医肿瘤医院院长秦旭东提醒,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掌握科学的防癌常识,实现癌症防控目标并不遥远。
2016年的活动主题定为:“我们能,我能战胜癌症(WE CAN,I CAN)”。旨在通过全球范围的宣传活动,帮助公众消除对癌症的错误认知,引导公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癌症早诊水平,降低癌症发病率;对癌症患者要加强康复指导、心理关怀,帮助患者重找社会角色,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7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世界癌症日”的活动主题为“我们能,我能战胜癌症(WE CAN,I CAN)”。重点内容包括:鼓励患者主动交流、勇敢面对疾病;科学制定健康选择;激励行为、采取行动;聚合社会资源,协同抗癌等,以推动癌症防控事业的发展。
2018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世界癌症日”的活动主题为“我们能,我能战胜癌症(WE CAN,I CAN)”。中国抗癌协会作为国际抗癌联盟的会员单位,响应其号召,在我国组织开展一系列科普宣传活动,重点内容包括:鼓励患者主动交流、勇敢面对疾病;科学制定健康选择;激励行为、采取行动;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协同抗癌等,以推动癌症防控事业的发展。
2019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世界癌症日”的活动主题为“关爱患者,共同抗癌(I am and I will)”。中国抗癌协会作为国际抗癌联盟的会员单位,响应其号召,将在我国组织开展一系列科普宣传活动,重点内容包括:(1)加强患者教育,消除误区谣言;(2)推动创新研发,提升诊治能力;(3)呵护心理健康,关注人文关怀;(4)关爱患癌家庭,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以推动我国癌症防控事业的发展。
2020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世界癌症日”的活动主题为“关爱患者,共同抗癌(I am and I will)”。中国抗癌协会作为国际抗癌联盟的会员单位,响应其号召,在我国组织开展一系列科普宣传活动。活动内容将聚焦主题,并结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癌症防控措施建议,开展科普宣传、患者教育、媒体访谈等宣教活动,以推动我国癌症防控事业的发展。重点宣传内容包括:(1)响应联合国“全民健康全覆盖政治宣言”,推动肿瘤医疗服务人人可及;(2)在全球范围内加大力度消除HPV感染所致的宫颈癌。
2021年的活动主题为:“关爱患者,共同抗癌”。受疫情影响,2.4活动启动仪式于1月30日采用线上云直播形式进行,各大媒体、直播平台齐发力,使启动仪式活动获得巨大的成功。
2022年2.4世界癌症日活动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活动主题为:“整合卫生资源,医疗人人共享(close the care gap)”,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和参与肿瘤防治事业,践行“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癌症防控战略,帮助公众了解癌症发生的真相、癌症预防的途径、癌症早诊早治的方法,以及癌症治疗的进展,并给出癌症防控措施建议。
癌症知识
癌症的成因
癌症源自于一个单细胞。从一个正常细胞转变为一个肿瘤细胞要经过一个多阶段过程,通常从癌前病变发展为恶性肿瘤。这些变化是一个人的基因因素和三种外部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外部因子包括:
物理致癌物质,例如紫外线和电离辐射; 化学致癌物质,例如石棉、烟草烟雾成分、黄曲霉毒素(一种食品污染物)和砷(一种饮水污染物); 生物致癌物质,例如由某些病毒、细菌或寄生虫引起的感染。
病毒:乙型肝炎和肝癌人乳头瘤病毒(HPV)和宫颈癌,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卡波希氏肉瘤。 细菌:幽门杆菌和胃癌。寄生虫:血吸虫病和膀胱癌。
老龄化是癌症形成的另一个基本因素。癌症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升高,极可能是由于生命历程中特定癌症危险因素的积累,加上随着一个人逐渐变老,细胞修复机制在有效性上具有走下坡路的倾向。
