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语运动
文化术语
世界语运动是一切世界语活动的总称。
世界语是1887年波兰的眼科医生柴门霍夫(Ł.L.Zamenhof,1958-1914)博士创造的国际普通话,因为世界语简单易学、逻辑性强、易于上口而富有表现力,被逐步应用到政治、经济、军事、出版、旅游等各个领域。为了推广这种中立的国际普通话,国际上成立了许多世界语组织,有近百个国家也相应成立了世界语组织开展世界语学习、研究、宣传、推广活动,这些活动统称为世界语运动。
国际世界语协会(简称“国际世协”,Universal Esperanto Association——UEA)于1908年4月28日宣告成立。从1955年起,国际世协的总部设在荷兰鹿特丹。根据荷兰法律,国际世协是财团法人。国际世协有团体会员62个,个人会员分布在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世界语运动的标志是绿星,旗子是绿星旗,徽章是绿星章。
世界语作为世界辅助语言于1905年传入中国,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达到学习高潮,但在当前,世界语受到英语、俄语等挑战。中国世界语者多为30年前高潮时期留下的坚守者,如今已是知天命甚至古稀之年。“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在中国山东枣庄举行的第十届中国世界语大会期间,亚洲首家世界语博物馆开馆。记者到馆内采访,一阵儿熟悉旋律传来,记者却听不懂这首中国经典老歌的歌词。
原来这是博物馆特设的“聆听世界语”多媒体互动区,枣庄学院世界语教师孙明孝同来自中国各地的世界语者一起随着悠扬的旋律用世界语哼唱。
“竟然还有世界语版的《洪湖水浪打浪》啊!听起来真亲切”,“用世界语演绎的中国经典老歌,别有一番感染力。”这个多媒体互动区一时成为参观热点,每个经过的世界语者都忍不住体验一把,点播一首熟悉的歌曲,大家一起拍手哼唱。
香港世界语语协会主席李仁芝认为,实际上,各国世界语者都将本民族优秀文化翻译成世界语。她拿出一张录有《谁不说俺家乡好》、《洪湖水浪打浪》歌曲的光盘告诉中新社记者,除了世界语歌曲,格林童话小红帽》、鲁迅小说《阿Q正传》、曹雪芹红楼梦》等中外名著都有其世界语版本出版物。
李仁芝对世界语运动发展前景非常乐观,她表示,世界语不取代任何语言,但反对语言霸权。平等友善世界和谐是世界语者永恒的追求。
网络时代世界语学习更加方便,随着博物馆建立,更多国际世界语者会到中国到枣庄来活动。
参考资料
中国的“世界语者坚守者”.中国新闻网.2013-11-19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03 17:31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