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语(Esperanto)是由
波兰籍犹太人眼科医生
拉扎鲁·路德维克·柴门霍夫(Ludwig Lazarus Zamenhof)博士在
印欧语系的基础上于1887年7月26日发明创立的一种
人造语言。他期待这门语言能够为不同语言人群的交流提供便利,能够帮助人们跨越语言、肤色、种族、地域等界限,用同一个身份——
世界公民来平等、友好地相处,而并不打算用于取代任何
民族语。世界语在文化交流、经贸往来和人类社会进步等方面作出了贡献。
溯源
创立背景
1887年,时年28岁的
拉扎鲁·路德维克·柴门霍夫发明了世界语。
柴门霍夫1859年出生于波兰东部的一个小镇
比亚韦斯托克,其父亲是当地的一位教师。
柴门霍夫掌握多种语言:在童年时代就学会了
波兰语、
俄语、
德语,上中学后,又掌握了拉丁语、希腊语、法语、英语、乌克兰语。
十九世纪下半叶的欧洲,
波兰尚处于
沙皇俄国的统治下,小镇民族杂居,居住着
俄罗斯人、
波兰人、
日耳曼人和
犹太人,因为语言不通,各族群之间时常相互敌视、互不友善。逐渐,时刻感受着语言隔阂的柴门霍夫得出结论:语言分歧是造成人类划分成敌对阵营的主要原因,因此,他希望创造出一种中立通用的语言。
柴门霍夫从十六岁起开始研究
国际语言,仔细分析各种语言的特点,探索它们之间的共同规律。经过两年多的钻研,他终于在
印欧语系的基础上完成了后来被称做“世界语”的初步方案,这时他才十九岁。
在完成世界语的初步方案后,柴门霍夫请同班同学到自己家里聚会。这批年轻人第一次用世界语热情地朗诵了自己创作的诗篇,庆祝一种全新的希望来到人间。但是随后他们的行动受到社会的无情嘲笑和非难,甚至被斥责为“狂妄”。柴门霍夫的父亲迫于舆论的压力,阻止儿子继续做下去。为了让他集中精力学习,在柴门霍夫去
莫斯科上大学时,父亲狠心把所有关于世界语的材料都烧掉了。然而柴门霍夫意志坚决,坚信自己从事的事业对人类有益。大学毕业以后,他一面从医,一面继续对世界语方案进行研究,不断地修改、充实、完善,同时他还用这种新的语言进行大量的翻译和创作实践,以此丰富这门语言的使用。
1887年7月,当他28岁时,在其岳父资助下,柴门霍夫以“希望者博士”的名义,
自费出版了《第一书》,正式公布了世界语方案。这一天也成为世界语的正式诞生日。
1888年,柴门霍夫发表声明,称自己不愿做新语言的创造者,只是一个发起人。他宣布把世界语交给群众,让它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和得到发展。
此后,他继续日间行医,夜间致力于世界语的译著和通讯工作,他把自己的财产都献给了世界语的发展和推广。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在1905年法国的
布洛涅成功召开了“第一届
国际世界语大会”。从此,世界语逐步在全世界传播,并被应用到了多个领域。
世界语和中国
世界语在清朝末年传入中国。有人曾把它音译为“爱斯不难读”语,也有叫“万国新语”的。后来借用了日语的意译名称“世界语”,一直沿用至今。大约二十世纪初
俄国商人首先把它带到
哈尔滨,又通过留学生带到
上海和
广州。
陆式楷等人早期在上海开办过世界语夜校。随着留日学生
刘师培等人学习世界语后回国,在上海出现了世界语传习所,推广世界语。留法、留英的学生回国后创办《世界语科学文学》杂志和《
新世纪》周刊,宣传、推广世界语。
新文化运动时期,世界语曾得到
蔡元培、
钱玄同、
鲁迅等人的支持和推行,很多高校都办起了
国际语班。
胡愈之等人受到
无产阶级世界语者国际的影响,于1931年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世界语者联盟。
上海、北京、广州、汉口是20世纪30年代前
世界语运动最活跃的城市之一。在这些城市里,建立了世界语的组织,办起了世界语的刊物,创建了世界语的学校,
北京大学、
上海大学、
中山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等数十所大学还开设了世界语课程。
在日本学习的中国留学生
刘师培、
张继等人向
无政府主义者
大杉荣先生学习世界语。他们回国后,一面鼓吹无政府主义,一面在上海创办世界语传习所,推广世界语。
留学
法国的
华南圭、
吴稚晖、
褚民谊、
许论博等人,以及留学英国的杨曾诰先生,也学习了世界语,并创办《世界语科学文学》杂志和《新世纪》周刊,宣传、推广世界语。这批人回国后也热心世界语的传播。
1939年12月,毛泽东为
延安世界语展览题词:“我还是这一句话:如果以世界语为形式,而载之以真正爱国主义之道,真正革命之道。那么,世界语是可以学的,是应该学的。”这个题词不仅为当时革命圣地延安的世界语者从事世界语运动指明了方向,而且以后又成为我国世界语运动的指南。在延安,当时掀起了一股学习外语的热潮,许多人学习俄语、日语和世界语。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人的题词,大大促进了延安地区世界语运动的发展。
解放后,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世界语运动蓬勃发展。
胡愈之、
叶籁士为首的一批世界语者于1950年创办了世界语对外宣传刊物《
