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金峰(1934-2012),男,汉族,
广东省潮安县人,中共党员。1961年毕业于
湖北大学法律系(即中南政法学院法律系)。曾任
汕头大学副教授,法律系副主任,律师事务所主任,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经济法学研究会理事,香港法研究会理事,
广东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美协会员,杭州
黄宾虹学术研究会顾问,《黄宾虹研究画集》(丛书)主编,
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中国
石涛艺术学会理事。出版过法学著作200余万字,其中有《中国继承法》、《房地产法律咨询》、《房地产法辞典》、《中国房地产法学》等专著6部,后两部填补了我国该类书空白。平生喜爱国画,技法博取众长,作品具有深厚的传统笔墨和丰富的生活感受。多次在国内外各种美展展出并获奖。多次在《中国书画报》、《美术报》、《美术》、《国画家》等刊物刊出。出版有画册3部、画史1部,传略入编律师、书画家及名人等辞书。
人物简介
丘金峰作为
广东高级律师,执业二十多年,办案二千于宗,曾为三名被指控为死刑罪者出庭辩护,得到无罪释放,名噪广东法律界。司法部门授予“敬业银星律师”称号。
个人艺术作品
丘金峰平生喜爱国画,尤善于画竹。
人物评价
志于道、游于艺
读了丘金峰先生的画,我产生了很多联想。艺术和体育一样,都应以业余从事为正道。艺术以审美为最基本的功能,专业从事总有点不合情理,人类之初---原始社会没有专业艺术家,又几乎人人都是艺术家;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到了共产主义也没有专业艺术家,艺术只是人们业余的事。《论语·述而篇》记孔子说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也把“艺”定在业余的位置,艺术是游憩的工具,“道”是知识分子的志向(奋斗的目标),“德”可据,“仁”可依,唯“艺”不可据、依,以之游而己。所以,中国古代的大艺术家大都有一个专门职业,然后能文,然后才是艺,这是传统。专业艺术家的地位反而很低。
王羲之是右将军,其散文《兰亭集序》乃千古名文;颜真卿是平原太守,诗文皆佳,他编著的《韵海镜源》360卷,是最早按韵部编排的类书,做学问的人都是必用的,虞世南官至皇家秘书监,所编《北堂书钞》173卷是现存最早的类书,做学问的人也是必备的。
王维是水墨画的创始人,世称“墨皇”,但他实际是尚书右丞,其次是大诗人、佛教徒,他的画也是“游于艺”的。
阎立本是大画家,其实他是宰相。
李思训、张璪、
郑虔、顾况等皆是业余作画。宋徽宗赵佶是大艺术家,实际上,他的正式职务是皇帝。苏东坡既当过地方官,也当过京官,是大文学家,他的文人画和画论都对后世产生极大的影响。元朝最大的艺术家是
赵孟頫,他官至一品,任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明代的大艺术家董其昌正式提出“文人画论”和“南北宗论”,他所推崇的“文人画”和“南宗画”家都是业余画家,他反对和排斥的都是专业画家。董其昌正式职务是礼部尚书。
明中期之后至清代至今,因商业发达,一部分文人可以卖画为生,其中部分文人放弃专业,成为专业画家,实际上已不是艺术的正道,它成为了谋生和发财的手段或工具了。
当然,就目前和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而论,专业画家还是必要的,我并不反对,有时还要加强。正如体育,其功能是用于锻炼身体,在工作之余,打打球,炼炼单杠,下下棋,以之休息和健身,这是正道,专门从事就失去了体育的意义了。但目前各国都培养大批的专业体育人,这是有背于体育正道的,但一时还是必须的。体育和艺术还有不同,体育的训练主要是技巧和体力的训练,所以,专业一般说来会高于业余,但也是不尽然,业余高于专业者,也大有人在。而艺术,即使是专业艺术家,也不能把全部精力用于技巧之训练,技巧之外的修养是更重要的,而且是艺术成功的关键内容。所以,业余艺术家尤其是业余画家超过专业艺术家、画家,更在情理之中。
丘金峰先生是一位画家,他自幼酷爱中国传统绘画,五十余年锲而不舍。实际上,他是一位法学家、律师。他1961年毕业于
湖北大学法律学系(原中南政法学院),毕业后长期从事政法工作,“文革”后,他是潮洲市第一名律师,1981年负责组建潮洲市律师事务所,担任主任律师,任职五年,声名卓著,
广东省司法厅刊物《广东法制》专文给予介绍表彰,《汕头日报》又发表了记者专访长稿。1985年,丘金峰先生以其法学专业方面的专长,调入
汕头大学法律学系任党总支书记兼常务副主任、副教授,主讲《民法学》、《继承法学》两门课。同时他又组建了汕大律师事务所,任主任。专业方面,他主攻房地产法学,十年中出版论著二百余万字,主要有《中国房地产法学》、《房地产法辞典》、《房地产法律咨询》、《房地产法律问题解答》、《中国继承法》等专著。前两部著作还填补了我国该项空白,在全国颇有影响。丘金峰先生也成为中国房地产法委员会委员,并参与立法论证会。他并兼任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经济法学研究会理事,