烟草使用、酒精使用、水果和蔬菜摄入量偏低以及慢性感染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和部分类型的人乳头瘤病毒(HPV),都是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癌症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由人乳头瘤病毒造成的宫颈癌,是低收入国家中导致妇女癌症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高收入国家,烟草使用、酒精使用以及体重超重或肥胖是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
减轻癌症负担
根据国际癌症合作者2005年所作的一项研究,通过改变或避免主要危险因素,超过30%的癌症可以得到预防。已经掌握了关于癌症病因及预防和管理癌症的干预措施的大量知识。通过实施以证据为基础的癌症预防、早期发现以及癌症患者管理战略,可使癌症得以减少和控制。
癌症的危险因素
预防战略
大力避免上述危险因素 针对人乳头瘤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接种疫苗 控制职业危害 减少暴露于阳光时间
及早发现:
如果及早发现和治疗,可降低大约三分之一的癌症负担。癌症的及早发现以这样的观察为基础,即癌症发现越早,治疗越为有效。目标是在癌症限于局部时(转移之前)发现它。癌症及早发现有两个组成部分:
教育,帮助人们认识癌症早期征兆以及立即针对这些症状寻求医疗。这类症状可能包括:肿块、疼痛、持续消化不良、持续咳嗽和身体管口出血。 筛查规划,用于在征兆可发觉之前查明早期癌症或癌症前期患者,检测手段包括针对乳腺癌的乳房X线照相和用于宫颈癌的细胞学检测(子宫颈抹片)。
治疗关怀
治疗的目的是治愈癌症患者,延长生命和提高生活质量。一些最常见癌症种类,例如乳腺癌、宫颈癌和结肠直肠癌,在得到及早发现和根据最佳做法治疗时,有很高的治愈率。主要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放射疗法和化疗。依靠成像技术(超声波、内窥镜或X线摄影术)和实验室(病理学)检查作出准确诊断,对于适当治疗至关重要。 依靠姑息治疗, 90%以上的癌症患者可实现缓解疼痛和其他问题。即便在资源不足的环境中,也可找到一些有效办法为癌症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姑息治疗服务。
世卫计划
2008年,世卫组织启动了慢性病行动计划。2013年,世卫组织发布了《2013-2020年预防控制非传染性疾病全球行动计划》,旨在将癌症、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和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的过早死亡减少25%。一些自愿目标对于预防癌症最相关,其中包括旨在将烟草消费减少30%的目标。世卫组织、联合国系统其他组织和伙伴在国际癌症预防和控制领域开展合作,以期:
强化对癌症预防和控制的政治承诺; 产生新的知识以及传播现有知识,以促进采取以证据为基础的癌症控制策略; 制定标准和工具,为规划和实施预防、及早发现、治疗和关怀干预提供指导; 在全球、区域和国家各级广为促进发展多部门癌症控制伙伴网络; 加强国家和地方各级卫生系统; 提供技术援助,以便迅速而有效地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最佳干预做法。
共同参与
每年的2月4日是国际抗癌联盟UICC)指定的世界癌症日,2012年世界癌症日的主题是:“共同参与,成就奇迹(Togetheritispossible)”,旨在呼吁全社会从不同层面(政府机构、肿瘤研究与治疗机构以及抗癌专业政府、民间组织等),针对不同群体(青少年、中年、老年、癌症患者、患者家属、普通群众等)开展相关活动,逐步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肿瘤防控体制。
全球癌症发病率持续升高,主要原因有以下两方面:一、全球老龄化趋势及人口的增长;二、与致癌性相关的行为活动增加。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2008年全世界约有1270万癌症新增患者,760万死于癌症,尤其在发展中国家,癌症新增例数达56%,据推测到2020年前,全球癌症发病率将增加50%,即每年将新增1500万癌症患者。不仅如此,癌症的死亡人数也在全球迅猛上升,2030年这个数字可能会增至1320万。乳腺癌是女性患者中最常见的肿瘤,而肺癌是男性患者中最常见肿瘤。上海市恶性肿瘤病人现患率已经超过1%,现患率绝对数在13万以上。