中国报道》。1951年3月,建立了
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在全国第一次世界语工作座谈会上,
陈毅副总理倡议在北京召开一次
国际世界语大会。1964年12月,中国对外广播开辟世界语节目,每天对全球进行世界语广播。
1963年,
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举办了“世界语对外宣传
工作汇报展览”,并召开了全国第一次世界语工作座谈会。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参观了展览,参加了座谈会并发表了讲话。他说:“看了以后,使我的知识增加了一分,眼界扩大了一分,世界观丰富了一分。”在座谈会上,陈毅强调:“这个部门的工作不是可有可无的,是必须做的,要大发展。”同年,教育部发出
公函:“在高等学校外文系开设
第二外语、在其他系科开加
选修课程的办法培养干部”。1982年,教育部又下达文件,重申“各高等院校可以将世界语作为第二外语的一个语种,或开
选修课。今后在学生毕业、
干部考核及招考研究生等考试时,世界语可以作为第二外语科目”。世界语在我国的教育地位确立使世界语学习迎来一个热潮。
改革开放后,世界语在中国迎来了它的第二个春天。1981年12月,
楚图南、
胡愈之、
巴金、
冰心、
白寿彝、
叶圣陶、
夏衍等人士发起成立世界语之友协会。
中国世界语出版社用世界语出版了许多介绍
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书籍,比如说《
鲁迅小说集》《
红楼梦》《
聊斋志异》《
论语》《
家》,以及部分商业、
科技英语世界语汉语对照词典。
1986年,第71届
国际世界语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次大会有54个国家的2000多名世界语者参加。
2004年,第89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在北京举行。此届世界语大会中国方面有300名儿童报名参加。
2019年7月22日,
国际世界语协会主席
邓肯·查特尔斯在芬兰
拉赫蒂针对当前世界语发展形势和国际世界语事业现状等问题,高度评价了中国世界语事业发展成就。他表示,中国是国际世界语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语在中国拥有良好的前景,国际世界语协会将继续保持与中国和中国世界语者的良好关系,充分挖掘合作潜力,争取为国际世界语事业的发展更好地发挥作用。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语进入中国。1951年,
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在北京成立,
胡愈之担任首任理事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信使》杂志用8种语言出版,其中就包括世界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语版《信使》杂志主编为
黄银宝。
“绿星”下的大家庭
世界语标志是一颗绿色的五角星,象征着和平和希望。佩戴
绿星标记的世界语爱好者无论世界各地,都能凭借标志相认。世界语爱好者之间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国际世界语协会每年更新注册登记为会员的世界语者的联系方式,并印成小册子分发。世界语营造了一个大家庭,每位世界语者都是大家庭里的一名成员。
世界语的吸引力正在于它代表了一种平等的精神。柴门霍夫在公布世界语方案后就多次声明,世界语不是他个人的,它属于全人类。作为中立不具备任何
民族性的世界语的宗旨是,不干涉各国、各民族的内部事务,也不排斥、不企图取代任何一种
民族语言,它只是为人类在进行
国际交往时提供的一种
国际辅助语,其目的是使各国人民之间的交往变得更加平等,更加容易。因此,很多人开始积极宣传、推广、使用世界语,并建立了各种专业性的组织、学校等。
语言特征
世界语是一种计划语言,书写形式采用
拉丁字母,共有二十八个字母,一个字母只发一个音,每个字母的
音位固定,没有不发音的字母,读音和书写完全一致。每个词的重音固定在倒数第二个音节上。学会了二十八个字母的发音并掌握它们的拼读规则,就可以读写出任何一个单词。
世界语基本词汇的词根,大部分来自欧洲各民族语言。
世界语的语法由十六条基本规则衍生出来,简洁且富于逻辑,因此比较容易掌握。
语言属性
旗帜
世界语旗帜的特点是,绿底,左上角的白方块中有一颗绿色五角星,于1892年由瑞典人B. G. Jonson设计。绿星旗最早是法国
滨海布洛涅世界语俱乐部的旗帜,1905年在布洛涅召开了第一届
国际世界语大会,会上代表们批准此旗作为世界语标志。有时人们也会在星星里加一个字母E。基督徒有时会在星星上面加上一个白十字架。左翼人士会把绿底改为红色。
代码
ISO 639-2: epo
ISO/DIS 639-3: epo
字母
世界语有28个字母,以
拉丁字母为基础(22个),再加上6个带
变音符号的字母(Ĉ、Ĝ、Ĥ、Ĵ、Ŝ、Ŭ)。