广东省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香港法研究会理事。
丘金峰先生选择了“法律”为专业为国家和民众服务,他“志于道”,即有志于法律的研究和应用。同时,他也“游于艺”,他选择了绘画,当然,也许是他天性中有了绘画,他“神于好”,又“精于勤”,而且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金峰先生真是享受着儒家理想中的完美人生。
很多文章中都介绍金峰先生善画竹,很多人也喜欢收藏他的写意墨竹,写竹是中国文人游戏笔墨的传统,文同以写竹闻名,苏东坡也善写竹,
赵孟頫写竹,还说:“写竹还于八法通。”丘金峰先生善于写竹,是继承了文人这一传统。同时也寄托了丘先生的情操,竹的虚心、有节、正直、坚强,正是丘先生的道德理想,他爱画竹也与此有关。但他的画竹,我没有见到原作,不敢妄评。
丘金峰先生画的山水,我见过,而且知道他是以画山水为主的,写竹只是他的余兴而为。他的山水画曾受过著名画家
黄独峰的影响,黄独峰是
广东揭阳人,曾入春睡画院,从
高剑父学画,后赴日本东京留学,又随
张大千学画,后任广西艺术学院教授,副院长,作画随意点染,冷隽高简,这在丘金峰先生画中仍能见到。丘先生研究传统的功力逐步加深后,他认识到
黄宾虹的深沉和伟大,从此,他倾心于黄宾虹。丘先生生于
广东,长于广东,仕于广东,他不学广东画派,却选择了
黄宾虹,这已说明他的眼光之高以及对传统文人画的深爱。
广东画派又叫
岭南画派,其创始人大都到日本留过学,加之广州是开放城市,接触外国的文化较多,受外国写实画风影响较大,固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但传统内涵却少了一些。丘金峰先生博览群书,对中国艺术传统的底蕴深有所知。同时,他幼时即临写古帖,家中收藏碑帖拓本数百件,在担任法律学副教授期间,还攻读于全国书协办的书法研修班,对古代名帖法书手摹心追,颇悟用笔之道。因而他喜爱和倾心的艺术是内含的,不是外露的;是深沉的,不是皮相的;是崇高的,不是肤浅的;是文雅的,不是粗俗的;是代表中国传统的精英文化,而不是其它。这种文化在绘画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
黄宾虹的山水画,黄宾虹说:“国画民族性,非笔墨之中无所见。”又云:“画之气韵出于笔墨。”“画岂无笔墨而能成耶?”“………通人雅士笔墨变化可谓无穷。而市井、江湖一流未之知也”。“尝悟笔墨精神,千古不变”。因而,中国画重在笔墨,中国大画家终其生在锻炼笔墨。丘金峰先生也把重点移向笔墨的提炼,他曾写过《宗黄笔墨谈》,对
黄宾虹的“五笔七墨”颇有研究,他说:“没有‘五笔七墨’就没有黄宾虹的‘浑厚华滋’。笔墨技法不高超的中国画家不足称大师;宗黄学子务必踏踏实实地研习‘五笔七墨’”而且,他还说对于宾翁的“‘五笔七墨’,我们不可只学其一二。‘浑厚华滋’不是运用一二种笔墨技法就能得到”。他谈了宗黄笔墨的经验十条,发表在《潮州日报》上,皆颇有见地。理解深刻,下笔也就从容。
他的山水画笔法变化多端,或重或轻、或疾或缓、或方或圆、或实或虚,中锋为主,兼以侧锋、藏锋、实锋、虚锋、挫锋、全锋、半锋、八面锋一齐都来,不拘一格,不留一格,平、圆、留、重、变五笔俱全;他用墨更加多样,一任胸臆,纵横变化,随意而自然,浓墨、淡墨、破墨、
积墨、泼墨、焦墨、宿墨七墨俱有,墨法分明,又浑然一体。他学黄可谓得心应手。
一个以法学为业,而“游于艺”的画家,能取得如此成就,可谓难能可贵,很多专业画家也未必能达此境。前一时期,丘先生从汕头寄来他的画,请我提些意见,我肯定他的成绩之后,又告之古人说的用笔之法“须笔笔转去”,线条“不可有半寸之直”云云,先生闻后,十分欣喜,回信说,很多方法也都知道,但经理论提醒后方更加明了,今后要格外注意这一问题。一个年过六十的画家,如此虚心,诚为难得。我又指出,仅有笔法墨法还不行,要“
澄怀观道”,要有静气,古人说的:论书画者夥矣,多言理法,言笔墨,言家数,亦有言气味、气韵、气势、气魄者,而少言静之一字也。书画至于成就,必有静气,方为神品”,“山川之气本静,笔躁动而静气不生,林泉之姿本幽,墨粗疏则幽姿顿减。”“画至神妙处,必有静气……画至于静,其登峰矣乎。”唯静,才能深沉,才能潇洒,才能把自己的修养表现出来,唯静,画面上才能出现清幽之气。丘先生学黄,颇得其法,然清幽之气尚没能充分发出,是静气不足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其在斯乎?
先生生于1934年,已是完全退休之人了,应该完全“游于艺”了。一则政务已减,二则火气已退,从心而不逾矩,则静气自生,人静则画静,加之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更加深入地探索绘画之道,先生的画必将有一个更大的发展。
先生近来的山水画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变化,笔墨更臻成熟,清幽之气已现。路子正,目标明,经历多,见识广,修养高,加之虚心好学,探索不止,前途正不可限量也。 (1999年5月于南京)