吸烟是排名第一的杀手。约20%的癌症死亡都与“吸烟”密切相关,吸烟是三分之一以上癌症发生的高危因素,吸烟量越多,烟龄越长、起始越早,癌症的发病几率越高。有八成肺癌是由于长期吸烟引起,吸烟除了与肺癌关系最为密切,还与胰腺癌、食管癌、胃癌、大肠癌口腔癌舌癌喉癌、膀胱癌、肾癌宫颈癌等十余类肿瘤相关。吸烟者肿瘤的发病率比不吸烟者明显增高,每日吸烟量越多,开始吸烟的年龄越小,烟龄越长,诱发癌症的危险性就越大。有效地控烟可明显遏制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上升。我国拥有世界第一数量的烟民大军,达到3亿,再加上被动吸烟者数目难以想象,如何有效控烟是摆在政府面前的紧迫任务。而对吸烟者来说,更应该从自身做起,要对家庭和社会负责,应当记住:任何时候戒烟都不晚,越早越好。
不健康、不均衡的饮食习惯。高脂、高蛋白、高热量、低纤维素、缺乏(碘、锌、铜、硒等)微量元素、过量饮酒等都与癌症的发生发展紧密相关。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建议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包括每天进食不同种类的水果和蔬菜。水果和蔬菜或能降低患癌风险,而且多吃水果和蔬菜的人士一般亦较少超重。适度进食红肉(如牛肉、猪肉和羊肉),以及避免过量食用加工肉类,有利于控制癌症发生风险。研究表明部分酒精饮品的过量饮用都是引致多种癌症的成因之一。因此,减少酒精饮品的分量能有效地降低患癌风险。不要依赖营养补充剂来预防癌症,而是建议人们应该从食物中吸收所需的营养素。
增加对自身机体“和谐平衡”状态的认知度。人类虽然尚未攻克癌症,但已经掌握一些癌症病因及预防干预措施的知识,通过主动积极的预防和干预,至少40%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人们应该破除“谈癌色变”的悲观理念,科学辩证地看待。每一个健康个体中都存在“原癌基因”,都不同程度存在基因和染色体异常,也就是所说的遗传易感性,但在“抑癌基因”和正常免疫系统监控下处于平衡状态,不会产生病变。癌症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在前述高危因素(三大杀手)的轮番刺激下,打破了机体防卫平衡机制,“原癌基因”就会被启动,异常的遗传特性就会产生致癌表型,经过复杂的癌变过程,最终产生肿瘤。由正常细胞变成肿瘤细胞需要经过非常漫长的过程,比如胰腺癌是近期大家比较关注的肿瘤,帕瓦罗蒂和苹果总裁乔布斯(胰腺内分泌癌)都是因它而故世,恶性程度极高,但是最近世界顶尖杂志Nature研究结论显示,从正常的胰腺导管上皮细胞逐步演变成癌细胞、直到远处转移,这个过程可能花费了十余年,换句话说我们有十余年的时间窗口去预防它、早期发现它、有效治疗它。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掌握科学的防癌常识是保持自身机体“和谐平衡”健康状态三要素。
多种方法“综合协同”治疗模式应对癌症。如果能够做到早期发现并得到及时正规的治疗,1/3的癌症是可以治愈的。纵观临床肿瘤诊治进展,多学科综合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模式和发展方向,它需要多学科的参与,需要不同学科对肿瘤学专业的共同认识,更需要学科之间的团结协作,使肿瘤治疗从单一方法到多种手段的联合,可以不断提高恶性肿瘤的治疗水平。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一直倡导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在国内较早组建了多支高水平治疗团队(Mu1ti-discip1inaryteamMDT),如乳腺癌、大肠癌泌尿系统肿瘤、胸部肿瘤、胰腺肝胆肿瘤等,每个团队均由外科、放射治疗科、病理科、中西医结合科、肿瘤内科、放射诊断科、消化内镜中心、肿瘤基础研究人员等组成。协作组为肿瘤患者提供专业化的医疗服务,通过多学科的讨论制订周密翔实的治疗计划,应用循证医学的原理,对具体病案制定出符合当前研究方向的、共同认可的治疗计划,缩短及优化从诊断到治疗的时间和流程,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努力提高治愈率,延长患者生存期。
“共同参与”关爱每位癌症患者。每一位癌症病人都应得到科学的治疗与全社会的帮助,不仅是医疗机构的诊疗服务,良好的家庭环境、充满关爱的社区氛围都非常重要,政府部门也应共同参与,为癌症患者搭建共享服务平台。上海市抗癌协会始终以科普宣传服务全市肿瘤患者为己任,希望成为纽带,整合与抗癌事业相关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以及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成就抗癌奇迹。
参考资料
世界癌症日.新华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9 21:13
目录
概述
主题日由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