语法
基础规则
词汇
1887年柴门霍夫在《Lingvo Internacia》中就已经确定了世界语核心词汇,此书中列出了九百词根,通过九百词根和前后缀就可以派生出上万
复合词。1894年,柴门霍夫出版了第一本世界语字典《Universala Vortaro》,其中囊括的词根数量更大。只要有必要,使用者便可以从他语言中“借”来词根,这是符合世界语规则的。不过借比较国际通行的词根更好些,其
派生词也要按照世界语规则来。
从那以后,世界语借来了很多外来词根,起初大多是来自
西欧语言。虽然不是所有人都有意识地广泛从外语中
借词,但还是有很多人确实引入了很多借词,尤其是
科技术语。而另外日常用语大多是用旧有的词根派生来,比如“计算机”komputilo就是由动词komputi(计算)加上工具后缀-il构成的。同时也存在语义转借的现象,也就是说,词汇根据外语中对应词汇的意义而扩展。比如“老鼠”muso就因英文mouse“老鼠”“鼠标”的多义而增添了“鼠标”的含义。世界语者常常为规范某个借词和旧有词汇的语义是否应该扩展而有讨论。
有些世界语复合词含义并不那么清楚明白,比如eldoni从字面上拆开应该是“给出”,而它的实际意义是“出版”,这种复合方式往往是模仿某种西欧语言比如德语的构词时产生的。另外后缀-um并没有明确含义,只有靠逐个记忆才能搞明带-um后缀的词的确切意思,比如dekstren“向右”和其加um派生来的dekstrumen“
顺时针方向”。
世界语中习语俚语并不多,因为太多习语俚语可能让来自不同国家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困难,当然也就与世界语的创造初衷背道而驰了。
世界语使用二十三个辅音;五个元音:a[a]/e[e]/i[i]/o[o]/u[u]。
数词
语言特性
输入法
由于世界语有
qwerty键盘所缺的六个特殊字母,因此需要专门的
键盘布局或输入法辅助。
最方便的途径是安装《世界语、汉语拼音、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通用键盘布局》,这一键盘布局是
Windows英文输入法的加强版,兼容所有支持
Unicode的软件。
除此以外,还可以采用一些世界语输入软件——比如,在Windows平台上,有
俄罗斯世界语者创建的EK软件。
iOS平台上的ĝusta klavaro,和
Windows Phone上中国世界语者开发的Esperanta Klavaro。
同时,也可以在电脑的输入法中添加“
加拿大多语种”输入法。加帽字母的输入只要先打个“[”(左方括号),然后打相关字母就可以了。需要补充的是,使用“加拿大多语种”输入法后,原先键盘上的半角问号“?”按老办法打出来却变成了
法文字母,要想打出半角的“?”号可以通过Shift + 6来实现,因为原来这样打出的“^”号已经转到了“[]”(
方括号)上去了。此外还有原来的“\u201d、“/”这两个键也转移到了键盘最左上角第二排的“~”(1旁边的波浪线键)上了。半角的
引号上档键上了。
根据柴门霍夫博士的说法:如果
印刷厂没有这些特殊的加帽字母而需要排版世界语文章时,可以在与加帽子的字母相对应的字母后面加上h来区别(如gh、ch),但是这样写会产生矛盾。除此以外,还有后加x方案(如gx、cx,世界语
维基媒体就采用了这种方案)。
优缺点
优点
世界语是在印欧语系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人造语,吸收了这个语系各种语言的共同性的合理因素,更加简化和规范化,其语音和书写完全一致,每个词的重音固定在倒数第二个音节上,学会了二十八个字母和掌握了拼音规则以后,就可以读出和写出任何一个单词。
世界语的词汇尽量采用
自然语言中的国际化部分,其
基本词汇的词根大部分来自印欧语系的各自然语言,其中基本来自
日耳曼语族和
罗曼语族,发音来自
斯拉夫语族。世界语词汇的粘合性及前缀、后缀的使用,大大丰富了它的构词能力,而且也简单明了。世界语词汇的这些特点减轻了人们记忆单词的负担。
世界语的语法是在印欧语系的基础上加以提炼的,其基本
语法规则只有十六条,比较有规则,但又相当灵活,因此比较容易掌握。
世界语的这些优点,使它比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都易于学习和掌握。
在人类历史上,先后出现过上千种国际辅助语方案,但生存下来并成为全功能
人类语言的只有世界语这种方案。这是因为:
缺点
世界语并不被认为是国际
辅助语言的理想解决方案。世界语也受到了很多的批评意见,特别是来自其它的辅助语言团体的批评。其它的在二十世纪出现的辅助语言对世界语提出的批评有:
然而,别的
辅助语言的使用人数都未达到世界语的使用人数。其它的辅助语言,有的是基于世界语而发展起来的,例如
伊多语(Ido),有的则与世界语相距甚远,这些语言在二十世纪初时都曾在一定时间内流行。其它的可供考虑的语言包括:成型中立语(Idiom Neutral),奥克西登塔语(Occidental),创新语和
拉丁国际语;其中,一些语言的最初设想并不是用来作为国际辅助语言的,例如:
逻辑语(Lojban)。因为世界语是最广为人知的人工辅助语言,很多人都忽略了其他的人工辅助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