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中春卧寄王子
唐代岑参诗作
《丘中春卧寄王子》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是一首言隐居美好的诗,首联二句写隐居的处所、环境;颔联二句说隐居的宁静淡泊,悠闲自在;颈联极力描写隐居深山景色的美好;尾联以典故言事作一收束。用语措词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意蕴深厚,意味绵长。
作品原文
丘中春卧寄王子①
田中开白室②,林下闭玄关③。
卷迹人方处④,无心云自闲⑤。
竹深喧暮鸟⑥,花缺露春山⑦。
胜事那能说⑧,王孙去未还⑨。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丘中:指诗人隐居的嵩山之少室山中。丘,本义小土山,古代又指划分田地、区域的单位。《周礼·地官·小司徒》:“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春卧:春天躺在床上,表示闲散。王子:指姓王的友人。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
②开白室:修建简陋的房屋。开,修建。白室,不施彩画、露出本材的房屋,为古代平民所居。
③林下:退隐之处。唐代灵彻有诗云:“相逢尽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见人。”(见唐范摅云溪友议》)玄关:佛家指入道之门。这里泛指门户。
④卷迹:藏迹,不露踪迹。《论语·卫灵公》:“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也。”方处:常居。处,居。《易·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
⑤无心云:自然往来的浮云。东晋陶渊明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⑥喧:喧哗。
⑦露:显露。
⑧胜事:美好的事情,指隐居的乐趣。王维终南别业》:“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⑨王孙:王孙公子。借指诗题中的“王子”。《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白话译文
在田中我盖起一座房屋,于退隐的处所闭上玄关。
藏匿行迹才适合于隐居,不思名利觉白云也悠闲。
薄暮时鸟儿在竹林喧叫,晚春花落露润苍翠青山。
美好的事物哪能说得尽,王孙已经离去不再回还。
我在嵩山的田野里盖起了没有油饰的简陋房屋,关起门来悠然自得。
我住在这隐形藏迹的地方,像漫无目的的云一样闲适。
黄昏时竹林深处群鸟在喧闹,山上繁花似锦,花缺之处露出苍翠的春山。
隐居中遇到这样多的美好事物可无处可说。因为王姓的好友他还没回来。
创作背景
岑参《感旧赋》序云:“十五隐于嵩阳。”二十岁时,“献书阙下”。这首五律当作于诗人中进士前隐居嵩阳这个阶段。
作品鉴赏
整体鉴赏
这首五言律诗通过向友人述说山中景物和自己的山居生活,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怡然自乐。
此诗前三联对仗,首联尤为工稳,特别是方位词和颜色词两两相对,可以看出年轻的岑参受过作诗的严格训练,功夫颇深。这一联的含义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的意思颇为近似。是说自己身居山间,不避居所简陋,谢绝交游,闭门读书
此诗颔联出句“卷迹人方处”承接“田中开白室”,意为敛心攻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的句子,陶渊明的本意是说事物要“顺其天性”,同时表露志趣的高洁。对句“无心云自闲”,即用陶渊明句“云无心以出岫”的原意。
颈联的出句“竹深喧暮鸟”,与陶渊明句“鸟倦飞而知还”的意思相伤佛。颈联对句“花缺露春山”是本诗中的佳句。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于此句画有圈儿,表示可圈可点,并且特别注有“佳句”二字,此句有两点好处,首先,它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大好春光的美丽画图,说明住处为春花簇拥,这是近景。远处呢,是一片凝绿的“春山”。其次,是炼字精当。一个“露”字,足以说明“花”的稠密。再次,有赖于它和前一句“竹深喧暮鸟”构成工稳的对仗。
这首诗是“寄王子”的,已经把自己居住和环境向王子作了交代,但是作者偏偏要卖个关子,尾联说“胜事那能说”,意思是说也说不完,干脆就不说了。诗人不说的原因是因为“王孙去未还”。此句诗意,本自《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一词,用得颇为巧妙,一是用典,紧扣春天;二是“王子”某人也姓王,嵌进姓氏,颇感亲切。
尾联对句以盼归道出二人的友谊。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看到两点:一是这首诗受到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和《楚辞·招隐士》的影响,意境也多有相似,可以看出年轻岑参的诗作还在模仿阶段,没有形成自己的主导风格。二是尽管如此,此时的岑参毕竟不是宦海沉浮后的隐居,诗中依然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名家点评
山东大学教授曾繁仁、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大卫·雷·格里芬《建设性后现代思想与生态美学 下》:岑参早期的山水诗多描写山中林木、清溪等清幽之境,可见在他的创作初期,已体现出“尚巧主景”的艺术特色。在少室山隐居时的描山摹水,语言平实淡雅,清新自然,如《丘中春卧寄王子》先写隐者之居,而“卷迹人方处,无心云自闲”两句,直说隐者之怀,至于化入自然之境,尾联以典故言事作一收束,全诗只言一“隐”字,可见早年的诗人,对于这种隐逸的生活,有多么自适。当时还未经世事的岑参,已经为他一生的诗文创作,奠定了一种重要的基调。
中国地质出版社原教授级编审王曙(栗斯)《新编唐诗故事集·黄河长江亲情篇》:由诗可知,在隐居中岑参感受到闲适的乐趣,见到了许多美好的景色,不过从最后两句看,他还是觉得有些寂寞的,因为无人可谈,也就是说,他并没有忘怀世俗中的一切。
作者简介
岑参(715~770),唐代诗人。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武威,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因世称岑嘉州。卒于成都。其诗长于七言歌行。所作题材广泛,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有《岑嘉州诗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0 20:22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